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乐山大佛(教案+课件+素材+同步练习及解析)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乐山大佛(教案+课件+素材+同步练习及解析)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7 16:10:23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教学目标
01
02
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字。
04
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感知本文举例子、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03
趣味导入
万里长城




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赵州桥
初读感知
播放音频《乐山大佛》

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标记出来。
教师范读课文,着重听刚才读不通顺的地方。
整体感知
淹死
侵犯
宏大
技艺
破坏
避免
冲刷
波涛
汹涌
整体感知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精度领悟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乐山大佛的来历
宏大的艺术珍品
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课文的三段分别写了什么?
精读领悟
没有史料记载,老人们一代代传下了的故事
就是传说。说明了古代石匠高超的技术和智慧。
联系全文理解“传说”是什么意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精读领悟
什么是“威严”?
指威势,威信。
精读领悟
从“似乎”一词,
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乐山大
佛的雄伟和神奇。
精读领悟
从这句话的朗读中,
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件石雕的艺术珍品。
精读领悟
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既没有破坏大佛的美观与完整,有避免了雨水对大佛直接冲刷。
精读领悟
体会它的宏大、威严,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敬佩之情。
如此宏大,如此神奇的大佛
已经稳稳地坐在那儿一千多年了。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课堂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们知道乐山大佛的来历及高大,并对古代石匠高超的智慧与技术表示赞叹。




1.看拼音写词语。

tāo
xiōng
yǒng
qīn
fàn
hóng

(
波涛汹涌
)
(
侵犯
)
(
宏大
)

miǎn
chōng
shuā

huài
(
避免
)
(
冲刷
)
(
破坏
)




2.
辨字组词
掀(掀起)雕(石雕)咆(咆哮)凿(开凿)
欣(欣喜)稚(幼稚)抱(怀抱)齿(牙齿)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乐山大佛的来历
             
乐山大佛
宏大的艺术珍品
     
智慧与技艺的结晶【精品】三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
西师大版
7.乐山大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3.感知本文举例子、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新词,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观看网页和学习课文,了解乐山大佛的来历和乐山大佛的宏大,并对古代石匠的高超智慧与技艺表示赞叹。
3.通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互相讨论。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乐山大佛,能根据课文内容的学习以及相关网页的浏览,体验大佛的宏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
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趣味导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有着高超的技艺、非凡的创造力。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大足石刻、赵州桥……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是我们的
骄傲。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乐山大佛的雄伟神奇吧!
3.板书课题《乐山大佛》。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播放音频《乐山大佛》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标记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着重听刚才读不通顺的地方。
2.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生字:涛









出示词语:淹死
侵犯
宏大
技艺
破坏
避免
冲刷
波涛
汹涌
A.男生齐读
B.女生齐读
C.指名领读。
3.借助字典学习生字。
(1)由同学上台讲解自己学会的生字。
(2)教师检查识字情况。
上下结构:宏


左右结构:涛






三、精读领悟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三段分别写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乐山大佛的来历
  
宏大的艺术珍品
   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2.略读课文第1段
(1)联系全文理解“传说”是什么意思?90年这么多日子的敲打,才形成了如此巨大的石佛,这说明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没有史料记载,老人们一代代传下了的故事就是传说。说明了古代石匠高超的技术和智慧。)
 
3.精读第2~3段。
 
(1)默读第2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乐山大佛是宏大的艺术珍品的词句。
 ①交流感受,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表现大佛的宏大。
 
②重点体会“越是在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引导学生思考:
  a.什么是“威严”?(
指威势,威信。)
  b.从“似乎”一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乐山大佛的雄伟和神奇。)
  c.从这句话的朗读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件石雕的艺术珍品。)
  ③学生自由读——有感情地读——想象读。
  ④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体验、品读之后,总结:
  是啊!大佛真的如作者感叹的那样“头顶蓝天,足踏大地”“凛然不可侵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引导学生带着深入的理解反复读,想象画面读,想象自己是作者,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对乐山大佛的赞美之情。
 
(2)过渡句: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①请生找出过渡句,引导学生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②请生用“不仅……也是……”说一句话。
  ③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a.引导学生抓住排水管道“既……又……”,结合句子理解“既……又……”。
  b.请学生用“既……又……”说句话。
  ④教师有感情地描述,激发情感,学生朗诵。
  多么神奇、威严的大佛,竟然有这么多的秘密!我们禁不住击掌叫好。多么巧妙的设计,多么伟大的工程,多么了不起的中国人民!让我们带着情感大声朗读吧!
 
⑤生自由朗读,注意有感情。
 
(3)如此宏大,如此神奇的大佛已经稳稳地坐在那儿一千多年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体会它的宏大、威严,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敬佩之情。)
  鼓励学生大胆畅谈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们知道乐山大佛的来历及高大,并对古代石匠高超的智慧
与技术表示赞叹。
五、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写一写。

tāo
xiōng
yǒng
qīn
fàn
hóng

(
)
(
)
(
)

miǎn
chōng
shuā

huài
(
)
(
)
(
)
2.组词
掀(

雕(

咆(

凿(

欣(

稚(

抱(

齿(

六、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乐山大佛的来历
          乐山大佛   宏大的艺术珍品
             
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教学反思】
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乐山大佛的来历及高大,并对古代石匠高超的智慧与技术表示赞叹。在教学设计中,我多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愉快、主动地学,我就能顺利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朗读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并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精品】三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同步练习及解析)
西师大版
7.乐山大佛
一、看拼音写词语。

tāo
xiōng
yǒng
qīn
fàn
hóng

(
)
(
)
(
)

miǎn
chōng
shuā

huài
(
)
(
)
(
)
参考答案:
(
波涛汹涌
)
(
侵犯
)
(
宏大
)
(
避免
)
(
冲刷
)
(
破坏
)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填空。
1.“刷”的部首是(
),再查(
)画,第六画的笔画名称是(
)。
2.“技”是(
)结构,读音是(
),第四画的笔画名称是(
)。
3.“免”部首是(
),共(
)画。
参考答案:
1.刂
6

2.左右


3.

7
三、辨字组词。  
掀(

雕(

咆(

凿(

欣(

稚(

抱(

齿(

参考答案:
掀(
掀起

雕(
石雕

咆(
咆哮

凿(
开凿

欣(
欣喜

稚(
幼稚

抱(
怀抱

齿(
牙齿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毅然——(

躲避——(

闪烁——(

参考答案:
断然
躲藏
闪耀
五、按要求写句子。  
1.鱼儿惊慌。(扩句)
戴眼镜的老爷爷聚精会神地看报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
今天你在家吗
(给句子标上合适的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小河哗哗地向前流着。(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你读读这篇文章吧!(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他的意见基本上是完全正确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参考答案: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扩句的能力。)
2.参考答案:老爷爷看报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本句的基本结构为:老爷爷看报纸。)
3.今天你在家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标点运用的能力。本句为询问语气,应用“?”)
4.参考答案:小河哗哗地向前跑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拟人修辞的运用能力。本句“跑”为拟人词。)
5.参考答案:你把这篇文章读读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字句运用的能力。本句“你”是主动者;“文章”为被动者。改为把字句为:你把这篇文章读读吧!)
参考答案:他的意见基本上是正确的。/他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本句“基本上”和“完全”矛盾,去掉其中之一。)
六、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她的手里拿着一只青蛙,那青蛙的样子很可怜。

)妈妈对我说:“咱们把青蛙剁了喂鸡。”

)一天,妈妈从田里回来。

)妈妈点点头说:“听你的,把它放回田里去吧!”

)我不肯去,求妈妈说:“青蛙能捉害虫,把它放了吧!”
参考答案:23154
(解析: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仔细阅读句子,首先是“一天,妈妈从田里回来”,然后是“她的手里拿着一只青蛙,那青蛙的样子很可怜”,后面是“妈妈对我说:‘咱们把青蛙剁了喂鸡。’”,最后是“我不肯去,求妈妈说:‘青蛙能捉害虫,把它放了吧!’”“妈妈点点头说:‘听你的,把它放回田里去吧!’”。按照顺序依次是:23154)
七、阅读理解。
老人与海鸥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角”“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亲昵―――(

呼唤―――(

应声而来―(

抑扬顿挫――(

用“______”画出老人喂海鸥的句子。
三个“褪色”是老人的__________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翻飞的白色”指什么?“有声有色的乐谱”指什么?从这样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6.老人认识每一只海鸥,给它们起了名字,多么不可思议!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亲密
召唤
闻声而来
跌宕起伏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字词的理解能力。依次为:亲密
召唤
闻声而来
跌宕起伏。)
2.参考答案: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能力。由原文可知。)
3.参考答案:三个“褪色”是老人的衣着描写。从中体会到这是一位简朴的老人。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文中“翻飞的白色”指翻飞的海鸥们。“有声有色的乐谱”指海鸥们起起落落吃食的情景。从这样的描写中我体会到海鸥和老人动作配合默契,证明老人经常来喂海鸥。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意思对即可。)
5.参考答案: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的省略。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对省略号作用的理解能力。本段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的省略。)
我从中体会到老人对海鸥满满的爱,他经常去喂海鸥,对海鸥已经非常熟悉,所以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