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4张PPT。巴金小狗包弟巴金
巴金(1904.11.25——2005.10.17) 中国当代
文学巨匠、“20世纪中国的良心”“人民作家”巴金于
今日19时零6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1904.11.25—2005.10.17 )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巴 金寒夜中,斗志激扬追觅繁星,誓除黑雾急呼雨电。
憩园里,闲情难有再擎爝火,彰显大家光照春秋。小狗
包弟巴金巴 金
1980年1月4日小狗包弟—— 一场灵魂的自我救赎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巴金基本情况。
2、理清全文的思路。
3、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4、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作者介绍作者简介: 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现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灭亡》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中篇小说《寒夜》《憩园》《春天里的秋天》
散文集《新声集》《随想录》(说真话的大书 ;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
1981年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世纪老人”:1904-2005
“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其目的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作品介绍相关图片 旁边的小狗就是巴金作品中的“小狗包弟”了解背景:“文革”那些事两位元帅遭批斗三位被迫害致死的文人代表(从左往右):
吴晗、老舍、傅雷故宫改名为“血泪宫”大量书籍被撕毁清华大学校门被毁批斗成为家常便饭1968年8月,巴金被关进牛棚改造,随后经受了大字报、挂牌游街等形式的批斗。
1970年到农村改造,掏大粪、喂猪、背稻草、种地…
1972年,妻子萧珊在饱受精神折磨后患上癌症,病逝。
巴金的儿子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饱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性格变得内向抑郁,疾病缠身。此时,巴金69岁。
巴金曾在《病中》一文写道:“当姚文元拿着棒子的时候,我给关在牛棚里除了唯唯诺诺之外,敢于做过什么事情?十年间我不过是一条含着眼泪等人宰割的牛。”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
“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
──(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 “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那是一个缺少理性的年代!
那是一个人人难以自保的年代!
那是一个不堪回首、令人痛心的年代!
那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深刻反省的时代! 小狗
包弟巴金重点字词:舔舐(tiǎn shì) 租赁 (lìn) 作揖(zuò yī )
解剖(pōu) 堕(duò)入地狱
形近词卡片
舔舐(tiǎn shì)
舐犊(shì dú)情深
作揖 (yī)
缉 (jī) 毒
编辑 (jí)
修葺 (qì)
揪(jiū)住
锹 (qiāo)锹
啁(jiū)啾
愀(qiǎo)然
堕(duò)落 坠(zhuì)入
叱(chì)骂 解剖(pōu)
租赁(lìn) 绿草如茵(yīn)
塌(tā)方 竹榻(tà)
煎熬(áo) 熬(āo)白菜
【撕毁 厮杀 嘶哑】(sī))
一只讨人喜爱的小狗,在“文革”的特殊背景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1、熟读全文思考作者给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文章的思路序幕:(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 故事 (眼前)
开端:(2)小狗包弟的来历
发展:(3-6)小狗包弟和家人间的亲密接触 回忆
结局:(7-9)痛别包弟
尾声:(10-13)作者的忏悔 (眼前)整体感知小结思路:(1)艺术家和狗的故事(2---9)小狗包弟的故事(10---13)怀念包弟,表达歉意2、标出“文眼”: 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小狗有哪些经历,“我”的情感态度发生哪些变化?3、把握情感发展线索经历情感艺术家和狗的故事(1)与包弟的亲密相处(2-5)不知如何安排包弟(6-8)刚送走包弟 (9)送走包弟后的反省 (10-11)真心的忏悔 (12-13)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意3、情感发展线索找出对狗的有关描写,填写下面档案卡。4、小狗包弟信息卡找出对狗的有关描写,填写下面档案卡。4、小狗包弟信息卡合作探究两条狗:
1、文革中把艺术家当朋友的狗;
2、作者的小狗包弟。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1)结构上:是为引出下文话题,起着铺垫、暗示下文包弟悲惨命运的作用 。 2)内容上: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悲伤;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时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形成对照,反映那个时代人和人的关系竟不如狗对人的信任(以狗的仁义反衬人的无情,心灵上给人更大的震撼力)深化了主题。
3)写作效果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这更衬出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承担责任的精神态度。
3、请大家快速阅读,找出重点写包弟与我们亲密相处的段落有哪些?写了“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哪几件事?包弟是怎样的一条狗?怕生识趣客厅作揖守候亲热日本客人拍摄包弟日本女人过问包弟爱人讨骨头喂包弟读第2—5段
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包弟是怎样的一条狗?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聪明
乖巧
可爱
有情义
懂人性a.包弟越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一家人就越不忍让它离开,作者一家与它的情感越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悲痛。b.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用 意 是 什 么 ? 4、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犯)
②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四旧”嫌疑) ;
③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 (人们划清界限自保)
--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 罪魁祸首是文 革 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还会再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再进入梦乡。当然我也不再相信梦话!
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可以说,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吧。 打开历史这扇门 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在这狂浪下边的还是掀动这狂浪的,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强制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 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但是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 了解背景:“文革”那些事一段历史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 当红卫兵象流星般划过中国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的,是对中国文化遗产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对几代中国人(也包括他们自己)从精神到肉体的摧残。 “红卫兵”,意即毛主席的红色的卫兵。最早只是北京的一些中学生自发成立的一个群众组织,而且还是被视为非法的地下组织。但在毛泽东对其造反精神表示肯定和赞扬之后,红卫兵组织如烈火燎原一般迅速风靡全国,并几乎形成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但是,让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卷入成人的政治生活,这一超越常规的作法注定不能长久并产生巨大的负作用。文革期间,人们是异常的热情,完全丧失了理智批斗成为家常便饭刘少奇惨遭批斗两位元帅遭批斗 彭德怀,1928年在大革命低潮时期加入共产党。井冈山时期组建工农红军第5军,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期任解放军副总司令,抗美援朝时期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文化大革命中,被囚八年,患上绝症。1974年11月29日辞世,时年76岁。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
1966年,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终年67岁。 傅雷,翻译家、文学评论家。翻译作品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1966年9月2日的夜晚,因不堪红卫兵的殴打、凌辱,撕被单结绳与夫人朱梅馥双双系于铁窗自杀。 他时年58岁。 翦伯赞,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1968年12月18日夜,偕妻戴淑宛双双吃下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杨朔,现、当代作家。抗战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华社特派记者;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1968年8月3日绝望中服安眠药自杀。 容国团,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战胜各国乒坛名将,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他也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
文革中,容国团被扣上“特务嫌疑”的帽子,于1968年6月含冤自尽,年仅31岁。 很多人在那个时代卷入了盲目的疯狂之中。文革结束以后,很多人不敢正确面对这段历史,或者是逃避这段历史。而一个在文革中没有任何过错的老人,迫于无奈把自己养的一条小狗送到医院供解剖,他是如何看待自己当年的行为的? “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
“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
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
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
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
这样的尸体。” ----秦牧 (“文革”期间广州街头所见) 5、文革后,在别人都把全部责任推到了四人帮身上的时候,作为受害者的巴金却向小狗表达歉意,巴金怎么道歉的?歉意体现了巴金怎样的人格?
理解:“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
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诵读第10-13段,找出作者自责表示歉意的语句。 歉意体现了巴金怎样的人格?
文革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 忏悔,解剖自己是人生的美德,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启示: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
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
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
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
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随想录晚年思想漫笔,五卷本的忏悔录
对自身及周遭问题的深刻剖析与大胆揭示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 评价: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
“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在众人的幸福里谋个人的快乐,在大众的解放中求个人的自由。” 问 题:巴金写这篇文章仅仅是表示对包弟的一种歉意吗?个人时代人性小狗包弟反思、解剖、忏悔对反常、荒诞岁月进行揭露、抨击衬托冷酷、凄凉、无情折射对比载体大背景:文革小主角小事件细节描写艺术家与小狗巴金与包弟小狗包弟一个人 内心和谐
一个民族 忏悔 走向理性
全人类 和平发展1、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章第一段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艺术家被“专政队打得头破血流,腿也断了,还拖着游街示众,”“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这里,人的冷漠、势利、残酷与小狗的热情、单纯、讲友情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人不如狗的主题,揭露了那个是非颠倒时代的罪行语言艺术探究2、反复手法的运用:文中还多次写日本友人由起女士看见“我”就问“你的小狗怎样”,这是反复手法的运用,其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从侧面衬托了小狗包弟的可爱,连见过它一面的日本友人也对它念念不忘。
二是反衬“杀”狗者的凶残,这里的“凶手”不是具体的,而是一个时代。
三是在结构上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将小狗的命运由无忧无虑的时代过渡到被送上医院解剖台的结局。3、以小见大1.官方版: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2.通俗版:选取一个小事件、小角度来反映大问题、大背景。
3.古典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主题归纳文章通过叙述小狗包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反映出在文革那个动乱的年代,连狗都难以幸免,任何生灵都可能遭受不测。从而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体现了作者呼唤人性,提倡人道主义,具有可贵的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巴金 “现在,我的座右铭是: 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 ——巴金《随想录·一篇序文》 情义与怯懦的对比,可爱与残暴的较量,一条小狗展现了一个可怕的年代,一颗忏悔的心撑起了一个大写的人。 走出历史的荒芜,他没有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和谴责者,而是把自己连同历史一起押上审判台,他“把笔当作手术刀一下一下地割自己的心”。他解剖着自己,同时解剖着历史,他要找出附于文化与心灵上的毒疮与脓血,为一个民族清算历史,找出通向未来的道路。结语小结:
认识一个畸形时代的情况.
明白作者呼唤讴歌人性的时代意义.
感受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勇气和度量.
理解作者说真话抒真情的散文风格.怀念萧珊推荐文章一、认识自我: 巴金先生之所以伟大,正是他认识到了只有勇于忏悔和反省,才是拯救我们民族的现代精神力量,他以“揪出自己示众”的无比勇气和无私品德,点燃理性的火种,从精神上唤醒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重建精神家园。人文拓展善于反省,让人肃然起敬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冯骥才)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海涅) 善于反省,也是一种智慧社会良知的缺失华沙之跪二、关注历史 德国总理勃兰特的下跪赎罪受世人称赞善于反省的民族与国家,才会蠃得他人的尊重 1970年12月7日那个灰蒙蒙的上午。这天,按照日程安排,正在波兰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一行,前往华沙当年的犹太人隔离区,向那里的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二战中德国屠杀犹太人600万)
“他没有必要下跪,而他却为那些应该下跪而没有下跪的人,跪下了。” “跪倒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 勃兰特丢尽了德国人的脸!勃兰特: “我当时突然感到,仅仅献上一个花圈是绝对不够的。”
“我不需要理解,愿意理解我的人就会理解我。”☆华沙之跪☆解读一:勃兰特可以不跪,因为他无罪,但他
在全世界的面前跪下了。 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堂堂一国总理,双
膝掷地,那样的有响,震惊了全世界。让全世界
为之一震,也让人性为之一震。勃兰特跪在了历
史老人的面前,他替那些更应下跪而没有下跪的
人跪下了,他的下跪非但没有为日尔曼人丢脸,
反而让他获得了更多尊严,因为他下跪的时候已
经代表着一种精神,他所代表的精神已经足以使
他不朽。解读二:认错是需要勇气的,更何况是谢罪呢。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有罪而认罪的时候,说明这个
人仍有尚未泯灭的人性,人性的多少不得而知。
一个人为自己同胞,为自己的民族所犯下的罪行
而忏悔,下跪谢罪的时候,那么这个人需要的不
只是勇气,而是人性上的升华,升华成了一种精
神,那种精神来支持着他的行为,那是什么精
神?我不懂精神的定义,我也不会总结精神,更
不敢妄加一种精神以说教,但是我在内心会认定
一种精神,一种我自己感知的精神,我称它为
“勃兰特精神”。别人可以说这是一种承担责任
的勇气。是人性的回归,是勇敢面对人性所给予
每个人责任的勇气。解读三:把责任视为己任,哪怕是罪责。
有多少人也曾泪涔涔,但却是为了个人的
得失。承担责任是需要勇气的,更何况是
罪责。这需要一种勃兰特的勇气,这种勇
气大到国,小到家,都是不应丧失的。一
国元首有了这种敢于担责,勇于显错的勇
气,国可强。一家家长有了敢于担责,勇
于显错的勇气,家可兴。 解读四: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像勃兰特一样,因
为他们既缺乏对自己过错的认识,更缺乏有承认
错误的而请求原谅的勇气。这种勃兰特的勇气也
不是谁都配有的,在勃兰特跪下的时候,在亚洲
及太平洋罪行滔天的战败国日本,还在为他们所
极力宣扬的军国主义而狂犬吠日,因为倭岛上的
寇民没有人性的通道,来升华任何东西。所以他
们不配。也正是因为不是谁都会成为勃兰特,也
不是谁都去会做勃兰特,才让我看到了勃兰特的
伟大,意识到了勃兰特勇气的伟大。 2006年5月8日,69岁的日本僧人岩田隆造来到日伪统治时期辽源煤矿死难矿工墓179具白骨前跪拜诵经、忏悔。 2006年5月8日,69岁的日本僧人岩田隆造来到日伪统治时期辽源煤矿死难矿工墓179具白骨前跪拜诵经、忏悔。 日本首相“拜鬼”,遭到亚洲人民反对面对污染的环境,人类更应该反省三、关注社会作业: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或浅或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魔鬼。请正视我们的“过错”,反思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请你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写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者朋友等。200字以上。(或者写一篇关于“反思”的文章,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