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8.25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8 19:42:20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状元实业家张謇:
(1)时代背景:_____________后,外国人在中国开厂、采
矿,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重要事迹: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_________,走上
“_________”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
大生纱厂
实业救国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表现。
①发展:_________的影响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
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
春天”。
②受挫:_______________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
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2)原因:民族工业除了受_________和封建主义的双重
压迫外,还遭到_____________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
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3)代表:出现了_________、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
业家。
帝国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荣氏兄弟
(4)特点。
①时间短暂,过程曲折。
②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
③主要集中在_______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
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_________的大城
市。
轻工业
沿海沿江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事业的发展:
(1)传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_____、轮船、电车、___
___、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2)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_____的流通;改变
了人们的_________和生活方式。
火车


商品
生产方式
2.社会习俗的变化:
(1)背景:_________后,民国政府颁布了革除社会陋俗的
法令。
(2)表现。
①变习俗:_____、易服和劝禁_____等。
②变礼节:废除_______,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辛亥革命
剪辫
缠足
跪拜礼
③变称谓:取消“大人”“_____”的称谓,代之以“___
___”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④新式生活方式:_____、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
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⑤新式婚丧礼节:文明结婚、_________、公葬、追悼会
等出现。
老爷


西餐
集体婚礼
⑥新式服饰:旗袍、_______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
青睐。
中山装
3.评价: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呈现出
_________、多元发展的特征。
(1)_____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_________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4)_________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
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新旧并呈
沿海
大中城市
受过教育
【微点拨】
☉易错点1: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推动,外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易错点2: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一系列变化,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体现。
【微思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演变的原因。
提示:(1)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政府也不断推行各种进步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3)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微阅读】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张謇
【解读】张謇被称为状元实业家,这句话反映出他兴办实业的决心;当时他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图解历史】
名称: A 
时间: B 
原因:民国政府颁布了革除 C 的法令
A: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
剪辫子
辛亥革命后
社会陋俗
【知识构建】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西方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
【数轴“探”历史】
(1)19世纪后半期,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提示:洋务运动。
(2)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哪位民族企业家的创业活动成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
提示:张謇。
(3)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什么 此后中国民族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出其变化的原因。
提示:表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原因:辛亥革命的影响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
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变化:中国民族经济再度
受挫。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
土重来。
【漫画“析”原因】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历史原因和根源是什么 决定了其什么发展特点
提示:原因: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特点:艰难曲折、整体落后。
【表格“展”变化】
清末之前
清末民初
发式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
长辫      
剪辫
人际称谓
老爷、大人
先生
服饰
长袍、马褂
旗袍、中山装
饮食
中餐
西餐
交通
马车、轿子
火车、电车、汽车等
婚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5)上述表格反映的现象属于什么方面发生的变化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方面: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面貌。原因: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
一、选择题
1.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大生纱厂。他是 (  )
A.张謇
B.侯德榜
C.詹天佑
D.荣宗敬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挣扎。下列表述是造成“恶劣的生存环境”的原因的有 (  )
①帝国主义势力
 ②封建势力
②官僚资本主义 
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压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④表述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3.“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生动写照。说它“畸形”,从行业看,是因为主要集中在 (  )
A.轻工业
B.重工业
C.造船业
D.冶铁业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存在着先天不足,重工业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拓展延伸】怎样理解中国民族工业
发展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1)先天不足: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本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而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与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相结合的产物。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2)后天畸形:发展不均衡。地域,集中于沿海地区;部门,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4.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  )
A.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资金少,技术力量极为薄弱
D.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地点上的特点,近代民族工业分布沿海多而内地少,所以B正确,A内容与材料内容无关,C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也是无关项。
5.面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然而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其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迫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有帝国主义的压迫,内有封建势力阻挠,因此发展缓慢。
【知识拓展】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大体是民族工业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比较发达,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6.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变化 (  )
A.交通
B.通信
C.文化
D.社会习俗
【解析】选A。第一幅图片是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第二幅图片是早期的火车头,而轮船、火车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7.与右图反映的剪辫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公车上书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图片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8.哲学家李泽厚强调:“辛亥革命至少带来了平等的观念。”下列史实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  )
A.改称呼
B.剪辫
C.禁缠足
D.易服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法令。废除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等平等的称呼。
9.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是 (  )
A.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B.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C.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D.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B、C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不平衡的表现,结合这些不平衡的表现,可以得出社会生活变化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曲线图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第一次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 指出这一时期出现发展高潮的原因。
(2)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材料二 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乞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
(3)要改变陈寿亭“心酸”与“无言”的命运,你认为关键在于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中曲线图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在1910年至1920年间,可以联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包括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第(2)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明理由。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因此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可以根据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来回答。第(3)题可以结合材料二和第(2)题来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其根源是社会性质,据此来回答。
答案:(1)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2)看法: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原因:中国社会环境没有根本改变,工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或者:这一说法不合理。原因:虽然民族工业有可能发展缓慢,但如果没有战争与动荡,也将获得逐渐发展。(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3)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备选习题】
1.下图是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该公司经济发展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
A.洋务运动的客观促进作用
B.外国经济卷土重来的影响
C.辛亥革命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D.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支持
【解析】选C。题干要求回答民国初年该企业发展的原因,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另外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清末民初,政治变动带动了社会风尚的变化。中华民国成立后,革除旧习俗成为时代性的社会潮流。这一时期,你能看到的景象是 (  )
A.称呼上司为“老爷”
B.所有男子都留着长辫
C.旗袍和中山装等服装受人青睐
D.女子普遍裹小脚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A、B、D中的现象是中华民国政府禁止的,均不正确。旗袍和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符合当时的现状。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共44张PPT)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张謇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
方面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张謇(1853-1926),江苏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16岁中秀才,33岁中举人,41岁中状元。考中状元后,他没有去当官,而是回到家乡,创办工厂,兴建学校,还开办了全国第一家博物馆。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后形成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曾担任民国初年的实业部长和农商总长等职,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
状元实业家——张謇


贵府少大老爷张謇恭应殿试一甲第一名
赐进士及第
钦点翰林院修撰
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大门
大生纱厂车间
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博物苑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时期
阶段
原因
洋务运动
到清末
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
萌芽和艰难
发展
“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①外商企业
的刺激
②洋务运动
的推动
①辛亥革命的成功
①帝国主义侵略
势力卷土重来
②日本帝国主义
的侵略
③官僚资本主义
的压迫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帝国主义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经济
的掠夺
民初实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
10万担
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二人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1912年,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荣宗敬、荣德生
范旭东创办的久大精盐公司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
周学熙(1866-1947)安徽人,袁世凯的财政管家。举办多种实业,有“南张北周”之誉。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93-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根据以上资料,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①时间短暂,过程曲折。
②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
③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沿江沿海的大城市。
1865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
号,船长50余尺,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1.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轮船、火车的出现,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想一想】
电灯在上海出现时,有人不知电灯发光原理,以为与炭火、柴火无异,伸出长长的烟杆在电灯上点烟。
中国最早的火车只有车厢,没有车头,只好用马或者骡子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行走。
趣事一二
2.近代通讯工具
早期电报机
古代最快的信息传递
方式——烽烟及炮声
电话的发展历程
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清末剃发图
3.社会习俗的变化
中山装的由来
孙中山和中山装
长衫
你知道中山装的含义吗?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禁缠足
倡女权
改称谓
废跪拜
不平衡,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1)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4)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张謇
荣氏兄弟
卢作孚
侯德榜
……
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社会生活的变化
特点
1.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生纱厂。他是(  )
张謇
B.
侯德榜
C.
詹天佑
D.
荣宗敬
A
2.下面是l912-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简表。这一
时期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1912年
1920年
发展速度
(1912年为100)
年平均增长率
(%)
华商纱厂纱锭
50.9万枚
159.8万枚
313.6
12.1
华商纱厂布机
2
616台
6
675台
255.2
11.O
A.实业团体大量出现
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
D
3.据统计,20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
A.
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
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
D.
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B
4.哲学家李泽厚强调:“辛亥革命至少带来了平等的观念。”下列史实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改称呼
B.
剪辫
C.
禁缠足
D.
易服
A
5.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是(

A.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B.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C.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D.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D
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张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