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复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春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复习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7 15:4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春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复习卷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8分)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站起来,是一种________的境界,________的气概,________的精神,________的美丽。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礁石,在海浪的咬噬里,站成庄严的冷峻;                      。一个有志气从困境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视之的;一个有决心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低沽的;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让我们站出自己不jī的性格!站出自己累落的襟怀!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蓬勃(   )       不jī(   )
(2)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凛然 昂然 超然 嫣然   B.超然 凛然 昂然 嫣然
C.凛然
超然
嫣然
昂然
D.超然
昂然
嫣然
凛然
(4)请在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地方补充适当的内容,使之与前面的内容构成排比。(2分)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3.下列语法知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今夜,月色朦胧”两句中的“朦胧”都是形容词。
B.短语“生活品质”“意志坚定”“群众满意”“仰望星空”的结构各不相同。
C.“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这句话的主干是“企鹅躲藏在悬崖底下”。
D.“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句中画线部分作状语。
4.古诗文默写。(7分)
(1)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3)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
(5)请写出连续两句含“霜”字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描述的分别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4分)
(1)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平,小时候被舅妈嫌弃,被表哥毒打,但她自尊、自立、自强,后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最终和罗切斯特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2)他原是上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尘,后来成为唐僧的徒弟,与孙悟空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
(3)他豪爽直率,疾恶如仇,却也粗中有细。他三拳打死镇关西,救了金翠莲父女,为躲官司,出家当了和尚,后与杨志占领二龙山。(     )
(4)他坚毅勇敢,充满生活热情。他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在“星期五”的帮助下,最终克服困难,创造出了精彩的人生。(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材料1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昨天,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材料2
(1)请用简洁的文字给材料1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2)请用说明性语言介绍材料2图画的内容。(3分)
(3)假如你所在的学校要举办有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的活动,请你设计两个活动栏目。(2分)
二、阅读探究(38分)
(一)(1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法家拂士(辅佐)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指国外)
C.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3分)
10.本文开篇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13分)
俭以养德
张 玮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用高档。但你们知道吗,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因此,他的主持功力越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关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1962年夏天,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曾任云南省省委书记的白恩培自己一年工资十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万的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己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而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越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试想,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就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守节俭底线,而是贪图享乐,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年04期,有删改)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2分)
12.文章第④、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3.下面四个例子,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在买牡蛎时,“我”给了于勒10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吓了一跳,骂“我”疯了。——《我的叔叔于勒》
B.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台阶》
C.在鲁镇,只有阔绰的穿长衫的人才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
D.杨二嫂由于生活困难,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走狗气杀等东西。——《故乡》
14.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4分)
(三)(15分)
我为什么没有翅膀
袁省梅
①小迪从妈妈手里挣脱时,是到了妈妈公司的楼里。
②这里是一个很大的房间,左边摆了十几台缝纫机,嗡嗡嗡的机器声沉闷、滞重。机器前的人都低着头,手上扯一只蓝色的衣袖,或者是一片宽大的衣襟。右边是布料,红红蓝蓝的堆了很多。布料边是缝好的衣服,胡乱地堆在地上。小迪妈妈是这家服装加工厂的裁剪师,工作台就在布料和衣服中间。妈妈把小迪从幼儿园接回来,就让他在这里玩,直到她下班回出租屋。
③小迪三岁时,妈妈把小迪从老家接到小城,让小迪上城里的幼儿园。妈妈说:“咋说城里的幼儿园也要比农村的强。”小迪却不乐意。妈妈不知道,从幼儿园到这里,从这里再到出租屋,对小迪来说,不过是【批注:“不过是”,简简单单,轻描淡写,可是大人的见识里,哪里看得见孩子的心?】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小迪能高兴吗?
④没人理会小迪高兴还是不高兴。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很忙。
⑤小迪就自己玩。小迪真是聪明啊,能找到好多好玩的。【批注:明明是一句赞美的话,我却感觉到了心酸和疼痛。】
⑥小迪爬到布料的最上面,把布料当滑梯从上面蹦跳着往下滑。滑累了,他就坐在一大堆的碎布头里,把碎布头当树叶、当彩纸抛撒在自己头上;或者在碎布头里挖个坑,把自己藏在里面喊妈妈找。妈妈顾不上,听他叫得烦了,就抬眼看他一下。有时,妈妈手头的活儿刚好能放一下,就过来陪他玩一会儿。这时,小迪最开心。他扑在妈妈的怀里,趴在妈妈的背上,咯咯咯咯笑个不停。还有那个小阳台,小迪也喜欢去。小迪的冲锋枪喷水枪小火车小汽车,还有气球皮球彩球,都在阳台上放着。
⑦小迪今天不高兴,一进门,就跑到了阳台上,抓起他的冲锋枪,黑着眉眼,对着妈妈嗒嗒地扫射,嚷:“妈妈说话不算数!”
⑧前几天,妈妈说小迪生日时,带小迪去公园玩。小迪去过一次公园,是妈妈刚把他接到城里时。小迪说:“我要坐转椅。”妈妈说好。小迪说:“我要玩碰碰车。”妈妈说好。今天是小迪的生日,妈妈却说厂子里的活儿催得紧。妈妈说:“改天去。”等妈妈骑着车子驮着他到了公司楼前,把他抱下来,他就蹲在地上不起来,眼泪一颗一颗砸在地上。妈妈扯着他的手,叫他快上楼。小迪拧着身子,被妈妈硬是拖着上来了。一上来,妈妈手里就抓起了电剪刀,嗖嗖地裁剪,不理小迪了。
⑨小迪看妈妈不理他,悻悻地丢下枪,嘟着嘴,踢一脚气球,踢一脚皮球。看着气球皮球被他踢得嘣嘣嘣乱跳乱滚,他又开心了,咯咯咯咯地笑。玩了一会儿,他跑到妈妈身边,向妈妈要饼干吃。妈妈手上抓着电剪刀,眼睛盯着台子上的布,叫他自己去包里拿。妈妈提醒他洗手。小迪看着妈妈,他想妈妈要是看他一下,他就会去洗手,可妈妈一下也没看他。小迪就没有去洗手。他从包里摸出一把饼干,嗵地躺在一堆衣服上,掰着饼干往嘴里扔。
⑩“咦,小迪放学了?”
是老板。小迪倏地站了起来,抓着饼干的手藏到了身后,叫了声“叔叔”。
老板在小迪头上摸了摸,说:“可不能淘气,这么多机器。”
小迪点点头,悄悄把饼干塞在衣兜里,从妈妈的工作台上抓起一把小剪刀,对老板说:“叔叔我不淘气,我帮妈妈剪线头。”说着,就蹲在衣服边,拎起一件衣服,找寻线头,找到了,就噌地剪掉,是又小心又认真的样子。老板笑笑,走了。
小迪剪着线头,听见楼下小孩子玩游戏的声音。小迪说:“他们在玩捉迷藏。”小迪说:“我也玩过捉迷藏。”小迪说:“我们老师带我们玩的呢。”小迪说着,就扔下剪刀,跑到阳台上,趴在窗户上看。楼下的草地上果然有几个小孩在玩耍。楼房太高了,小迪看不清楚。窗户前的桐树上飞来的喜鹊,小迪倒看得分明。小迪看着喜鹊,伸出手“一,二,三”地数。还没等他数完,树上所有的喜鹊就呼啦啦全飞走了。小迪看着越飞越远的喜鹊,看着自己的胳膊,说:“我为什么没有翅膀呢?”
小迪哇地哭了起来。
小迪的哭声很响亮。
小迪响亮的哭声在工作间里一点也听不到。或许也能听见,可谁有时间听一个孩子在哭还是在笑呢?
突然,小迪伸开双臂,咯咯地笑着喊:“妈妈,你看我长翅膀了……”
(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改动)
15.请分析第②段场景描写的作用。(3分)
16.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3分)
17.仿照文中的批注,给第⑨段、第段中画线句做批注。(4分)
18.联系全文,探究小说以“我为什么没有翅膀”为题的用意。(5分)
三、作文(50分)
19.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程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抄袭;不少于600字。
答案:
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1.(1)bó 羁
(2)沽 估 累 磊
(3)B
(4)示例一:青松,在寒风的抽打中,站成伟岸的雄姿
示例二:梅花,在风雪的洗礼下,站成坚贞的傲骨
2.B 点拨:A项“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与语境不符;C项“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地方或境地,与语境不符,应改为“设身处地”;D项“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师生之间。
3.D 点拨:A项第一句中的“朦胧”是动词,第二句中的“朦胧”是形容词;B项中“意志坚定”和“群众满意”结构相同,都是主谓短语;C项句子的主干是“企鹅把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4.(1)一鼓作气
(2)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3)提携玉龙为君死
(4)一夜乡心五处同
(5)示例: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5.(1)简·爱 (2)猪八戒 (3)鲁智深 (4)鲁滨孙
6.(1)示例:“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2)示例:画面是一个二十四等分的圆,每一等分对应写着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日期,圆的中间写着“24节气表”。
(3)示例:“二十四节气”歌背诵比赛;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手抄报展。
二、(一)7.D 点拨:“于”是介词,从。
8.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想明白。
9.不能删除。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这句话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这句话,就不能够全面充分地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10.示例: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忍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
(二)11.俭以养德。(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白恩培这一典型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不能坚守节俭的底线,最终害人害己的论点。第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左传》和白居易的名言警句有力地论证了节俭可以给人带来益处,奢侈会把人推向深渊这一论点。
13.B
14.示例: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做到,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砥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
(三)1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反映人物的生活状态;为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作铺垫。
16.小迪渴望妈妈能多陪陪他和小迪妈妈因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他之间
17.(1)示例一:很有意思的心理描写。小小的心愿,大大的失落!
示例二:小迪洗手或不洗手的理由竟如此简单!孩子的赌气、率真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清晰可见。
(2)示例一:近乎重复的三句话,似是自言自语;三句话的内容,从说“他们”到说“我”,再到“我们老师带我们玩”,似乎勾起回忆。看似平淡无奇,却微妙地传达出小迪的孤单、羡慕和渴望。童心稚嫩,让人心疼!
示例二:一个人的独语,值得玩味的“对话”形式。小迪妈妈的缺席,小迪的孤单、渴望尽在其中。
18.示例:小迪需要妈妈陪伴交流,但妈妈工作繁忙不能陪他;童心需要呵护,但在老板面前,小迪却会把“玩”说成“剪线头”;妈妈也疼爱小迪,但家庭生活的压力只能让她埋头工作,而以玩具来弥补。小说把多处矛盾冲突归结到末尾在对“翅膀”的想象和呼唤中,并浓缩在标题中。小说以此为题,旨在揭示童心的可贵、部分群体中亲子陪伴与亲子教育的缺失,提出部分社会群体乃至全社会、家庭都要创造条件,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等重要问题。以“我为什么没有”这种发问的形式出现,以期引人深思,则是作者的又一用意。
三、19.思路点拨:1.审题:此次作文题目以比喻的修辞设题,把人生的各个阶段或某一个节点比作“站点”,把值得赞美、值得珍惜、值得收藏的人、事、物、情比作“风景”。在写作之前,需要先思考自己要写的“站点”“风景”是什么,什么样的人、事、物、情可以称之为“风景”,进而解决通过“什么样的风景”展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一问题。
2.立意与选材:①关注现实生活:或写亲情,或写乡情,或写社会中人与人相处中的美好情感,或写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对情感的理解。②关注人文传统:写传统文化传承,如民风民俗、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戏曲舞蹈等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成长启迪等。③关注历史:书写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人生信仰。建议写某个人物的人生的不同阶段的风景,这个人物的人生应有明显的分期,且这种分期要能够表现出这个人物的某些特点。如可以写杜甫(“安史之乱”前后)、苏轼(“乌台诗案”前后)、张岱(明亡前后)……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