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习六
活动内容:
综合学习六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四项学习内容。
活动目标:
1.
通过“我的采蜜集”,了解有关《三国演义》人物、故事的歇后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词汇量。
2.
在“读读背背”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3.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围绕主题搜集、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找准论据、阐明观点的能力。
4.
学生在“我的小笔头”中学会自由表达,写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感。
活动策略:
通过看一看、写一写、做一做、背一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加强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为学生积淀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通过交流自己的看法,为学生创设课堂口语交际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活动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我的采蜜集1.
走进三国:作品简介。2.
话说三国:谈人物故事。3.
我来读一读:品读歇后语。学生熟读这些歇后语。4.
试着写一写:补充歇后语。5.
学着用一用:让学生收集歇后语,分类整理,并尝试运用。6.
抄写在采蜜集上。
读读背背1.
读一读古诗。
2.
看一看作者简介。3.
念一念写作背景。4.
自读自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5.
背一背,熟读成诵
。
口语交际1.
口语交际内容:你怎么看待过春节
“放鞭炮”这一习俗?2.
搜集资料,找一找有关春节燃放鞭炮的资料,如习俗的由来、鞭炮造成的浪费、危害事例等。3.
论证观点:燃放鞭炮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1)独立思考,确定自己支持的观点。(2)结合具体事例论证。4.
讨论辩论,完善观点。(1)根据所持观点的异同自由结组。(2)进行讨论或辩论,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观点。5.
全班交流。要求:(1)要注意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2)观点可以针锋相对,但要注意交流中的礼貌。我的小笔头1.
明确习作要求: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成一篇习作。2.
教师引导。(1)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感触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2)可将文章题目变换成《我好想……》《我希望……》。(3)要深入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写出有真情实感、有深度的文章,切忌草草
“描绘”,而没感触、没真情。(4)写作时要有针对性,写成后希望把文章拿给谁看。切忌空发感想,无病呻吟。3.
同桌交流,互相评价。4.
自己修改。5.
全班交流。6.
交流评改的心得。7.
你的文章最想给谁看,就把文章拿给谁。
通过提醒学生注意在平时的生活中搜集歇后语这种有趣的语言现象,让学生在收集歇后语的过程中,体会经典对人民生活和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经过学生不同层次的朗读练习,理解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加上配乐更是将学生情感推向极致,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延伸到课外,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学生在交流中完善了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理解得更深切,才能提高“说”的质量。因此,要求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
教师要引发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情感。
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对话的平台,以分享成功的经验。交流评改的心得,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升华认识,也有助于良好作文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