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公众参与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公众参与的正确说法是( )
A.家庭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最基本的组织
B.公众参与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
C.公众参与高消费会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经济繁荣
D.公众参与就是个人的参与
2.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主要优势有( )
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 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 ③开展社会宣传 ④引起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低碳”浪潮已经掀起。然而根据中国低碳网调查显示,对“低碳”一无所知的占49%以上。据此回答3~5题。
3.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就是指要减少煤炭的燃烧
B.低碳经济就是指企业要降低能耗
C.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
D.低碳经济主要是约束企业行为,与消费者无关
4.低碳经济要求低碳生活,关于低碳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B.低碳生活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减少能源消耗
C.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中不要用煤取暖
D.低碳生活要求我们不做剧烈运动,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5.中国低碳网调查结果告诉我们( )
A.环境保护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B.实现低碳生活需要行政干预
C.实现低碳经济只能依靠法律手段
D.需要加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宣传
6.创建“绿色学校”的效益包括( )
①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②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③投资大,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④教师、学生的参与,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绿色住宅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兴建的住宅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其目标是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内容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要求的是( )
①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 ②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 ③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 ④公用地中绿地和停车场各占一半 ⑤隔音效果好,噪声低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8.下列住宅布局能达到绿色住宅光照通风要求的是( )
A.住宅区建筑取正北或正南朝向
B.住宅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C.北方住宅区的窗户要避开西北方向
D.南方住宅区的走向应呈东南—西北方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综合题
9.读以下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季,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烧烤羊肉串的摊点,旺旺的木炭火把路边的绿化树都烤黄了,让人不禁联想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诗句。
材料二 每年世界环境日的时候,环保志愿者们都走向街头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多数人群仅对活动派发的礼品感兴趣,对环保知识却无人问津。很多行人将志愿者们派发的宣传单随意乱扔,充分显示了群众对环保知识的冷漠。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火烤焦了绿化树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在经过马拉松式的13天艰难谈判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19日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任重而道远。
材料二 20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绿色生活习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材料三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对发展中国家暂时不做减排要求;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分解一吨标准二氧化碳,就可多排放一吨相应气体,即获得一吨排放权。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1)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反映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遵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参考答案
1.B [注意正确理解公众参与的含义,公众参与包括一切与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单位、部门、群体和个人。]
2.D [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的主要优势有:①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③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主要作用是:进行环境和生态的教育和研究;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3.C 4.B 5.D [“低碳”是为了减少能耗,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经济要求经济活动全过程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生活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能源消耗;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人对“低碳”一无所知,因此需要加强宣传。]
6.A [创建“绿色学校”的效益:在社会影响方面能提高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在教学方面可以获得实现“绿色学校”的课程所需要的教育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可以强化素质教育。]
7.B 8.C [“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隔音效果好,噪声低”都符合绿色住宅的要求。而生活污水是要集中处理的,公用绿地和停车场不能各占一半,还要建设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等,它们也不是绿色住宅的组成部分,而是属于绿色小区。我国是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强烈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因此,北方住宅区的窗户要避开西北方向。]
9.(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2)城市绿化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其中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严重问题
(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4)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购买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⑤在风景区乱涂乱画;⑥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⑦乱砍滥伐林木等不良行为。
解析 第(1)题,两则材料均反映了当前环保行动阻力重重,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的现象。第(2)题,木炭本身就意味着森林被砍伐,而木炭火又烤焦了绿化树,更说明了它使林木遭到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因此从森林的环境效益的对立面来回答即可。第(3)题,公众参与最基本的态度是爱护、保护环境。第(4)题,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是“抵制”“不良行为”,因而应从自身可能具有的不良行为来回答。
10.(1)全球气候变暖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性) 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3)节约用电;资源循环利用;适度消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等。4.2
国际行动
第1课时
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国际合作
学习目标 说出环境壁垒和绿色产品的含义;理解国际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一、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
措施
以保护环境为名,设置贸易壁垒
环境壁垒
政府引导型
以保护自然资源、①______________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②____________,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关卡,限制进口
非政府引导型
不同国家的生产商或消费者,由于③________________的强弱差异,会对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产生影响,并造成产品在国际流通的④____________
表现形式
⑤______________、环境贸易制裁、强制性⑥______________、严格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等
我国采取的措施
企业采取⑦________生产,通过产品质量⑧____________认证,申领“绿色护照”
2.绿色产品
(1)概念:生产过程及其本身⑨________、⑩________、低污染、________、可再生和________的产品。
(2)
(3)措施:制定“____________”制度。
二、国际合作
1.原因
(1)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2)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不可再生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重要污染源,广大___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
2.原则:__________________的责任。
3.方式:广泛开展______________合作。
4.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1)国情:中国面临____________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
(2)政策:加强环境与发展领域的____________。
(3)行动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WTO,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日趋复杂。据此回答1~3题。
1.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能是( )
A.环境污染在国际蔓延
B.重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C.发展中国家过度开发资源密集型产品
D.引起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2.加入WTO后,短期内国际环保标准可能不利于我国( )
A.出口更多的产品
B.建立和完善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
C.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D.提高环保意识
3.下列四组产品中,目前,我国对美国出口具有优势的是( )
A.纺织品、汽车
B.纺织品、玩具
C.化妆品、手机
D.汽车、手机
考查点2 国际合作
4.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郊区植树,这些都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方法技巧练
图解国际合作
读下面的宣传画,回答问题
(1)这幅画中的图像是________国的标志性建筑。
(2)这幅画所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公平的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其应该承担的责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
问题 教材P84
面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作为企业家应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自身建设方面,加强技术改进,实行清洁生产,提高产品品质,降耗减废;通过产品质量ISO14000体系认证申领“绿色护照”。国际贸易环境方面,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依靠WTO等有关组织的规定条款,争取企业的最大权益。
活动 教材P87
印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与没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同类产品相比,在价格上偏高,但在销量上也大。由于环境危机的严重性迫使人们的环境意识觉醒并不断提高,而绿色产品是从原料地到生产过程再到使用均对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所以,现在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商品成为消费者的消费目标。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生态环境 ②环保标准 ③环境保护意识
④不平衡 ⑤绿色关税 ⑥绿色标志
⑦清洁 ⑧ISO14000体系 ⑨节能 ⑩节水
低毒 可回收 消费观念 经济利益
绿色标志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共同的但有区别 技术和经济 发展经济
国际合作
基础达标练
1.D 2.A 3.B [第1题,世贸组织中许多国家利用该组织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对与该国有关的国际贸易施加影响,这一点被称为“绿色壁垒”,也正是因为“绿色壁垒”的存在,会引起许多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第2题,我国许多产品在环保方面水平较低,达不到一些欧美国家标准或者是国际标准,这些国家又存在“绿色壁垒”,因此在短期内这一点将不利于我国出口更多的产品。
第3题,我国劳动力丰富,对欧美国家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本题选B。]
4.C [环境问题因大气环流、河流等影响具有地域联系。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是因为中国的酸雨随大气环流运动已经影响到了日本;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是因为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已经波及韩国。这些都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方法技巧练
(1)美
(2)全球性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引起海平面上升
(3)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森林大量被砍伐
(4)发达 “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承担污染治理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
(5)加强国际合作,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改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由于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为解决此问题国际方面进行的努力和人类应采取的措施。第(1)题,宣传画展示的是美国自由女神像。第(2)、(3)题,自由女神被淹入大海,说明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而全球变暖是由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和森林大量被砍伐,使二氧化碳转化率减少造成的。第(4)题,发达国家对环境污染份额大,应承担更大的责任。第(5)题,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第三节
公众参与
【学习目标】
1.了解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和环境道德。
巩固练习:
台资翔鹭集团原计划在厦门海沧区兴建对二甲苯工厂(简称“PX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创产值800亿,占厦门市本地生产总值近七成。但因工厂建成后污染严重,遭到厦门市民的强烈反对和抵制。最终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决定顺从民意,停止该项目在厦门的兴建,将其迁往漳州古雷半岛。可以说PX项目迁建得益于被吸纳的民意。读材料,回答1~2题。
1.PX项目迁建的前提条件是( )
A.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B.群众积极参与
C.政府“环保风暴”的影响
D.新闻媒体的及时播报
2.PX项目迁建得益于被吸纳的民意说明群众使用了法律所赋予的( )
A.参与管理权 B.检举控告权
C.安静权
D.眺望权
根据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总体部署,为提升公众对地球的认识程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据此回答3~4题。
3.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①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节水节能,减少消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低碳经济”方兴未艾,在世界上“低碳”浪潮已经掀起。然而根据中国低碳网调查显示,对“低碳”一无所知的占49%以上。据此回答5~6题。
5.低碳经济要求低碳生活,关于低碳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B.低碳生活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减少能源消耗
C.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中不要用煤取暖
D.低碳生活要求我们不做剧烈运动,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6.中国低碳网调查结果告诉我们( )
A.环境保护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B.实现低碳生活需要行政干预
C.实现低碳经济只能依靠法律手段
D.需要加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宣传
绿色住宅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兴建的住宅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其目标是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内容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要求的是( )
①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 ②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 ③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 ④公用绿地和停车场各占一半 ⑤隔音效果好,噪音低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8.我国下列住宅布局能达到绿色住宅光照、通风要求的是( )
A.住宅建筑取正北或正南朝向
B.住宅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C.北方住宅区的窗户要避开西北方向
D.南方住宅区的走向应呈东南-西北方向
9.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 )
A.个人的环保意识
B.集体的环保意识
C.公众的环保意识
D.国家环保政策
10.环境保护要求每位中学生( )
①树立环境意识 ②讲究环境道德 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 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2010年国家环保部调查显示:环境污染问题紧紧跟在“物价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之后,关注比例为37.7%,说明环境污染已成为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材料二 自1994年第一个环保组织成立以来,全国的环保社团已经发展到将近2
000个,200多所高校设立了环境资源专业,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公民的环保意识日趋增强。
(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的认识。
(2)作为中学生,为实现生态和环境的良性发展,应该做到的是(多选)( )
A.树立环保意识
B.参与环保活动
C.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产品
D.参加工作后再进行环保活动
(3)假如你发起成立了学校的中学生环保组织,请拟定下一阶段的活动内容。(不少于四项)
12.(2013·南京高二检测)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季,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烧烤羊肉串的摊点,旺旺的木炭火把路边的绿化树都烤黄了,让人不禁联想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诗句。
材料二 漫画:我们仅仅是在吃“烧烤”吗?
材料三 每年世界环境日的时候,环保志愿者们都走向街头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多数的人群仅对活动派发的礼品感兴趣,对环保知识却无人问津。很多行人将志愿者们派发的宣传单随意乱扔,充分显示了群众对环保知识的冷漠。
(1)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火烤焦了绿化树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答4条以上)
11.【答案】 (1)观念的转变标志着人类重新审视调整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AB
(3)①倡议教室垃圾分类回收;②监督学校污水排放;③检查学校水管渗漏情况;④呼吁循环使用课本,节约用纸。(合理即可)
12.【答案】 (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2)城市绿化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其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严重问题
(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4)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购买使用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⑤在风景区乱涂乱画;⑥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⑦乱砍滥伐林木等不良行为。4.1
环境管理
第1课时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学习目标 明确环境管理的概念;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概念
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②______________
目的
既要发展经济,又不超出环境的③____________
类型
按范围
资源、④________、部门环境管理三类
按职能和性质
环境计划、⑤__________、环境技术管理三类
二、环境管理的手段
手段
定义
行政手段
通过⑥____________直接管理环境
法律手段
运用⑦________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经济手段
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⑧______________间接管理环境
技术手段
借助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手段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环境管理的目的是既要发展经济,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环境管理内容复杂,可划分为不同类型。据此回答1~3题
1.按照管理的范围和内容,环境管理可分为( )
A.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
B.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C.能源环境管理、工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
D.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治理保护
2.下列属于部门环境管理的是( )
A.城市环境管理
B.水域环境管理
C.区域环境规划
D.交通运输环境管理
3.制定环境标准,并进行环境监督和检查工作,属于( )
A.环境计划管理
B.环境质量管理
C.环境技术管理
D.部门环境管理
考查点2 环境管理的手段
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和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等。据此完成4~6题。
4.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 )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环境技术手段
5.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等造成的危害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 )
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D.环境技术管理
6.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并广泛应用于环境之中。这些活动主要是运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属于哪种类型( )
A.行政 环境技术
B.行政 环境质量
C.法律 环境技术
D.法律 环境计划
方法技巧练
环境管理基本手段的含义和具体内容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07年4月26日,中国环境新闻网报道:广电总局下发《关于禁止在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拍影视剧的通知》。原因是近年来,在影视剧拍摄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风景名胜区的植被、水体等自然生态以及某些文物被破坏的情况,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去年,电影《无极》剧组因破坏香格里拉的生态环境,受到环保总局和建设部的批评,并罚款9万元。
(1)广电总局关于禁止在景区核心区拍影视剧的通知,说明其采取的环境管理手段是__________。从环境管理的范围看,广电总局禁止在景区核心区拍影视剧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保总局对于景区自然资源的保护有一系列的行政法规,这些管理制度应属于______________(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看)。
(3)材料中,对《无极》剧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共采取了哪些环境管理手段?
(4)近年来,国家环保局对横断山区、青藏地区等高海拔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管理保护力度加大,为什么?
方法技巧
手段
定义
具体内容
行政手段
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对从事开发活动的人、财、物等实施管理
法律手段
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制定环境法律法规
组建执法队伍
通过强制手段调整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
经济手段
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等间接手段管理环境
项目
税收和收费制度
财政补贴、信贷优惠
市场交易
押金制度
举例
环境税、资源使用税
补助金制度、税收减免
市场干预、责任保险
宣传教育手段
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加强思想动员
通过环境教育培养环境保护的专门人才
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实行科学管理,提倡社会监督的环境管理
技术手段
借助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手段保护环境
问题 教材P79
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同学们的思考,而不是作出精确回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人口规模的控制。
(2)环境意识的提高。
(3)环保技术措施的研究推广。
(4)环保法规的健全与执行。
活动 教材P82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产生、解决措施、形式、法规性条例(及环境管理)作全方位的认识,并促进自己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和法律意识。进行模拟活动时,需要注意正确反映各方的立场,代表各方的利益,例如县政府既要考虑农药厂的利益,又要加强环境管理;农药厂考虑的是职工的收入、工厂的生存;养鱼专业户需要防止水污染,避免损失等。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环境目标和规划 ②社会活动 ③容许极限
④区域 ⑤环境质量 ⑥行政程序 ⑦法律
⑧经济手段
基础达标练
1.A 2.D 3.B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环境管理类型。按照环境管理的范围,可分为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按照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而能源环境管理、工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交通运输环境管理属于部门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属于资源环境管理。根据定义理解环境质量管理的本身。]
4.A 5.B 6.A [第4题,题干所述的环境管理手段属于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环境保护部门经常采用的手段,主要是研究制定环境政策、组织制定和检查环境计划;运用行政权力,将某些地域划分为自然保护区、重点治理区等;对某些环境危害严重的工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以致勒令停产、转产或搬迁等。第5题,依法管理环境属于法律手段的运用。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主要有:按照环境法规、环境标准来处理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对违反环境法规,污染和破坏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财产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批评、
警告、罚款或责令赔偿损失;协助和配合司法机关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犯罪行为进行斗争,协助仲裁等。第6题,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等属于行政手段;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等,属于环境技术手段。]
方法技巧练
(1)行政手段 部门环境管理 (2)资源环境管理
(3)行政、经济、新闻媒介手段。 (4)高海拔地区由于地高天寒,生物生长缓慢,生态系统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
解析 广电总局禁止在景区核心区拍影视剧,这是政府主管部门为保护景区环境采取的行政措施,为影视行业的环境管理,因而应属部门环境管理。环保总局对于景区自然资源的行政保护法规,是为保护自然资源而制定的,应属于资源环境管理。从材料看,对《无极》剧组的处罚,有网络媒体、环保总局、建设部行政部门、经济罚款,因而涉及行政、经济、新闻媒介等手段。这些地区属高海拔地区,自然生态系统脆弱,破坏后恢复很慢。4.1
环境管理
第2课时
我国的环境管理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和管理制度的现实意义;体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
我国的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a.三同步:经济建设、①____________、环境保护,必须同步②________、同步实施、同步③________。
b.目的:实现④________效益、社会效益和⑤________效益的“三统一”。
(2)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a.指导思想:开发利用与⑥____________并重。
b.目的:提高企业⑦____________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目的:避免走工业发达国家曾走过的“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的弯路。
2.环境管理制度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我国的环境管理
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据此回答1~5题。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属于我国的( )
A.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B.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C.环境管理制度
D.环境管理政策
2.“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原则属于( )
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②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③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
④环境管理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3.“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贯彻了(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B.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先污染,后治理原则
4.“三同步”“三统一”与“三同时”分别属于( )
A.环境管理原则、环境保护原则与环境管理制度
B.环境管理原则、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管理制度
C.环境管理原则、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保护原则
D.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保护原则
5.“三同时”是指( )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B.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C.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统一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
方法技巧练
图解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
读“我国某湖泊污染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该湖泊污染状况严重,从图中可知,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这些污染物大量排入该湖泊会导致湖水________,称为________现象,影响生态系统。
(2)针对该湖泊的污染状况,当地环保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于新上项目,要求全程监督治污工程与新上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于污染大户,在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的同时,要求谁污染谁治理,否则停产治理。由此可知,当地环保部门对新上项目执行了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的________制度,这是我国在建设中防止________出现的一项重要法律规定。对污染大户,落实了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它主要体现了________与________并重的指导思想。
方法技巧
活动 教材P83
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环境管理中实行“三同步”“三统一”原则以及“三同时”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避免工业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2.此问题具有开放性,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城乡建设 ②规划 ③发展 ④经济 ⑤环境
⑥养护更新 ⑦治理污染 ⑧先污染 ⑨后治理
⑩设计 投产 环境影响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
基础达标练
1.A 2.C 3.C 4.A 5.A [第1题,注意弄清环保的基本方针,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度、政策的区别与联系。第2题,这属于环境管理原则中的一项原则。第3题,建污水处理厂属于源头治理,防止污水的排放和污染。第4题,注意比较它们的异同,仔细体味揣摩其细微差别。第5题,该考查点属于识记知识,需理解记忆。]
方法技巧练
(1)无机磷 无机氮 富营养化 水华
(2)“三同时” 新污染源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开发利用 养护 更新
解析 本题以某湖泊污染构成图为信息源,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第(1)题,从示意图中可知,无机磷占的比重最高,其次是无机氮,两者占污染源的85%,因此,它们是主要污染物,会造成湖水水体富营养化。第(2)题,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三同时”制度是我国在建设中防止新污染源出现的一项重要法律规定,也是出台最早,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环保基本法律制度。“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原则之一,力求对可再生资源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节约使用,综合利用。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4.2
国际行动
相关素材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rio
declaration)
又称《地球宪章》(earth
charter),全文如下:
1992年6月,李鹏总理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重申了1972年6月16日在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宣言,并谋求以之为基础。
目标是通过在国家、社会重要部门和人民之间建立新水平的合作来建立一种新的和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
为签订尊重大家的利益和维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完整的国际协定而努力,
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大自然的完整性和互相依存性,
谨宣告:
原则一:人类处在关注持续发展的中心。他们有权同大自然协调一致从事健康的、创造财富的生活。
原则二:各国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按照它们自己的环境和发展政策开发它们自己的资源,并有责任保证在它们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活动不对其它国家或不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地区的环境造成危害。
原则三:必须履行发展的权利,以便公正合理地满足当代和世世代代的发展与环境需要。
原则四:为了达到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成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同发展进程孤立开看待。
原则五: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在消除贫穷这个基本任务方面进行合作,这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目的是缩小生活水平的悬殊和更好地满足世界上大多数人的需要。
原则六: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国家和那些环境最易受到损害的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应给予特别优先的考虑。在环境和发展领域采取的国际行动也应符合各国的利益和需要。
原则七: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关系的精神进行合作,以维持、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鉴于造成全球环境退化的原因不同,各国负有程度不同的共同责任。发达国家承认,鉴于其社会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压力和它们掌握的技术和资金,它们在国际寻求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承担着责任。
原则八: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和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各国应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和倡导适当的人口政策。
原则九:各国应进行合作,通过科技知识交流提高科学认识和加强包括新技术和革新技术在内的技术的开发、适应、推广和转让,从而加强为持续发展形成的内生能力。
原则十:环境问题最好在所有有关公民在有关一级的参加下加以处理。在国家一级,每个人应有适当的途径获得有关公共机构掌握的环境问题的信息,其中包括关于他们的社区内有害物质和活动的信息,而且每个人应有机会参加决策过程。各国应广泛地提供信息,从而促进和鼓励公众的了解和参与。应提供采用司法和行政程序的有效途径,其中包括赔偿和补救措施。
原则十一:各国应制订有效的环境立法。环境标准、管理目标和重点应反映它们所应用到的环境和发展范围。某些国家应用的标准也许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合适,对它们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原则十二:各国应进行合作以促进一个支持性的和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这个体系将导致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更好地处理环境退化的问题。为环境目的采取的贸易政策措施不应成为一种任意的或不合理的歧视的手段,或成为一种对国际贸易的社会科学限制。应避免采取单方面行动去处理进口国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挑战。处理跨国界的或全球的环境问题的环境措施,应该尽可能建立在国际一致的基础上。
原则十三:各国应制订有关对污染的受害者和其他环境损害负责和赔偿的国家法律。各国还应以一种迅速的和更果断的方式进行合作,以进一步制订有关对在它们管辖或控制范围之内的活动对它们管辖范围之外的地区造成的环境损害带来的不利影响负责和赔偿的国际法。
原则十四:各国应有效地进行合作,以阻止或防止把任何会造成严重环境退化或查明对人健康有害的活动和物质迁移和转移到其他国家去。
原则十五: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根据它们的能力广泛采取预防性措施。凡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损害的地方,不能把缺乏充分的科学肯定性作为推迟采取防止环境退化的费用低廉的措施的理由。
原则十六:国家当局考虑到造成污染者在原则上应承担污染的费用并适当考虑公共利益而不打乱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方针,应努力倡导环境费用内在化和使用经济手段。
原则十七:应对可能会对环境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活动和要由一个有关国家机构作决定的活动作环境影响评估,作为一个国家手段。
原则十八:各国应把任何可能对其他国家的环境突然产生有害影响的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件立即通知那些国家。国际社会应尽一切努力帮助受害的国家。
原则十九:各国应事先和及时地向可能受影响的国家提供关于可能会产生重大的跨边界有害环境影响的活动的通知和信息,并在初期真诚地与那些国家磋商。
原则二十:妇女在环境管理和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她们充分参加这项工作对取得持续发展极其重要。
原则二十一:应调动全世界青年人的创造性、理想和勇气,形成一种全球的伙伴关系,以便取得持续发展和保证人人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原则二十二:本地人和他们的社团及其他地方社团,由于他们的知识和传统习惯,在环境管理和发展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国应承认并适当地支持他们的特性、文化和利益,并使他们能有效地参加实现持续发展的活动。
原则二十三:应保护处在压迫、统治和占领下的人民的环境和自然资源。
原则二十四:战争本来就是破坏持续发展的。因此各国应遵守规定在武装冲突时期保护环境的国际法,并为在必要对进一步制订国际法而进行合作。
原则二十五:和平、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的和不可分割的。
原则二十六:各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通过适当的办法和平地解决它们所有的环境争端。
原则二十七:各国和人民应真诚地本着伙伴关系的精神进行合作,贯彻执行本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进一步制订持续发展领域内的国际法。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4.3
公众参与
目标分析:
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这条“标准”旨在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其设计落脚点在学生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上。在了解了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之后,通过本条“标准”的学习,学生就应该内省自身应该在环境保护中应持有的态度,应担负的责任以及应采取的行动,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所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是非常重要的。请看下面一段阐述:
生产(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第三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公众已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如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态帝国主义政策等等,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批判。而生活领域(居民生活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例如,目前在中国,除了企业的污染(点源),面源上的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生活造成的,如垃圾问题。公众一般认为污水主要是由工业生产排放的,但目前生活污水的比例逐渐增大。例如,北京市的生活污水已经占污水排放的将近一半。
人们还有一些错误的环境意识,如享乐主义、过度消费,认为个人造成的污染很小、无碍大局等等,还较多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特别是在我国以往的环境教育及宣传中,较多地过分地强调企业或社会的破坏性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忽视公民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个人行为单独来看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是一个村庄、一个小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全球,那末对环境的影响就十分巨大了。
学习目标:
1.认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
学习过程:
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
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
优势:
作用(工作方向):
我国NGO活动情况:
案例④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站(WWF
China)为儿童建立“地球的孩子”网站
通过学习,了解该网站设立的目的,了解网站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公众参与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2.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
(1)环境伦理的概念:(补充)
环境伦理是指人与自然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它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一定信念、习惯、传统,用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判断行为善恶与否,以及人类对自然尽什么样的义务等。
(2)环境伦理的作用:
帮助人们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态度与责任:
(4)环境道德主要内容:表5.4
课下探究活动:针对教材中表5.4中所列举的环境道德行为,进行一次调查访谈活动,了解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不道德行为,探究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拟定宣传内容,在全校及生活的小区开展一次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
3.青年环保运动
案例⑤环保烈士索南达杰
通过案例⑤的学习,激励学生树立伟大抱负,做一名环境保护战线上的勇士。
思考:
1.你认为是不是应该提倡环保领域中的见义勇为行为,为什么
2.你觉得环境道德还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3.你认为青年学生应当如何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活动
“活动”目的: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方案、形成法规性条例(及环境管理)作全方位的认识,并促进自己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4.1环境管理
相关素材
环境管理
【词语】:环境管理
【注音】:huán
jìng
guǎn
lǐ
【释义】: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基本职能。它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
由于环搅管理的内容涉及土壤、水、大气、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环境管理的领域涉及经济、社会、政治、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环境管理的范围涉及国家的各个部门,所以环境管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主要内容可分为三方面:1环境计划的管理:环境计划包括工业交通污染防治、城市污染控制计划、流域污染控制计划、自然环境保护计划,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宣传教育计划等;还包括在调查、评价特定区域的环境状况的基础区域环境规划。2环境质量的管理:主要有组织制订各种质量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督捡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3环境技术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治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确定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组织国内和国际的环境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等。4.2
国际行动
第2课时
环境保护国际行动
学习目标 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环境保护国际行动
1.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6月5日在①__________________召开,制定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②______________”的口号,并将每年的③______________定为“世界环境日”,被认为是世界环境保护行动的第一个里程碑。
2.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6月在巴西④____________召开,签署了《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等重要环保文件,并提出“地球在我们手中”的口号,指出了走⑦____________道路的重大意义,被认为是世界环境保护行动的第二个里程碑。
3.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⑧________________召开,这次会议,对于推进⑨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积极意义。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国际行动
2005年2月16日,旨在要求相关签约成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性条约《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然而美国政府于2001年3月28日宣布不实施《京都议定书》。根据以上内容,回答1~3题。
1.《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酸雨问题
B.氟氯烃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C.二氧化碳过量排放问题
D.臭氧层破坏问题
2.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环境恶化,即将被淹没的国家是( )
A.马尔代夫
B.瑙鲁
C.图瓦卢
D.马达加斯加
3.美国政府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说明( )
A.坚持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B.温室气体对美国影响不大
C.经济发达国家承担义务不大
D.国际法具有法律约束力,只是对违法者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
方法技巧练
中国参与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全球硫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台湾、朝鲜、韩国、日本和中国内陆硫沉降来源
来源地区
台湾省
朝鲜
韩国
日本
中国内陆
台湾省
92.9%
0.01%
0.09%
0.02%
6.98%
朝鲜
0.02%
44.90%
8.60%
0.21%
46.27%
韩国
0.02%
1.52%
90.30%
0.11%
8.05%
日本
0.09%
0.47%
4.18%
85.17%
10.09%
中国内陆
0.13%
0.08%
0.15%
0.01%
99.63%
(1)从全球硫循环示意图可知,硫主要储存于________之中,其天然的释放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人为的释放方式是由________燃烧而产生的。
(2)从材料二可知,朝鲜硫沉降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和地区。以上问题说明某些环境问题具有________、________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对这些问题,应加强____________。
(3)为控制硫沉降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下措施中我国政府应采取的是____________。(填写正确项字母)
A.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B.研究煤炭中硫的回收利用技术
C.改善能源结构
D.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E.增加废气排放高度,减少本国硫沉降
方法技巧
活动 教材P91
酸雨危害范围早已跨越国界,成为人类的公敌。一方面说明,人类巨大的能源消费和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已使环境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环境问题正由区域性向全球性转变,人类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应对。
针对酸雨的成因,各国应从优化能源结构、推广煤炭中硫的综合应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控制工业交通排放标准等方面来应对酸雨的危害。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斯德哥尔摩 ②只有一个地球 ③6月5日
④里约热内卢 ⑤里约宣言 ⑥21世纪议程
⑦可持续发展 ⑧约翰内斯堡 ⑨全球可持续发展
基础达标练
1.C 2.C 3.D
方法技巧练
(1)岩石及化石(或岩石圈) 火山喷发 风化侵蚀 化石燃料(煤、矿物燃料)
(2)朝鲜 中国内陆 韩国 跨国 跨地区 国际合作
(3)ABCD
解析 第(1)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可直接从材料中获得答案。第(2)、(3)题,根据表中比例大小可分析朝鲜硫沉降来源。当代环境问题大都是全球性问题,问题的出现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没有国界。硫沉降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跨越了国界,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共同解决。材料中反映出相邻地区污染物的转移,我国排放的污染物对相邻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因而要在环保国际合作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4.3公众参与
相关素材
绿色社区
“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软""硬"件设施,建立起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硬件建设,主要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等设施。是在传统社区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主旨,从社区的开始设计到消费、管理始终贯彻绿色的理念,让社区达到既保护环境又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又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绿色社区是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基层、基点和基础,绿色社区的创建对建立完善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创建绿色社区的最主要目的是使公民能够认识和行使自己的环保权利和责任,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公众的合作,把环境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建立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机制,让环保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加强居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推动大众对环保的参与。在建设绿色社区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创造出一种与环境友好、邻里亲密和睦相处的社区氛围。
“绿色社区”的主要标志是:有健全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有完备
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健糠优良的生态环境,有良好的环境文化
氛围,居民整体环境意识较高。广州将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目
标,大力推进以“绿色社区”为龙头的创“绿”系列工程。通过抓单位
带居民、抓新建住宅社区带老居民区,以点带面,有计划地推动
“绿色社区”的创建。
创建绿色社区必须是已建成、相对独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有健全管理机构(居民委员会、社区管委会、物业公司等)的社区(小区)。社区内须有健全的环境管理和监督体系,能有效地保障居民环境权益。有完善的环境保护建设设施,无环境污染,无扰民环境问题,环境噪声值达到功能区标准,生活污水进入管网收集系统或处理设施。有节省能源和资源重复利用的举措,并积极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有一定的环境文化氛围,积极开展环境科普教育和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有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开展绿化植树种草种花,有公共绿地,有公共娱乐、休闲、交流的场所,居民有较高的环境意识。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第3节
公众参与
情景导入
中工网2016年5月20日消息:“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积极投身到“美丽西宁”建设和“保护”行动中来,主动参与植绿、护绿、赏绿活动,自觉维护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目前西宁特钢集团职工志愿者代表邢金州代表全省职工志愿者在西宁北山植树造林宣读了“关爱大自然,保护三江源”职工志愿环保行动倡议书。当天,青海省总工会在西宁北山植树造林区举行了“关爱大自然,保护三江源”职工志愿环保行动启动仪式,来自全省的职工志愿者代表,青海省重工机械系统、西宁特钢集团的劳模志愿者代表等50多人,在西宁北山开展植树造林、拾捡垃圾、清洁环境活动。
尝试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些什么?
提示:宣传环保知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和谐共存等等。
目标导航
了解:公众参与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应用:举例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具体行动
一、公众参与的含义
1.含义: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的环境权
(1)狭义:公民在良好环境中生活和生产的权利。
(2)广义:包括知情权、检举控告权和参与管理权。
二、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1.态度
(1)必须具有正确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
(2)要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
2.责任
(1)要创造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
(2)要倡导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劳动。
(3)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倡适度消费。
(4)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从理念到行动深入日常生活。
三、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
1.实行家庭绿色消费: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资源和有毒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到最少,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从而保护环境。
2.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活动。
3.协助创建绿色社区
(1)绿色社区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
2 绿色社区,
的内容
1.教材P92“图4-3-1从太空看到的地球”
提示:本图直观地反映了我们的地球是那样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渺小而脆弱,她给予我们生存空间,给予我们温暖,我们需珍惜地球,爱护环境,爱护生命
,爱护生活。
2.教材P95“图4-3-5绿色学校模式示意”
提示:在“绿色学校”中,学校管理方面:由于采取师生共同决策等措施,促进了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提高了环境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学校课程方面通过环境教育等,可以获得实现“绿色学校”的课程所需要的教育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强化素质教育;学校环境方面: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箱、使用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清洁用具等,可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美环境,校园环境更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学校师生方面:有助于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意识、知识、技能、态度、责任和行为等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个人、家庭生活和单位中更加重视环境问题;经济效益方面:能够有效地通过节能、节水、节电、资源回收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事故隐患,减少浪费,节约学校财政开支,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社会影响方面:学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有机会获得极高的荣誉奖励,并能向当地、全国和国际宣传和交流自己的经验。
3.教材P96“图4-3-6绿色社区模式图”
提示:绿色社区不仅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等设施,而且绿色社区建设需要大家从点滴的日常小事做起。平时大家要注意学习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培养环境法制观念和环境意识。家庭装修力求实用简约,体现环保意识,降低室内环境污染。家庭环境要适当绿化美化,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庭用具尽可能使用节能型产品,如节水龙头和节水马桶等,节约使用资源。使用无磷洗涤剂等环保清洁产品,减少污染排放。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饭盒等。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废旧物品充分利用。车辆不乱停乱放、不毁坏绿地、爱护树木和公共设施,绿化美化社区。积极参加社区的环保公益活动,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可以说,如果社区里多数居民家庭环境是“绿色”的,生活习惯是“绿色”的,那整个社区也就能成为“绿色社区”了。
探究1 公众参与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为响应2015世界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的主题,迎接第四届全国户外清洁环保公益活动,6月7日中午,阜阳市首届“户外清洁日”公益环保活动启动仪式在阜城清河广场举行。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迎接世界环境日净化大美阜阳”,当日志愿者们分别在林带路、文峰公园、东城墙路等地开展“户外清洁日”公益环保活动,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户外清洁环保活动。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身体会分析探究:
1.个人参与环境保护有哪些要求?
2.公众应具有哪些环境道德?
【例证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两会”期间,环境保护都是两会代表和委员的关注“热点”问题。全国政协还专门组织委员就资源大省绿色可持续发展召开了座谈会,并邀请有关部委和科研单位的官员和专家进行研讨,为资源大省加快实现绿色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材料二 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中国政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和环保法律,缔结并加入了国际公约30余项,我国环境保护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有效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
(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的认识。
(2)我国政府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做了哪些工作?
(3)作为中学生,为实现生态和环境的良性发展,应该做的是(双选)( )
A.树立环保意识
B.参与环保活动
C.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产品
D.参加工作后再进行环保活动
答案 (1)观念的转变标志着人类重新审视调整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①出台了行政法规、环保法律,缔结国际公约,体现了依法治理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原则。②通过投资治理生态环境,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3)AB
【练习1】下列关于公众参与的正确说法是( )
A.家庭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最基本的组织
B.公众参与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
C.公众参与高消费会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经济繁荣
D.公众参与就是个人的参与
答案 B
解析 注意正确理解公众参与的含义,公众参与包括一切与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单位、部门、群体和个人。,
.个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要求
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重点在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上,在了解了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之后,要求个人内省自身应该在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应担负的责任以及应采取的行动,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应理解为什么环境保护需要公众参与和如何参与。理解绿色产品、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学校、绿色小区的含义。
生产领域(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第三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公众已有较为充分的认识,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批判。而生活领域(居民生活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人们还有一些错误的环境意识,如享乐主义、过度消费,认为个人造成的污染很小,无碍大局。个人行为单独来看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是一个村庄、一个小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人,那么对环境的影响就十分巨大了。所以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是非常重要的。
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面向全球,立足本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公众参与中应有的环境道德(主要内容)
内 容
行为举例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不随地吐痰、随地乱扔乱倒废弃物,节约用水、用电、用纸,慎用清洁剂,禁止露天烧烤,利用可再生能源,做“公交族”“自行车英雄”,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认购“环保标志”产品,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选绿色包装,购买绿色食品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少用一次性制品,少用塑料袋,自备餐盒,少用一次性筷子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回收废塑料、废电池、废纸、生活垃圾、再生绿色肥料和各种废弃物,战胜垃圾公害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拒食野生动物,拒用野生动物制品,不猎捕和饲养野生动物,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不买珍稀木材用具,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草,随手铲拾宠物粪便
探究2 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
2016年4月5日中国经济网讯:绿色消费是绿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文化教育、绿色社会管理、绿色社会风尚都是绿色发展的组成部分,都必须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都必须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发展最根本的特征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应该体现在的各类人群的各类消费活动中。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和人均资源拥有量不足的国情,决定了绿色消费对于中国的重要性特别突出。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什么是家庭绿色消费?
2.创建“绿色学校”有哪些效益?
【例证2】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季,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烧烤羊肉串的摊点,旺旺的木炭火把路边的绿化树都烤黄了,让人不禁联想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诗句。
材料二 漫画:我们仅仅是在吃“烧烤”吗?
材料三 每年世界环境日的时候,环保志愿者们都走向街头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多数的人群仅对活动派发的礼品感兴趣,对环保知识却无人问津。很多行人将志愿者们派发的宣传单随意乱扔,充分显示了群众对环保知识的冷漠。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火烤焦了绿化树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现代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答4条以上)
答案 (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2)城市绿化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城市绿化的环境效益,其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严重问题
(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4)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购买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⑤在风景区乱涂乱画;⑥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砍滥伐林木等不良行为。
【练习2】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颜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答案 A,
.家庭“绿色消费”的主要内容
家庭“绿色消费”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典范。图解如下:
.创建“绿色学校”的效益
(1)对于学校师生:有助于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视环境问题。
(2)对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提高环境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3)对于环境: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美环境,使校园环境更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4)对于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5)对于教学:学校可以获得实现“绿色学校”的课程所需要的教育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强化素质教育。
(6)社会影响:学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有机会获得极高的荣誉奖励,并能向当地、全国和国际宣传和交流自己的经验。
(7)经济效益:能够有效地节能、节水、节电,资源回收等措施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事故隐患,明显地减少浪费,节约学校财政开支,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
【知识拓展】
“绿色行为”的主要内容
绿色技术
能够促进人类长远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科学技术
绿色产品
与传统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改善环境和社会生活品质的功能
绿色消费
也称可持续消费,以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绿色社区
是指具备了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
一、选择题
1.为使《中国21世纪议程》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具广泛意义的是( )
A.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B.提倡广泛的公众参与
C.维护社会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D.政府制订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答案 B
解析 只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具有最广泛的意义。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并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个人行为中,应积极倡导的环保行为是( )
A.超市购物,使用便捷的塑料袋
B.高消费以支持经济发展
C.购买包装精美的物品
D.乘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
3.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的主要原因是( )
A.会刺激皮肤
B.会腐蚀下水道
C.会引起白色污染
D.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 2.D 3.D
解析 第2题,A项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B项会使资源加速衰竭,在此消费过程中也会带来巨大污染;C项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D项符合环保要求。第3题,含磷洗衣粉中的磷大量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012年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IGEA“保护地球——绿色行动”的主题是“共担绿色责任、展示绿色中国”。据此回答4~6题。
4.“绿色消费、环保选购”的行为准则有( )
①认购“环保标志”产品 ②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 ③选绿色包装 ④购买绿色食品 ⑤做“公交族”“自行车英雄” ⑥节约用水、用电、用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⑤⑥
答案 A
5.“绿色家庭”的正确做法是( )
A.“绿色家庭”使用含磷洗衣剂
B.“绿色家庭”专水专用
C.“绿色家庭”尽可能利用太阳能
D.为了节约,外出购物使用塑料方便袋
答案 C
解析 “绿色家庭”的正确做法是既节约又环保。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绿色社区建设需要的是( )
A.污水处理设备
B.太阳能热水器
C.绿色建筑
D.均为绿色家庭
答案 D
解析 建设绿色社区需要绿色家庭加入,但在其数量与比例上并无具体要求。
二、综合题
7.分析“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备选答案的代号填入相关的横线上。
A.气候恶化 B.水旱灾害增多 C.农业减产 D.土地肥力下降 E.威胁人类生存 F.全球变暖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要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必须走__________________,为实现这一目标,公众
参与是一个重要方面,下列哪些行动符合这一要求(多选)( )
A.实行垃圾分类存放
B.充分享受生活,购买象牙雕刻的工艺品,用野生鸟类羽毛装饰房间
C.逢年过节,给亲朋好友寄送贺卡
D.出门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
E.购物时,自备布袋或篮子
F.建议家人购买小汽车,提高消费档次
答案 (1)B D A F C E
(2)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DE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2)题,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公众参与,培养良好的环境道德,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自觉履行环境道德。
教材P95活动
提示:我们在衣食住行方面购买产品时,要选购带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如买冰箱,可买无氟冰箱,购买洗衣粉,要买无磷洗衣粉。而如果在饭店就餐,应该拒食野生动物制成的食品,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泡沫饭盒等。不购买和使用价格很低、电量少、需经常更换的电池。不使用剧毒农药、鼠药。买家具不买珍稀木材家具等等,以便做到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教材P96活动
提示:尽量在家吃早餐以减少垃圾量;外用塑料袋或包装需重复使用,不可随意丢弃;在教室中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箱,回收再生资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保持教室清洁;不在教室内大声喧哗,保持教室清静;在学习过程中,节约纸张,减少浪费;与同学经常谈论有关环保的问题,加强环境意识,提高环保责任,养成环保习惯……
教材P97活动
提示: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测验个人的环保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可知自己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的行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继续增长环保知识,树立环境意识,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培养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有远大抱负,做一名环境保护战线上的勇士。
一、选择题
1.广义的公民环境权主要包括( )
①优美环境享受权 ②知情权 ③安静权 ④检举控告权 ⑤参与管理权 ⑥采光权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答案 B
解析 分清广义与狭义的不同,比较具体内容的差异。
2.我国环境保护这一国策成功实施的基本前提是( )
A.参与国际行动
B.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D.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
答案 D
解析 实施环境保护这一国策,参与国际行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都是基本措施,但不是基本前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人类要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环境规律,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有赖于环境意识的提高。
3.环境保护要求每位中学生( )
①树立环保意识 ②讲究环境道德 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 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加强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是使个人认识到自身的行为方式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和后果。认识到个人对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崇高责任,并能自觉的调整个人行为,改变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使之适应自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回答4~5题。
4.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5.我国北方一些城市的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
A.落叶阔叶树林
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
答案 4.B 5.D
解析 第4题,在城市中植树种草,加大绿化面积,可以减少城市的噪声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美化环境,增加湿度、调节气候等。但具体到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屋顶、阳台等对大气的热辐射和美化环境。第5题,绿地中使用的杀虫剂,随着大气降水或人工洒水渗透到地表以下,导致地下水污染。题目给出的四种绿化方式中,只有人工草地最贴近地表,最容易被污染。
二、综合题
6.某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所居住的社区进行了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被调查人
性别
年龄
更换手机时间间隔
更换手机原因
旧手机处理方法
手机充电器数目
甲
男
50
4年换一部
原来的坏了,修不好
闲置在家
共有3个
乙
女
22
几个月换一部
原来的款式太旧
送给亲友
共有8个
丙
男
35
一年换一部
旧的用久了没面子
闲置在家
共有5个
丁
女
32
2年换一部
旧的不好看
卖掉
共有4个
戊
女
48
4年换一部
旧的丢了
无
共有2个
己
男
29
几个月换一部
旧的功能少,用了没面子
闲置在家
共有10个
庚
女
37
2年换一部
旧的坏了
扔掉
共有3个
辛
男
18
几个月换一部
新款上市,功能多,像素高
闲置在家
共有8个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更换手机最频繁的人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年龄段对旧手机最主要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机体积小,重量轻,很容易被丢弃进生活垃圾。丢入生活垃圾的手机如果处理不当会通过哪些途径污染环境?
(3)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对防止手机污染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 (1)20~30岁的男女青年(青年人) 闲置在家
(2)手机组成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在焚烧炉中燃烧或在填埋场中处置后,其中的重金属进入水源和土壤,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建议大家买手机选择兼容性和安全性高的充电器;完善废旧手机回收机制;到商店购买新手机时,服务商都鼓励用户交还旧手机;废旧手机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将淘汰的手机加以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号召人们降低手机更换频率,树立节约环保观念。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对表格资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对相应数据分析归纳即可。第(2)题,手机中的重金属会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第(3)题,对于防止手机污染的建议,可从旧手机的处理方式、手机充电器的合理选择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几方面进行回答,合理即可。
7.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上海要建设“绿色城市”,作为一个市民你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写出两点)
(2)谈谈你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
答案 (1)(提示)如宣传环保知识等(答案应该是比较具体的措施,要写出两点)
(2)建设和谐城市,提升生活品质等
解析 此题具有开放性,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要关注社会。
8.口香糖的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咀嚼口香糖有很多益处,但其残留物也会带来污染。为了研究口香糖的粘附力与温度的关系,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除去糖分的口香糖与瓷砖地面的粘附力,得到了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次序
温度(℃)
粘附力(N)
1
15
2.0
2
25
3.1
3
30
3.3
4
35
3.6
5
37
4.6
6
40
4.0
7
45
2.5
8
50
1.4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同学准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口香糖的消费量和人们对其污染的认识,在确定调查对象时,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公众;二是销售口香糖的商店。请你在两者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
(2)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减少口香糖污染的建议或者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择公众。 理由:便于客观了解公众对口香糖污染的认识。(或选择商店。理由:便于了解口香糖的消费量)
(2)研制可吞食的口香糖 改变口香糖成分,使其离开口后粘度迅速减小 通过制定法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任选两个)
解析 第(1)题,考查了个人参与环保行动的实践能力,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第(2)题,考查了口香糖污染治理措施,从口香糖残留物的特性着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