24突兀的大石头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突兀的大石头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2 09:39:59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24
突兀的大石头
陨石
秦岭
流域
地质学
第四纪
冰川
第四纪冰川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
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
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
星。
返回
秦岭: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到河南西部的山脉。山峰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主峰太白山3767米。秦岭有阻挡冬季风南下的作用,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界线。
返回
流域:河流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
整个区域。
返回
地质学:研究构成地球的物质和地
壳构造,以探讨地球的形
成和发展的学科。
返回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
250
万年前至今。
返回

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
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
块儿,又因重力作用沿着地面倾斜移动,
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返回
第四纪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
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
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
第四纪冰川。
返回
捉迷藏
为什么这儿会有这么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呢
在这里指的
是巨石。
发现问题后,
少年时代的李四
光是怎么做的?
不理会小伙伴的哄笑
去问陈二爹
不明白
又去问父亲
陈二爹根据老人们的说法,说石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父亲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
没有找到答案。
感到不满足
整个少年时代
都在找答案
李四光是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
思考:
我国扬子江流域广泛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遗迹。
这块巨大的岩石来自秦岭。
是冰川将它推移到这儿来的。
故乡那块突兀的大石头,也许是被冰川推移
过来的一块大漂砾。
长大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
1921年,第一次在我国发现了第四纪冰川
的遗址。
考察
得出结论
猜想
这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
从李四光解开巨石之谜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一说: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您说:24
突兀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追求的科学品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追求的科学品质。
重难点:
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追求的科学品质。
课前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视频导入,初步了解李四光(一)介绍李四光。(二)谈话导入。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突兀的大石头》。(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一)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二)分节指名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决不理解的字词。学生相互质疑、解疑。老师点拨。(四)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感受李四光的勤思好问(一)阅读思考:对于坪地上的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小伙伴们是怎么想的?李四光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儿会有这么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呢 )联系上下文理解“突兀”的意思。(二)思考:发现问题后,少年时代的李四光是怎么做的?(三)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写上批注。(四)全班交流。相机提问:1.表演李四光去问陈二爹。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2.表演结束后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陈二爹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3.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4.“整个少年时代,直到后来离开故乡回龙山,小仲揆也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说明了什么?四、解开巨石之谜,感受李四光的执著(一)李四光是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二)再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1.李四光思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1921年,第一次在我国发现了第四纪冰川的遗址。2.故乡那块突兀的大石头,也许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漂砾;3.这块巨大的岩石来自秦岭。是冰川将它推移到这儿来的。4.我国扬子江流域广泛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相机指导朗读,读出李四光的执著。五、自由表达,交流感悟体会(一)课文为什么以“突兀的大石头”为题?(二)一个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在小本本上写下你想说的话。(三)展示交流。(四)小结。
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李四光其人有初步的了解。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的启迪。勾画、批注,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体会与大家交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从读中感受李四光执著追求的科学品质。学习作者写作手法。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