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 语文 第1组 第2课-山雨(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 语文 第1组 第2课-山雨(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8 20: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导入语 2 山 雨作者·赵丽宏*山雨山雨山雨山雨山雨山雨 赵丽宏,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 年2月生于上海市区,当过木匠、邮递员、县机关工作人员。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次获奖,《诗魂》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作者
简介课文简介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分浓浓的喜爱之情。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新词学习轻盈 歌谣 琴键 幽静 啼啭 倾吐 凝聚 滴落 余韵 清脆
飘然而起 奇妙无比 飘飘洒洒 轻捷柔软 湿润的山风 无字的歌谣 轻盈的云雾 优雅的小曲 幻想的色彩 清新的绿色
奇妙无比的琴键 轻捷柔软的手指优雅:优美雅致. 清脆:清楚悦耳.思考,了解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 2、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3、作者主要描写了山雨的哪些特点? 在课文找出写雨来、雨中、雨后,各是哪几个自然段呢? 课文按照雨来前、雨中、雨来后的顺序写山雨的。课文内容雨来: 第1----4自然段雨中:第5----7自然段雨后: 第8----10自然段{思考问题1、作者听到了什么?
2、观察到了什么?
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 课文按照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课文大意雨前雨前 找出雨来前 的特点的句子 第1 ---- 4自然段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作者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突然”“悄悄地来”。雨来前 雨的特点(一) 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省略号表示此处省略内容。理解 雨,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理
解雨来前 雨的特点(二)雨前特点是怎样的呢?是哪些自然段?雨中雨中 找出雨中 的特点的句子 第5 ---- 7自然段 1.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理解:是联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想象)成“琴键”,把“雨丝”看做是柔软的“手指”把雨声联想成“优雅的小曲”,体现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雨中 雨的特点(一) 1.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理解:画横线的句子是总起句。 2.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的肌肤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 理解: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想象成其妙的“琴键”
雨中 雨的特点(二) 1.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理解: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的色彩——“绿”。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句中“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2.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理解:不同的颜色,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中,使山林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写出了雨的色彩就是“绿”,更突出作者对“山雨”浓浓的喜爱之情。 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想象成其妙的“琴键”
雨中 雨的特点(三) 只要感受过那变幻无穷、千姿百态的云雾,便能深深陷入对大自然的感叹和赞赏。所以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因为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理
解雨中 雨的特点(四)雨中特点是怎样的呢?是哪些自然段?雨后 找出雨后 的特点的句子 第8 ---- 10自然段 1.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理解: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风、鸟人格化,使这些景物更加生动形象。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想象成其妙的“琴键”
雨后 雨的特点写出了雨后山中幽静的美景,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理解:比喻,把水珠滴落在水洼里的声音比作余韵。 1、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修辞)拟人2、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修辞)拟人、比喻3、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继续往下滴着,滴落在路畔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缩句)雨珠发出音响。句子 · 学习雨后特点是怎样的呢?是哪些自然段?(1)、第1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2)、 第1到4自然段写什么?
(3)、哪一段写雨来时?
(4)、那一段是比喻句?
(5)、第7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6)、第8到10自然段是写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呢?
(7)、第9自然段的破折号不是解释说明作用,那么是什么作用?段落·要点·知识答:解释说明。答:雨来得突然。答:第5到7自然段。答:第4自然段。答:作者对山雨色彩的喜爱。答:是写雨后。答:是声音的延续作用。写雨的顺序:雨前雨中雨后雨的两个方面雨的声音(音韵美)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
2、作者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雨的色彩(色彩美)总结课文3、作者描写了山雨过后的幽静。 1、作者描写山雨的声音像一首无字的歌谣,像一首幽雅的小曲,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韵美 。 2、作者描写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山雨使山林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绿”之中。 (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作·感悟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
作者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
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写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中山雨的浓浓喜爱之情。主题思想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水淋淋(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句子,找出打比方的部分,体会它们的好处。
  1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把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
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把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题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