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七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
A.牛顿建立力学体系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2.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的科学家是(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法拉第
D.爱迪生
3.“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19世纪末,在中国出现的这种“德律风”最早发明者是( )
A.狄塞尔
B.贝尔
C.马可尼
D.卡尔·本茨
4.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5.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下列同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A
B
C
D
6.“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在一战中坦克、飞机等各种新式武器纷纷投入战场。与这些新式武器出现相关的是( )
A.蒸汽机的使用
B.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7.下列是一组人物图片展,其主题是“交通运输的开拓者”,你认为不适合这一主题的是( )
A.詹天佑 B.冯如 C.莱特 D.爱迪生
8.明治政府大力兴建铁路、工厂,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还积极扶持私人企业,向西方选派留学生,高薪聘请西方专家和技师到日本工作。这里的“铁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电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鲜明特点是( )
A.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相结合
B.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规模更大、范围更广
C.垄断组织产生
D.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9.德奥同盟建立时的共同敌人是( )
A.法国、俄国
B.英国
C.英国、法国
D.英国、俄国
10.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下列国家依其经济实力排列顺序是( )
①法国 ②美国 ③英国 ④德国
A.④①②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①④②③
11.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先后同哪两个国家结成协约国集团( )
A.法国、俄国
B.美国、日本
C.意大利、日本
D.美国、法国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
A.争夺巴尔干地区霸权
B.争夺地中海海上霸权
C.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D.争夺世界霸权
13.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十月革命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德、奥为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
C.英、德的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1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 )
A.萨拉热窝事件发生
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凡尔登战役的开始
D.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形成
16.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C.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17.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
A.地圆说
B.相对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生物进化论
18.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指出各种生物都是由一种或几种原始生物通过自然选择,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种进化论观点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是( )
A.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创论”学说
B.有力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C.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D.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
19.下列有关历史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抨击封建神学,肯定现世生活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D.莎士比亚既是人文主义者,又是启蒙思想家
20.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历史事件、家庭关系以及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描述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生活。这两部文学作品的作者是( )
A.莎士比亚
B.贝多芬
C.凡·高
D.托尔斯泰
二、判断题
2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5分,共15分)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波现象,这一发现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
(2)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产生电力;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机器工作。( )
(3)1837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有线电报。( )
(4)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煤炭成为又一重要能源。( )
(5)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企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6)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所占殖民地居第二位。( )
(7)在帝国主义之间形成的三对矛盾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
(8)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9)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
(10)启蒙运动时期,英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 )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新型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1)材料一中提及的“新型蒸汽机”是谁改进的?这种机器首先应用于什么部门?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4分)
(2)材料二展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成果,它们的发明者分别是谁?举出一个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4分)
(3)以上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4分)
23.思想解放是伟大社会实践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在此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材料二: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如下图)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1)材料一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指14—16世纪欧洲的哪场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的哪场运动?其核心主张是什么?这场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何作用?(6分)
(3)伏尔泰强调“天赋人权”的思想主张在法国哪部文献中得以体现?19世纪末,受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中国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3分)
(4)综合以上运动和人物的贡献,你认为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2分)
四、探究题
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16分)
【“和平卫士”的美国】
材料一: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它利用“中立”地位同各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终于参战。美国的参战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同时也有利于美国实现自身利益。
材料二:这是当时刊登在英国《笨拙》杂志上的一幅漫画。美国鹰嘴中衔着一根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美国总统威尔逊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
(1)材料一中美国参战前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背后的目的是什么?(4分)
(2)后来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揭露了美国怎样的本质?(6分)
【大国博弈下的中国】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国,怂恿段祺瑞政府参战;美国怕日本势力扩张影响其在华利益,则支持黎元洪反对参战。于是发生了段祺瑞和黎元洪之间的“府院之争”,最终中国宣布加入协约国集团,1917年8月对德宣战。
(3)材料三中一战前“府院之争”的实质是什么?(2分)
【感悟与认识】
材料四:2014年11月27日,就“法国政府和旅法华人社团在巴黎纪念一战期间赴欧参战的中国劳工”一事,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表示:一战曾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中国既是战胜国,也是受害国。在战争中,近15万中国劳工背井离乡,前往欧洲,为欧洲和世界恢复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2万多同胞为此付出了生命,值得中国和全世界人民深刻缅怀。
(4)材料四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一战中的华工有怎样的历史贡献?纪念一战期间赴欧参战的中国劳工活动有何现实意义?(4分)
答案
1.C 2.C
3.B 点拨:遥远的距离之间可以像在一个房间一样通话,这种装置是电话,最早是由贝尔发明的。
4.B
5.D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记忆理解。与飞机同属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电灯。
6.D 点拨: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坦克、飞机等动力机是内燃机,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发明,故选D项。
7.D
8.D 点拨: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两次工业革命新技术同时传入日本,明治政府一方面大力发展近代钢铁工业、纺织工业,同时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新技术,发展电讯、邮政事业,它反映了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的特点,故选D项。
9.A
10.C 点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中美国工业总产值居第一位,德国居第二位,英国居第三位,法国居第四位,故选C项。
11.A 12.D 13.D
14.A 点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从而形成了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15.B 点拨: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即德、俄、法、英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故选B项。
16.D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交战双方对战争的预判来看,都以为战争会按照自己意愿短期结束,但是战争的残酷与漫长超过预期。
17.C 点拨:本题考查牛顿的科学成就。牛顿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这里牛顿被苹果“砸醒”指的是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选C项。
18.A 点拨:本题考查进化论的历史意义。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提到的进化论观点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创论”学说。
19.D 点拨: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人文主义代表人物,不是启蒙思想家。
20.D
21.(1)× (2)√ (3)× (4)× (5)√ (6)× (7)√ (8)× (9)√ (10)×
22.(1)瓦特。纺织部门。火车和轮船。(2)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美国或德国。(3)蒸汽时代;电气时代。(4)首先,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其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再次,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23.(1)文艺复兴运动。反封建神学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2)启蒙运动。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不可侵犯等。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3)《人权宣言》。戊戌变法。(4)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政治文明进程;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24.(1)实行“中立”政策。目的是利用“中立”地位同各交战国做军火生意,大发横财。(2)目的是捞取战利品,为了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角逐中处于有利地位。揭露了美国假中立、假和平的“卫道士”真面目。(3)美日为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4)一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中国既是战胜国,也是受害国。中国劳工为欧洲和世界恢复和平作出了牺牲和贡献。世界各国应深刻汲取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倍加珍惜和坚决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类似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