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瀑布(教案+课件+素材+同步练习及解析)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瀑布(教案+课件+素材+同步练习及解析)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7 16:08:17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
2
4
教学目标
认识并会写“叠、涌、滩、喻、丈、仰、伟、尘”8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样子,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
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播放音频《瀑布》
阅读要求
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识记字词








比喻
伟大
如尘
浪涌
仰望
学习生词
岸滩
千丈
叠叠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
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词语理解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初读课文
声音
样子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瀑布的?
初读课文
由远及近
精读感悟
第一小节
还没看见瀑布,先
听见瀑布的声音。
作者离瀑布还很远,就听见了瀑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很大。
精读感悟
一层又一层的浪涌上岸滩,声音是怎样的?
瀑布的声音就像浪涛
翻滚时发出的巨响。
精读感悟
“阵阵”“吹”
风吹过松林时,会发出“轰……轰……”的响声。
瀑布从上落下来冲击岩石,跌进潭里,发出的就是像松涛一样的吼声。
原文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精读感悟
复合课件出示第一节停顿和重音提示:
原文
你觉得用哪个词来
形容瀑布更恰当?
精读感悟
雄伟壮丽
原文
第二小节写远看瀑布的样子。
第三小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
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三小节
原文
为什么把瀑布比
作一道白银?
精读感悟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从山下直冲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
①“千丈青山”实际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得瀑布显得更加壮丽。
精读感悟
②“一座珍珠的屏”也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和美丽。
 “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美丽。
精读感悟
③“如烟,如雾,如尘”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
精读感悟
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第二、三小节瀑布的样子不一样呢?
精读感悟
观察角度不同
课堂总结
瀑布从高山上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如浪涛轰鸣,似松涛欢吼的瀑布声音,又仿佛看到了那雄伟、美丽的瀑布景象。在我们国家,像诗人看到的这样的瀑布还有许多,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等。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把我们今天听到的和看到的变为现实。
1.读拼音,写词语。
yǎng
wàng
wěi

àn
tān



仰望


伟大


岸滩


比喻

dié
dié

làng
yǒng
qiān
zhànɡ

chén

叠叠


浪涌


千丈


如尘

课堂练习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共有(
3
)个小节,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
),又像(风吹过的松林
)。瀑布的全身(
像千丈青山
)衬着(
一道白银
),仰望瀑布它像(
珍珠的屏
),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的如(

),如(

),如(

)。
课堂练习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声音: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全身: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仰望:一座珍珠的屏
如烟如雾如尘
 【精品】三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
西师大版
6.瀑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会写“叠、涌、滩、喻、丈、仰、伟、尘”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样子,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4.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生在小组内读文,自主合作识字。
2.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体会诗的意境,强调学生独立识一部分生字。学生体会诗的意境,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德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感受景物。
4.讲析完诗意让学生再回味全诗,把自己最理解,最喜欢的地方说出来,并陈述依据。最后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弄清作者观察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教学方法】
用引导法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并运用想象、结合资料和生活进行解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布。瀑布的水气势磅礴,非常壮观。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音频《瀑布》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叠、涌、滩、喻、丈、仰、伟、尘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叠叠、浪涌、岸滩、比喻、千丈、仰望、伟大、如尘
(1)各种形式读词语。
(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师可结合学生掌握情况有重点的去进行指导。)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认真听,正音;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瀑布的声音、瀑布的样子。)
5.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瀑布的?
(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瀑布的。)
三、精读领悟
1.学习第一小节。
(1)讨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作者离瀑布还很远,就听见了瀑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很大。)
(2)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理解“叠叠”(一层一层)
一层又一层的浪涌上岸滩,声音是怎样的?
(瀑布的声音就像浪涛翻滚时发出的巨响。)
(3)“阵阵”“吹”
风吹过松林时,会发出“轰……轰……”的响声。
(瀑布从上落下来冲击岩石,跌进潭里,发出的就是像松涛一样的吼声。)
(4)复合课件出示第一节停顿和重音提示: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5)再听瀑布的声音,联系课文,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瀑布更恰当?
(板书:雄伟壮丽)
2.学习第二、三小节
第二小节写远看瀑布的样子;第三小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
(1)为什么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从山下直冲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
①“千丈青山”实际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得瀑布显得更加壮丽。
②“一座珍珠的屏”也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和美丽。
“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美丽。
③“如烟,如雾,如尘”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
师重点指导:读这句话时,如烟,如雾,如尘之间停顿时间可略长些,声音轻而缓慢,更能够体现出作者此时看得入迷的心情。
(2)质疑: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第二、三小节瀑布的样子不一样呢?
(因为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
3.齐读、指名读。让学生边听、边看、边体会瀑布的雄伟壮丽。
四、课堂总结
瀑布从高山上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如浪涛轰鸣,似松涛欢吼的瀑布声音,又仿佛看到了那雄伟、美丽的瀑布景象。在我们国家,像诗人看到的这样的瀑布还有许多,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等。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把我们今天听到的和看到的变为现实。
五、课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yǎng
wàng
wěi

àn
tān










dié
dié

làng
yǒng
qiān
zhànɡ

chén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共有(
)个小节,瀑布的声音好像(
),又像(
)。瀑布的全身(
)衬着(
),仰望瀑布它像(
),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的如(
),如(
),如(
)。
六、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声音: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全身: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仰望:一座珍珠的屏
如烟如雾如尘
【教学反思】
 《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精品】三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同步练习及解析)
西师大版
6.瀑布
一、读拼音,写词语。
yǎng
wàng
wěi

àn
tān










dié
dié

làng
yǒng
qiān
zhànɡ

chén








参考答案:

仰望


伟大


岸滩


比喻


叠叠


浪涌


千丈


如尘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屏(bǐng
píng)风
衬(cèn
chèn)着
白银(yín
yíng)
珍(zēn
zhēn)珠
瀑(pù
bào)布
涌(yōng
yǒng)上
参考答案:
屏(píng)风
衬(chèn)着
白银(yín)
珍(zhēn)珠
瀑(pù
)布
涌(yǒng)上
(解析:容易混淆的读音。)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白银
一(
)雨
千(
)青山
一(
)难题
一(
)山
一(
)风
参考答案:
一(

)白银
一(

)雨
千(

)青山
一(

)难题
一(

)山
一(

)风
四、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意。
叠叠:
 屏:
 如:
涌:
参考答案: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解析:根据课上老师讲解的理解即可。)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共有(
)个小节,瀑布的声音好像(
),又像(
)。瀑布的全身(
)衬着(
),仰望瀑布它像(
),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的如(
),如(
),如(
)。
参考答案:文共有(
3
)个小节,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
),又像(风吹过的松林
)。瀑布的全身(
像千丈青山
)衬着(
一道白银
),仰望瀑布它像(
珍珠的屏
),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的如(

),如(

),如(

)。
(解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即可。)
六、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
)
(
)明媚
自(
)
自(
)
(
)蹦(
)跳
(
)鸡(
)舞
参考答案:阳光明媚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闻鸡起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日积月累的习惯,对各种形式的词语分类整理,就可以轻松应答此题。)
七、选词填空。
果然 居然 仍然 忽然
1.夜已经很深了,爸爸( )在灯下读书。
2.刚才还是晴空万里,( )刮起一阵狂风。
3.小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二天,列宁( )又看到了那只灰雀。
4.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了,( )参加迎奥运长跑比赛。
参考答案:1.仍然2.忽然3.果然4.居然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果然”是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相符的意思;“居然”是意想不到的意思;“仍然”是仍旧、依然的意思;“忽然”是在短促的时间了发生,意想不到的意思。弄清词语之间的区别,再联系句子的意思来选择即可。)
八、阅读理解。
大墙下的小花苗
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
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你干吗哭呀?”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蜜蜂用力推起来。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

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
真勇敢
1.全文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第(
)段是小花苗和蜜蜂的对话。
参考答案:6
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段的认识能力。在文章中,每一段话开始要空两格,以此来分析判断文章的段落,应该是五段。另外,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第3自然段是小花苗和蜜蜂的对话。)
2.把最后一段缺少的标点在文中补齐。
参考答案: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准确填写标点。)
3.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
),它靠自己的(
)爬到墙顶上以后,小花苗(
),孩子们夸小花苗(
)。
参考答案:又瘦又小很难过
力量
见到了阳光,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花朵
真勇敢(解析:这是对文章大意的考查。仔细阅读小短文,根据句子的提示来填空。也可以用文中的重点词语来回答。)
4.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你会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我能靠着自己的力量爬上墙顶,我真高兴。我明白了,不能什么事都靠别人,要学会靠自己的力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