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自主阅读 窃读记(节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自主阅读 窃读记(节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8 16:1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窃读记(节选)》
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多媒体课件、U盘、文字资料、学设计、素材、习题等。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联系生活放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苗栗县。曾任记者、编辑、后从事文艺创作。
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
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三、解题
1.“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
(1)偷
(2)偷偷地
(3)谦指自己
2.“窃读记”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本文以“记叙”为主,属于叙事散文。
3.“窃读记”中的“我”是谁?
文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四、初读课文
1.词语解释。
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众目睽睽:众人的目光都在注视。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也说废寝忘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态度镇静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2.阅读课文第一段。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
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街上的事物,而是要突出“看、闻、听”呢?
设置悬念,且与后文“我”走进饭店旁边的书店——“精神饭店”形成了鲜明对比。
3.句子理解。
(1)“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写有什么好处?
这句话把渴望读书的“我”比作一匹饿狼,仿佛要把书中所有的知识都吞下肚去。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及求知若渴的态度。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感受和作者的感情。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害怕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驱逐。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这就是窃读的滋味。
(3)“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
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从这句话,你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我”此时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收获的是知识与智慧,犹如精神大餐。
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快速阅读课文,想想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窃读时的快乐与惧怕?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
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我合上书,
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2.为何要“偷偷地”读书?
物质上贫穷匮乏。
精神上渴求读书。
六、写作手法分析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这段话运用了怎样的写法特点和表达效果?
写法特点:对比描写,发愁的表情和快乐心情的对比。
表达效果:突出表现了“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七、拓展延伸
1.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书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
——刘向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2.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八、布置作业
1.阅读《窃读记》节选(发放材料),写出读后感。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