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
西师大版
13.会“呼吸”的公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借助旁批,弄清公路“呼吸”的办法。唤起爱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意识。
3.尝试自主阅读,自己动手批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独立识写本课的10个生字,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旁批,弄清公路“呼吸”的方法,认识其作用。
4.试着自主阅读,自己动手批读。
5.唤起学生爱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弄懂公路“呼吸”的原理。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认识公路“呼吸”的作用。
【教学难点】
借助旁批,弄清公路“呼吸”的办法。唤起爱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呼吸吗?(生答)我们人类会呼吸,那动物、植物会呼吸吗?(生答)他们都是有生命的。
2.那么,大家再想想公路会呼吸吗?(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会“呼吸”的公路。(板书:会“呼吸”的公路)
二、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音频《会“呼吸”的公路》)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借助课文右边的批注,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批注在课文右边的空白处。
2.出示生字
创
污
质
氧
减
效
利
杂
距
置
3.出示词语
创造
污染
质量
氧气
复杂
距离
布置
有效
4.为什么课文题目中的呼吸要加上引号?
(公路的“呼吸”不像人和动物的呼吸,而是一种清除空气污染的方法,因此,“呼吸”要加上引号。)
文中说公路会呼吸,是运用了
修辞手法。(拟人)
5.(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2)同桌讨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3)交流通过讨论理解的生词。
三、精读领悟
同学们,让我们借助旁批,自由地读课文,想想公路是怎样呼吸的?
1.自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
(我读懂了公路“呼吸”是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清除空气污染的一种方法。)
3.读懂了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氮氧化物,也就是汽车尾气。)
(1)教师搜索并出示:空气污染的图片。
看了这几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搜索并出示:汽车排放尾气图片。
是啊!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
4.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科学家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利用公路两旁的土壤来帮助清除氮氧化物。)
谁能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生读)
哪位同学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生读)
5.公路的“呼吸”是怎样利用两旁土壤的呢?
(土壤对尾气的吸附和溶解完成了公路的“呼吸”。)
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再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全班讨论,给学生探究的充裕时间,教师点拨:公路两旁的土壤“吸附”汽车尾气,土壤中的水溶解了尾气中的一部分“氮氧化物”以“呼”出,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变成肥料。
6.文中说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土壤对尾气的吸附和溶解完成了公路的“呼吸”,而溶解在水中的氮氧化物还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变成肥料。)
科学家们真是聪明啊,居然能想出这样的方法。听着这种会“呼吸”的公路,老师真想在这样的公路上走走。
7.让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新的感受批在书上。
8.科学家们发明了这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你们还有哪些好办法能清洁空气,保护环境,都说出来,我们听听,然后把它批在书上。
9.拓展思维,提高兴趣
《会“呼吸”的公路》简洁、明了地给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造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家园。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也做一名合格的环保卫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维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的环境。
四、课堂总结
这是一篇科普读物,写的是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了空气污染。因此,科学家们创造发明了清除汽车尾气的方法——让公路会“呼吸”,也就是利用公路两旁的土壤来帮助清除汽车尾气,使人们重新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五、课堂练习
1.
读拼音,写词语。
chuàng
zào
wū
rǎn
zhì
liàng
yǎng
qì
(
)
(
)
(
)
(
)
fù
zá
jù
lí
bù
zhì
yǒu
xiào
(
)
(
)
(
)
(
)
2.形近字组词。
污(
)
呼(
)
壤(
)
微(
)
亏(
)
乎(
)
嚷(
)
徽(
)
六、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并生词。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会“呼吸”的公路
土壤吸附
溶解
汽车尾气
净化空气
【教学反思】
《会“呼吸”的公路》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了解生字词的意思,同时弄清公路“呼吸”的办法,唤起爱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上运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在设疑自探环节,同学们做得很好,能够熟练掌握从题目质疑,一下子提出了四个问题,其中两个问题就涵盖了老师预设的问题,这一点是相当不错的。看来同学们很爱思考问题,并且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问题。总体上,本节课上得还算成功,掌握了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并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慢慢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成功的同时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总结经验,汲取其他老师讲课的优点,扬长补短。【精品】三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同步练习及解析)
西师大版
13.会“呼吸”的公路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uàng
zào
wū
rǎn
zhì
liàng
yǎng
qì
(
)
(
)
(
)
(
)
fù
zá
jù
lí
bù
zhì
yǒu
xiào
(
)
(
)
(
)
(
)
参考答案:创造
污染
质量
氧气
复杂
距离
布置
有效
(解析:考察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我会选。(给正确答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1.呼吸
①
fū
②
hū
2.氮气
①
tàn
②
dàn
3.溶解
①
róng
②
yóng
参考答案:②
②
①
(解析:考察字词的读音,平时容易混淆的。)
三、形近字组词。
污(
)
呼(
)
壤(
)
微(
)
亏(
)
乎(
)
嚷(
)
徽(
)
参考答案:污(污染)
呼(呼吸)
壤(土壤)
微(微笑)
亏(亏本)
乎(几乎)
嚷(嚷嚷)
徽(徽章)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晰──(
) 严肃──(
) 坚强──(
)
动摇──(
) 满足──(
) 粗壮──(
)
参考答案:清晰──(模糊) 严肃──(随便) 坚强──(软弱)
动摇──(坚定) 满足──(贪婪) 粗壮──(细小)
(解析: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
枯萎”和“
干枯”、“宽敞”和“宽阔”。)
五、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吗?不是的。 (
)
(2)难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
)
(3)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
参考答案:1.设问句(解析: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因此,属于设问句。
2.反问句(解析:无疑无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因此,属于反问句。
3.拟人句(解析: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五,故该句属于拟人句。
六、将下列词语搭配好,用直线连起来。无穷的 国土 严肃的 形势
健美的 清流 严格的 态度
花的 源泉 严峻的 目光
纯洁的 臂膀 严厉的
要求
参考答案:无穷的源泉
健美的臂膀
花的国土
纯洁的清流
严肃的目光
严格的要求
严峻的形势
严厉的态度
(解析:第一部分是考察课文内容比较容易,回道课文中就能找到答案。第二部分为拓展应用,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严厉:严肃而厉害(-打击、-态度)严峻:严重的形势(-现实、-形式)严肃:1.使人感到敬畏的2.严格认真(多指神情、气氛、作风、态度)严格: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制度、纪律)
七、选词填空。
必须 必需
1、快要举行运动会了,我们( )加紧训练。
2、毛巾、牙刷、肥皂是我们的生活( )品。
参考答案:必须
必需
(解析:“必须”
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必需”
必
:
必
bì
一定:必定。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
微弱 虚弱
3、看上去,他的身体这样( ),却坚持工作了很久很久。
4、由于受了伤,他说话的声音很( )。
参考答案:虚弱
微弱
(解析:“虚弱”
身体不结实。“微弱”
又小又弱,气息微弱。)
八、修改病句。
1.
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参考答案: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解析:这句话是指代不明,代词使用错误,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清楚,造成句子意思混乱。)
2.商场里有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玩具。
参考答案:商场里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商场里有种类繁多的玩具。
(解析:这句话的语病是定语重复,各种各样和种类繁多意思相近,应去掉其中一个词。)
3.
同学们都很爱护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考答案:同学们都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解析:此题中被修饰的是“今天的性福生活”,而“爱护”是爱惜、保护,疼爱、怜爱。“珍惜”是及时地诠释.及时地做事,及时地爱人,及时地感恩,及时地生活,及时地及时,珍惜永远和幸福,和知足在一起,而远离后悔和贪婪。所以应该是即使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九、阅读理解
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泉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00立方米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噬糖浆缠上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给上面的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应是(
)。
A.细菌发电
B.细菌的用途
C.细菌发电的广阔前景
D.可爱的细菌
参考答案:C
解析:短文的题目要能反映短文的主要内容,文中“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这一总结性的语句指出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细菌发电的广阔前景。
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着重号“这样”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指利用细菌电池效率髙达40%,并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解析:“这样”是指示代词,从文中看,它指代的内容是上一句话。
第四自然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解析:第四自然段的首句是段首中心句,接下来举美、日两个发达国家的例子来说明“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可见本段的说明对象就是这个中心句。
文章第五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举例子、列数字
解析:从句中“美国科学家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和“大约10%”等处可分析得出该句使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共20张PPT)
13.会“呼吸”的公路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
能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1
2
3
教学
目标
借助旁批,弄清公路“呼吸”的办法。
唤起爱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意识。
尝试自主阅读,自己动手批读。
激
趣
导
入
会“呼吸”的公路
初
读
感
知
播放音频《会“呼吸”的公路》
(1)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借助课文右边的批注,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批注在课文右边的空白处。
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
置
出示生字
距
杂
利
效
减
污
创
质
氧
距离
污染
创
造
有效
质量
复杂
氧气
布置
出示生字
公路的“呼吸”不像人和动物的呼吸,而是一种清除空气污染的方法,因此,“呼吸”要加上引号。
初读课文
为什么课文题目中的呼吸要加上引号?
拟
人
自由地读课文,想想公路是怎样呼吸的?
我读懂了公路“呼吸”是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清除空气污染的一种方法。
精
读
领
悟
读懂了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氮氧化物,也就是汽车尾气。
精
读
领
悟
精
读
领
悟
空气污染
汽车排放尾气
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科学家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利用公路两旁的土壤来帮助清除氮氧化物。
精
读
领
悟
公路的“呼吸”是怎样利用两旁土壤的呢?
土壤对尾气的吸附和溶解完成了公路的“呼吸”。
精
读
领
悟
文中说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精
读
领
悟
土壤对尾气的吸附和溶解完成了公路的“呼吸”;而溶解在水中的氮氧化物还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变成肥料。
《会“呼吸”的公路》简洁、明了地给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造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家园。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也做一名合格的环保卫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维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的环境。
精读课文
拓展思维,提高兴趣
课堂总结
这是一篇科普读物,写的是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了空气污染。因此,科学家们创造发明了清除汽车尾气的方法——让公路会“呼吸”,也就是利用公路两旁的土壤来帮助清除汽车尾气,使人们重新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1.看拼音,写词语。
chuàng
zào
wū
rǎn
zhì
liàng
yǎng
qì
(创造
)
(污染)
(质量)
(氧气)
fù
zá
jù
lí
bù
zhì
yǒu
xiào
(复杂
)
(距离)
(布置)
(有效)
课堂练习
2.
形近字组词。
污(污染)
呼(呼吸)
壤(土壤)
微(微笑)
亏(亏本)
乎(几乎)
嚷(嚷嚷)
徽(徽章)
课堂练习
1.抄写本课的生字、生词并朗读课文。
2.
抄写课后词句积累两遍。
布置作业
会“呼吸”的公路
土壤吸附
溶解
汽车尾气
净化空气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