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单元主讲:
清政府在压迫下被迫进行改革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基本情况
民国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情况及影响想一想:清政府进行的改革第一:为了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目的)
第二:(措施)1、召开国会(预备立宪)
2、废除科举制度
3、兴办教育事业第六课 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的兴废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大众传媒对政治、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一、科举制度的兴废(1)什么是科举制度?
答:是隋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
(2)清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答: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八股文体为答题形式。
清代为什么要废除科举考试?第一:随着西方科技的不断输入,科举选拔的人才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第二:20世纪初,随着新政的推行、新式学堂的创办,要求废除科举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科举制的废除:时间:1906年,清政府宣布次年起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意义:
(1)存在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
(2)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的教育体系的建立,使读书人同社会生活更为贴切,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二、京师大学堂前世1、成立:1898年,光绪帝发布上谕,建京师大学堂。2、1902年,增设了师范馆、进士馆、译学馆、医学实业馆。3、1910年,设有经、文、法政、商、农、格致、工程七科的综合性大学。今生: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1、兴起时间:洋务运动时期。
2、内容:以京师同文馆为起点,在全国设立30多个新式学堂。
3、风潮:随着新政的推行,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成为风尚。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1、1904年,清政府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实施学制改革,是年为癸卯年,故称为癸卯学制。
2、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3、192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发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又称为“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新学制”等。
4、壬戌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及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5、壬戌学制标志着中过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比一比旧式学堂新式学堂现代学校“四书”
“五经”讲经读经、中国文学、算学、外语、修身、物理、化学、博物、历史、地理、图画、音乐、体操等语文、数学、 外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美术、音乐、体育、劳动技术、计算机等谈谈你对新学堂的看法三、《申报》和商务印书馆1、《申报》
创刊时间:1872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办
内容:比较翔实地记载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曲折历程,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料。
地位: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报纸之一,被称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发展:甲午战争后,办报出现高潮。到1911年,全国出现中文报刊1700余种。
创办于1872年的报纸--《申报》一、《申报》——“近代史的百科全书”报纸的出现有何作用?(1)反映了民间心声,具有一定舆论导向作用(2)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于习惯(3)丰富人们信息来源和知识来源(4)推动近代工业发展,增加了产业工人和知识分子队伍2、商务印书馆——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时间:1897年由夏瑞芳创办于上海,1902年,张元济加入该管,创建编译所。
内容:翻译介绍西方科学、文化;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
地位:中国近代最大的出版机构。
同行: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了大量的书籍、杂志。
特点:出版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
影响:对于文化与知识的承载、社会生活的扩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讨论:网络时代,我们还需要书籍吗?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黄鹄”号轮船淞沪铁路《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申报》商务印书馆知识抢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