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八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八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2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7 23:44:08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漫画:大国崛起---日本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战争背景一、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一:明治维新的口号是“富国强兵”,明治政府成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现代军队······历史上一直选择与强者为伍的日本,这一次选择了与西洋列强共进退,加入到武力掠夺的行列。当明治维新带来了国力的增长时,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日本文明史学家 加藤周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开始对外扩张,制定大陆政策。材料二: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大陆计划一、甲午中日战争材料四: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
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材料五: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材料三:“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洋务等强兵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难以得到加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
----日本常磐大学学者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备废弛(一)战争背景一、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导火索:1894年5月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1894.11邓世昌甲午战争经过人民海军邓世昌舰日 本清 政 府仓促应战一、甲午中日战争(二)战争经过 丰岛战役
(1894.7)平壤战役黄海海战
(1894.9)辽东半岛战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威海卫战役
(1895.2)1892:23万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1892:41%
1890:31.6%
1881:16.6%1883—1894
日本共开支陆海军军费2.69亿日元战舰:31艘
(5.9万余吨)鱼雷艇:24艘
(1400余吨)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清政府为什么战败?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思考:节省开支,扩充军备中日对比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挪用军费,建颐和园
李鸿章“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贻误战机
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
部分官兵贪生怕死、临阵逃脱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三、瓜分中国的狂潮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承认各国在中国的既得特权,同时要求美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原因:经过:结果: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黄海大战 邓世昌中国战败签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辽东半岛战役 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影响:丰岛战役平壤战役 左宝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思考:?外因日本制度先
进,蓄谋已久西方列强
对日支持?内因中国制度落后且统治者
腐败无能 软弱可欺慈禧李鸿章部分将领万寿庆典避战自保贪生怕死
落后就要挨打 在反侵略的同时还要反封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