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6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6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9 15: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4张PPT。1、东欧剧变东欧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1989年,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民主德国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波兰政府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大幅度提高肉类价格,引发了许多城市的工人罢工。团结工会得到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不断挑起罢工,导致局面动荡。波兰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使局势平稳下来,但由于经济得不到根本好转,局势继续动荡,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威信大为降低。材料一:
1989年,柏林墙打开后,大批民主德国公民前往西柏林。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长期保持稳定的明主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这时,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领导更换;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决定实行多党制。第二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东欧是怎样发生剧变的?经济困难政局动荡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政治多元化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制度质变东欧剧变步骤剧变完成波兰的剧变“圆桌会议”将成为通向民主和自由的波兰之路的开端。 在1989年6月的议会选举中,波兰当局在议会选举中惨败。反对派不仅获得了众议院自由竞选161席中的160席,而且囊括了参议院100个席位中的99席。波兰统一工人党知名领导人全部落选。 之后波兰实行了资本主义。1989年波兰的圆桌会议德国的统一庆祝德国统一嘉年华 1990年东欧剧变中两德统一的原因? 1、德意志民族的向心力,是根本原因
2、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重要动力 3、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和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提供了契机历史上德国两次统一原因的共同之处?(1)经济发展的需要(2)民族凝聚力强(1)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2)要大力密切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启示:【 问题探究 一】1989年,罗马尼亚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图为齐奥塞斯科夫妇乘直升机从党中央大厦逃走情景反对派民兵倒戈军队占领总统府南斯拉夫共和国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遭到镇压东欧剧变的原因内部原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忽视民主法制。外部原因 :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西方的和平演变;钱其琛(中国前外交部部长)回答《世界知识》记者的提问:
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剧变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革,执政党丧失政权。2、苏联解体解体过程: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b.“八一九事件”
c.《阿拉木图宣言》——正式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这样,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于接近”,接着又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经济结构单一、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严重束缚了劳动人民和加盟共和国地及各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政治上高度集权。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必要的监督,社会缺乏民主。苏共和中央垄断权力,使加盟共和国失去实权。
斯大林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①起因:根本原因(改革走入死胡同)
②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了挽救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
③影响:改变苏联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苏联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激化各种矛盾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曾针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
戈尔巴乔夫把“改革”成功的希望寄托于西方的施舍。西方则趁此“良机”,提出各种苛刻的附加条件,按西方当时的说法,就是“大改革多援助,小改革少援助,不改革不援助”。 然而,西方的援助只是一个“诱饵”。加紧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说:“美国的关键战略利益不在于从经济上挽救莫斯科,而是要摧毁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 苏联的解体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同时伴随着瓦解,分裂为15个国家。解体后的苏联解体标志: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12月21日
由苏联11个共和国(波罗的海3国和格鲁吉亚除外)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简称: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至此联盟国家彻底解体。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并将核武器控制权交给叶利钦,苏联解体。1991年底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取代苏联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利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是国家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联合国家联合体”徽标苏联解体的影响国内:●国内经济持续下滑;
●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党内斗争尖锐化;
国际:●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剧变;
●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东欧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面崩溃。标志着两极格局(“冷战”)的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北约东扩,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苏联解体后,西方世界认为苏联解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断言“社会主义国家的个体生命不会超过70年”。你对此怎么看?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问题探究 二】(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总结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特征:和平与动荡并存,总的趋势是缓和。
在世界总体缓和的趋势下,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局部“热战”时有发生,世界局势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特征。动荡的表现(1)南斯拉夫解体:1991年,南斯拉夫国内发生武装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1992年由原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等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
(2)北约轰炸南联盟: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1)南斯拉夫解体:
(2)北约轰炸南联盟: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这次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动荡的表现动荡的表现(1)南斯拉夫解体:
(2)北约轰炸南联盟: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三架飞机,分别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厂严重威胁。此后,世界各国部加强了反恐斗争。动荡的原因(1)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恐怖主义;民族分离活动等);
(2)美国力图构筑以其为首的单极世界,不断推行其霸权政策,插手别国内政、外交,甚至不惜诉诸武力(霸权主义);
(3)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1)南斯拉夫解体:
1991年,南斯拉夫国内发生武装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
1992年,由原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等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
(2)北约轰炸南联盟: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
这次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
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持续78天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错综复杂的巴以问题冷战结束后地区性冲突暴露出来这是卢旺达穆拉比大屠杀纪念馆的遇难者头骨。1994年4月至7月的100天时间里卢旺达发生震惊世界的种族大屠杀,约100万人被杀害。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的4月7日为“卢旺达大屠杀国际反思日”。民族、种族、宗教、领土问题爆发阿富汗战争 (2001年10月)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 2003年8月27日,朝核问题北京六方会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缓和是主流——有利于维护和平局面的因素:①多极化趋势下,各力量间趋于制约以平衡;
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加强了各力量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③各种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日趋成熟的对话机制有助于矛盾冲突的解决;
④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的维护;
⑤核武器“一损俱损”的特点制约着世界性大战的爆发美国的霸权主义1、新干涉主义:
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资本主义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来推行美国主导全球的战略。巩固美国在全球的霸权。2、单边主义:
小布什上台以来,凭借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推行“我怎么合适就怎么来”的政策,表现有:部署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拒绝执行国际社会为防止全球变暖而达成的《京都议定书》,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协议,批准向台湾出售先进的武器;绕开联合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等行径。原因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1)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表现(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背景:“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过程: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影响: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2)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俄罗斯
政治上: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军事上: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经济上: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
(4)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克林顿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德国前总理科尔:“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多极的世界。……”“只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团结和权威,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才是正确方向。”“不管什么情况,法国将对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草案投反对票,如果绕开联合国对伊动武,法国不会参战。” “如果需要我将亲自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参加对伊拉克问题新决议草案的投票,德国不同意任何使战争合法化的决议。”“俄罗斯倾向于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伊拉克问题,任何其他手段都将是一个错误,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整个国际局势的动荡。”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特点:
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 超多 强短期:“一超多强”长期: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影响:
a.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b.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c.在多极化的形势下,各力量之间相互制衡,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d.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了吗?为什么?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2、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②总趋势是多极化不断加强;
③多极化格局已经最终形成;
④目前存在美、欧、日、俄、中五个主要力量中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B1、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在于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结束
B.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C.多个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存在
D.欧洲联盟的成立C【巩固练习】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美国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空中侦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
A、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C、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C4.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
C.“八一九”事件的爆发
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5、苏联解体说明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6、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A、美国重新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中国迅速崛起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7、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几次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长期以来的国际矛盾造成
B、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
C、在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中进行
D、是广大爱好和平的人们推动的结果8.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9.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BD10、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执政党丧失政权但社会制度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界的分裂局面
D.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