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导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导语,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伴随着课件展示一组孔庙、孟子像等图片,教师缓缓导入。
孔子(前51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孔子简介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yuè),序《周易》,撰(zhuàn)《春秋》。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治理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因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拜老子为师。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作成《论语》。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简介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被后世人尊称“亚圣”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简介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孟子简介一、了解作者资料;
二、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三、掌握孔孟的学习之道;
四、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理解文中提出的学习之道;
五、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目标快 快 乐 乐 读 起 来自由朗读全文两遍;轮读;听师范读; 齐读。疏通句意论语( ) 不亦说乎(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悱不发( ) 举一隅( )
一日暴之( ) 使奕秋诲二人奕( )( )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 辟若掘井( )
掘井九轫( ) 流杵也( ) lúnyuèwǎngdàifěiyúpùyìhuìhúpìrènchǔ字词积累1.温故而知新。(“而”是“而且”还是“从而”?)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再教他”不是放弃了教育的责任了吗?)
5.“诵《诗》”与“读《书》”孰先孰后?究竟有什么区别?
6.“居之安”和“资之深”可否译成“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深厚的积累(学问)”?“居”从“保有”到”占有“再到“掌握”,这样的意义引申有没有道理?
7.弈之为数。(是翻译成“围棋是一种技艺”,还是 “围棋作为一种技艺”更恰当?
8.惟弈秋之为听。(是翻译成“只听弈秋的”,还是“惟有弈秋的话听进去了”?)
9.“为是”(是翻译成“因为这样“,还是“造成这样的结果” ?为什么?)
字词积累温馨提示:吟读速度要稍慢一些,声音要有起伏变化。我能行朗读课文探究: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 理解文意温习的重要(1、2)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3)
虚心好学(4、5、8)
情感、态度对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6)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7)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9)
理解文意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主动获得(10)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11)
做学问要有成就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12)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13)
理解文意文章讲学习方法的有:( )
文章讲学习态度的有:( )
文章讲学习原则的有:( )
文章讲学习意义的有:( )理解文意 学了知识,按时去温习,不也很高兴吗?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能够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回疑惑而无所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理解文意 懂得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学问的人,爱好学问的人不如以学问为乐的人。
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在教他。
理解文意 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能不顺利成功?
朗诵诗经,读尚书,如同和古人生活在一起;读尚书,朗诵诗经,如同和古人交谈。
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深造学问,就是要求他自觉地有所得。自觉地有所得,那么掌握所学到的东西就能牢固;掌握所学到的东西能够牢固,那么就能积累得深;学问积累得深,则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所以君子要自觉地有所得。理解文意 即使天下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如今下围棋作为技艺,只是小技艺;但不专心尽力,就学不会。名叫秋的围棋手,是全国下围棋的高手。让围棋手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 ,其中一个人专心尽力,只听围棋手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听着,却一心以为有只天鹅就要飞到,想拿过弓箭去射它 ,他虽然和那个人一起学习,成绩一定不如人家。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理解文意 有所作为的人譬如去挖井,即使挖掘了六、七丈深,只要还没挖到泉水,仍然认为只是口废井。
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一篇,所取的只是两三根竹简而已。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理解文意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 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 ,与古人谋。
★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原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隅,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意义思考:《论语》和孟子的论证方式有什么不同?比较赏析 孔子的语录:语言精粹精策,内涵深厚,文字简洁,有格言色彩;语录虽是片段的,但互相间有深刻联系,是一篇逻辑完整的文章。有事理论证和直接提出观点两种议论方式。 孟子:事实论证,又善于作形象的类比,如“一暴十寒”和“掘井而不及泉”的故事。 比较赏析 比一比: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几则快速背过,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好又多。
背读积累 1.孔孟以其精辟的论述,阐明了读书之道。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结合现实,谈谈自己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3.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4. 从《论语》《孟子》中衍变过来的成语你知道的有哪些?你能熟练的解释它们的意思吗?
飞扬神思⑴温故知新:
⑵不耻下问:
⑶举一反三:
⑷左右逢源:
⑸一暴十寒:
⑹专心致志:
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举出一个.能说出其他三个。 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比喻做事情、写文章等得心应手。晒一天,冻十天。比喻学习、做事没有恒心。 成语积累写作特点 孔子的语录:语言精粹精策,内涵深厚,文字简洁,有格言色彩;语录虽是片段的,但互相间有深刻联系,是一篇逻辑完整的文章。
孟子:善于作形象的类比,如“一曝十寒”和“掘井而不及泉”的故事。特点优点 《论语》:事理论证、直接提出观点两种议论方式;哲理性强,格言警句多,发人深思。《孟子》:事实论证(例证法,举例论证)、事理论证两种;逻辑性强,形象性强,富有说服力。1.背熟全文。
2.将文中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3. 从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工工整整地抄写在卡片上,然后写下对自己的“青春寄语”。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