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狼牙山五壮士
导学案设计
课题
狼牙山五壮士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个性化阅读,从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记叙顺序到反复练读,从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到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在“静心体会、有感而发”。教学中合理采用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写文本对话。学生在读中激发爱国情感,在读中积累精彩语言,并运用语言有感而发,达到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
学前准备
1.查找有关狼牙山的资料、抗日战争的背景资料、狼牙山五壮士资料等;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分享资料,激情揭题(用时:5分钟)
1.介绍背景。(课件出示日本侵华图片)2.板书课题:狼牙山五壮士,启发思考:你对这个故事有哪些了解?3.师生共写五壮士姓名并深情朗读。4.引导学生由课题中的“士”字引出对“壮士”的理解。
1.学生说出课前搜集到的抗日战争的故事。2.学生从课题中了解到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并交流搜集到的狼牙山、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3.学生在本上书写人名并正确朗读。4.用“士”组词,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和区别。
1.故事发生在( )时期,五位壮士的名字是:( )( )( )( )( )。
二、检查预习,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指名读,齐读)。提示字的读音:“斩、坠、仇”都是翘舌音。2.指导学生写一写:提示字形,区分:“晋”与“普”,“寇”与“冠”,“撤”与“撒”。3.组织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4.组织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师生交流写作层次,引导学生用上表示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的词。6.引导学生分清详略,并形成“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板书。
1.正确读记词语。2.在作业本上写下自己认为最难写或者最重要的两个词语。3.交流:写了什么词语?为什么?选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词语说一说。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思考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主要内容。5.学生根据每个自然段写的内容,试着概括小标题。(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6.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2.根据意思写词语。(1)惊天动地,形容声音极大。( )(2)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3)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4)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5)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3.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用时:13分钟)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五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用横线画出来。2.引导学生在书上标注。
1.认真阅读课文,从字里行间细心地找一找,画一画,用心地读读,初步感受五壮士的思想感情。2.把自己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3.小组内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和问题。
4.填适当的词。( )地瞄准敌人( )的力气( )地躺着尸体( )的怒火( )地完成任务( )的喜悦( )地打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教师结合板书总结本课学习内容。2.搜集描写英雄的词语或名言。
1.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与层次。2.自主积累。
教师批注
第二课时
学习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交流资料,明确重点(用时:3分钟)
1.课件出示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或名言,引出学生汇报。2.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壮”字来写的?
1.学生汇报交流: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毛泽东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2.学生回顾课文的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
5.本文是以( )贯穿全文,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
)、(
)、(
)、(
)、(
)这五个材料。
二、紧扣“壮”字,体会精神(用时:26分钟)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找出课文中能够体现五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的段落,品读令人感动的词句。2.组织交流,适时引导、点拨。(出示句子和图画,指导学生边想象边有感情地朗读。)3.课件出示句子及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并体会。(出示读书方法: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4.出示课外资料,播放电影片段,帮助体会。5.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引读。6.指名朗读,推荐优秀代表作示范。
1.认真阅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用心地读读,填写学生活动卡。2.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3.汇报交流:(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时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2)还表现在五壮士面临的三次考验上。接受任务是一次考验,选择道路是一次考验,壮烈跳崖也是一次考验。(3)抓住“集中、大举进犯、坚持、一个多月”等词语,结合资料来体会五位壮士承担艰巨任务的壮志。(4)抓住“三面、悬崖绝壁、斩钉截铁”来体会五位壮士的义无反顾的壮举。(5)抓住英勇跳崖前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五位壮士舍生取义的壮烈。4.找出最感动的地方自由读,同桌交流、互赏、评价。
6.填写学生活动卡。7.仿写句子。例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仿写: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带着( ),带着( )壮烈跳崖。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用时:6分钟)
1.引读:课文通过精彩的描述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2.结合学生发言板书:英勇顽强,勇于牺牲。3.出示五壮士图片,引导表达。
1.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2.学生交流。3.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和句子自由表达。
8.学完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悟,将这些感悟写下来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五壮士说的最让你难忘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让你刻骨铭心的一个镜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回归整体,揭示写法(用时:4分钟)
1.引导学生浏览全文,总结写作方法。2.提示:从内容的详略、人物描写的详略两方面理解本文详略得当这一写作特点。
1.学生浏览全文,小组讨论,总结本文的写作手法:(1)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主人公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2)描写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做到点面结合。2.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
9.在是比喻句的后面打上“√”。(1)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2)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 )(4)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用时:1分钟)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2.指导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
1.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2.自主搜集并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并与同学交流。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