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考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简史
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实践
1871年的巴黎公社,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实践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无法克服,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借鉴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例题1 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应理解为( )21cnjy.com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有科学理论指导
C.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
D.巴黎公社精神的指引
答案:B
解析:工人运动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诞生,成为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推动了工人运动的新发展,故选B。www.21-cn-jy.com
例题2 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C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的理想成为现实,答案C。
1. 它发表16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理论向导,对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这里的“它”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 下列历史事件属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
A.宪章运动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3. “一方面,它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另一方面,又使其经济发展陷入僵化”这评价的是 ( )21·cn·jy·com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4. 苏联解体,而中国则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表明?( )
①在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
②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③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④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答案】C
【解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意义的是马克思主义,答案C。
2.【答案】C
【解析】1871年的巴黎公社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答案C。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答案】B
【解析】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使苏联的发展陷入僵化。答案B。21教育网
4.【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改革开放,从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说明在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可行的。故选D。
微考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
1.背景
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长期没有克服,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经济形势恶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内容
经济上,提出“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外交上,开展“新思维外交”21cnjy.com
3.结果: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政治体制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而独立的趋势加强。www.21-cn-jy.com
4.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与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2·1·c·n·j·y
例题1 下列苏联领导人中,先后把经济和政治作为改革重点,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D
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答案D。
例题2 他领导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他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答案:C
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与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1. 某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可见,该文的主题是( )www-2-1-cnjy-com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未能取得良好效果。1986年至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 8%,反而低于改革之前。当时领导改革的是( )21·cn·jy·com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3.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②国家权力分散
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 ④苏联解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21教育网
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1.【答案】D
【解析】“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这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答案D。
2.【答案】C
【解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的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答案C。
3.【答案】A
【解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政治体制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苏联解体发生于1991年。答案A。
4.【答案】C
【解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意指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答案C。
微考点: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
沙俄:1546~1917年,指的是1917年3月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1917年11月十月革命后至 1922 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底苏联解体。21教育网
易错微析
俄国废除农奴制就是沙皇统治者亚历山大二世。
例题1 1917年11月7日晚9点45分,伴随者“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俄国苏维埃政府诞生的事件是( )21cnjy.com
A.废除农奴制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成立
答案:C
解析:1917年11月7日,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答案C。www.21-cn-jy.com
例题2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这几个历史片段组合在一起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历史?( )
A.美国
B.前苏联
C.法国
D.英国
答案:B
解析:1917年11月7日,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时正处于一战时期;1922年成立苏联,并在最初的国家建设中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二战中苏联是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答案B。
1.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的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反映了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21·cn·jy·com
A.化解矛盾,巩固沙皇统治
B.解放农民,帮助农民致富
C.改变俄国的专制制度
D.迅速实现俄国近代化
2.俄国1917年3月二月革命的直接结果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推翻了临时政府
C.使俄国退出了一战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 苏联这一名称开始出现于( )
A.1917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4.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瓦解一共维持了多少年( )
A.68年
B.69年
C.70年
D.71年
1.【答案】A
【解析】“农奴自下而上的解放自己”那意味着农奴进行斗争,会推翻沙皇统治、“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则是沙皇主动消除农奴的矛盾,从而维护沙皇的统治,答案A。
2.【答案】A
【解析】俄国1917年3月二月革命的直接结果是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答案A。
3.【答案】C
【解析】1922年成立苏联,答案C。
4.【答案】B
【解析】1922年成立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答案B。
微考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问题和矛盾;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等。
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道路。21·cn·jy·com
例题1 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这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www.21-cn-jy.com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赫鲁晓夫的改革
C.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D。
例题2 下列各项对苏联历史经验的总结,不正确的是( )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B.戈尔巴乔夫应对苏联的解体承担责任
C.改革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不适合俄罗斯
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不适合俄罗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是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答案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B.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政策
C.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思想和路线 D.“八一九事件”的爆发
2.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是( )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下列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B.和美国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
C.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D.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4.以下关于苏联解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列宁主义的失败
B.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C.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5.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最终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
A.苏联
B.中国
C.美国
D.日本
1.【答案】A
【解析】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思想和路线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僵化,长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所以答案选A。21教育网
2.【答案】B
【解析】西方的和平演变,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答案B。
3.【答案】C
【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错误的思想和路线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故选C。
4.【答案】C
【解析】:苏联解体只能说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失败,答案C。
5.【答案】A
【解析】20世纪80年代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苏联国家性质改变,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答案A。21cnjy.com
微考点:苏联解体的过程、影响
1.过程:
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明斯克协定——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阿拉木图宣言》——12月 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
叶利钦接管:1991 年12 月 25 日,戈尔巴乔夫辞职并把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
2.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意味着苏联模式的失败。21教育网
易错微析
苏联解体的实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
例题1 1991年12月25日,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徐徐降下,震惊世界的这一事件是( )21cnjy.com
A.同盟国解体
B.轴心国瓦解
C.苏联解体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中的事件,发生于1991年12月的是苏联解体,答案C。
例题2 1991年苏联解体,这标志着( )
A.“三国协约”瓦解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瓦解
D.两极格局结束
答案:D
解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答案D。
1.“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匈牙利事件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2.“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斯拉夫分裂
B.两德统一
C.苏联解体
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3.苏联解体是苏联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场悲剧,其标志是( )
A.赫鲁晓夫下台
B.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
C.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D.“八一九”事件
4.“它结束了曾对 20 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 45 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德国分裂 B.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C.苏联解体 D.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5.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A.国家名称的变化
B.社会制度的改变
C.经济体制的变化
D.两极格局的结束
1.【答案】D
【解析】题中的“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都与苏联解体有关,D。
2.【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中,发生于“1991年12月25日”的历史事件是苏联解体C。
3.【答案】C
【解析】12月 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答案C。
4.【答案】C
【解析】苏联解体,意味着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也标志两极格局的结束,答案C。
5.【答案】B
【解析】苏联解体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答案B。
微考点: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1.背景:斯大林逝世后,继任的领导人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的一些弊端,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一些改革措施。21cnjy.com
2.内容:经济领域,主要是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在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鼓励垦荒,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政治领域,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3.影响: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www.21-cn-jy.com
例题1 大面积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领导这一“玉米运动”的苏联领导人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C
解析: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的改革中,大力推广种植玉米,领导了“玉米运动”。答案C。
例题2 对赫鲁晓夫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
A.根除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未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改革没有取得任何的成就
答案:B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未根本消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答案B。21·cn·jy·com
1. 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是( )
A.日本的明治维新
B.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C.俄国的1861年改革
D.中国的戊戌变法
3.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2·1·c·n·j·y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1.【答案】C
【解析】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苏联领导人是赫鲁晓夫,答案C。
2.【答案】B
【解析】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答案B。
3.【答案】C
【解析】1958年时,苏联的赫鲁晓夫正在进行改革,其中有关于农业方面的改革,故选C。
4.【答案】B
【解析】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改革没有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答案B。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