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经过多次失败后,希望改组国民党。
(2)标志:_____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
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
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1924
2.黄埔军校的建立:
(1)条件: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2)建立:1924年5月,_______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
(3)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
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4)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___________
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孙中山
周恩来
国民革命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推翻_________的统治,统一全国。
2.概况:
(1)对象:_______、_______、张作霖。
(2)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_______任
北伐军总司令。
北洋军阀
吴佩孚
孙传芳
蒋介石
(3)方针。
(4)先锋:第四军_____领导的独立团。
(5)战役:汀泗桥战役、___________、武昌战役等。
吴佩孚
孙传芳
叶挺
贺胜桥战役
3.战果:
(1)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_________,震动全国。
(3)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长江流域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表现。
①1927年4月,_______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原教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
②7月,_______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
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3)影响:国民革命失败了。
汪精卫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建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_____建立“国民政府”。
(2)统一。
①背景: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_______被日本人炸死。
张作霖
南京
②标志:_____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
旗帜”。
③意义: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1928
【微点拨】
☉易错点1: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的胜利进军是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成果。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易错点2: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微思考】
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北伐战争作战方针正确。
(2)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3)广大官兵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2.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有哪些
提示:要想领导人民取得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微阅读】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摘录)
【解读】这段材料说明了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是一场真正的为国、为民的革命运动。
【图解历史】
简称: A
时间: B 年
校长: C
A:_________ B:_____
C:_______
黄埔军校
1924
蒋介石
【知识构建】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连心建军校】
材料一 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1)材料一中创办的学校指什么学校 这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 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学校:黄埔军校。性质:是国共两党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目的:培养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和《国民革命歌》,你认为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工农的大力支持,使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果。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三
(4)你认为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的表现有哪些 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提示: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制造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表现: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1928年底,张学良“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失败原因: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共44张PPT)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
国共对峙
黄埔军校校歌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
进军的主要史实;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油画《1924·黄埔军校》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孙中山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希望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1.中共三大
(1)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孙中山深感工农群众力量之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开始同中国共产党人和苏联代表进行接触,并要求得到帮助和支持。
(2)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孙中山是真诚的革命者,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
2.国民党一大
国民党“一大”会场
(1)时间:1924年1月。
(2)地点:广州。
(3)中共代表: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4)内容:
·讨论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5)意义: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2.国民党“一大”:
3.黄埔军校建立
1924年5月,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南20多公里的黄埔区长洲岛内。
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孙中山兼任总理
蒋介石任校长
廖仲凯任党代表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办学方针
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今天在这地方开这个军校,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使学生“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
——孙中山
中国共产党派聂荣臻、恽代英、萧楚女等在军校担任有关负责工作。还从各地派党员、团员和革命青年到此学习,成为军校的骨干力量。
1924年至1927年,黄埔军校共举办6期,招收学生1.2万多人,培养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共和国10大元帅里有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曾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或学生,10位大将里有陈庚、罗瑞卿、许光达“出身”黄埔。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二、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革命军出征前誓师大会
北伐战争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摘录)
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北伐对象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浙江。两湖地区是北伐战争开始时的主要战场。
北伐对象
控制地区
拥有兵力
吴佩孚
湘、鄂、豫、陕、冀的一部分
20万
孙传芳
赣、苏、皖、浙、闽
20万
张作霖
黑、吉、辽、热河、京、津
35万
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总司令:蒋介石
主战场:湖南、湖北
北伐先锋:叶挺独立团
叶挺
(1896-1946)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北伐军攻克武昌
1926年9月,北伐军先后占领汉阳和汉口,10月10日攻克武昌,
全歼吴佩孚部主力。北伐军在江西战场和福建战场也都取得了胜利。
你知道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吗?
(1)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2)北伐方针正确。
(3)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英勇杀敌,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
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
之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却
在1927年后加紧反革命扩张。最后公开亮出反共反
革命旗帜,在各地接连制造一系列反革命叛变事件。
诸如上海四一二政变、广州四一五政变、北京四二
八政变等。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图为国民党反动派捕杀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情形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随后,国民党在各地“清共”,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南京国民政府旧址
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
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国共合作最后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
失败。
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专列被炸现场
东北易帜
张学良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北
伐
战
争
国共合作的实现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
1926年
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战场:湖南、湖北
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武昌战役
结果:北伐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
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叛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分共会议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年4月
蒋介石
南京
东北易帜:张学良
1.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的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二大”
C
2.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3.山东省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下图“陆军
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去的地方是(
)
A.武汉
B.广州
C.上海
D.南京
B
4.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就
由军阀掌握政权”。观察地图,你认为占据右下图
所示区域的军阀是
(
)
A.孙传芳
B.吴佩孚
C.张作霖
D.蒋介石
B
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
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情景
B.黄海海战的战斗情景
C.武昌起义的战斗情景
D.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
6.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
的“失败”,主要是指
(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国民党实行“清共”
C.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
D.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A
7.阅读下列材料:
农民参加北伐战争,参加者分别为运输、向导、交通破坏、扰敌后防、正式作战等项。……有一次在耒阳,先日晚间须招运夫600名,农民闻革命招夫,老幼俱来应募。次日清晨即行招满。……及北伐军下长沙开始总攻击后,农民更实地上战场。岳阳的农民……实行截击敌军归路,缴夺枪支。岳阳农民曾受敌军猛烈攻击大遭溃败亦不顾及。至平江农民参加牺牲最大,功亦最伟。
请回答:
(1)农民对北伐的支援有哪些方式?
(2)耒阳农民踊跃应招,岳阳、平江等地农民英勇参战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答案:(1)农民对北伐战争的支援有运输、向导、破坏交通、扰敌后防、参加北伐作战等方式。
(2)说明了北伐战争所要实现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希望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
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
一、选择题
1.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的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二大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原教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拓展延伸】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
(1)1894年成立兴中会。
(2)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3)发动多次武装起义。
(4)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1924年创立黄埔军校。
(6)1924年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3.近代中国一所军校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该学校的创办 ( )
A.维护清朝的统治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可判断是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创办,培养大量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4.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袁世凯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2017·青岛质检)“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 )
A.蒋介石
B.周恩来
C.叶挺
D.张学良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伐将领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
6.有关1926—1927年北伐战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B.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
C.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支持
D.彻底消灭了封建军阀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故这场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而不是彻底消灭封建军阀。
7.(2017·山西质检)下列选项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无关的是 ( )
A.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原教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C.“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
D.张学良“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原教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分共会议”和“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都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表现。而D则是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的表现。
8.四位同学分析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
年代
1927年4月
1927年4月后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
5.7万
1万多
A.小军:五四运动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被捕
B.小敏: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牺牲
C.小明: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
D.小华:蒋介石等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9.(2017·河北模拟)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衡量一次革命是否成功,主要看革命的任务是否完成。国民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但国民革命最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因此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拓展延伸】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1)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叛变革命,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第一幕 风起云涌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街头
报童:号外!号外!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啦!先生,买份报纸看看吧!
路人甲:来份报纸。孙中山先生刚召开完国民党一大,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现在又办军校,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啊!
路人乙:黄埔军校正在招生,我也要去报考黄埔军校……
第二幕 狂飙突进
时间:1926年10月
地点:广州街头
报童:号外!号外!北伐战争初战告捷,北伐军成功攻克武昌!
路人甲:叶挺独立团视死如归,奋勇杀敌,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第四军不愧是“铁军”啊!
路人乙:报上说上海、湖南等地的工人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也纷纷起来斗争,大力配合北伐呢!
(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背景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伐军“狂飙突进”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综合归纳的能力。第(1)题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第(2)题实际考查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可从国共两党的合作、方针的正确性、革命军的英勇奋战、工农群众的支援等方面思考回答。
答案:(1)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或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创办了黄埔军校)。
(2)①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②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③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④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