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起到积极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原有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的正迁移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已有知识、经验不断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教材在编写上,特别强调和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
2.利用现实生活题材引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小数的加减法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加强了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单元内容,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都充分考虑了题材的现实意义和情境性。
3.重视将多种计算方法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适当加强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在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中都安排了相应的小数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其次,重视了估算在小数加、减法计算中的应用。
再次,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验算和计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的相同点。
2.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感受运算律和性质的普遍适用性。
5.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和性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经历讨论、归纳乘除法的关系及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对算式的计算、对比发现乘法运算律,理解掌握乘法运算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惊醒简算。
3.让学生经历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并在探求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4.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提炼和抽象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方法。
5.初步掌握两个物体运用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会用假设的解题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
1.归纳乘法分配律和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2.掌握探索规律的一些方法。
教材建议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索上。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比较、猜想、验证等空间,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等方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1.重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例和算法在小数加减法中的迁移和拓展。
由于小数与整数在计数方式、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等方面都有许多相近或相同的地方,所以整数加减法的算例、算法对小数加减法也完全适用;加之学生在三年级已学过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一位小数),在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一方面沟通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联系;另一方面,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进行拓展,鼓励学生以此类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
计算方法需要学生经历探索、总结并加以应用,才能得以巩固。因此,应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空。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这样可使学生获得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3.注意发挥口算、估算在小数加减法计算中的作用。
教学时,应注意口算、估算在小数加减法计算中所发挥的作用,可利用估算、口算,先估算出结果,再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一定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5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小数加减法
2
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
1
解决问题
2
总计
5
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知识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第78~81页,例1、例2,议一议,算一算,课堂活动1,练习二十二1,2,3。
教学提示
小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此可见,本课的教学有着坚实的旧知基础。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熟练程度,以便设计符合学情的三维教学目标。
学好小数加减法,掌握计算方法,对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要将“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将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所以,要把“不同数位小数加减法,即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建议:
1.重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重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在小数加减法中的迁移和拓展。课伊始,要直接利用复习导入,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的旧知,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以旧知促进新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2.重视情景的创设,采取愉快教学法,可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比赛获奖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计算的内需。
3.教师要大胆放手,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同数位小数加减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由于教材中的例1只是相同小数位数的加减法,例2是总结计算方法,没有编排不同数位小数加减法的例题。为了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设计不但要特别注意运用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类比、迁移到两位小数加减法,注重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还要补充特殊的例题练习-------不同小数位数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5.要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注意发挥口算、估算在小数加减法中的作用。
6.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展示例题、练习等,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发展估算意识。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5
+
0.9
=
17.5
+
0.5=
1.2–0.5
=
1.4
-
1.4
=
2.用竖式计算。5元
+
4.8元=
5.3元—4.8元=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
(2)师:4.8元是几元几角
提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同学们对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如果改成两位小数加减法,会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设计意图: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对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复习,唤醒学生的旧知,以旧促新。使原有知识、经验对学习的新知达到正迁移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1.迁移旧知,探索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引出小数加减法。
①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要用到水和电,大家知道自己家的水费和电费是多少吗
②正南街一号这个月水费和电费是多少?(出示教材第78页,情景图)
③你能提出什么一个加法的数学问题吗?(出示教材第79页,例1情景图)
设计意图:出示日常生活的场面,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根据给出的信息,估算一下正南街一号的水电费大约需要多少元?
(3)尝试列横式、竖式算一算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逐步将信息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自主提问,并让学生在估算中运用小数的近似数等相关问题,进行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和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2.自主探索,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3)指两名学生上台分别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生板演:
24.83
+
51.6
=73.43(元)
21.83
+
51.6
73.43
3.观察比较,归纳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观察比较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笔算过程,进一步感知小数加法的算法。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这道小数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数点对齐。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用红色粉笔突显出各题的小数点。)
师:在竖式中的“8”和“6”为什么要对齐?“1”和“1”又为什么要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利用归纳的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教材第79页,算一算,6.27+28.93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6.27+28.93=35.2
6.27
+
28.93
35.20
师:计算结果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怎么办?是否可以去掉。根据是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蓝色粉笔把竖式中的计算结果“35.20”末尾的“0”分别划上斜线,并把横式中的计算结果“35.2”末尾的“0”分别擦掉。
(3)理解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根据汇报,归纳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①
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②
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③
得数的小数点,要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④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并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编成顺口溜:
点对点,位对位,小数整数方法同,得数对点要化简。(出示顺口溜)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法和一位小数加法的知识做铺垫,因此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两位小数加法,进一步感悟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接着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归纳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编成顺口溜,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更便于学生应用方法指导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4.探索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所计算的都是小数加法问题。现在请看一道小数减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2情境图)
(学生尝试计算)
生板演:
49.5—32.48=17.02(吨)
49.5
-
32.48
17.02
(1)探究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①师:在竖式中被减数中谁和减数中8对齐相减呢?请你想出理由说给同桌听听。(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②师:“49.5”百分位上的数是几?添“0”的依据是什么?
③师:49.50—32.48计算中,百分位上怎么减?
小结:当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相减,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在位数少的小数末尾添“0”,使相减的小数的位数相同。
(2)探究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①请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教材第79页,算一算31—4.27=,你发现了什么?被减数是什么数?
汇报交流:在计算中,你们又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②在竖式中为什么要把“1”和“4”对齐相加呢?
在31的后面先加什么
再添什么
34的末尾为什么要添两个0?
③小结方法:当被减数是整数,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先在这个整数右下角先添上小数点,再在末尾添“0”。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两个特殊的“例题”,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尝试与探究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和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同时也很好的突破小数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相减以及整数减小数这一教学难点。
(三)巩固新知:
教材第80页,课堂活动1。
师生示范,然后分小组活动。
(四)达标反馈
习题:
1.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5.76+3.68
6.85+2.7
3.07+2.93
2.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4.28-1.38
8-2.59
8.03-6.98
答案:
1.9.44;9.55;6。
2.2.9;5.41;1.05。
(五)课堂小结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吗?
2.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布置作业
第1课时:
1.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71.45+38.6
16.3+63.83
45.49+16.9
2.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88.7-21.38
41.25-28.6
30.1-12.77
3.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答案:
1.110.05;80.13;62.39。
2.67.32;12.65;17.33。
3.5.91平方米。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4.83
+
51.6
=73.43(元)
21.83
+
51.6
73.436.27+28.93=35.2
6.27
+
28.93
35.20
49.5—32.48=17.02(吨)
49.5
-
32.48
17.0231—4.27=26.7331.00
-
4.27
26.73
点对点,位对位,小数整数方法同,得数对点要化简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教学有着坚实的旧知基础,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以类比、迁移,自主探索为主。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复习引入,顺向迁移——自主探索,感悟算法——总结顺口
提炼方法——搭建平台,突破难点——分层练习
促进应用——内外衔接,学有价值。
一、复习引入,顺向迁移。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而小数的加减法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十分密切。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课前复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和注意的问题,接着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实现顺向迁移。
二、自主探索,感悟算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标准》也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减少机械的训练。例1的教学,当学生在众多问题中选取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进行解决。在这里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鼓励学生尝试计算、自主探索。在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迁移等方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
三、搭建平台,突破难点。
通过搭建平台、营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尝试解答,深入探究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
的道理,同时也很好的突破小数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相加减以及整数减小数这一教学难点。至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顺利的完成了。
四、总结顺口,提炼方法。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加系统的记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学生的脑海里。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孩子来说较长的文字法则学生难以记忆,也比较枯燥,所以特意把长长的法则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点对点,位对位,小数整数方法同,得数对点要化简。简洁,命中要点,学生容易上口,比较轻松的就掌握了计算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运用方法指导计算。
五、分层练习
促进应用。
练习具有层次性,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练习的设计,我努力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在计算、评讲、纠错的过程中,继续突破难点、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同时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六、内外衔接,学有价值。
鼓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让所学知识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资料包
说课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小数的加、减法》,(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学习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后编排的。
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并不陌生。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迁移到本课内容上来。
二.说教学目标
1.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新课程标准实施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笔算方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与态度:
(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养成合作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对小数点的处理。
(2)教学难点:①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②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以下3个教学理念:
1.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说学情
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这部分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三年级)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大部分同学已掌握了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在原有基础上作铺垫。从本册学习内容来说,本单元知识是四年级下册八个新授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而本课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小数混合运算、小数运算定律的基础。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法、学用结合法、引导发现法等,主要突出以下的两种教学方法,即:
1.创设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教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寻找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的相同点,从“相同数位对齐”的认知统一到“小数点对齐”,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推广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学法主要采用:
主要采用发现与比较相结合,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六.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出示:475+34=;475-34=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后,并选其一展示,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说说算理(强调数位对齐)。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师:好,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加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课本95页情境图)
师:大家对奥运会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回答)
引导观察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教学例1:
(1)出示成绩统计表。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在课堂情境创设中,选择对学生有感染力的体育运动为背景。呈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在女子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该项目奖牌榜以及中国队与加拿大队各轮动作得分总成绩统计表。通过观察照片进行计算,让学生回味雅典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创造的辉煌成绩,又使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小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
(1)探索尝试。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2)小组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
53.40
+58.20
--------------
111.60
引导学生明确: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
-49.80
-----------
3.6
引导学生明确: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
第三环节:集体交流、总结算法
(三)教学例2:总结算法,出示课件。
①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2)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最后再点上小数点,得数能化简的都要化简(和或差末尾的零要去掉)
全体学生读一遍。
编童谣:小数加减点对齐,从右向左计算起,
满十进一要牢记,退一当十别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加上童谣,便于学生识记,有兴趣!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5)看书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质疑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第四环节:智慧闯关、巩固提升
(三)、巩固练习:智慧闯关游戏
第一关:填一填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
),都要把(
)上的数对齐,都要从(
)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
)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去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
),点上(
)。计算结果要(
)。
第二关: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
3.64
21.56 50
+0.68
+67.
4
-
37.3
--------
-------- -----------
4.02
82.60
13.3
第三关: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2.98+0.56=
12.53+4.67=
5.64-1.78=
7.2-6.45=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师: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的体会?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谈感受、谈收获、谈体会,总结拓展升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还板书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写法,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的加减法
从低位算起
①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分?②俄罗斯队第四轮比中国队少多少分
八.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一是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深化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是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要求;
三是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有效生成,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参与。
2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知识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第81~82页,练习二十二4,5,6,11,思考题。
教学提示
本节课《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课)》的教学内容完全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整合,适用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所有学生学习。本节课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将枯燥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算理,从而富以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课新的生命和精彩。教师巧妙的过渡语把零散的内容串起来,把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再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一步加强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算理的理解,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体验中发展实践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加深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生活情景感悟小数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能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从合作交流中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和生生间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克服整数加减末尾对齐负迁移思维定势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前一分钟口算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7.7+0.6=
(开火车对答案)
设计意图:课前一分钟口算是我校数学课堂的一种常规,有利于孩子们迅间将精神集中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再通过开火车对答案增强数学计算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师:同学们真棒!小数加减法口算掌握得很好!考考你们小数加减的笔算又学得怎样?
2.出示35.27+2.8=;90-12.23=。
学生用竖式计算独立完成。
实物投影学生答案,全体同学点评。
3.小结: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方法顺口溜:
点对点,位对位;小数整数方法同;得数对点要化简。
学生齐背“顺口溜”
设计意图:通过算一算让学生再次感悟、内化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并用学生喜欢、易记的方式“顺口溜”,感受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在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指导性,。这样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增强了计算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师:在我们计算小数加减时,有了“顺口溜”这个数学好朋友的帮助,更有利我们提高小数加法和减法计算的准确率。学会了小数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作用呢?小数加法和减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何应用价值呢?
(二)应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4题。
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你能求出到那时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提高多少岁吗?
学生读题并独立完成
2.出示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学生汇报分析,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电冰箱的数量为什么不是整数台?
主要让学生说思路,计算过程和结果
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设计意图:将小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说一说”中自主开发了思维,并要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后。有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3.出示教材第82页,练习二十二,第11题。指名读题。
学生读题后说理解,重点理解合计分别表示什么?
问:你是如何理解的?让学生说思路。
例如:塑料类合计=四(1)班+四(2)班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加深小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出示教材第82页,练习二十二,思考题。
师:通过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计算准确率也提高了。
师:现在这道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被减数和减数,让我们判断正确结果与错误结果的差。
师:我们看百分位是多算了还是少算了?十分位呢?
师:我们把百分位少算的和十分位多算的加在一起就是正确结果。
(四)达标反馈
习题:
1.李强带10元钱去买钢笔和练习本,钢笔每支3.85元,练习本每本0.70元,应找回多少钱?
2.婷婷和美美跳绳比赛。婷婷的跳绳长2.3米,美美的比她长0.35米。美美的绳长多少米?
答案:
1.5.45元。
2.2.65米。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获取这一数学知识的?你还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如果你平时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更精彩。
设计意图:把数学回归生活,再次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把对小数计算延伸到课外继续研究。
(六)布置作业
第2课时:
1.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2.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二,第6题。
3.一根绳子长40.25米,用去3.7米。还剩下多少米?
答案:
1.21.9台。
2.0.9;8.4;1.8;0.1;1.6;3.9;9;0.54;0.4;9.4;4.8;0.96。
3.36.55米。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练习的,通过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提高计算能力。但传统的练习课给人的感觉都是枯燥,泛味的,整节课下来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有些同学因为老是错误百出、计算的正确率低从而导致不喜欢上计算练习课。但从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来讲,加强计算教学,有效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上好这节计算练习课呢?下面谈谈本节课的一些设想:
一.通过“算一算”再次感悟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口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算。它既是笔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在日常生活和各类运算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课前一分钟口算”,这也是我校数学课堂的一种常规,有利于孩子们迅间将精神集中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计算思维训练,长期坚持学生的口算技能很快提高。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争强好胜、贪玩的心理特点,通过开火车对答案的轻松小游戏,促进学生口算正确、合理、迅速,而且增强数学计算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省了计算的时间,并能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在分享与评价中肯定学生的成功尝试,共同探讨改进方向与措施。
在学生口算之后,再通过“竖式计算”让学生再次感悟、内化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在学生通过这两轮的基础练习后,学生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已得到提升,这时再激活学生喜欢、易记的方式“顺口溜”,让学生感受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在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指导性。这样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增强了计算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计算算理与计算方法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对计算算理理解了,那么计算方法也就掌握了;但算理是一种对方法运用的依据,而方法是实践算理的途径。所以,计算算理是计算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是运用计算方法的指导思想。掌握计算算理的人,善于创造和灵活使用方法,从而更加突出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观。计算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做,并示范给他们看。但计算的算理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
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关键还是要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感悟“计算方法”离不开有关“计算”的学习活动,只有在具体的认识和应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方法”才能得到培养和强化。把计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问题的具体情境中体验计算方法的用处,这是新教材中的一个新的突破,也是解决计算教学中枯燥乏味的一个途径。本节课的设计就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将小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说思路方法,过程和结果作为课后作业完成,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后,有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将枯燥的小数加减法巧妙隐藏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以积极的学习热情参与到这充满生活乐趣的学习中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练习课学生学习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阿基米德验皇冠
在古希腊时期,国王请了一名金匠为自己做一顶纯金的皇冠。不久,皇冠做成了,十分漂亮,而且重量也与国王给金匠的黄金一样重。国王拿到皇冠后十分满意,可他心想:金匠有没有在纯金皇冠里掺假呢?
国王请阿基米德来验皇冠,要求不能损坏皇冠,阿基米德开始也没想到好办法,一天,当他洗澡时,刚跨入澡盆,盆里的水开始往外溢出,他豁然开朗,裹着浴袍一边叫一边跑:“我有办法了,我有办法了。”
阿基米德的方法很简单,根据皇冠和金子排开的水是否一样多来判定皇冠里是否掺假。
3
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知识点: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材第80~82页,例3,课堂活动2,练习二十二,7,8,9,10。
教学提示
1.这节课重在推广和迁移整数的运算定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思考以下五个问题:(1)此课要推广什么内容?(2)为什么要推广?(3)这个知识可以推广吗?(4)上课过程中如何推广?(5)推广、应用的时候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2.要对前面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回顾,复习到位了,才能为这节课消除障碍。
3.要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小数简算时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能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内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情感与态度:
通过应用小数加减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简便计算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计算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难点
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学习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那我们学过的有关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观察下面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75+168+25 24+83+117
=75+25+168
=24+(83+117)
=100+168
=24+200
=268 =224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认识到简便计算的价值,这正是本课推广的目的,为了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80页,例3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审题后并计算。
①5.5+2.76+14.5
=8.26+14.5
=22.76(元)
②5.5+2.76+14.5
=5.5+14.5+2.76
=20+2.76
=22.76(元)
这两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更简便?为什么?
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通过校园的校运会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合理情境。通过解决问题,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6.7+4.95+3.3=6.7+
□+4.95
②(1.38+1.75)+0.25=
□
+(□+
□)
设计意图:再一次复习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
0.384+0.36+2.64
1.29+3.7+0.71+6.3
5.26+3.43+0.74
3.9+4.08+3.92+1.1
设计意图:学会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便计算。
3.减法运算性质在小数运算中的推广。
5.17-1.8-3.2
师:请看这道算式,思考能否简便计算?
通过观察数字的特点,发现1.8+3.2的结果是整数,那么5.17-1.8-3.2=5.17-(1.8+3.2)
练习:9.14-1.43-4.57
观察这2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设计意图:学会用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小数连减算式。
4.02-3.5+0.98 能简便计算吗?
改变运算的顺序,有时也能简便计算。
(三)巩固新知:
教材第80页,课堂活动2。
独立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四)达标反馈:
习题:
1.教材第82页,练习二十二,第7题。
2.78+0.3+1.7
5.2+63.43+0.57
5.17-2.8-1.2
2.教材第82页,练习二十二,第10题。
答案:
1.4.78;69.2;1.17。
2.3.14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简算要注意的问题:
一审:审清题目。
二看:观察数字特征,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
三算:认真计算。
四查:认真检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
(六)布置作业:
第3课时:
1.教材第82页,练习二十二,第7题。
13.25-(6.25+3.5)
42+9.63+1.37+28
7.02-3.5+0.98
2.教材第82页,练习二十二,第8题。
3.教材第82页,练习二十二,第9题。
答案:
1.3.5;81;4.5。
2.21亿人次。
3.(1)0.9摄氏度;(2)1.7摄氏度。
板书设计
小数的简便计算
①5.5+2.76+14.5=8.26+14.5=22.76(元)
②5.5+2.76+14.5=5.5+14.5+2.76=20+2.76=22.76(元)
一审:审清题目。二看:观察数字特征,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三算:认真计算。四查:认真检查。
教学反思
“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学生在学完整数的运算定律及简便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小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加强学生计算的正确性、熟练性、灵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我在这节课的中先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扫除障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习新知,安排有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自由学习,突破难点,最终掌握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灵活运用。
一.复习铺垫,为学新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
这节课重点是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那复习就要解决好以下问题:1.推广什么内容?2.为什么要推广?3.推广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我安排的复习就是让学生知道我们要推广运算定律,把整数的运算定律用了小数计算里,因为运算运算定律可以简便计算,所以我们要学习这种知识,在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的问题,再一次重现,为了让学生不要出现错误。
二.结合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生动、具体、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尝试计算,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算方法。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逐渐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练习设计层次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内容的重复反应或拓展,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本课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新知的应用、开放题思维训练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第1题的填空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使学生通过这组练习,真正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内涵。我对书本练习进行了整理,先安排连加算式的练习,再是连减的和加减混合的,最后的练习有可以简便计算的算式,也有不能简便计算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算,要求学生这样操作:1.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数据特点作出判断,看看能否简算;2.否能简算,则想清楚是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还是利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算;3.写出简算过程。
四.尝试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方式。这里对于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我没有强制性地规定用书所出示的方法,而是让他们小组内合作交流,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交流自己的做法。同时,我相信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而且也学会了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怎样与人交流,怎样展示自己,他们也掌握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加强合作探索,培养参与意识。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离不开他们的探索与交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紧紧围绕小数的简算方法,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共同讨论、深入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小组汇报充分发挥了群体间的互补作用,学生人人参与全过程,例如,在总结归纳时,小组成员相互表达,加强合作;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动”起来再次得到体现。小组合作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把素材展现在学生面前,能给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总之,这节课是以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的乐趣。尽管本人做出了努力,不足之处依然存在:例如:老师讲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不但要注意学生的集体回答,更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回答;自己的专业素质不够强,数学语言少;板书设计也可以更合理一些等等。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中国数学史上的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4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教学内容
知识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83~85页,例1,课堂活动1,练习二十三1,2,思考题。
教学提示
让学生看图独立思考例题中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可能出现用电信塔自身的高与电力塔自身的高相比这种情况,这时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看图明确要求的时哪段举例,并感知实际是求两塔的相对高度。当学生对所求问题达成共识后再组织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的讨论。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多给予肯定。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后,可鼓励学生根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已有知识进行试算,然后交流运算顺序及方法,进行自评、互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并能扎实有效地进行应用,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迁移的方法进行学习。
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梳理,培养学习能力,感受自我发现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
灵法处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设计意图:学校计算课题探索的教学研究,实行课前一分钟的口算常规。
0.4+8.7
4.5+3.6
0.28+0.54
1.4-0.9
7.1-3.5
5-2.7
2.说出运算顺序
125-27+73
76-(29+41)
3.填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都要(
)按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
)
。
设计意图:激活整数的运算顺序,为新课学习,新知迁移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83页,例1主题图并介绍。
2.发现什么数学信息?(主要指出什么“电信塔”顶端与“电力塔”顶端的高度)
设计意图: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了解到生活处处都有数学的知识,创设问题的情境,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3.呈现对知识重新整合:
电信塔的高度加上小山坡的高度,减去电力塔的高度就得到相差的米数。
设计意图:通过整合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解决问题题目的分析能力,达到化解难点效果。
4.板书学生的式子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
5.分小组计算。并让学生在黑板演示。
总结:整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方法,明白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
(三)巩固新知:
教材第84页,课堂活动1。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达到有效地应用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四)达标反馈:
习题:
1.教材第84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2.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三,思考题。
答案:
1.389.7平方米。
2.18平方米。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哪里运用了小数混合运算的知识。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和你的同伴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收获和成功的感受,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整理,又锻炼了学生自我总结与评价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第4课时:
1.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
2.计算。
9.8-4.5+12.7
52.36+2.24-18.7
7.42-1.8+5.28
3.一个糖厂一月份生产白糖68.75吨,比二月份少生产7.25吨。两个月一共生产白糖多少吨?
答案:
1.7号高;高0.18分。
2.18;35.9;10.9。
3.144.75吨。
板书设计
小数的简便计算
18.5+26.5-25.35=45-25.35=19.65(m)
教学反思
过去的计算教学中单调、机械的模仿和大量重复性的过度训练要不得;而部分老师只注重算理理解和解决问题,对计算形式的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也同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堂课中我把教学过程当作了学生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空间。
2.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真谛。体现计算的价值。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意识
这节课中我认真地实施了下面两点:
(1)大胆放手,让学生会发现问题寻求条件帮助,实现算法多样化。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算式后,利用整数加减法运算顺序知识的迁移特点,计算出结果并展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活动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在这个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收获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芝诺——阿基里斯追乌龟
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数学家芝诺提出了史上著名的一道题:
古希腊神州中跑步英雄阿基里斯,他跑得再快也追不上在他前面100米的乌龟。他的理由是:假设恐龙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英雄追了100米来到乌龟的出发点时,乌龟已向前走了100÷10=10(米);当英雄又追了10米时,乌龟又前进了10×10=100(米);依次1÷10=0.1……阿基里斯和乌龟将永远相距一段距离,所以总也追不上。你也这样认为?
5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
知识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83~86页,例2,课堂活动2,练习二十三3,4,5,计算工具的演变。
教学提示
1.加强题目的区分对比,如何能更好地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简便运算还是混合运算?
2.精心设计好题组的题目,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算理。
3.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加强简便运算与混合运算的灵活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感受运算律的普遍适用性。
情感与态度:
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减和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前面的练习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不知今天能否继续发扬你们的优势?下面来几道口算试一试你们的“功力”。
0.4+8.7=
4.5+3.6=
0.28+0.54=
1.4-0.9=
7.1-3.5=
5-2.7=
设计意图:复习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由浅入深,先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83页,例2情景图。
仔细观察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从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学习计算方法。
(1)怎样才能知道应找回多少钱
板书:20-9.85-7.55
(2)这个算式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
板书:
20-9.85-7.55
20-9.85-7.55
=10.15-7.55
=20-(9.85+7.55)
=2.6
=20-17.5
=2.6
4.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
第二种计算方法是怎样计算的?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说明整数减法性质同样适用于小数减法。
6.谁了说说小数连减法要注意什么?
观察数据特征,简便运算,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己运算,自己总结计算步骤,还学习主动权给学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巩固新知:
教材第84页,课堂活动2。
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四)达标反馈:
习题:
1.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三,第3题。
2.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三,第4题。
3.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
答案:
1.31.04元。
2.(1)177.3元;(2)6.55元。
3.345.8千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了解学生的真正收获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
第5课时:
1.计算。
46.7-5.8+3.9
7.2-(4.3+1.8)
52.7+3.8-14.5
7.5+4.6+3.8
62.4-(28.9-17.8)
64.25-3.75-2.25
2.一段15米长的铁丝,第一次用去2.83米,第二次用去1.17米。还剩多少米?
3.课外阅读:计算工具的演变。
答案:
1.44.8;1.1;42;15.9;51.3;58.25。
2.11米。
板书设计
小数的简便计算
20-9.85-7.55
20-9.85-7.55=10.15-7.55
=20-(9.85+7.55)=2.6
=20-17.5
=2.6
教学反思
一.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重难点的落实:能做到三个正确(正确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计算方法、正确的书写格式)和四个习惯(看清题目、想好算法、认真计算、自觉检查);也能较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并适时巩固转化等数学解题策略。
二.教学思路清晰,趣味性强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为孩子的探索活动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自我交流,自我发现,自我成长。
三.练习层次形式多样、步步引导
练习的设计多样,由浅入深、逐步引入。这些练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即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感知简便运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奥秘。
个人认为需要反思的地方有这些:
一.目标反思
计算正确率方面: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中得到较好反映,但整体不快,速度不均,个别学生基本功不扎实。
二.教与学的反思
1.《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层次练习、适度引导,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2.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将侧重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发现问题,在自觉总结中养成习惯,在自我反思中内化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算痴”——史丰收
史丰收是我国著名的速算发明家。他从11岁开始钻研速算法,经过10年的努力,成功地打破了几千年来四则混合运算的传统计算法,创立了能够不用计算工具、不列运算程序、从高位算起、一口报出正确答案的快速计算法,因而轰动海内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史丰收上学的时候,正逢“文革”开始,学校被迫停课,他无法上学读书,便在家里埋头钻研速算法。由于家庭贫困买不起纸和笔,史丰收便在墙壁上练,用木棒在地上练,他甚至把被单上、自己身上、手背上都写满了数字,被别人误认为“疯子”。
后来,学校恢复了上课,一天中午放学后,史丰收一回到家中就开始埋头计算,忘记了吃饭。妈妈给他端来两个馒头,可是,小丰收一直没顾得上吃。快到上学的时间了,妈妈催促他上学去,他这才停下笔,背上书包向外走去。妈妈到他房间一看,呆住了:两个馒头还放在盘内,上面写满了数字。原来,小丰收把吃饭的事忘了,将馒头当成了稿纸了。
还有一次,他和一个小伙伴在街上走着,嘴里默念着数字,手指还不停地掐算着。一位母亲领着一个小女孩迎面而来,突然小女孩站住不动了,惊疑地看着史丰收,对妈妈说:“那个人怎么啦?好像是个神经病。”但史丰收一点也没听到小女孩的话,还沉浸在他的数字世界中。事后同伴告诉他,他忍不住大笑起来:“啊,我成了神经病!”
第七单元评估检测题
(时间:70分钟
总分:100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3分)
1.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关键是把(
)。
2.
+=的结果用小数表示是(
)。
3.
6.5+(
)=8.7
(
)+2.1=6.9
(
)-10.8=6
14.3-(
)=5.7
4.整数的最小计数单位与小数的最大计数单位相差(
)。
5.31-2.54-7.46=31-(
)
6.2.75+1.68+2.25=1.68+(
)。
7.
把1.6的小数点去掉,得到的新数是(
)比原来多(
)。
8.
在○里填上“>”或“<”。
0.3+2○0.5
5.73-4.85○0.89
二、我会判断(每题1分,共8分)
1.3.7+3=4
(
)
2.10.1-1=10
(
)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
)
4.4.07米+4米7分米=8.77米
(
)
5.
0.9+0.8-0.9+0.8=1.7-1.7=0
(
)
6.
20-0.7-12.3=20-(0.7+12.3)=20-13=7
(
)
7.
9.14-1.43+4.57=9.14-(1.43+4.57)
(
)
8.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部分的末尾要对齐。
(
)
三、在(
)填上适当的数。(每题1分,共4分)
1.
18.6+4.7+1.4=18.6+(
)+4.7
2.12.64+0.63+0.37=12.64+(
+
)
3.48.72-0.2-0.8=48.72-(
+
)
4.
195.4-12.9-87.1=195.4-(
+
)
四、比一比,谁算得快。(每题1分,共9分)
1-0.01=
1.41-0.40=
0.4+0.6=
3.4+0.62=
8.04-3.84=
5-0.3-0.2=
18.5-13.5+1=
0.63+1.8+0.37=
12.37+9.13=
五、小小门诊部,把不对的改正过来。(每题3分,共6分)
1.
17.23-(7.23+8.5)
2.
5.85-1.75-0.25
=17.23-7.23+8.5
=5.85-(1.75+0.25)
=10+8.5
=5.85-2
=18.5
=3.85
六、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每题3分,共12分)
27.85+16.58=
31.25-15.86=
12.05-7.88=
27.86+23.45=
七、我来算一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每题3分,共18分)
4.35+8.6+15.65+1.4
19.32-5.56-3.44
37.6-(7.6+3.25)
5.49+2.68-3.49
6.17+3.83+1.77
8.4+2.5-8.4+3.5
八、用小数计算。(每题2分,共8分)
4元5角7分+8元9角4分
10吨-7吨950千克
3米2厘米-1米75厘米
18千米5米+985米
九、我来做一做。(每题4分,共20分)
1.下面是两张电脑打印的购物小票,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
2.粮店卖出了一批粮食,第一次卖了4.25吨,第二次卖了3.78吨,还剩下15.75吨,这批粮食共有多少吨?
3.一本书有142页,小明第一天读了43页,第二天读了47页还剩多少页?
4.我的储蓄罐里原来有25.4元,我买书用了8.5元,妈妈又给我了5.6元,现在储蓄罐里多少钱?
5.五年级一班女子400米接力赛跑,4位同学的成绩如下表,你能很快算出她们完成接力赛的总成绩是多少吗?
姓名
刘娟
周秋梅
李晓红
石芳
成绩(秒)
17.4
18.8
18.6
17.2
参考答案
一、我会填
1.小数点对齐
2.0.8
3.2.2;4.8;16.8;8.6
4.0.9
5.2.54+7.46;2.75+2.25
6.16
7.14.4
8.>;<
二、我会判断
1.×;2.×;3.√;4.√;5.×;6.√;7.×;8.×
三、在(
)填上适当的数。
1.1.4;2.0.63,0.37;3.0.2,0.8;4.12.9,87.1
四、比一比,谁算得快。
0.99;1.01;1;4.02;4.2;4.5;6;2.8;21.5
五、小小门诊部,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
17.23-(7.23+8.5)
2.
对
=17.23-7.23-8.5
=10-8.5
=1.5
六、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4.43;15.39;4.17;51.31
七、我来算一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0;10.32;26.75;4.68;11.77;6
八、用小数计算。
13.51元;12.05吨;1.27米;17.02千米
九、我来做一做。
1.54.元,45.1元;27.9元,2.1元。
2.23.78吨
3.52页
4.22.5元
5.72秒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