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傅雷家书两则 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有风和日丽,也有暴风骤雨;有平坦畅达,也有曲折坎坷;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我们该如何面对?听听傅雷对他儿子的教诲,或许能找到答案。 是1954-1966年六月间傅雷及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0多封家信摘编,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后来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 这是一部知识分子最佳修养读物,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亲子教育的典范。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雷家书》名著导读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艺术的修养①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②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 傅雷,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言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早年参加革命。1927年赴法留学,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同时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统治。1931年回国后,致力于法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介绍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1958年4月被划为“右派”。文革中,傅雷屡遭批斗、殴打,他和夫人朱梅馥多次决定以死抗争,都被相依为命的夫人劝住了,1966年9月2日深夜,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他早已准备了毒药赴死,朱梅馥看到,以死抗争,维护尊严的决心,商定同时自杀。朱梅馥给傅雷准备好温水,看他服了毒药,待他气息微弱后,将他摆正在沙发,保留死的尊严。朱梅馥撕下床单,上吊自杀。
同时,傅雷还是一位严慈的父亲,他为国人培养出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更是脍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这部家书已感动了数百万国内读者。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傅聪钢琴音乐会英国《泰晤士报》:傅聪是当今世界乐坛最受欢迎和最有洞察力的莫扎特作品的演奏家。
美国《时代周刊》: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傅聪是钢琴天才,更是中西文化共同培育出的旷世的钢琴诗人。 《傅雷家书》也许能够使我们理解今日炉火纯青的傅聪其成长背后的音乐之外的许许多多......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píng yúyètì sì给红色字正音zhékuòdǒu?lěi
庸 碌 枘 凿 相契 灰烬yōngruìzáoqìjìn字词补充解词廓然无累:形容空旷广阔,没有一点牵挂
气冲斗牛: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边读边想,快速阅读:
1、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
2、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心境)而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作者在这两封家书里给了儿子什么人生提示?
4、这两封家书,作者分别以什么样的语言风格展现出对儿子的关爱之情?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第一则(1954年10月2日)第二则(1955年1月26日) 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心境)而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一封:第二封:消沉苦闷之时。欣喜成功之时。 作者在这两封家书里给了儿子什么人生提示?第一封:第二封: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对待成功胜不骄,败不馁! 这两封家书,作者分别以什么样的语言风格展现出对儿子的关爱?第一封:第二封: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的勉励。第一封信 1954年10月2日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注意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1、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2、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你能从第一封信中找出2句傅雷送给儿子解决困惑的建议吗?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克里斯朵夫的故事
找出本信中的两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体会其作用及含义。 文章举“克利斯朵夫”的事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作者举“克利斯朵夫”的事例有何目的?作者为什么要举克利斯朵夫的例子而不举其他人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傅雷翻译的,主人公克利斯朵夫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塑造的,是父子二人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傅聪从小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勉(见下一封信)。作者举他的例子更容易被儿子接受。目的是教育儿子要学会保持平和心态,控制情绪起伏。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比喻和引用故事的作用: 这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一封信小结第二封信 1955年1月26日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 。”
鼓励儿子勇敢面对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内容小结3.从民族文化中吸
氧2.艺术无止境1.祝贺怀有赤子之心坚强3.正视错误
理智分析2.平衡心理
泰然处之1.理解挫折从文中找出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坚强理解坚强两封信中都提到了“坚强”,找到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
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
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 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39页最下面几句) “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 当遇到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时要能够坚强面对;当迎来成功时,更要能够正确面对掌声、赞美,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坚强,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赠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陈继儒《小窗幽记》 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总之,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是遭受了失败或者取得了成功、心情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从两封家书中,你能看出父子两之间的关系如何吗?请举例说明。品味语句,体会感情关系亲密,不仅是父子,还是朋友,心灵上互相理解与慰藉的朋友。“……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摘引自傅雷给儿子的一封信。体验反思 傅雷是伟大的,傅聪是幸运的。
其实,天下绝大多数的父亲都一样,都有一颗慈爱的心,一份无私的爱,都期盼着自己的儿女能够健康顺利成长。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你们感受到了父亲对你们的爱吗?拓展延伸《诫子书 》
诸葛亮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个人的品德修养诫子书
(1)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淡(dà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才干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暴躁、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放纵懒散振奋精神暴躁、浮躁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