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2 09:39:48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22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自学要求: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读: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
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看图或
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己解
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948年秋,邓稼先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普渡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他极其刻苦,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完了博士论文。1950年在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面对美国的高薪待遇、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在普渡大学的毕业典礼上,邓稼先和普渡大学的校长有这样一番话……
场景表演
相濡以沫的妻子不知道他的实际工作内容,只是隐隐感到丈夫在干一项惊天动地的事业;慈爱的母亲不知道他的真实去向,只知道儿子是在尽忠报国。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这个事业
献身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亲爱的中国,我爱你!
张爱萍悼邓稼先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说一说
你眼中的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奶奶告诉我:宁念家乡一撮土,不恋他国万两金。
爷爷告诉我:国泰民可安,国强民也富。
爸爸告诉我: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
妈妈告诉我:大河有水小河流,国有村有家才有。
叔叔告诉我:位卑未敢忘忧国。
祖国,我想对您说……
真情放送:
1.
积累字词和抄写感动你的句子。
2.
上网搜索查询“邓稼先”有关的网页,筛选有用的信息和文章、图片资料,开展“我了解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专题活动。
拓展延伸22
“两弹元勋”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从插叙部分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对祖国的贡献。
4.学习作者巧妙组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品、演、说,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通过品读文章开头的场面描写,感受邓稼先面对“生死判决”的从容表现。
3.通过插叙部分的学习,整体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
4.
通过让学生感悟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科学家的爱国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两弹元勋”邓稼先献身祖国、现身科学事业义无反顾的伟大精神,对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重难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
体会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课件多媒体、剪辑好的有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录像、有关“邓稼先介绍”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运用直观,引入新课
(一)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录像画面。看录像,谈感受。
(二)导入新课。这就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情景。今天要介绍的,是为这项事业的成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三)板书:邓稼先。指导“邓”“稼”的记字方法。(四)学生介绍人物:邓稼先。(五)介绍:邓稼先。(六)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一)归纳学生发言。预设:“两弹”指什么?什么叫“元勋”?邓稼先是谁?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称他为“两弹元勋”?(二)教师点拨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解决
(三)出示自学要求。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己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四)学生自学课文。三、检测自学,感知课文内容(一)找出比较长、难理解的句子。(二)学生领大家读一读。
(三)指名读文。其他同学听他们的字音是否读准。
(四)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五)再读插叙部分(第8-14自然段)。(六)再次交流不懂的问题。
(七)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课时一、从课题入手,引发深入思考这篇课文从题目看,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细品插叙部分,了解卓越贡献(一)浏览插叙部分(第8-14自然段),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邓稼先十分热爱祖国?并写上批注。(二)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大家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畅谈对新中国的向往。”“取得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场景一:1948年秋,邓稼先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普渡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他极其刻苦,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完了博士论文。1950年在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面对美国的高薪待遇、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在普渡大学的毕业典礼上,邓稼先和普渡大学的校长有这样一番话:相机进行情境表演“带了满脑袋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准备送给他日夜思念的祖国的礼物”。“不知道……只是……不知道……只知道”
“面对罕见困难,他多次向同志们表示:我们只能靠我们自己了。”“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三)这就是“两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三、关注场面描写,感受从容表现(一)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抓住“焦急”、“颤抖”体会张爱萍将军的心情。(二)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抓住“微笑”、“平静”体会邓稼先面对死神的态度。(三)朗读邓稼先说的话,说出感受。四、揣摩语言动作,体会爱国情怀(一)初读,想一想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最不舍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理解讲解“奴隶”二字的汉字起源,深刻理解“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含义。(二)再读课文,体会他重病奔跑时喜悦之情从何而来。(三)体会人物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五、评价邓稼先,升华内心情感(一)回读全文。(二)诵读张爱萍悼邓稼先的诗篇。(三)抓住细节说一说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四)祖国,我想对您说!六、拓展延伸,专题活动的开展(一)积累字词,抄写感动你的句子。(二)上网搜索查询“邓稼先”有关的网页,筛选有用的信息和文章、图片资料,开展“我了解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专题活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在班上交流关于邓稼先的资料。通过让学生质疑、解疑,使学生对课题的内涵有了不少感悟,为进一步学文做好了铺垫。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把课文读通、读顺。扫除生字词的障碍,是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语言情境的基础。检查自学情况,检测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能力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对邓稼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品析文本,才能将文本真正读透、读深、读广,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本语言,再现形象,并进行创造性地说话训练。这一过程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在细节的想象中,在反复的诵读中,在不停地追问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内涵,走进人物内心,使邓稼先的形象逐渐丰满灵动,精神逐渐鲜活深刻,实现工具与人文的水乳交融。从抓关键词入手,写出了听到诊断结果后的不同表现,这样的场面描写,衬托出邓稼先献身祖国、现身科学事业义无反顾的精神。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抓住人物语言、动作,体会邓稼先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回读全文,更全面地了解邓稼先,感受邓稼先,体会邓稼先。通过评价邓稼先,让学生产生敬佩邓稼先、学习邓稼先之情。设置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