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安门广场(导学案+课件+素材+同步练习及解析)-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天安门广场(导学案+课件+素材+同步练习及解析)-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7 15:43:13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同步练习)
苏教版
6.天安门广场
一、给带点字选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博(bó
bú)物馆
沸腾(tén
téng)
 永垂(chuí
shuí)不朽
纪念(liàn
niàn)碑
参考答案:博(bó
)物馆
沸腾(téng)
    永垂(chuí)不朽
纪念
(niàn)碑
(解析:注意“
永垂”的“
垂”
是ch
不是sh。)
二、比一比,再组词。
  栋(  ) 袖(  ) 政(  )
  冻(  ) 抽(  ) 征(  )
  沸(  ) 淡(  ) 壮(  )
 
佛(  ) 谈(  ) 状(  )
参考答案:
栋梁
领袖
政府
挨冻
抽动
长征
沸腾
淡淡
壮士
大佛
谈话
奖状
(解析:注意“壮”和“状”都读zhuàng但部首和字意不同。)
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暖暖)的太阳


)的冰

)的眼睛

)的身子


)的毛

)的嘴巴

)的脖子
答案:厚厚
大大
胖胖
长长
宽宽
短短
解析:根据例子,所填词语应是叠词。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 )梁( )栋  ( )紫( )红
 
五彩( )( )  
( )( )壮丽
 
( )( )黄瓦  
( )( )锦簇
  1.描写建筑物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花草等植物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雕梁画栋
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
雄伟壮丽
红墙黄瓦
花团锦簇
1.描写建筑物的词语:雕梁画栋
雄伟壮丽
红墙黄瓦
   2.描写花草等植物的词语: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
花团锦簇
五、根据课文填空。
1.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

的中心
。它是世界上最


、最(
)的城市广场。
2.天安门是新中国的

)。

),北京


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泽东在(

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从此,

)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3.入夜,




),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来自(

翩翩起舞,纵情歌唱。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
参考答案:1.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
。它是世界上最(宽广
)、最(壮观)的城市广场。
2.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3.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翩翩起舞,纵情歌唱。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
六、选词填空。
创举 创造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伟大的(
)。
(2)中国人不仅勤劳勇敢,而且富有(
)精神。
纪念 怀念
(1) 1952年1月2日,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献身,这是永远值得( )日子。
(2)爷爷非常( )在农村老家的亲友,常常写信去问长问短。
参考答案: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2)中国人不仅勤劳勇敢,而且富有(创造)精神。
(解析:创举是从未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故(1)选择创举。创造是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行为。故(2)选择创造。)
(3)1952年1月2日,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献身,这是永远值得(纪念)日子。
(4)爷爷非常(怀念)在农村老家的亲友,常常写信去问长问短。
(解析:怀念是主观上的内心活动。可以只是内心想想,不管客观上是否表现出来。故(4)选择怀念。纪念则必须要有些实际举动了,
故(3)选择纪念。)
七、改病句。
1.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稀稀疏疏星星点点地到处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同学们很受教育。
(解析:“很受教育”前加个人称,如:同学们。)
2.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都游览过。(解析:“所有”跟“大部分”冲突,任去一个。)
3.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稀稀疏疏地到处都是。(解析:“稀稀疏疏”和“星星点点”去一个。)
4.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
(解析:“聚精会神地”和“专心地”去一个。)
5.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错别字改正过来。(解析:去“不正确的”)
八、选择关联词填空。
既……又……
即使……也……
1.
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2.(
)雨再大,路再滑,我们(
)要按时报到。
参考答案:1.既……又……(解析:句子中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属于并列关系,所以用“既……又……”)
2.即使……也……(解析:这句话句子前面一部分介绍一种假设情况,后面一部分是假设的情况实现后要产生的结果,是假设关系,所以用“即使……也……”)
九、阅读理解。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交待了大会堂的位置、气势以及在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解析:第1句话写出了位置和气势。第2句话写出了在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描写,突出了大会堂雄伟庄严、气势宏大的特点。
(解析: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故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迈进、穿过、到。(解析:第4段的第一句话就可知空间方位的转移。)
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列数字 空间顺序
(解析:(1)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2)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这些句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十、小练笔。
同学们,你的家乡有很多名胜古迹,请按照一定顺序,把它记写下来,介绍给身边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要求:题目自拟,中心明确,层次清楚,字数
200
字左右。
答案:略【精品】四年级上语文(导学及解析)
苏教版
天安门广场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生字,不仅要注意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还必须书写正确、工整。
2.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
3.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
5.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导学资料】
请查找关于天安门的资料。写在下面。
【温故知新】
1.课文《我给江主席献花》中“我”指的是谁?“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给江主席献花?
2.正确认读和书写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队伍
地毯
耻辱
秩序井然
步伐
洗刷
爱抚
满面春风
3.理解词意。
(1)秩序井然:
(2)满面春风:
【探究学习】
学习板块一:学习生字、生词。
1.认读课后生字,在课文中圈出与课后生字相关的词语。
2.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文章中生词的意义。
出示词语:
雕梁画栋
雄伟壮丽
遥遥相对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
(1)学生自学生字词。
(2)开火车读词语,集体纠正。
(3)同桌之间互读,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找学生领读生词,检查对生词的识记情况。
3.
根据拼音,填写词语。
lǐng
xiù
  
zhèng

  xuān
gào 
huī
huáng
    (    ) (   ) 
(    )(

  学习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是叙事性的文章还是说明性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概括出每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板块三:
合作探究,自主感悟。
品读课文1-2自然段。
天安门的地理位置怎样的?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一句中的“中心”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广场北端是天安门。”一句在文章起到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按照方位顺序作者介绍了天安门周围的哪些重要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南眺望,整个广场尽收眼底。”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眺望”说明了天安门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读课文第3段,画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具体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板块四:
精读感悟。
研读课文4-6自然段。
天安门为什么是新中国的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第5自然段写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两大特殊景观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天安门广场的绚丽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训练】
一、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毛泽东
宣告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二、解释下列词语。
五彩缤纷:
晨曦:
三、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四、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
五、
用下列词语造句。
雄伟壮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遥相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zé
xuān

chà
二、参考答案: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晨曦:清晨的阳光。
三、参考答案:比喻
解析: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把天安门广场比喻成一个大花坛。
四、参考答案:列数字
解析: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
五、参考答案:雄伟壮丽:我攀登过雄伟壮丽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遥遥相对:大雄宝殿的右边是白马殿,与纯阳殿遥遥相对。(共20张PPT)
温故知新
1.课文《我给江主席献花》中“我”指
的是谁?“我”什么地方给江主席献花?
2.正确认读和书写这些生词。
队伍
地毯
耻辱
秩序井然
步伐
洗刷
爱抚
满面春风
“我”指姜咪咪。在机场给江主席鲜花。
温故知新
3.理解词意。
(1)秩序井然:
(2)满面春风:
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探究学习
1.认读课后生字,在课文中圈出与课
后生字相关的词语。
2.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文章中生
词的意义。




学习板块一:学习生字、生词。
探究学习
雕梁画栋
雄伟壮丽
遥遥相对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
探究学习
3.
根据拼音,填写词语。
lǐng
xiù
  
zhèng




) 
xuān
gào 
huī
huáng
(    
) (   
) 
领袖
政府
宣告
辉煌
探究学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是叙事性的文章还是说明性的文章?
说明性的文章。
探究学习
课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概括出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
: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
二三自然段:按照方位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天安门、金水桥、金水河、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具体位置和壮观景象。
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第五、六自然段:着重描述了两个典型场面:清晨的天安门广场和节日的广场。
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自主感悟。
天安门的地理位置怎样的?有怎样的特点?
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
特点:最宽广、最壮观。
探究学习
“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一句中的“中心”说明了什么?
“中心”既是地理意义上的,也是政治意义上的中心。
探究学习
“广场北端是天安门。”一句在文
章起到怎样的作用?
按照方位顺序作者介绍了天安门周围的哪些重要建筑?
总起句
金水桥
汉白玉华表
探究学习
“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南眺望,整个广场尽收眼底。”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眺望”说明了天安门怎样
的特点?
点明观察的位置:上天安门城楼;观察的角度:“向南眺望”,进一步说明了广场之“大”。
探究学习
默读课文第3段,画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
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具体位置?
天安门
人民英雄纪念碑
毛主席纪念堂














探究学习
天安门为什么是新中国的象征?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成了全国各族人民
无比向往的地方?
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一、天安门广场美丽、壮观;二、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象征;三、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党中央、国务院都设立在北京。
探究学习
第4、第5自然段写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两
大特殊景观是什么?
第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天安门
广场的绚丽景象?
一是清晨的升旗仪式,另一个是节日的热闹景象,更加突出了天安门广场的特殊地位。
比喻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把节日的天安门广场比喻成一个“大花园”,形象地描绘出节日的天安门在无数鲜花的装扮之下,生机盎然、绚丽动人的场景,让人产生无限美丽的联想。
课时训练
一、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毛泽东
宣告
花团锦簇
姹紫嫣

二、解释下列词语。
五彩缤纷:
晨曦:

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清晨的阳光。

xuān

chà
课时训练
三、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花团锦簇,姹紫
嫣红。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
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四、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了开国大典。
比喻
列数字
课时训练
五、
用下列词语造句。
雄伟壮丽:
遥遥相对:
雄伟壮丽:我攀登过雄伟壮丽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遥遥相对:大雄宝殿的右边是白马殿,与纯阳殿遥
遥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