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等腰三角形》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3.1《等腰三角形》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0-18 20:22:34

文档简介

《等腰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
理解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下列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圆B.长方形C.线段D.三角形
2.怎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二、自主探究合作展示
1.操作,实践
取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剪出等腰三角形纸片,照图折叠,
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
问题:根据上表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将你的结论与同学交流.
问题:你能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证明以上结论吗?
2.新知应用
填空:(1)如图(1)所示,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在△ABC中,AB=AC时
∵AD⊥BC,∴∠_____=∠_____,____=____;
∵AD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
∵AD是角平分线,∴____⊥_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个顶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
例1:如图(2)所示,
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______,∠ABC=______=______,再由∠BDC=∠A+______,就可得到∠ABC=______=______=2______.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
思考:如图,
位于在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我们把这个问题一般化,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已知:在△ABO中,∠A=∠B求证:AO=AO
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例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要证明AB=AC,可先证明∠B=∠C,因为∠1=∠2,所以可设法找出∠B.∠C与∠1.∠2的关系.
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三、双基检测
1.如图所示,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边BC上的高,标出∠B,∠C,∠BAD,∠DAC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
2.如图,
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3.如图(5),
∠A=36°,∠DBC=36°,∠C=72°,分别计算∠1、∠2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4.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5.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
四、课后作业
教材习题13.3的第1、2、3、4题.(共17张PPT)
13.3.1等腰三角形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图中的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
开,得△ABC
实践观察,认识三角形
A
C
D
B
AC和AB有什么关系?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探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A
C
B


底边
顶角
底角
底角
认识等腰三角形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AB和
AC
∠B和
∠C
AD
和AD
∠BAD和∠CAD
BD
和BC
∠BDA和∠CDA
A
C
D
B
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
上面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相等的线段和角.
由这些重合的线段和角,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C
 B

在△ABC中,

AC=AB(
已知


∠B=∠C

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
(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
在△ABC中,AB
=AC,

D在BC上
1、∵AD

BC,垂足是D
∴∠
1
=

2

BD=CD
2、∵AD是中线,

AD

BC
,∠
1
=∠2
.
3、∵AD是角平分线,

AD

BC

BD
=
CD
A
B
C
D


1
2
1
2
证明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
已知:△ABC中,AB=AC
求证:∠B= C
 
证明:在△ABC中,AB=AC,作底边
BC的中线AD,


BAD
与△
CAD


AB=___
BD=___
AD=___


BAD
≌△
CAD(
)
∠B=
___
AC
∠C
CD
AD
SSS
A
B
C
D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证明
证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
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思考:观察证明性质1的图形,除了得到∠B= C,还可以得到另外
的角相等吗?可以证明什么?
例1.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
ABC各角的度数.
(想一想:由题目条件中相等的边,可以转化成哪些相等的角?)
解:AB=AC,BD=BC=AD,

ABC=

C=

BDC

A=

ABD(等边对等角)
设∠
A=x°,则∠
BDC=

A+

ABD=2x°
从而∠
ABC=

C=

BDC=2x°在△
ABC中

A+

ABC+

C=x°+2x°+2x°=180°.
解得x=36°
在△
ABC中,

A=36°
,∠ABC=

C=72°
B
C
A
D
分析:类比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添加辅助线,构造以AC,AB为边的两三角形,并证明它们全等.
A
C
B
证明:过点A作AD⊥BC于D.
在△ABD与△ACD中,
∠B=
∠C,
∠ADB=
∠ADC=90°,
AD=AD,
∴△
ABD
≌△
ACD(AAS),
∴AB=AC.
D
①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例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E
D
C
B
A
1
2
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
∠1=∠2,AD∥BC.
求证:AB=AC.
分析:要证明AB=AC,可以先证明___________.
证明:∵AD
∥BC,
∴∠1=∠B(
),
∠2=∠C(
).
又∵∠1=∠2,

∠B=∠C,
AB=AC(
).
∠B=∠C
例题归纳:
角平分线、平行线就能构成等腰三角形.
反过来,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这三个条件中,只要满足其中两个条件,就能得出第三个结论.
如图,∠A=36°,∠DBC=36°,∠C=72°.分别计算∠1,∠2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B
C
A
D
1
2
解:∠ABC=180
°-∠A-∠C.
∠ABC=180
°-
36°-72°=
72°.
∵∠DBC=36°,

∠2=72°-
36°=
36°.

∠1=∠2+
∠A
=
36°+
36°
=72°.
试一试!
反馈练习
55o、55o
70o、40o
55o、55o或70o、40o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0o,则它的其它两角的度数是
.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70o,则它的其它两角的度数是
.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70o,则它的其它两角的度数是
.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10°则它的其它两角的度数是
.
35°
,35°
练习: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是底边BC上的高,标出∠
B,

C,

BAD,

DAC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练习:在△
ABC中,AB=AD=DC,
∠BAD=26°,
求∠
B和∠
C的度数
B
A
C
D
B
D
C
A
1、求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作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的高是常用的辅助线;
2、熟练掌握求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底角的度数;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几种判断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4、你会比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联系与区别吗?
教材第77页第11题,79页练习第4题
.
教材第82页习题13.3第2、3、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