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西师大版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下西师大版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0-18 06: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教材分析
教科书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后,安排了认识人民币的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认识,同时通过认识人民币还能加深对100以内数的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也为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和计算提供计算方法做了准备。此外,学生通过人民币的使用更能体会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与计算。
认识种面值的人民币是认识人民币的基础,教科书首先通过商场的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买东西需要人民币,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认识人民币的核心内容,也是把握人民币大小关系的基础。了解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进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及计算,及至使用人民币的重要基础。同时,掌握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并沟通自然数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对于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理解。因此,例2让学生学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对于人民币单位之间进率的学习,特别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用人民币图片直观形象呈现,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通过讨论和简单的换算促进学生掌握进率。
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及计算是人民币知识的具体应用,教材通过例3、例4的教学,一方面加深对人民币单位进率的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能力。此外,通过人民币的简单换算与计算,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数学文化:五套人民币”是本单元知识的拓展,教科书通过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五套人民币发行时间、面额、种类,以及面值逐步增大、防伪功能不断增强等情况,拓展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知道如何爱惜人民币,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的。
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的计算。
教学建议
1、以人民币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进率为重点,搞好认识人民币的教学。
认识人民币,应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为重点。因为人民币的面值是由数和单位共同决定的,同一个数,带上不同的单位,它的面值就发生了变化。况且,人民币的换算,也是以单位来衡量人民币的多少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人民币单位的大小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掌握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做好准备。
2、运用100内数的基础作用,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100以内数与人民币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一是利用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对认识人民币的积极影响。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同一数字在不同的单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人民币的面值也是一样,同一个数带上不同的单位就表示不同的面值。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提示他们之间的这种必然联系。二是通过合情推理探索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百以内数的单位个、十、百之间的进率是10,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也是十进制,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猜想,根据一个一个数,10个一是十,猜想一分一分数,10个1分是1角……从而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3、重视实际换算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活动不但有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有助于能力的发展。学生认识人民币初期对人民币初期对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不熟悉,特别是对人民币的换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人民币换算的体验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用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互换活动,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掌握。另一方面有意设计买、卖东西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活动中学习应用人民币,在应用中加深对人民币换算与计算的体验。
4、介绍数学文化,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本身就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教学中应注意挖掘这一教育功能,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体现学科育德的课程理念。一是在观察认识人民币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币上有国徽、伟人头像、少数民族代表、美丽的河山等图案,因此我们应自觉爱护人民币。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花钱的情况,唤起学生节约用钱、合理用钱的意识和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三是通过介绍我国五套人民币的事行情况及面值的不断增大,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生活热情。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认识人民币(一)
1
认识人民币(二)
1
总计
2
第一课时
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
教学提示
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观察人民币、分类、数钱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掌握数钱、换钱的方法,体会换钱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对它们的实际价值有所感知。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勤俭节约、合理用钱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会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若干面值的人民币学具
学生准备:若干面值的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学生一眼就能认出这是超市,和学生交流到超市买东西需要带上钱。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于钱并不陌生,因此这个环节可以开门建山的和学生交流到超市买东西要带上钱。
师和学生交流,钱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钱叫人民币,在生活中物品的交换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一)
(二)探究新知:
1、
认一认(例1)
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老师准备好的人民币,在小组内认一认,在认的过程中进行分类。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发现以下几点:
(1)人民币有的是金属做的,有的是纸做的。师顺势介绍金属做的叫硬币,纸做的叫纸币;
(2)分和分在一起,角和角在一起,元和元在一起。师顺势指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板书在相应的位置上。
师拿出一个小组的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以1元人民币为例,上面写着“壹圆”。这里的“圆”和“元”是相通的,这是辨认人民币的一个重要标志,还可以从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找出1元的字样。用同样的方法辨认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看还有什么发现。
师和生交流,同学们可以从这些地方辨认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上除了有表示面值的数以外,还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人民币上还有不同的图案和防伪标志。人民币上有不同的图案,但是有一个图案是每张人民币都有的,你们能发现这个相同的图案吗?让学生观察出每种面值的人民币上都有国徽的图案。让学生知道:国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护人民币。学生说一说保护人民币的措施。
让学生在小组内找出人民币上表示面值的数、图案、防伪标志,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换一换(例2)
(1)1角=10分
出示一张1角的纸币,让学生辨认。
师和生交流:如果把这张1角的纸币兑换成1分的硬币,同学们会拿多少枚1分的硬币和老师兑换?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选择几个小组的到展示台进行展示。
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独立完成这个操作。
一张1角的纸币可以兑换10枚1分的硬币。
板书:1角=10分
(2)1元=10角
出示一张1元的纸币,让学生辨认。
师和生交流:如果把这张1元的纸币兑换成1角的纸币,同学们会拿多张1角的纸币和老师兑换?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选择几个小组的到展示台进行展示。
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1张1元和10张1角相等,能独立完成这个操作。
一张1元的纸币可以兑换10张1角的纸币。
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关于元、角、分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因此这里直接由学生来操作。
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三)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组内完成这几道题目,然后集体订正。
(四)达标反馈
1、写出下面的钱数
2、1角=(
)分
20分=(
)角
1元=(
)角
10角=(
)元
40角=(
)元
5元=(
)角
3、
4、下面同学为希望工程捐了多少钱。
答案:
1、1
2
8
6
2
5
2
2
2、10
2
10
1
4
50
3、5
2
2
4、7
1
6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
布置作业
1、认一认
2、换一换
将同等面值的纸币和硬币连起来
4、写出下面的钱数
5、1元钱能买什么?
6、5角=(
)分
80角=(
)元
40分=(
)角
6元=(
)角
10分=(
)角
1元=(
)分
答案:
1、
10
20
50
100
2、5
10
2
5
10
2
3、
4、1
1
2
6
1
2
略。
50
8
4
60
1
100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一)



1角=10分
1元=10角
教学反思
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分一分→换一换的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认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采用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叉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如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1、
认一认(例1)
师: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老师准备好的人民币,在小组内认一认,在认的过程中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以下几点:
(1)人民币有的是金属做的,有的是纸做的。
师:金属做的叫硬币,纸做的叫纸币;
(2)分和分在一起,角和角在一起,元和元在一起。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师拿出一个小组的进行展示。
师:以1元人民币为例,上面写着“壹圆”。这里的“圆”和“元”是相通的,这是辨认人民币的一个重要标志,还可以从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找出1元的字样。用同样的方法辨认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
师:看还有什么发现?
师:同学们可以从这些地方辨认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上除了有表示面值的数以外,还有些什么呢?
学生:发现人民币上还有不同的图案和防伪标志。
师:人民币上有不同的图案,但是有一个图案是每张人民币都有的,你们能发现这个相同的图案吗?
师:每种面值的人民币上都有国徽的图案。国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护人民币。学生说一说保护人民币的措施。
让学生在小组内找出人民币上表示面值的数、图案、防伪标志,相互交流。
教学资源
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超市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根据我课前调查,所有同学都和父母去过超市,看到爸爸妈妈付过钱买东西。对于人民币,他们有自己的认识。本节课的目标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对它们的实际价值有所感知。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勤俭节约、合理用钱的好习惯。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的计算。
难点:根据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坦率进行人民币的换算与计算,以及在实践中用不同的方式付钱,涉及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它们都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特点,我设计了3个重要环节完成这节课主要内容的教学。
(一)新课导入:
在课的开始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进入最喜欢的地方超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交流到超市买东西需要带上钱。
师和学生交流,钱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钱叫人民币,在生活中物品的交换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认一认、分一分、换一换三个小游戏展开新课的学习。
1、
认一认(例1)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老师准备好的人民币,在小组内认一认,在认的过程中进行分类。
师引导学生发现以下几点:
(1)人民币有的是金属做的,有的是纸做的。师顺势介绍金属做的叫硬币,纸做的叫纸币;
(2)分和分在一起,角和角在一起,元和元在一起。师顺势指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板书在相应的位置上。
师拿出一个小组的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以1元人民币为例,上面写着“壹圆”。这里的“圆”和“元”是相通的,这是辨认人民币的一个重要标志,还可以从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找出1元的字样。用同样的方法辨认其他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发现人民币上还有不同的图案和防伪标志。人民币上有不同的图案,但是有一个图案是每张人民币都有的,你们能发现这个相同的图案吗?让学生观察出每种面值的人民币上都有国徽的图案。让学生知道:国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护人民币。学生说一说保护人民币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换一换(例2)
在教学例2的过程中,我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角和分的进率;第二步是元和角的进率。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出示一张1角的纸币,让学生辨认。师和生交流:如果把这张1角的纸币兑换成1分的硬币,同学们会拿多少枚1分的硬币和老师兑换?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选择几个小组的到展示台进行展示。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独立完成这个操作。学生知道:一张1角的纸币可以兑换10枚1分的硬币。
第二个环节的操作过程和第一个环节相同。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关于元、角、分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因此这里直接由学生来操作。
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巩固新知:
我选择了课本中的议一议,填一填来巩固新知。
(四)知识反馈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比较精简,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的新课程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资料链接
人民币
人民币(缩写:RMB;ISO
4217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代码:CNY;符号: )是中国人民银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成立后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货币[1] ,建国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至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为止共发行五套,形成了包括纸币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硬币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和塑料钞、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发行历史
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流通的人民币是第四套人民币和第五套人民币,以第五套为主,两套人民币同时等值流通;流通的纸币有:1、5角,1、5、10、20、50、100元;硬币有1角、5角和1元。
中国人民银行四套不同的是,第一套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的排列为自右向左,而1952年毛主席审阅票版时,提出人民币行名排列应由左向右,所以自1953年起,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的排列一律改为由左向右了。
第一套
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1953年12月陆续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券4种、50000元券2种(1949年发行的正面万寿山图景100元券和正面列车图景50元券各有两种版别)。
第二套
第二套人民币(26张)
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1962年4月20日陆续发行[1]
。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当时已消除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物价稳定。国家财政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连续几年收大于支,国家商品库存、黄金储备也连年增加,货币制度相应巩固和健全,一个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来。但是,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最大为50000元),而且单位价值较低,在流通中计算时,以万元为单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方便。另外,由于受当时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币的纸张质量较差,券别种类繁多(62种),文字说明单一,票面破损较严重。
第三套
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20日—1974年1月5日陆续发行。当时,中国经过了连续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党中央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大力发展生产,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
第三套人民币(16张)
发展,国家财政金融状况逐渐好转。为了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方便群众使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比价为1:1,即第三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票面额等值,并在市场上混合流通。
第四套
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1998年9月22日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是在经济发展、商品零售额增加、货币需要量增加的情况下发行的。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商品经济日益活跃,社会商品零售额大幅度增长。这样,不仅要求货币发行在总量上与之相适应,而且在券别结构上也要与之相适应。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1987年4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的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主币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6种,辅币有1角、2角和5角3种,主辅币共9种。
第五套
99版第五套人民币(12张)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9月28日以后发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对人民币的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都提出了新要求。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囿于当时的条件,本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防伪措施简单,不利于人民币反假;缺少机读性能,不利于钞票自动化处理等等。凡此种种,都有要求适时发行新版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8号令,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共八种面额: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中低面额主币实际起大量承担找零角色的状况,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第五套人民币采取"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方式。1999年10月1日,首先发行了100元纸币;2000年10月16日发行了20元纸币、1元和1角硬币;2001年9月1日,发行了50元、10元纸币;2002年11月18日,发行了5元纸币、5角硬币;2004年7月30日,发行了1元纸币。
纪念币
普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同属于纪念币的两种不同类别,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但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第一,材质。普通纪念币一般由黄铜合金等普通金属材质铸造,而贵金属纪念币一般是由金、银、铂等贵金属铸造,从材质而言,后者较前者更加贵重。
第二,流通性。普通纪念币与现行流通人民币具有相同职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而贵金属纪念币的面额只是一个货币符号,不计入市场现金流通量,它不参与货币流通,但具有国家法偿性。
第三,发行量。普通纪念币发行量一般远大于贵金属纪念币。
人民币汇率
“汇率”亦称“汇价”,即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第二课时
认识人民币(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例3、例4。
教学提示
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掌握元、角、分之间的互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熟练地完成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简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勤俭节约、合理用钱的好习惯。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更热爱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元与角、角与分之间换算的方法。
难点:学生能正确进行元与角、角与分之间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若干面值的人民币学具
学生准备:若干面值的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和学生交流,在坐公交车的时候,一般的票价都是1元,如果只有10元或20元面值的人民币,那该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只有10元或20元面值的人民币的时候,就可以到超市起兑换成1元面值的人民币。
生回答之后,师引出这节课的学习目的,继续学习大额人民币的兑换。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使静态的内容成为动态的过程,让同学高高兴兴的进入数学世界。
(二)探究新知:
1、
换一换(例3)
多媒体出示:一张1元可以换______张1角。
一张10元可以换______张1元。
同学口答。
师和生交流: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
多媒体出示:一张2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一张10元可以换______张5元和______张1元。
师追问:假如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换几张?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进入情境,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同学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体会换钱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换钱应该是等值的。
利用人民币的学具让学生在组内自由解决这几个问题,边做边说是怎么换的。让其他同学做判断,看他们兑换的是否正确。
填一填、说一说(例4)
(1)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方法
师和学生交流,现在如果想把4角全部换成1分的,可以换成多少分呢?
出示:4角=(
)分
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进行汇报。
预设1:用人民币来操作。我们把1张1角换成10分,4角就换了4次,一共可以换成40分。
预设2:用1角=10分来想。我们想1角可以换成10分,4角有4个1分,就可以换成40分。
师小结:先想1角=10分,4角=40分。几角里就有几个10分。  
师:孩子们,这一次换钱和上节课的换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比较得出: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的兑换,上节课是把1元换成10角,或把1角换成10分,而这次不只是1元或1角了,而是要把几元全部换成1角的,或把几角全部换成1分的了。
师和学生交流,现在如果想把5元全部换成1角的,可以换成多少角呢?
出示:5元=(
)角
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进行汇报。
预设1:用人民币来操作。我们把1张1元换成10角,5元就换了5次,一共可以换成50角。
预设2:用1元=10角来想。我们想1元可以换成10角,5元有5个1角,就可以换成50角。
师小结:先想1元=10角,5元=50角。几元里就有几个10角。 
师引导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上节课的知识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用上节课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
(2)角与元、分与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师和学生交流:现在如果想把60角全部换成1元的,可以换成多少元呢?
出示:60角=(
)元
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进行汇报。
预设1:
用人民币来操作,每10角可以换成1元,60角换6次就是6元。
预设1:用1元=10角来想。想10角=1元,60角=6元。60角和6元是同样多的
师小结:先想10角=1元,60角=6元。10角里就有1个1元。不管怎样换算,都要想1元=10角、1角=10分。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3)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换算
师和学生交流:现在如果想把13角换成几元几角,可以怎样换呢?
出示:13角=(
)元(
)角
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进行汇报。
预设:
把13角分成10角和3角,10角=1元,所以13角=1元3角。
师小结:把1元3角化成了13角,方法是先想1元是多少角,再和3角加起来,就是13角了;有的是把13角化成几元几角,方法是先把13角分成10角和3角,10角是1元,所以13角就是1元3角了。
设计意图:关于元、角、分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是一个难点,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因此这里直接由学生来操作。
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巩固新知:
填空
50角=(
)元
7角=(
)分
15分=(
)角(
)分
30分=(
)角
4元=(
)角
23角=(
)元(
)角
换一换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组内完成这几道题目,然后集体订正。
达标反馈
1、填空。
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一张2角可以换()张1角。
一张5角可以换(
)张1角,还可以换(
)张2角和(
)张1角。
(3)10元可以换()1元,可以换(
)2元,可以换(
)张5元。
2、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1元和()角同样多。
A.10
B.100
(2)1角和()分同样多。
A.10
B.100
(3)1元和()分同样多。
A.10
B.100
(4)1元3角和()角同样多。
A.13
B.103
写出下面的钱数。
一张10元、一张5元、一张1元(
)元
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5角(
)元(
)角
一张50元、三张10元、一张2元(
)元
一张20元、两张10元、一张5角(
)元(
)角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
)角
7角=(
)分
60角=(
)元
1元=(
)分
40角=(
)元
1元=(
)角
5角4分=(
)分
65角=(
)元(
)角
9角=(
)分
3元6角=(
)角
23分=()角(
)分
70角=(
)元
答案:
(1)元


(2)2
5
2
1(答案不唯一)(3)10
5
2
(1)A(2)A(3)B(4)A
(1)16
(2)7
5
(3)82
(4)40
5
2
70
6
100
4
10
54
6
5
90
36
2
3
(五)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
布置作业
1、换算
1元2角=(
)角
1元5角=(
)角
2元6角=(
)角
2元9角=(
)角
1元
=(
)角
3元7角=(
)角
4元3角=(
)角
14角=(
)元(
)角
17角=(
)元(
)角
2、在()里填上“>”“<”或“=”。
50分(
)5角
4分(
)4角
1元(
)9角
3角(
)31分
7元(
)7角
6元8角(
)7元
42分(
)4元1角
3、换人民币。
(1)1张1元可以换成(
)张1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张2角和(
)张1角。
(3)1张2元可以换成(
)张1元。
(4)1张5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5)1张10元可以换成(
)5元。
(6)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7)1张50元可以换成(
)张20元和(
)张10元。
(8)5张1元可以换成(
)张5元,也可以换成(
)张5角
(9)1张100元可以换成(
)张20元。
(10)1张50元可以换成(
)张10元,也可以换成(
)张5元。
4、连一连
10角—6角
8角
6角+4角
2角+2角
15分
5角+5角
3角+7角
4角
10分+5分
13分+2分
1元
7分+8分
1元—2角
6角+2角
5、拿一拿
小明存钱罐里有很多1角、2角、5角的纸币,从里面拿出1元钱,动动脑筋,你有几种不同的拿法?
方案一:(
)个5角+(
)个2角+(
)个1角=1元
方案二:(
)个5角+(
)个2角+(
)个1角=1元
方案三:(
)个5角+(
)个2角+(
)个1角=1元
方案四:(
)个5角+(
)个2角+(
)个1角=1元
6、应用题
玩具店:
飞机
汽车
玩具小兔
皮球
(20元)
(43元)
(30元)
(8元)
(1)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架玩具飞机共花多少钱?
(2)用10元钱买一个皮球,应找回多少钱?
(3)王丽拿了45元钱,想买一架玩具飞机和一个可爱的玩具小兔。钱够吗?
(4)你喜欢上面哪些玩具?买它们要用多少钱?
我喜欢________
,买它们需要_____

答案:
1、12
15
26
29
10
37
43
1
4
1
7
2、=






3、(1)10
(2)1
2
1
(答案不唯一)(3)2
(4)2
1
(答案不唯一)(5)2
(6)1
8(答案不唯一)(7)2
1
(答案不唯一)(8)1
10(9)5
(10)5
10
4、
5、方案一:(
1)个5角+(
1
)个2角+(
3
)个1角=1元
方案二:(
1
)个5角+(
2
)个2角+(
1
)个1角=1元
方案三:(
2
)个5角+(
0)个2角+(
0)个1角=1元
方案四:(
0)个5角+(
0
)个2角+(
10
)个1角=1元
(答案不唯一)
6、(1)43+30=73(元)(2)10-8=2(元)(3)20+30=50(元)45<50
不够(4)略。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二)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认识(二)》这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后我觉得具有启发和收获的地方有以下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
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与热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全班分组,在换一换的整个过程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掌握了人民币的认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重视动手操作实践。
根据学习知识的性质特点,这节课我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
。如不同的付款方式等,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从感性到理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及时交流,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