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7 23:1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商鞅变法、战国七雄、合纵与连横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识读《战国同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师:看《芈月传》片段,思考问题:1、商鞅、卫鞅、公孙鞅,他几种名字的由来。
2、为什么要抓商鞅?
3、为什么店主不敢让商鞅住宿?
4、连坐是什么意思?
5、为什么商鞅死而无憾?
6、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怎样的变化?
7、商鞅变法与秦的统一有何关系?
讨论总结:
商鞅变法鼓励耕织,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奖赏军功,军队战斗力迅速增强。商鞅法令深入人心,商鞅死后,秦法未败,封建制从此确立,秦国实现社会转型。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要有不畏强权、勇于创新的精神;
导入新课:商鞅变法的宏观时代背景和秦国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变法如何破旧立新?变法后秦国的农业经济和军事实力有什么新举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你有何体会?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第7课。
一、变法的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1.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

的推广,导致井田制瓦解,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新兴
和自耕农。(根因)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推翻旧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诸侯国掀起一系列变法改革运动。例如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改革,赵国赵武灵王改革(胡服骑射)等。
3.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直接动力)。
战国初年,晋国被____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
取代。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
”。
战争: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如________之战(围魏救赵计)、________之战(减灶计)、________之战(离间计)等都发生在战国时期。
诸侯国战争的性质:
战争
战争的特点:规模
、参战兵力
、交战区域
、持续时间
、伤亡

战争的评价:1、给人民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带来巨大
。2、促进政治改革、国家
、民族
,利于百家争鸣。
4.思想:战国时期出现的
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韩非子主张变法、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5.秦国变法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必要性: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战国初期,秦国地处西陲,偏僻落后;有利条件:当时秦国权力集中、法家学说流行、民众有尚武精神:三家分晋后对手弱、“士人要求”救世的
历史机遇;秦孝公下令求贤的雄心、商鞅来秦。
二、商鞅变法
(一)变法艰难展开:1、前
年,受到
重用,开始变法。
2、舌战守旧势力杜絷等人,
宣传变法。主张“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3、取信于民,立志变法。(徙木立信或立木取信)4、开罪太子
坚决变法(被车裂的原因之一)
(二)主要内容及作用
1、政治方面:集权
①废
,确立
。建立
制,加强了对
的控制。
②建立
制度,制定
法。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专制统治,也保证了兵源。
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史记·商君列传》
③严明
,禁止私斗。秦律的特点:轻罪重罚,十分严酷。
材料:“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民不敢试,故无刑也。”
《商君书·赏刑》
2、经济方面:富国
①废
开阡陌,允许土地
。以法律形式承认
,允许买卖,确立了
基础,是秦国
制度确立的标志之一。
②重农
,奖励
。提高生产
,稳定财政
,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对后来历代王朝封建经济发展影响最大。
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 商君列传》
③统一
。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便于赋税征收。
3、军事方面:强兵
奖励
,建立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的贵族
;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
材料:“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韩非子·定法》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秦国虎狼之师
:从商鞅变法到秦统一前一年,
109年间,秦同东方六国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129万,拔城147座,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14个郡,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的仅5次,败北仅4次。
(三)历史影响(作用)
是比较彻底的
性质改革。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
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
的封建国家,为秦
打下基础。
各国变法: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变法后秦国的发展与壮大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
修建:公元前256年,

郡守
主持,在成都附近的
上修建了都江堰。
2
构成:由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科学利用高山与平原交界处的地势与河道。
3、功能:

、水运等。
4
、影响:几千年来,它使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
”,并进而促进了整个
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材料: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二)长平之战
1、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与连横(秦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2、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
。秦国使用离间计,使赵国用
取代廉颇做指挥,赵括只会“
”,结果赵军大败,秦国将领白起“坑杀”赵国俘虏40万,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秦最终统一只剩时间问题了。
巩固练习:
1.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
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2.山西省的宣传语是“山西旅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晋善晋美”,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  )
A.韩、赵、魏
B.郑、宋、楚
C.韩、赵、燕
D.秦、齐、楚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4.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5.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齐桓公首霸
B.商鞅变法
C.郡县制确立
D.百家争鸣
6.《史记 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7.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8.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9.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学习“商鞅变法”时,表演了一历史短剧。
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
10.《史记 商君列传
》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11.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 12”汶川大地震中,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12.作家余
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13.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与成语“纸上谈兵”有关的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