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进程、原因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标志: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进程:起源于美国,随后涉及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原因:科学理论的进步(如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战争的推动(战时军用技术转为民用)。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的方向。
时代:信息时代——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例题1
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要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B.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C.它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其核心
答案:B
解析:B
例题2
科技发明促进了社会进步,也催生了许多新兴的职业。下列职业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的是(
)
A.火车司机
B.轮船司机
C.飞行员
D.网络工程师
答案:D
解析:D
1.
在1999年以来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实现了从无人到有人,单人到多人的重大突破。这一成就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A.计算机领域
B.生物工程领域
C.原子能领域
D.航天技术领域
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导航的科技发明。这一系统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①生物工程
②原子能
③计算机网络
④航天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创新。以下工业部门,诞生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是(
)
A.钢铁工业
B.汽车工业
C.电力工业
D.航天工业
4.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德国人研制成功的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最初用来计算炮弹弹道。以上史实表明
A.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B.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线
C.只有德国和美国将科技运用到战争中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D
解析: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实现了从无人到有人,单人到多人,指的是我国发展的载人航天技术,答案D。
2.C
解析:GPS进行定位、导航的科技发明主要是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航天技术,故选C。
3.D
解析:四个选项中,出现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航天工业,答案D。
4.A
解析:题中讲述了原子弹、火箭、电子计算机都与战争相关,并在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得到发展应用,这表明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答案A。微考点: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时代及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信息时代
例题1
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后又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核心是(
)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答案:D
解析:“信息时代”的核心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答案D。
例题2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工业时代
D.信息时代
答案:D
解析:互联网的出现是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答案D。
1.蒸汽机的改进,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开创了崭新的(
)
A.蒸汽时代
B.钢铁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2.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
A.电力的广泛运用
B.电讯技术的兴起
C.内燃机的发明
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
)
A.蒸汽时代
B.钢铁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4.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
A.蒸汽机的应用
B.原子能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A
解析:蒸汽机的改进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答案A。
2.A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广泛运用,成为时代的标志,答案A。
3.D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答案D。
4.D
解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和发展,并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答案D。微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及信息时代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的方向。
时代:信息时代——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例题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A.蒸汽机技术的成熟
B.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D.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
答案:C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答案C。
例题2
QQ与微信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平台主要得益于(
)
A.蒸汽时代的到来
B.电气时代的到来
C.网络技术的发展
D.报刊事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QQ与微信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平台主要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答案C。
1.“自动控制技术是在无人直接干预的情况下,采取对控制信息进行测控、变换、传递和计算,用以达到对被控对象实现自动化的功能技术,企业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材料表明自动化技术(
)
A.是造成工人失业的根本因素
B.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源于现代计算机技术
D.是现代生物工程的重大突破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
A.原子能
B.电子计算机
C.航天技术
D.遗传工程
3.为了请朋友吃饭,小张在美团网上预定了团购套餐,既省时又省钱。这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B.原子能的广泛使用
C.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
D.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
4.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
A.航天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5.今天,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更便捷,可以进行电子商务、实现远程教育、发送电子邮件等。这说明我们的社会进入了(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钢铁时代
D.网络时代
1.C
解析:材料中的“对控制信息进行测控、变换、传递和计算,用以达到对被控对象实现自动化的功能技术”,主要是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而实现,故选C。
2.B
解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电子计算机,答案B。
3.A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答案A。
4.C
解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标志着信息社会到来,答案C。
5.D
解析:进行电子商务、实现远程教育、发送电子邮件等都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这这说明我们的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答案D。微考点: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动力、新能源
新动力
新能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
煤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动机、内燃机
电能、石油
第三次科技革命
太阳能、核能
例题1
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范畴的是(
)
A.原子能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石油化工
答案:A
解析:四个选项中,原子能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范畴,答案A。
例题2
我们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依据是(
)
A.主要动力不同
B.交通工具不同
C.生产方式不同
D.纺织机械不同
答案:A
解析:两次工业革命都出现新的动力,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广泛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故选A。
1.
1825年9月,史蒂芬孙设计制造的火车机车正式试车。为该车提供动力的是(
)
A.发电机
B.蒸汽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2.《全球通史》记载:“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指(
)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C.富尔敦制成的汽船
D.本茨创制的三轮汽车
3.下图为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图中石油产量的变化主要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A.珍妮机的发明与使用
B.电灯泡的发明与使用
C.飞机的发明与使用
D.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
4.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核电站
②蒸汽机
③内燃机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1.B
解析:为史蒂芬孙设计制造的火车机车提供动力的是蒸汽机,答案B。
2.A
解析:蒸汽机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从而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答案A。
3.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使石油大量开采,答案D。
4.D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出现核电站,答案D。微考点:生物工程的含义、核心和意义
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来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工艺或新产品,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其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例题1
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哺乳动物,它主要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
A.电子计算机领域
B.原子能领域
C.现代生物技术领域
D.空间技术领域
答案:C
解析:克隆羊“多利”的技术,主要属于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答案C。
例题2
克隆技术对人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直引起人们广泛的争议。它诞生于(
)
A.文艺复兴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D
解析:克隆技术诞生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答案D。
1.生物工程技术包括(
)
①生物学
②遗传学
③细胞学
④微生物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疫情让全球谈猪色变。各国科学家共同合作,力图通过克隆技术开发预防猪流感的疫苗。这项技术得益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马歇尔计划
3.黔金丝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极少,为有效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得以繁衍,我们可以利用的科技成果是(
)
A.克隆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新能源技术
D.新材料技术在第
4.三次科技革命中,生物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创造出许多惊人的奇迹。下列人物在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
A.邓稼先
B.侯德榜
C.袁隆平
D.爱因斯坦
1.D
解析: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来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故选D。
2.C
解析:克隆技术出现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C。
3.A
解析:克隆技术可用于保护黔金丝猴,使这一濒危物种得以繁衍,答案A。
4C
解析:在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袁隆平,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这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答案C。微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
首先,这次新科技革命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其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例题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包括(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C.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D.经济结构中重工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答案:D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有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不包括经济结构中重工业的比重越来越大,故选D。
例题2
下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B.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结合
C.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B
解析:图示反映了新技术会促进新的领域发展,并且各领域会相互影响,体现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结合,答案B。
1.
“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和颠覆,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的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B.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
C.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D.科学成果不断涌现
2.三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有关科技革命的话题,以下是他们谈话内容的片断,从中可知他们讨论这一话题的中心是(
)
甲:科技革命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只需要3~5年
乙: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
丙: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占80%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
A.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力的速度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C.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D.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
4.下表是不同时期从科学技术成果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时间的统计,此表反映了(
)
时期
19世纪
一战前
二战前
20世纪70年代后
时间
50年
30年
7年
3-5年
A.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越来越互相渗透
B.科学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C.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1.B
解析:“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体现出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答案B。
2.B
解析:甲:科技革命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只需要3~5年,说明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乙: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反映出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丙: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占80%,表明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些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答案B.
3.B
解析: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这一内容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答案B。
4.D
解析:从表中可看出,不同时期从科学技术成果到产品投入市场所使用的时间越来越少,从中反映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答案D。微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易错微析
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例题1
下表有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统计表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6.7%
5.6%
5.3%
2.9%
9.6%
3.5%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安定的国际环境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好
答案:B
解析: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共同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答案B。
例题2
“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祸害。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消极影响的是(
)
A.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泄漏
B.美国通过网络大量窃取中国经济和军事信息
C.北约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阿富汗造成平民伤亡
D.中国多地因大量使用煤炭而使空气污染加剧
答案:D
解析:大量使用煤炭的情况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开始出现,这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选D。
1.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2.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导致了工业化生产的出现
3.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
A.英法成为工业强国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4.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调整发展时期,其共同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D.形成经济共同体
1.D
解析: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的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作案D。
2.D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开始了工业化生产,可知工业化生产的出现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故选D。
3.D
解析:英法成为工业强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是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答案D。
4.C
解析: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共同原因是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