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8 18:1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外国诗两首
祖??? 国莱蒙托夫(俄) 作者简介
莱蒙托夫,19世纪俄罗斯伟大诗人,被公认为普希金当之无愧的继承者。
他很早就表现出艺术才华,为人正直、善良,虽为贵族出身,在思想上却同革命的十二月党人站在一起,对黑暗的农奴制社会发出愤怒的抗议。正因为如此,生前尝尽颠簸流放的辛苦,最终死于沙皇党羽阴谋策划的决斗中。
莱蒙托夫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1.普希金的继承者 2.生平(1814-1841)
 3岁丧母,外祖母
抚养成人,
 27岁决斗中弹而亡。3.主要作品:《诗人之死》
《帆》《假面舞会》等 4.高尔基对他的评价:
“是一曲未唱完的歌”生字
虔信(qián)???
镶嵌(xiāngqiàn)???
深邃(suì)??? 晨曦(xī)???
沐浴(mù)??? 潺潺(chán)
??? 瞰望(kàn)??? 黝黑(yǒu)多音字
?晃:huǎng(明晃晃)??? huàng(晃动)
?宿:sù(宿舍)??? xiù(星宿)??? xiǔ(一宿)
?颤:chàn(颤抖)??? zhàn(颤栗)
?露:lù(露水)??? lòu(露出)
?更:gēng(夜半更深)??? gèng(更加)
?了:liǎo(了解)??? le(来了)
?舍:shè(茅舍)??? shě(舍弃)词义
??? 理智: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的能力。
??? 虔信:恭敬而又可信任。
??? 神圣:形容极其崇高、庄严。
??? 慰藉:安慰、欣慰。
??? 深邃:深远。
??? 晨曦:太阳初升时的微光。
沐浴:洗头和洗身。泛指洗澡。结构 第一节:强调诗人自己对祖国的“爱情”是无法替代的,总领下文。
??? 第二节:铺叙俄罗斯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
??? 第三节:诗人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详细描写农家生活的场景 1.统摄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2.奇异表现在何处?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几个表示让步的句子,强调诗人对祖国的这种“爱情”是无以替代的。 诗歌赏析“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转折词“但”和接连的两个破折号,表明“爱”是强烈的、不可动摇的。 但是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马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 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诗人截取的几幅祖国的土地上
常见的、令他感动的画面。正是这些寻常景物,在日厮夜守中
唤起了诗人对祖国的“爱情”。诗人所选意象,有什么特点?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看着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第三段,诗人将笔触深入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中。他以“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开头,详细描写了农家生活的场景:“堆满谷物的打谷场”“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到了“节日夜晚”,农人们尽情地饮酒、谈笑、舞蹈。诗人则同他们一起欢乐到深夜。
句段品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品味: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是个奇特想法。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 “爱情”展开。“奇异”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诗人的爱国之情是经过自己的心灵对祖国的感受,又经过自己的头脑对祖国的思考而形成的。这种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能代替的。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 它那大海似的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 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 ??? 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颤抖的灯火; ???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品味:此段热情讴歌了俄罗斯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的生活。“但我爱……,我爱……,我爱……”,诗人反复强调,抒写,把自己炽热的爱国之情融化在俄罗斯生活的动人画卷之中。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一幅幅俄罗斯自然风景的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或远或近、流动变幻地映现在人们眼前,使人感到美不胜收。时代的阴影透过诗人灵敏的感觉与灵巧的诗笔,折光反射在自然景物之上,使之着上迷蒙、阴郁的色彩。俄罗斯的山河景物,是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环境,是同他们的生活不可分割的。诗人把它作为俄罗斯人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加以讴歌,因此我们可以处处看到诗人及其人民活动于其间,看到诗人乘着马车奔走在村间小路上,透过苍茫的夜色寻找着宿地,看到大队的车马在草原上过夜,周围燃起了野火,冒起了青烟……,就是这些寻常景物,在夜景中唤起了诗人对祖国的“爱情”。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品味:诗人将笔触深入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中,以少有的喜悦和快乐加以歌唱,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他画出了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打谷场上堆满了丰收的谷物,农家的茅舍覆盖着稻草,还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诗人无不感到亲切和愉快;更有节日的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诗人“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满怀兴致,不知疲倦。诗人热爱祖国人民,热爱祖国人民的生活,包括他们的生活环境在内,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即诗人所说的“奇异的爱情”,而这 “爱情”,远比那些空洞虚伪的“爱国主义”来得深沉、厚重、真切得多。在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平实中见真情
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还详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乐的场景。诗人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气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爱,只让自己的情感在寻常的生活里缓缓释放。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俄罗斯祖国深切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思考:主题
《祖国》:运用丰富的意象,在流动、变幻中描写景物和民俗,融会了诗人忧郁和欣喜,叹惋和赞美等复杂的感情,仿佛对俄罗斯的乡村大地,作了一次有趣的巡礼。通过对俄罗斯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热情讴歌,抒发了对祖国强烈执著的“爱情”。
祖 国
莱蒙托夫对祖国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统摄全诗)
俄罗斯原野景色: 草原 森林 河流 白桦
农家生活: 打谷场 农家茅房 小窗 饮酒 笑谈 舞蹈(平实中见真情) 黑人谈河流兰斯顿·休斯作者简介
兰斯顿·休斯是“哈莱姆(纽约黑人聚居区)的桂冠诗人”,是美国黑人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他的作品主要是诗,也有小说和评论。他写作的题材大多是黑人的生活和种族问题,为黑人文学开辟了现实主义道路。出版有诗集《困倦的布鲁斯》《给犹太人的漂亮衣裳》等。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在现存的几类人种中,黑人是最早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的。但在近代史上,黑人生存的土地受到殖民统治者的侵略,许多黑人沦为奴隶,并被贩卖到美洲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肉体和精神都饱受欺凌。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废除奴隶制度,黑人获得自由 。 黑人谈河流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象河流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节):强调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
???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节):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
??? 第三部分(第五节):强化突出主题,黑人种族因见证了历史而显得深邃。 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诗中的“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诗歌赏析“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第二节只这一行,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上一节对河流的认识仅限于“了解”,到了这一节,“我”已经深入地用“灵魂”去感受河流。换句话说,黑人的“灵魂”因见证“河流”(历史)而深邃。下面一节,则是由此开始的历史回顾。“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幼发拉底河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刚果河是非洲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域也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林肯在担任美国总统时,废除了奴隶制,使美国的黑奴获得解放。 以上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回顾历史。“我”的身影掠过亚、非、美三大洲,从古代到现代,在每一个地方都有令“我”难忘的河流。第四节,在句式上与第一节相仿,但是句子更短,表意更简明。“黝黑的河流”可认为是喻指黑人的历史。“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最后一节,是第二节的重复,结构上前后呼应,意在强化突出主题。黑人种族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历史,黑人的“灵魂”里容纳着人类的文明,历史的积淀,因而显得“深邃”。“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特色 ⑴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着严密的思想逻辑。我们如果仔细分析诗歌表象,似乎可以判断出这样一种思维逻辑: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 ⑵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诗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韵律之声 主题:《黑人谈河流》:诗人以“河流”这一高度凝练的意象回顾了人类的历史,突出了黑人种族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地位,显示了黑人对自己种族的自豪感,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黑人谈河流
休 斯
核心词 :“河流”(历史的象征)
中心诗句:“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幼发拉底河沐浴
黑色 刚果河畔盖茅舍
河流 尼罗河畔建金字塔
密西西比河听歌声
1.你怎样理解“河流”这一高度凝练的意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节诗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节诗列举了四条河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老的黝黑的河流”比喻: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的象征 承上启下 这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回顾历史,“我”的身影掠过亚、非、美三大洲,从古代到现代,在每一个地方都有令“我”难忘的河流。.黑人的历史 这是诗人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强化突出了主题 课堂总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 研讨与练习(P15)一.《祖国》一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在《祖国》中,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
斯原野的景色,还详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
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乐的场景
。诗人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气直接抒发对
祖国的爱,只让自己的情感在寻常的生活里
缓缓释放。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
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俄罗斯祖国
深切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二、朗读《黑人谈河流》,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1.在《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积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作业:1.比较两首诗歌,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特色。
2.课外搜集一些关于爱国之情的诗歌,试赏析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