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四年级下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同步练习及解析)
西师大版
15.古诗二首
一、辨字组词。
晴(
)
宜(
)
壮(
)
镜(
)
请(
)
宣(
)
妆(
)
境(
)
参考答案:晴(
晴天
)
宜(
相宜
)
壮(
强壮
)
镜(
镜子
)
请(
请客
)
宣(
宣布
)
妆(
美妆
)
境(
环境
)
二、
我能变出很多字。
(
木
)
(
相
)
(
宀
)
(
宜
)
目
(
)
(
)
且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青
睛
氵泪
纟
组
阝
阻
(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偏旁组字。)
三、解释下列词语。
①湖上:
②潋滟:
③和:
④潭面:
⑤亦:
⑥西子:
⑦淡妆:
⑧浓抹:
⑨相宜:
参考答案:①湖上:西湖上
②潋滟: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④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⑤亦:也。
⑥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⑦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⑧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⑨相宜:合适、适宜。
(解析:正确理解字的解释。)
四、按下列要求填空或回答问题
1.潋滟的“潋”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
)部,余下的部分是(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音序字母是(
)。
参考答案:泗水滨的“滨”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氵)部,余下的部分是(
十一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音序字母是(
L
)。
(解析:熟练运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望洞庭》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五、默写古诗。
望洞庭
,
。
,
。
参考答案: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析:要求学生背诵并能默写古诗。)
六、阅读理解
(一)
游
园
不
值
(宋)叶绍翁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1)解释词语:
值:__________
屐齿:
小扣: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值:逢,遇到
。
屐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小扣”
轻轻的敲门。
(解析:正确理解字的解释。)
(2)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
。
参考答案:显示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让我们知道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勃地发展起来。
(解析:重点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春色”、“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参考答案:这句诗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解析:“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
“春色”是关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也是锁不住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解析:这道题是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三年级学生鉴赏能力差,只要意思对即可。)
(二)
窗前的红气球
戈里亚病了,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他得的是传染病,医生规定,谁也不准来看望他。
戈里亚呆呆地望着窗户。可是,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
?除了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了。真没意思!
突然,戈里亚看到一个红气球升了上来,在他房间的窗户前停住了。气球停了一会儿,开始动了起来,一上一下,一上一下。这是怎么回
事?
戈里亚仔细一看,原来气球上了画了一张小脸。这下戈里亚可猜出来了,准是米萨想出来的主意。戈里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他好象看见米萨正拽着气球的绳子,卡佳一定紧挨着米萨,其他同学也
都站在那儿,说说笑笑。
窗前的红气球,还在欢快地跳动着。戈里亚望着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
1.我能把字写对。
(
)球
(
)院
发(
)
房(
)
参考答案:(气)球
(医)院
发(呆)
房(间)
2.读一读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字,并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戈里亚呆呆的望着窗户。
(1)小鸟在枝头(
)的歌唱。
(2)我们在(
)的听讲。
(3)同学们(
)的玩耍。
参考答案:(1)欢乐
(2)认真
(3)快乐
(解析:从例句中可以看出加点字为形容望窗户的神态“呆呆”。则应该填形容词。)
3.“戈里亚望着那张逗人
的红气球,高兴地笑了。”戈里亚为什么笑了,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参考答案:因为没有人能来陪他,只有他自己在病房里既孤单又无助。而此时看到红气球,他知道他的好朋友们没有丢弃他,都在下面陪他。
(解析:前提条件是他生病了又不能让别人来探望,只能蓝天的陪伴。所以他此时是孤单无助的
,在这时他发现他的朋友们还在陪着他,他
的微笑是开心的是欣慰的是感动的。)【精品】四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
西师大版
1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过程与方法
1.自学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词语。
2.教师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并默写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心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一颗明珠。今天我们将认识两位大诗人,跟随作者一起进入一个异彩纷呈的诗词意境中。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初读课文,感知理解
(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播放音频《饮湖上初晴后雨》
1.简介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幾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贴》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2.释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完成下面要求:
①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②把生字记在本上和同学一起读一读,写一写。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4.理解字义。
①湖上:西湖上
②潋滟: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好。
④空蒙:形容水雾迷茫。
⑤亦:也。
⑥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⑦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⑧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⑨相宜:合适、适宜。
5.精读领悟。
(1)译文: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2)诗一、二句写什么?
(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3)诗三、四句写什么?
(“西子”即西施,越国有名的美女。不管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4)诗句中把“绝色美人”比喻成“西湖”的好处是什么?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它的寓意却更丰富深刻得多。)
6.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二)学习《望洞庭》
播放音频《望洞庭》
1.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登长安楼遥赠乐天》等。
2.释题。《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1)认读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理解字义。
①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②相和:相互映衬。
③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④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⑤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⑥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⑦青螺:青绿色的螺壳。螺是一种软件小动物,体外有螺旋形硬壳。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3.精读领悟。
(1)诗1、2句写什么?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
(3)诗3、4句写什么?
(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4)“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5)品读前两行诗,抓住“和”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
品读后两行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
4.体会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
5.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
(2)背诵这首诗。
三、课堂总结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水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练习
1.辨字组词
晴(
)
宜(
)
壮(
)
镜(
)
请(
)
宣(
)
妆(
)
境(
)
2.解释词语。
方好:
相宜:
相和:
潭面: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诗歌,背诵这两首诗。
2.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景色
喜爱和赞美。
《望洞庭》
大自然
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古诗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开放的教学环境,以有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古诗意境。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上,尽量给学生讲得通俗易懂“动—景—情”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1.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不到位,理解诗意这块不够到位。2.课堂比较松,致使时间不够用。这些不足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克服,加以改进,争取做得更好。(共24张PPT)
15.古诗两首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
1
教
学
目
标
2
3
学会本课生字。
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激
趣
导
入
古诗两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初
读
感
知
朗读诗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
者
介
绍
(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幾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贴》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释
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2
初
读
感
知
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把生字记在本上;
学习生字指名认读;
yàn
潋
滟
宜
liàn
yí
理解字义
①湖上:西湖上
②潋滟: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好。
④空蒙:形容水雾迷茫。
⑤亦:也。
⑥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⑦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⑧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⑨相宜:合适、适宜。
精
读
感
悟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精
读
感
悟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1)诗1、2句写了哪些内容?
精
读
感
悟
“西子”即西施,越国有名的美女。不管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2)诗3、4句写了哪些内容?
精读感悟
诗句中把“绝色美人”喻成“西湖”的好处是?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它的寓意却更丰富深刻得多。
学习第二首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朗读《望洞庭》
作
者
介
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登长安楼遥赠乐天》等。
释
题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理解词意
①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②相和:相互映衬。
③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④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⑤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
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
清楚。
两说均可。
⑥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⑦青螺:青绿色的螺壳。螺是一种软件小动物,体外有螺旋形硬壳。
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
的君山。
精
读
感
悟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
(1)诗1、2句写了哪些内容?
精
读
感
悟
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2)诗3、4句写了哪些内容?
精
读
感
悟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课堂总结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表达了诗人对
洞庭湖水的喜爱之情。
课堂练习
1.辨字组词。
晴(晴天)
宜(相宜)
壮(强壮)
镜(镜子)
请(请客)
宣(宣布)
妆(美妆)
境(环境)
2.解释词语。
方好:正好。
相宜:合适、适宜。
相和:相互映衬。
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1.朗读诗歌,背诵这两首诗。
2.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景色
喜爱和赞美。
《望洞庭》
大自然
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