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植物的睡眠(教案+课件+素材+同步练习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植物的睡眠(教案+课件+素材+同步练习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2 08:45:32

文档简介

【精品】三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同步练习及解析)
西师大版
12.植物的睡眠
一、连线汉字注音。

tǎn

diǎn
shì

jiāo
zhòu
guī
shòu










参考答案:Zǔ
tǎn

diǎn
shì

jiāo
zhòu
guī
shòu










(解析:考察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注音情况,目的是巩固生字。)
二、查字典
“昼”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时,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组词为:(
)。
“典”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先查(
)部,再查(
)画,组词为:(
 
)、(    )
“娇”读(   ),“诱饵”中的诱是(      )意思。
参考答案:Z
zhòu
昼夜;


典籍
典故

jiāo①美好可爱②爱怜过甚,过分珍惜。的意思。
三、形近字组词。
坦(

组(

娇(

规(

示(

但(

阻(

骄(

现(

赤(

参考答案:坦(坦白)
组(组织)
娇(娇柔)
规(规定)
示(表示)
但(但是)
阻(阻止)
骄(骄傲)
现(现在)
赤(赤色)
(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字形,组词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四、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已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2)植物睡眠不仅是一种有趣的是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呢!
参考答案:(1)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帮妈妈做家务。
(2)天空中不仅有美丽的月亮,而且也有闪烁的星星。
(解析:答案不统一,句子合理即可。)
五、照样子,写词语。
一条条





蹦蹦跳跳





参考答案:一朵朵、一串串、一排排、一只只、一声声
千千万万、世世代代、风风雨雨、子子孙孙、慌慌张张
(解析:考察学生的词语积累。)
六、照样子,写出带“丽”字的词。
例:明净的美(明丽)
雄壮的美(

鲜艳的美(

灿烂的美(

清秀的美(

异常的美(

光彩的美(

参考答案:壮丽
艳丽
绚丽秀丽
瑰丽
华丽
(解析:壮丽的意思是雄壮而美丽。艳丽的意思是鲜艳美丽。绚丽的意思是灿烂美丽。秀丽的意思是清秀美丽。瑰丽的意思是异常美丽。华丽的意思是美丽而有光彩。)
七、写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2.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6.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参考答案:1.拟人
2.比喻
3.反问
4.对仗
5.拟人
6.比喻
(解析:1.把渔火和灯标比喻成了人,因为摇曳是在说美丽的女子;2中是比喻成了瀑布和素锦;3中的不是……吗,构成了反问;4中很明显上下句构成了对仗;5中是把寂静的威尼斯拟人化了,像在睡觉似的;6中把河比喻成了带子。)
八、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
(1)有一首歌叫《太湖美》,歌中唱道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2)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慢慢地摘下军帽……
(3)“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么?”
(4)“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
参考答案:(3)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解答这类题可以逐一分析选项也可以用排除法。(1)项、(2)项、(4)项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是正确的。只有(3)项中使用不正确,“父亲并不退让”后面应该用逗号,不应该用冒号,“xx”说后面才应该是:“”。逗号是最常用的一种符号,它表示句子内部的停顿,使用率最高。句子如果太长,要让读者分清句中的层次,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就必须有一定的停顿。句子中的“父亲并不退让”表示一个意思,读到这里要停顿一下,所以用逗号。冒号一般情况下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也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父亲并不退让”没有“xx”说,所以不能用冒号。故选(3)。
九、阅读理解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
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放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
)、(
)、(
)、(
)、(
)、(
)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参考答案:海浪、沙滩、晚霞、夕阳、渔船、归鸟
解析:理解课文内容,从文中即可找到答案。
2.用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
参考答案:比喻句是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这个比喻句把艳丽的晚霞,比作打翻了的颜料。
3.从文中找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参考答案: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
(解析:可以从文中的最后一段分析,得出答案。)
4.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它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点明题目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总结全文,点明题目,点明中心
参考答案:C
(解析:因为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结尾,所以它不光有点明题目和点明中心的作用,还有总结全文的作用。
十、小练笔。
留心观察一处景物,抓住其特点,展开联想,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略。【精品】三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
西师大版
12.植物的睡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已有的识字能力,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
3.对植物界的神奇充满好奇,有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植物睡眠的特点。
3.自读质疑,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多种形式的读去体会、感悟文本。
4.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弄清课文中介绍的植物的睡眠,学会用“不仅……而且……”造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弄懂不同植物在夜晚睡眠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努力探求未知事物的毅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观察、收集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阅读实践中了解植物分别是怎样睡眠的,利用有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激发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欲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是不是有很多疑问?
(植物会睡眠吗?植物怎么睡呢
植物为什么要睡眠?……)
2.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课文,看看大自然的植物是如何睡眠的?
(板书:植物的睡眠)
二、初读感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音频《植物的睡眠》
(1)分节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字音。
(2)认读生词并理解,体会这些词在句子中的语境。
2.出示生字:










3.出示词语:
组合
平坦
全部
典型
表示
例子
娇柔
昼夜
规律
传授
(1)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2)同桌之间互读,互相检查朗情况。
(3)找学生领读生词,检查对生词识记情况。
4.理解词语:
引诱:诱导,今多指引人做坏事。
传授:把学问、技艺教给别人。
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也叫法则。
娇柔:娇媚温柔。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5.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得是大自然中不同植物的睡眠特点。)
课文一共讲了七种植物,按先后顺序依次是:合欢树、三叶草、花生,睡莲花、蒲公英、胡萝卜和晚香玉。前三种植物是依靠叶子睡眠,后四种植物是依靠花朵睡眠。大部分植物都是白天开放,晚上睡眠,只有晚香玉是白天睡觉,晚上开花,因为它要引诱蛾子来传授花粉。)
三、精读领悟
1.熟读课文,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讲得是植物叶子的睡眠。
第二部分:(4—6)讲得是植物的花朵的睡眠。
2.学习第一部分:
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讲了哪几种植物 它们的叶子是怎样睡觉的?
(1)合欢树
(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好象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
理解词语“夜幕降临”:
指太阳下山以后,天色渐渐变黑,意味着夜晚的来临。
(2)三叶草
(它们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都张开着,但是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
(3)花生花
(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
3.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句:“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花朵也要睡眠”。
生齐读第4自然段。
(1)理解“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昼醒夜睡“等词语。
旭日东升: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
夕阳西下:指傍晚落日的景象。
昼醒夜睡:就是白天工作或学习,晚上休息睡觉。
指导朗读,小组读,男女读。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讲了哪几种植物 它们的花朵是怎样睡觉的?
①睡莲
(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蒲公英
(在入睡时,所有地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
③胡萝卜花
(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读的小老头。)
④晚香玉
(白天睡觉,夜晚开放。并且格外芳香。)
(3)文中举了一些常见例子,事实上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如:
(酢浆草、白屈菜、羊角豆等)
(4)朗读最后一段后师总结:作者采用举例、对比、拟人等方法,将文章介绍的浅显易懂,又非常形象。他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大自然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将来破解人类未知的奥秘吧。
(5)拓展延伸:你知道吗?
就我们人类来讲,睡眠完全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植物叶子和花的“睡眠”运动,是受光线的明暗、温度的高低、空气的干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的一种反应。生物学上叫植物的感应性,是植物的感应运动。
四、课堂总结
《植物的睡眠》是一篇科普文,它向我们介绍了有趣的植物的睡眠现象。通过了解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五、课堂练习
1.近义词组词。
坦(

组(

娇(

规(

示(

但(

阻(

骄(

现(

赤(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已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2)植物睡眠不仅是一种有趣的是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呢!
六、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好词好句。
2.观察一种事物,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植物的睡眠
叶子:合欢树  红三叶  草花生
花朵:睡莲   蒲公英  晚香玉  胡萝卜
【教学反思】
《植物的睡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植物的睡眠》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整篇课文由一个简明的提问引入介绍。然后,从合欢树这一典型的植物睡眠现象推及到一般植物的睡眠;再转入介绍植物花朵的睡眠。全文语言朴实、亲切,将枯燥的科普知识,讲得生动形象有趣。既能丰富学生的见识,又能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整个教学中,我始终以“发展与创新”为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通过图文结合的生动画面,我相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在“认知、情感、技能”这几方面,既得到了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又掌握了学习方法,多种能力得到了训练培养。(共28张PPT)
12.植物的睡眠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
1
2
3




运用已有的识字能力,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
对植物界的神奇充满好奇,有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播放音频《植物的睡眠》


















平坦
表示
全部
典型




组合
传授
昼夜
娇柔
规律




例子




引诱:诱导,今多指引人做坏事。
传授:把学问、技艺教给别人。
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娇柔:娇媚温柔。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讲得是大自然中不
同植物的睡眠特点。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部分:
(1—3)植物叶子的睡眠。
第二部分:
(4—6)植物的花朵的睡眠。
全文分为两部分:
精读感悟
这部分讲了哪几种植物 它们的叶子是怎样睡觉的?
学习第一部分
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好象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
合欢树
理解词语“夜幕降临”:
指太阳下山以后,天色渐渐变黑,意味
着夜晚的来临。
学习第一部分
它们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都张开着,但是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
学习第一部分
三叶草
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
学习第一部分
花生花
过渡句:
“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
要求,就连花朵也要睡眠”。
学习第二部分




旭日东升: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
夕阳西下:指傍晚落日的景象。
昼醒夜睡:就是白天工作或学习,晚上休息睡觉。
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学习第二部分
睡莲
在入睡时,所有地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
学习第二部分
蒲公英
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读的小老头。
学习第二部分
胡萝卜花
白天睡觉,夜晚开放。并且格外芳香。
学习第二部分
晚香玉
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




白屈菜
含羞草
羊角豆
酢浆草




朗读最后一段:
作者采用举例、对比、拟人等方法,将文章介绍的浅显易懂,又非常形象。他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大自然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将来破解人类未知的奥秘吧。
拓展延伸
你知道吗?
就我们人类来讲,睡眠完全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植物叶子和花的“睡眠”运动,是受光线的明暗、温度的高低、空气的干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的一种反应。生物学上叫植物的感应性,是植物的感应运动。
课堂总结
《植物的睡眠》是一篇科普文,它向我们介绍了有趣的植物的睡眠现象。通过了解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堂练习
1.形近字组词。
坦(坦白)
组(组织)
娇(娇柔)
规(规定)
示(表示)
但(但是)
阻(阻止)
骄(骄傲)
现(现在)
赤(赤色)
课堂练习
(1)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帮妈妈做家务。
(2)天空中不仅有美丽的月亮,而且也有闪烁的星星。
1.
摘抄文中好词好句。
2.观察一种事物,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作业布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