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认识钟表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但学生已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运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向学生充分提供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开展好教学活动。
要求学生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中,学生对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所以教学难点应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钟面;认识各时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另外,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大约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难点
认识“大约几时”是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
2、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中学习。
3、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
钟表的应用在生活中非常广泛,所以,除了重视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外,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应用。如让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几时起床、几时吃早饭、几时上学、几时吃午饭、几时吃晚饭、几时睡觉……在应用中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认识钟表(一)
1
认识钟表(二)
1
总计
2
第一课时
认识钟表(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例1、例2。
教学提示
利用钟表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整时、半时的时刻,通过认一认、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区分整时和半时分针的位置特征以及接近整时分针的位置特征,使学生达到熟练、准确认识时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能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识整点和半时。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和半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钟表学具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单元主题图
师让学生猜谜语:
(课件出示谜语并伴有闹钟的滴答声: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谜底就在主题图中。
生猜谜语。(钟表)。
师和学生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
老师办公室的钟(出示实物钟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钟表?
生交流所见过的钟表,多媒体出示师搜集的各种钟表,并说一说作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书:认识钟表(一)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学生十分喜欢参与的游戏形式,采取猜谜语导入,能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展示各种钟表图片,能拓展学生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观察钟面
课件出示钟面模型
师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当生回答:有0、1、2……12这些数,两根针。师进行质疑:这根较长的针叫什么针,较短的针叫什么针?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知道:这根较长的针叫分针,较短的针叫时针。分针长、时针短。
板书:时针
分针
师提问:时针和分针每天都在钟面上不停的赛跑,有谁知道它们谁跑得快一些?(分针跑得快。)
师用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从12时走到1时的过程。
让生说出自己的发现预设1:分针走得快。预设2:它们是往右边跑的。预设3:分针走了1圈,时针走了1格。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对钟面有了非常直观、具体、鲜活的认识。
认识整时
师让学生学看整时刻。(出示8时)师让学生说出这是几时?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说自己识表的方法:8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同时出示1时,2时,8时)。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几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可能发现:都有12个数字,分针都指向12,时针有的指着1,有的指着2,有的指着8。
师生共同总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课件出示1时、2时——12时,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设计意图:会认整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基础,采用分步教学,层层深入,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的认整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初步概括能力。
3、整时的两种写法。
师和学生交流整时的写法。2时我们先写2,再加一个“时”字就行了。如:2时;8时我们先写8,再加一个“时”字,如:8时。(课件出示电子表)师:也可以象电子表一样,用数字表示:先写2,再写两个圆点,再写两个零。8时先写数字8,再写两上圆点,再写两个零。如:2:00,8:00。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电子表时刻的后一种写法使用非常普遍,由电子钟表引出,学生更容易接受。
4、拔钟练习
(1)师拨钟表学生认一认。(教师拔6时、7时、11时,指名认。)
(2)师说时刻学生拨一拨。
(3)
学生互练
设计意图:借助钟面模型学具,让学生同桌互相拨一拨、认一认整时刻,既巩固了知识点,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5、认识几时半
师显示9时钟面。(9时)让学生观察,(
显示: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9与10之间)这时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会发现: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了9与10之间。
师质疑: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还是整时吗?(不是)同时出示半时的钟面。(
显示3时半、8时半的钟面)
师让学生用刚才认识整时的方法——看、议、想来讨论。
学生讨论后,一组一组地上讲台汇报。
预设:
第2个钟面。它的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3和4的一半,我们猜测它是3时半。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时是3时,现在时针指着3和4的中间,既不是3时,也不是4时,分针又指着0到12的一半——6,所以我们猜它是3时半。
学生继续汇报,不足的地方同组同学可以补充。
师和学生交流:认识的9时半、3时半、8时半都是几时半的时间,它们在电子表上是这样表示的(显示电子时间),根据电子表上显示的时间,我们把9时半写成9时30分,把3时半写作3时30分。8时半怎样写呢?引导学生说出8时半写成8时30分。
(三)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组内完成这几道题目,然后集体订正。
达标反馈
1、认一认、写一写
2、连一连
3、
请你给下面的钟面画上时针或分针。
4、你能在钟表模型上画出这些时刻吗?
(1)早晨6时起床
(2)下午5时半下课
答案:
1、3时
3:00
6时
6:00
8时
8:00
10时
10:00
5时
5:00
12时
12:00
2、
3、略。4、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利用一节课40分的时间学习了很多有关钟表的知识,希望小朋友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并且教育学生做时间的主人。
(六)布置作业
1、认一认、写一写
2、写出再过1小时是几点。
3、先拨一拨,再画一画
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
5、先看清是几时,再把缺少的时针或分针画出来。
答案:
1、6时
6:00
9时
9:00
12时
12:00
5时半
5:30
10时半
10:30
12时半
12:30
2、12:00
9:30
3:00
2:30
略。
7:00
7:30
9:30
12:00
4:30
12”00
6:30
9:00
略。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一)
时针
分针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的。”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钟表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吸引学生的眼球与注意力,是我思考与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无论是认识钟面各部分名称,还是教学整时,感知时序,每个环节我都借助学生原有对钟表的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探究或进行同桌合作交流。本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引人入胜,教学方法较灵活,知识目标落实到位,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通过反复地认钟面、认整点,巩固了知识,并能加以应用,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堂课从整体设计到细节的把握,也充分展现了教师的素质。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能力。本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而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熟悉又陌生,为了让学生能科学地认识钟表,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学习,探索。
1.创设生活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生活情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我在课的一开始就学生创设了听声音猜猜看的问题情景,课中又为学生创设了淘气一天生活的场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钟表上的时间,并在自己的小钟上拨出这些时刻,提高学生认识各种钟表的能力。最后,我让学生再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几时你在干什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开放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而开放的情境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发现学生独特的见解。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2、认识整时
师:我们认识了钟面,要知道准确的时间,咱们还得学会看钟表。(出示8时)
师:这是几时?此时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生:这是8时,此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出示1时)
师:这是几时?
生:1时。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出示2时)
师:这是几时?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这是2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2,就是2时。(同时出示1时,2时,8时)。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都有12个数字,分针都指向12,时针有的指着1,有的指着2,有的指着8。
师生共同总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课件出示1时、2时——12时,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设计意图:会认整时是本课的教学得点,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基础,采用分步教学,层层深入,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的认整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资源
钟表样式
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半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中,学生对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所以教学难点应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钟面;认识各时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另外,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学情分析
学情,包括学生年龄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及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结构和经验等在内的总和,它是教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学情分析要说出所教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起点和学习经历以及生理和心理特点,明确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需要采取的对策,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课程改革新的理念。这一环节不宜靠后,因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法的选择等应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
一年级的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孩子们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钟面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能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4)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识整点和半时。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和半时。
教法、学法
以学生谜语入手,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大量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认识、对比和归纳的过程,认识各种时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班级学生的差异等方面的情况来选择,无论用什么方法,其实质都必须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前提,而且都必须同时启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才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为了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探索。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初步认识整时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情景中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生成。"一系列新知--认识钟表面、认识时刻、拨时刻等,都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完善自我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自由尝试,发表意见、同桌讨论,从而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新课导入
;
探究新知;巩固新知;
总结全课。
(一)新课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的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猜谜语”是学生十分喜欢参与的游戏形式,采取猜谜语导入,能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展示各种钟表图片,能拓展学生的认识。
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五大步骤来完成:
1、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
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认识清楚了,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对钟面有了非常直观、具体、鲜活的认识。
认识整时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师让学生学看整时刻。(出示8时)师让学生说出这是几时?你是怎么认出来的?生说自己识表的方法:8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同时出示1时,2时,8时)。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几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会认整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基础,采用分步教学,层层深入,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的认整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初步概括能力。
3、整时的两种写法。
在教学整时的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又增加了电子表形式的写法,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4、拔钟练习
借助钟面模型学具,让学生同桌互相拨一拨、认一认整时刻,既巩固了知识点,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5、认识几时半
多媒体显示9时钟面。(9时)让学生观察,(
显示: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9与10之间)这时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会发现: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了9与10之间。
我进行质疑: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还是整时吗?(不是)同时出示半时的钟面。(
显示3时半、8时半的钟面)让学生用刚才认识整时的方法——看、议、想来讨论。
巩固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连一连中,让学生全员参与,每个小朋友都拿着一张时间卡片(钟面、整时半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学生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既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四)知识反馈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四道不同的题目,从本节课的不同角度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利用一节课40分的时间学习了很多有关钟表的知识,希望小朋友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并且教育学生做时间的主人。
资料链接
分段计时法与二十四时计时法:
【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天文钟表
天文钟是一种特别设计的、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天体时空运行的仪器。它是把动力机械和许多传动机械组合在一个整体里,利用几组齿轮系把机轮的运动变慢,使它经常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和天体运动一致。天文钟既能表示天象,又能计时。后世的钟表即由此演变而来。它可以显示太阳、月亮、星座在该时刻的相对位置,有的更可显示主要行星的位置。
第二课时
认识钟表(2)
教学内容
课本60页例3
教学提示
估计整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掌握估计的方法也是他们认识钟表的一个方面。在如何进行估计时,可以让学生对情景图的时间特点进行讨论,从中体会估计的办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大约几时”的含义,能根据钟面上分针的位置判断并描述大约几时。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经历认识大约几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生活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难点:认识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和学生交流: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钟表,会认钟面上的整时和几时半,下面老师考一考大家,屏幕上这些钟面表示的时间你认识吗?出示3时、5时、1时30分、10时、12时30分的数字钟面。
学生认屏幕上的钟面,师通过追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12与1之间,就是12时30分。
师小结:在认整时和几时半时,都要看它的时针和分针才能作出判断。我们这节课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二)
设计意图:在认识接近几时这两个环节中,都是先让学生复习整时、半时。这样既让基础差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认法,也让经验基础好的学生在原有散乱的基础上得到一个系统的归纳和升华。
探究新知:
出示情景图
1、几时刚过
师让学生根据情景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估计从表盘上学生不会认识。师让学生看看这时钟面上的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指导学生看着屏幕说出这时时针刚过8。分针指着1。师拿着表盘从8点5分倒拨回8点整,让学生观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这时刚好8时。师演示分针从12走向1,学生可以体会到是过了8时了。师让学生说一说过的多不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时间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意识到过得不多,刚刚走过8时多一点。
师点明:我们可以说刚过8时。师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钟面模型拨一拨,先拨到8时,再把分针拨过12,不要离12太远。
板书:刚过8时
展示学生拨的指针,学生可能拨成8时1分,也可能拨成8时2分、3分、4分或5分,过8时不远。
师让学生观察:拨这些钟面上的指针的位置都不完全相同,有的拨在第一小格,有的在数字1上,有的在第四小格,但是这时的分针都离12不远,这时钟面上的时间我们都可以说成刚过8时。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刚过几时吗?要求学生说出过整时多一点就是刚过几时。
拨一拨
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模型上拨一拨,拨刚过6时,刚过10时,刚过12时。学生操作,每拨一次,就展示一次,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刚过几时的计时方法。
快几时
让学生观察小朋友画画时的时刻。看看这个钟面上的时间,让学生认识是什么时刻?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还没有到10时。
师引导学生思考:要到10时了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指导学生说出要到10时了,因为从时针看,时针快要指正钟面上的10了,从分针看,分针已经走到11,快到12了。所以图上的小红判断这时的时间是快10时了。师让学生拨出快10时。让学生观察所拨的钟面上的时针快要指正10,而分针有的在11,有的在11到12中间,这些钟面上显示的时间都是快10时了。
板书:快10时
4、拨一拨
在自己的钟面模型上拨出快4时了,快9时了,快12时了。学生操作,每拨一次,就展示一次,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刚过几时的计时方法。
比一比
师和学生交流:这节课认识了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这两种时间和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整时和几时半比有哪些不同呢?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几时和几时半都是非常准确的时间,而刚过几时不是非常准确,因为过一个小格也是刚过几时,过几个小格也是刚过几时,只要分针过了12且离12不远,都可以用刚过几时来表示,所以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都是对一段时间的估计。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不同的地方。不论是刚过8时也好,还是快8时了也好,都是对时间的一个大概估计,说明这个时间离8时不远。
巩固新知:
大约几时(口答)
设计意图:
达标反馈:
1、大约几时(口答)
按时间给下面钟表画上时针和分针
看看、想想、填填
答案:
1、3时刚过
不到6时
8时刚过
1时半
略。
7时半
7:30
11时半
11:30
6时
6:00
9时
9:00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系统巩固。
布置作业
照样子说一说。
2、根据时间,你能画出时针和分针吗?
3、小动物们说得对吗?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4、根据钟面,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5、想一想,找规律接着画。
6、连一连。
9时
大约5时
10时
大约11时
7、2小时后是几时?
答案:
快12了
8时刚过一点儿
略。
×
√
×
4时
6时
8时
略。
6、
7、3时
2时
11时
6时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二)
刚过8时
快10时
教学反思
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表,拨一拨、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1、几时刚过
师:同学们根据情景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估计从表盘上学生不会认识。
师:看看这时钟面上的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
师:
看着屏幕说出这时时针刚过8。分针指着1。师拿着表盘从8点5分倒拨回8点整,
师:同学们观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这时刚好8时。
师演示分针从12走向1,学生可以体会到是过了8时了。
师:同学们说一说过的多不多?
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时间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意识到过得不多,刚刚走过8时多一点。
师:我们可以说刚过8时。师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钟面模型拨一拨,先拨到8时,再把分针拨过12,不要离12太远。
板书:刚过8时
展示学生拨的指针,学生可能拨成8时1分,也可能拨成8时2分、3分、4分或5分,过8时不远。
师:拨这些钟面上的指针的位置都不完全相同,有的拨在第一小格,有的在数字1上,有的在第四小格,但是这时的分针都离12不远,这时钟面上的时间我们都可以说成刚过8时。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刚过几时吗?要求学生说出过整时多一点就是刚过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