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最后一分钟》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最后一分钟》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7 11:3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最后一分钟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最后一分钟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诗歌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本课设计落实“大阅读”理念,结合课外资料和课前的扩大阅读,引导学生搜集图文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回归的历程、今日的繁荣,采用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探究感悟、反复诵读、想象体悟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自主进行的语文实践中初步了解新诗的特点,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祝福。
学前准备
1.查找有关“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谈话导入,激情揭题(用时:3分钟)
1.课件出示紫荆花雕塑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到香港。2.引出话题:香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解题。
1.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印象中的香港。2.读课题,了解“最后一分钟”指的是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在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3.学生齐读课题。
1.香港、澳门、台湾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于(   )年(   )月(   )日,回归祖国的怀抱。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是(   )。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用时:12分钟)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提出要求:(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诗句就多读几遍。(2)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叩问、脊梁、骨髓、铸进、悄然落地”等词语的意思。2.教师检测字词。3.引导学生试着归纳每小节的主要意思。4.指读诗歌,组织交流: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怎样?
1.学生自学,正确读写生字、新词。2.同桌间互读互评。3.汇报学习字词成果。4.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5.质疑、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画出来,联系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争取读懂。
2.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刹车(shā chà)悄然(qiǎo qiāo)散尽(sàn sǎn)沸腾(fèi huì)倾听(qīnɡ qīn)投奔(bēn bèn)3.见学生活动卡设计。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浏览诗歌,按时间顺序理清层次。2.诗歌中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请大声诵读。3.组织交流。
1.学生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是写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小节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2.读给同桌听,读出感情,说出内心的感动。(“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期盼与激动、自豪的感情。)
4.诗中表现中国人民不忘国耻,憎恨列强的语句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用时:14分钟)
1.引导学生感受仪式前的激动。(1)指名读第1小节。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点拨。(2)指导朗读,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1)课件提示:想一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2)思考交流作者表达的情感。(3)小结写作方法:这些特写镜头,从诗歌的角度来讲就叫——意象。也就是作者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加以想象,从而表达自己浓烈的情感。(4)指导朗读: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教师点评。3.感悟仪式后的畅想。(1)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2)第4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指名读,齐读。
1.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谈自己学习第1小节的成果。(1)“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2)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2.学生结合资料自主学习第2、3小节。(1)读第2小节思考: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为我们展现最后一分钟的场景呢?(2)默读诗歌第3小节,画出文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交流、理解“虎门的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3)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4)朗读并体会诗歌的另一特点:用最凝练、最概括的语言,展现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浓烈的情感。3.朗读第4小节,理解诗句意思。(1)“紫荆”指什么?(2)“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5.“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这句话让你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诗的最后一小节中说:“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在情感上“紧紧”一词表达了________的心情。最后的“倾听……风雨归程”与首段呼应,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五、情境写话,激荡感情(用时:5分钟)
1.如果让你写《最后一分钟》,你会抓住哪些特写镜头来写呢?请你也来试着当一回诗人吧!2.根据学生练笔情况,教师相机点拨。3.师生共同评价。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合作写诗。2.组内练习表演朗诵。3.汇报交流,并根据评议改进。4.表达祝福:香港,风雨过后,是灿烂的天晴。相信你在祖国的怀抱里,会更加繁荣、富强!
8.试写:最后一分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六、课外作业,拓展应用(用时:1分钟)
1.根据自己的兴趣,进一步了解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的历程,香港回归后的发展史等。2.搜集其他有关香港回归的诗歌或歌曲,学习朗诵或演唱。
1.可以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也可以在QQ群中和大家交流。2.搜集诗歌或歌曲,以诗歌汇报会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9.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搜集的成果。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