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20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8 18:51:28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台儿庄战役
1.背景:日本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南北夹击徐州。
2.时间:_____年3月。
3.地点:以徐州为中心,决战台儿庄。
4.指挥:_______。
1938
李宗仁
5.结果:共歼敌1万余人。
6.地位:是抗战以来中国_________取得的最大的一场
胜仗。
7.影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
念。
正面战场
二、保卫大武汉
1.时间:_____年6月到10月。
2.目的:保卫大武汉。
3.战术:利用_______、鄱阳湖和_____两岸有利地形,
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4.大捷:在江西
重创日军,击毙日军3
000余人。
(原教材:歼敌9
000余人)
1938
大别山
长江
万家岭
5.评价:_________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
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6.影响: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_________。
武汉会战
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第三次长沙会战:
(1)背景:抗日战争进入_________后,日军两次发动长
沙会战遭到失败。
(2)时间:_____年12月。
(3)事件:日军对_____发动第三次进攻。
相持阶段
1941
长沙
(4)结果: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5)影响: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豫湘桂战役:
(1)背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_________、积极反共。
(2)时间:_____年初。
(3)经过:日军在正面战场发动了___________,国民党
军队一溃千里。
(4)结果: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原教材:豫、湘、桂)
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消极抗日
1944
豫湘桂战役
【微点拨】
☉易错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只是局部战役的胜利,没有从整体上改变抗战初期敌进我退的战略态势。
【微思考】
如何评价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抗战
提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抗战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国家起了重要作用;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微阅读】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集团军司令孙连仲
【解读】这段话反映了台儿庄战役期间,中国军队誓死杀敌、同仇敌忾、英勇抗敌、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图解历史】
战役:
A
战役
时间:
B
年3月
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
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A:_______ B:_____
台儿庄
1938
【知识构建】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是一场卫国战争。
【徐州会战】
材料一 台儿庄是徐州门户,位于徐州东北的大运河北岸,南通陇海线、北接津浦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北路日军从平津南下,南路日军渡江北犯,准备南北夹击徐州。
(1)徐州会战是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为阻击日军进攻而组织的大会战。双方在哪一地点展开激烈的争夺 为什么
提示:台儿庄。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材料二 坚守台儿庄的是国民革命军孙连仲部第二十七师、三十一师(川军),师长王铭章抱定“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率领全师官兵与敌血战到底,壮烈牺牲。
(2)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是什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台儿庄战役胜利。原因: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中国军队协同作战;前线指挥正确;运用恰当的战略战术等。
【武汉会战】
材料三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共毙伤日军25万余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3)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大会战。中国军队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取得哪一战役的重大胜利 武汉会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策略: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战役:万家岭大捷。
影响: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长沙会战】
材料四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三次大规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
(4)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结果如何 有什么影响
提示: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5)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哪些主要的会战 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
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抗日战场的开辟;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共31张PPT)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一、台儿庄战役
徐州
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场景
李宗仁(1891.8-1969.1)广西临桂(今桂林)人。曾指挥约60万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徐州会战,把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获台儿庄大捷。
中国军队守卫台儿庄


指挥官


1938年3月
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位于山东枣庄的台儿庄战役纪念碑
二、保卫大武汉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在粤汉铁路建成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
材料二
日本政府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尽快结束战争。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日本进攻武汉的原因。
位于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余公里的万家岭,笼罩在一片雨雾中。此岭高不足50米,三面高丘包围,在地图上找不到标注,1938年10月,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指挥下,巧设“口袋阵”,在万家岭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3000人,史称“万家岭大捷”即万家岭战役,当地还流传着“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
万家岭战役
薛岳
薛岳(1896.12.27—1998.05.03)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客家人。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国军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
万家岭战役中,中国军队抗击日军
第106师团损失清单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材料链接】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军进攻香港,日军驻武汉之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转用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依据材料分析日军再次进攻长沙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问题探究】
材料一
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重创日军,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美英等国军队于太平洋接连失利形势下,引起较为强烈的国际反响。英、美等国政府和舆论给予积极赞扬和评价。
材料二
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同盟国军队接连败北。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这不仅对中国国内,对同盟国来说也是意义重大。正因为如此,这次会战的胜利引起了盟国、特别是英、美的广泛关注。还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进行过程中的1942年1月1日,世界上26个反法西斯的国家在美国华盛顿集会,发表联合宣言。中国与美国、英国、苏联作为四大强国,领衔在宣言上签字。1月3日,盟国成立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经罗斯福提名,由蒋介石出任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统一指挥在中国的美国军队以及东南亚越南、泰国的军队对日作战。
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豫湘桂战役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在正面战场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正面战场的抗战
指挥:李宗仁
时间:1938年春
时间:1941年12月
台儿庄
战役
第三次
长沙
会战
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重大
胜利的战役
结果: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影响: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大捷:万家岭大捷
时间:1938年6月到10月
保卫
大武汉
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
战略彻底破灭
指挥:李宗仁
时间:1938年春
1.
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
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
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
叹”。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杨虎城
A
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D
3.
“武汉会战震宇环,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
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振,二十
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
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

①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②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③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④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占据了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A
4.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材料所描述的战况发生在(

A.1938年
B.1939年
C.1940年
D.1941年
D
只有讲真话,对一切事物采取老实态度,才主动而不被动。
——彭德怀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
一、选择题
1.为了阻止日军打通南北战场,国民政府与日军进行了 (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对此,国民政府组织了徐州会战。
2.历史照片让我们追思往事,得到启迪。右图让我
们追思的历史事件是 (  )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万家岭大捷
D.南京大屠杀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识记能力。图中的关键信息是“台儿庄”,图中人物是李宗仁。1938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并取得胜利。
3.张敏同学对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战役作了如下描述:战场位于徐州东北30千米,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略地位重要。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该战役为 (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万家岭大捷
D.枣宜会战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徐州”“1938年3月”“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可知是台儿庄战役。它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拓展延伸】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意义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中国军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它鼓舞着抗战军民去进行新的战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军事上有助于固守徐州;在政治上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某会战方案决定“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战是
 (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平汉铁路”“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江西南昌”等地名,可以判断是武汉会战,故选D。A地点在上海地区,B地点在山西,C是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故排除。
5.叶挺将军曾评价某战役为:“……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该战役发生在 (  )
A.卢沟桥
B.广州
C.南京
D.万家岭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辨能力。依据“作江汉之保障”可知该战役发生在湖北、江西一带,依此分析选项:A在北京;B在广东;C在江苏;D在江西。
6.“武汉会战震宇寰,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振,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 (  )
①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②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③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④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占据了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由题干中“四个半月”,可判断③正确;武汉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会战后,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②正确;①是淞沪会战的影响,④不符合史实,故B正确。
7.“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材料所描述的战况出现在 (  )
A.1938年
B.1939年
C.1940年
D.1941年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长沙”“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等信息,可判断战况出现在1941年长沙会战中。
8.20世纪40年代,日军占领长沙后,又向衡阳进攻。日军使用大批毒气弹和燃烧弹,致使衡阳城内“大火熊熊,万丈红光,全城化为火海”。这属于下列哪一战役
 (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枣宜会战
D.豫湘桂战役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判断能力。此题主要从地点上判断。A地点是上海;B地点是武汉;C地点是湖北的枣阳和宜昌。通过排除法,可以知道答案为D,另外衡阳是湖南的城市,所以从这一个信息也可以判断出答案是D。
9.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
A.日本侵华
  
 B.正面战场的抗战
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D.北伐战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概括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题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均是国民政府进行的积极抗战,国民政府抗日的战场称为“正面战场”。
【拓展延伸】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丧师失地的原因
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不敢发动人民群众,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致使半壁河山沦陷敌手。从客观上讲,国民党军队素质低,军事装备落后,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武器精良,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的原因。
10.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  )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的次数、规模以及伤亡情况的数据,这足以说明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与哪次战役有关 你对这次战役的评价是怎样的
(2)图二是哪次战役的激战场面 该战役与国民政府组织的哪一次会战有关
(3)你从两幅图中战士身上可以感悟到哪些可贵的精神
材料二 从国民党全党来看,虽有妥协投降的卖国行为,却始终能够坚持抗战;从国民党局部来看虽有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卖国投降,却更有数百万国民党军队在猛烈地打击着可恶的侵略者。因此只能说国民党成分比较复杂,党务没有干好,却并非是一个投降的党,其比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何止强千百倍。
(4)请你举一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猛烈地打击着可恶的侵略者”的战例。
(5)请你结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对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做一简要的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归纳能力。通过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图二反映的是万家岭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完成第(1)(2)(3)题。第(4)题,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打击……侵略者”,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曾组织了长沙会战等。第(5)题,通过分析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战况及其抗战态度等进行评价。
答案:(1)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万家岭战役。武汉会战。
(3)为赴国难不畏强暴,顽强战斗的精神。
(4)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等。
(5)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日的主力,国民党作战是比较积极的,在抗战中起了很大作用,粉碎了日本妄图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鼓舞了民心士气,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但是由于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在正面战场上也出现了丧师失地、一溃千里的严重局面。
【备选习题】
《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刊登了下列表格,从表格中能够得出下列哪一历史结论 (  )
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代
阵亡人数
1937
125
130
1938
249
213
1939
169
562
1940
339
530
1941
144
951
1942
87
719
A.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解读表格能力。从表中1937-1942年国民党阵亡的人数我们可以得出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A、C表述与史实不符,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要战场,其领导的抗日力量也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D在题表中未体现。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