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感官总动员
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教学总目标
1.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知道观察就是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得事物的信息。
2.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轻重、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3.知道利用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观察;能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4.
乐于交流,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这些都是人类探究世界的本能的观察行为。同时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利用眼、耳、鼻、舌、皮肤单一的感官观察并描述了事物的特点,积累了一些观察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的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发现事物更多的特点。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二课。本课的研究和学习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把多种感官综合运用,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认识。学习本课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观察事物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器官。
教学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材料:
(1)每组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热水一大杯。(分8个组,按照总人数为40人来算)
(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2、教师材料:西瓜或者挑西瓜的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家里喝过茶吗?今天我们就来一场不一样的品茶会。
从生活事件导入课题,很好的体现了生活中有科学,科学就在身边的理念。
二、组织活动
(一)、品尝不同的茶,体会吃东西时要动用舌头和鼻子两种感觉器官
1、出示三种泡好的茶水(菊花茶、绿茶、红茶),请同学们观察其茶叶和茶水的颜色、形状、气味等。2.请同学们蒙眼品尝其中一种茶水并加以描述。3.
探究:捏住鼻子再喝一口,判断是否还是刚才那杯茶。4.提问:为什么捏住鼻子喝茶和不捏鼻子喝茶不一样?5.
小结: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
1.学生分组交流所观察到的不同茶叶的特点;2.戴上眼罩分别品尝花茶、绿茶、红茶三种茶。学生分组汇报,描述和记忆。3.任选一种茶水,捏住鼻子品尝,判断是否和刚才尝的一样?4.小组交流回答为什么不一样。
通过品茶活动,使学生发现在辨别一种东西时,有时需要两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同时分组实验可以更好地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真切感受到实验的结果。
二、组织活动
(二)、观察描述燃烧前后蜡烛的特点,意识到观察要动用多种感官
1.出示没有点燃的蜡烛,引导学生观察它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粗细等方面)2.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它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从火苗的形状、颜色、发出的气味、手感等方面)3.小结:认识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觉器官。
1.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小组做汇报。2.交流汇报,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
让学生调动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亲身体验动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认识事物更多的特点。同时养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的好习惯。渗透科学研究中应有的“记录”这一程序。
(三)、做观察并挑选成熟西瓜的活动,动用各种感官解决生活问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挑选到一个甜甜的西瓜呢?播放挑西瓜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使其将选西瓜的方法和感官联系起来。(如果条件允许,本环节可调换成“角色扮演”活动,请同学上台表演买西瓜情景,及时抓拍学生挑西瓜时的动作;表演结束后将所拍图片放大屏幕上,请全班同学交流刚刚他这个动作动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
利用有趣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人们经常动用多种器官来解决问题。
三、总结
谈话: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和挑成熟西瓜一样,需要动用多种感官,才能全面认识。
体会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动用多种器官。
首尾呼应,以生活中的事物导入新课,又以生活现象结束本课。充分体现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
七、板书设计
gǎn
guān
zǒng
dòng
yuán
感
官
总
动
员
品茶
tè
shū
de
jú
huā
xiāng
菊花茶:特
殊
的
菊
花
香
qīng
dàn
shuǎng
kǒu
绿茶:清
淡、
爽
口
chún
hòu
lüè
kǔ
红茶:醇
厚、
略
苦
挑选西瓜:
看一看
听一听
掂一掂
闻一闻
尝一尝
动用的感觉器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