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9 09:5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理解五四精神。
2、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情况。
3、了解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
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两个阶段
阶段
斗争重心
主力
斗争方式
前期
北京
学生
游行示威
罢课
后期
上海
工人商人
罢工
罢市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
4、性质:四运动是一次广大劳动人民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等的职务。
(3)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练习:
1、导火线:
中国外交失败。
2、口号:“外争国权,
”“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
3、经过:
年5月4日,在
(五四运动前期中心)爆发,运动的主力是
,6月初,发展到
(五四运动后期中心),运动的主力是

4、结果(初步胜利)
(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


等的职务。
(3)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5、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劳动人民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
的革命运动。
6、意义
标志着中国
的开始。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
2、代表人物: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陈独秀:《劳动者的觉悟》《谈政治》
3、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各地陆续成立。
4、北京、上海等地创办《劳动界》《劳动音》等刊物
5、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练习
1、
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
2、代表人物
(1)李大钊: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介绍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

(2)
:发表《劳动者的觉悟》《谈政治》等文章,宣传
的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理论,阐释
的历史必然性。
3、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
基础。
☆想一想
《劳动界》为什么要发表《一个工人的宣言》?
《劳动界》宣传对象是工人阶级,其宗旨是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发表一个工人所创作的宣言,让工人来现身说法,这对其他工人的影响会更大。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标志
:中共一大召开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内容: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党的任务: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练习: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

月23日。
2、地点:
,后转移至浙江

3、内容:(1)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是

”。
(2)党的任务是实现

(3)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

(4)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是中央局,
为书记。
4、意义: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

小结:
一、五四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巩固练习
1、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
C

A.
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
B.
日本夺得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
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2、1919年6月5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和游行示威,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A

A.
上海  B.
天津
  C.
武汉  D.
九江
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B

A.
自由
B.
爱国
C.
平等
D.
博爱
4、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立的,主要是因为(
C

A.
五四运动席卷全国
B.
运动的参加者都是青年学生
C.
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D.
运动主力由工人转向学生
5、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这场运动的目标之一是

D

A.
“自强”“求富”
B.
“实业救国”
C.
民主、科学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6、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哪一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D

A.
《劳动者的觉悟》
 
B.
《谈政治》
C.
《庶民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6、
在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内,陈列了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的照片。下面的四张照片中,哪一位是毛泽东?(
B

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B

A.
深入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B.
领导工人运动
C.
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
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8、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9、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有一个展厅的展览主题是“开天辟地——党的诞生”。该展览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A.
中共一大召开
B.
中共七大召开
C.
遵义会议召开
D.
中共八大召开
10、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对此,你认为最正确的理解是(
D

A.
五四运动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B.
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C.
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1、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这样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这说明中共的诞生(
C

A.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材料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材料三“废除‘二十一条’。”
请完成:
(1)上面的三个口号是在什么事件中提出的
五四运动
(2)哪一个口号最能说明该事件的性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指哪些人物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4)该事件最后取得了哪些初步的胜利
释放学生、罢免三贼、拒签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