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22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8 19:17:04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举行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一、全民坚持抗战
材料一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财政经济陷入困境;国内人民反战厌战情绪开始滋长,统治阶级内部因“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和对外政策的分歧而争吵不休;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使其称霸世界的战略受到极大影响,处处呈现被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被迫调整其侵华方针。
材料二
在政治上,放弃过去“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转而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在经济上,加紧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日本侵华策略有何变化。
【问题探究】
1.日本侵华策略的改变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大生产运动
枣宜会战
张自忠


抗日武装——回民支队
二、中共七大
中共七大
毛泽东在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分析中共七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
(1)途径:
(2)任务:
(3)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944年到1945年初,抗战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
抗日战争形势的好转: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捷报频传。
(2)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陷入困境。
(3)中国抗战取得一系列胜利。
·
·
·
广岛
长崎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苏联红军解放大连
作战中的八路军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站》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涿郡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
2014年7月7日,芷江首次公布
日本向中国投降原始视频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在南京陆军总司令部举行。受降仪式全程约20分钟。
1945年9月3日,中国
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三
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
年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
念日。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签署公告,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后来,这
个日子被全世界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九分》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
原因:
意义:
(1)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直指日本错误言行
中国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此次中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更好地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9.3阅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民坚持抗战
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时间:1945年4月
中共
七大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

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A
2.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下列关于全民抗战的叙述,最重要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学生、妇女和工人支援抗战
C.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支援抗战
D.文艺界通过作品宣传抗战
A
3.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一政治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

A.国民党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三大
C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日本法西斯军队的进
攻,美国总统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
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
其他方面来作战。”材料反映了


A.美国难以抗击法西斯军队的疯狂进攻
B.根据地军民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
C.中国的抗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
D
5.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


①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只有讲真话,对一切事物采取老实态度,才主动而不被动。
——彭德怀(共33张PPT)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全民坚持抗战
1.日本侵华策略的改变:
(1)原因:日军_________、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
(2)表现:对国民政府(原教材:国民党政府)进行_____
_____,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
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战线过长
政治
诱降
(3)影响:亲日派_______公开叛国,于1940年3月在南
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
震惊中外的“_________”。
(4)措施: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
起___________。
汪精卫
皖南事变
大生产运动
2.全民坚持抗战:
(1)前提:在_________________的旗帜下。
(2)表现。
①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
抗敌。
②枣宜会战中,_______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
作战中,_____将军血洒疆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张自忠
左权
③学生、妇女、工人支援抗战。
④海外_____和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⑤文艺界通过_________宣传抗战。
华侨
文艺作品
二、中共七大
1.召开: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_____召开。
2.内容:
(1)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
一个___________的中国。
(2)领导机关:___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延安
新民主主义
毛泽东
(3)指导思想:确立___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
思想并写入党章。
3.意义:为争取_________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
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毛泽东思想
抗日战争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战略反攻:
(1)时间:1944年到1945年初。
(2)背景: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_____在太平洋战
场节节败退。
(3)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率先发起局部
反攻。
日本
敌后战场
(4)高潮。
①1945年8月,_____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②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③_______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举行全国
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美国
毛泽东
2.日本投降:
(1)投降:①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_______
_____。
②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2)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___年斗争,特别是8年全
民族的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_____回到祖国怀抱。
无条件
投降
14
台湾
(原教材:2.日本投降:
(1)时间:1945年8月15日。
(2)标志:日本天皇被迫宣布___________。
(3)意义: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_____回到祖
国怀抱。)
无条件投降
台湾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1)民族觉醒、_________和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
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原教材:无“团结”)抗战
中发挥了
的作用。
(3)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民族团结
中流砥柱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
利的_________战争。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民族解放
(3)对世界_____________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
了巨大贡献。
(4)中国的_________得到提高。
反法西斯战争
国际地位
【微点拨】
☉易错点1: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易错点2: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如中国军民大反攻、苏联出兵东北等,美国的原子弹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
【微思考】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对粉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方针以及牵制日军起到了重要作用。
(3)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战的总方针。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团结(原教材:无“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5)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爱国华侨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援,对抗战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微阅读】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解读】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成为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图解历史】
会议:中共七大
时间:
A
年4月
思想:确立
B
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准备了条件
A:_____ B:___________
1945
毛泽东思想
【知识构建】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一场转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战争。
【第一乐章:全民抗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提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第二乐章:历史抉择】
材料二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
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
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
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
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会议的内容 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中共七大。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3)为争取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怎样的政治路线
提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第三乐章:胜利之歌】
材料三 
(4)结合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提示:胜利的原因:①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正义的战争。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③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和配合。
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洗刷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是中国由衰弱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②中国人民的抗战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战争。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
一、选择题                   
1.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 (  )
A.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解析】选A。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
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侵华策略发生改变,下列对相持阶段侵华策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日本对国民政府(原教材: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为主
B.日本对国民政府(原教材:国民党政府)以军事打击为主
C.日军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日军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解析】选B。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改变侵华策略,对国民政府(原教材: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3.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的是 (  )
A.蒋介石
B.汪精卫
C.张自忠
D.左权
【解析】选B。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4.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下列关于全民抗战的叙述,最重要的是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学生、妇女和工人支援抗战
C.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支援抗战
D.文艺界通过作品宣传抗战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是全民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B、C、D均是全民抗战的表现。
5.“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一政治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 (  )
A.国民党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三大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共七大的内容。1945年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6.关于中共七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945年4月在延安举行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C.毛泽东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D.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在大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7.1945年8月14日上午,日本最高首脑举行御前会议,讨论是否无条件投降的问题。日本天皇裕仁考虑国内外形势,表示如果继续战争,“无论国体或是国家的将来都会消失,就是母子都会丢掉”,决定发出停战诏书。裕仁天皇所说的国外形势,不包括 (  )
A.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B.苏联对日宣战
C.中国抗日军民的大反攻
D.日本军民无心恋战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材料主要介绍的是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A、B、C,D尽管也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国外形势,所以排除。
【拓展延伸】抗日战争的特点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订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抗战的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的持久性反侵略战争,在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
7.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8.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1945年的 (  )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9月2日是日本向同盟国递交投降书的时间,9月9日是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签订投降书的时间,10月25日是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时间。
9.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 (  )
①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大意义”,通过分析可知,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故①②③符合题意。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故④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0.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的签字仪式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图二的签字仪式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什么 它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对日战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4)观察图三,回答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事件对图三提到的地区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判断能力、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两次战争对台湾的影响等。第(1)(2)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比较容易作答。第(3)题和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比较能力,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比较。
答案(1)图一的签字仪式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影响: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图二的签字仪式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影响: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朽,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抗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4)图一签订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岛割让给了日本,图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拓展延伸】近代两次中日战争比较
甲午战争
抗日战争
结果
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影响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原因
清政府腐败无能,社会经济落后
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援
结论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国家独立,民族富强
【备选习题】
1.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场,对这次会议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B.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C.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D.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共七大的意义。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日本法西斯军队的进攻,美国总统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材料反映了 (  )
A.美国难以抗击法西斯军队的疯狂进攻
B.根据地军民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
C.中国的抗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考查学生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美国总统的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抗击日军方面所起的牵制作用,为其他抗日战场取得最后的胜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材料反映了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