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9《皇帝的新装》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9《皇帝的新装》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9 16:1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学案
【设计特点】
本篇运用“非指示性”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设计中的“简约型”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样式设计,该设计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文本。简约型“非指示性”教学设计,是对完整型“非指示性”教学设计的简约性提炼和改造,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比较简约,只设计了主要的一些学习环节;二是学习活动比较简约,主要集中在共选式学习活动上;三是学习时间比较简约,一般只花一两个课时来学习。
该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步骤为:教师激趣导入;初读课文,说说初读感受;再读课文,说说再读感知;三读课文,自选式学习;四读课文,共选式学习;五读课文,积累性美读;总结学习收获或启示;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其中,自选式学习是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一两个方面自主展开学习;共选式学习是共同选择一两个学习主题,一同展开深入的品味和细致的赏析。如果先共选式学习、后自选式学习,那两者的学习内容一般不会重复。两种顺序,各有特点。先自选式学习、后共选式学习,偏重于遵循学生学的程序,能使学习由浅入深、由粗到细;先共选式学习、后自选式学习,侧重于遵循教的程序,能使学习由此及彼、点面结合。
【设计展开】
一、教师激趣导入
以故事重述的方式,引导学生重温安徒生童话中的著名篇目,活跃课堂气氛。
二、初读说感受
教师不再在学生没有接触课文前就单向灌输,而是让学生打开书本,自主阅读,读出真切的体验和细腻的感受。读前教师先引导,说明学习的三要素即任务、要求和时间,边读边用心感受;然后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初读感受,要求真诚、细腻、个性化(三个要求逐级提升)。
每人独立完成后,再以前后桌四人或六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内交流(由组长协调每人说话的内容和时间),相互感染,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然后教师从每个小组中随机抽点一个代表(以免课堂一开始就被少数“明星学生”控制),向全班介绍,并现场互评。介绍时说两句,第一句说自己的,第二句说本组中三级要求都达到的一个典型。
本着“先生后师”的原则,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感受,与学生交流:这篇课文我不是初读,现在我读了之后的深切感受是:骗子很可恶,皇帝很可笑,大臣很可悲,百姓很可叹,小孩很可爱、可敬!
三、再读说感知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读前教师先引导,说明学习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每人用略读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建议按以下句式回答:本文讲述的故事是……,表达的主题是……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并按三级要求相互评判,形成小组的最佳答案;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如果学生说到位了,教师就说说答题的方法)。
四、自选式初步学习
学生三读课文,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读前教师先引导,说明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每人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一两个地方,品味欣赏,并用感性的、个性化的语言说说你喜欢或印象深刻的部分,并阐释理由。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教师随机抽点每个小组中的一人,向全班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要求说得感性、个性化。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学生分享。我印象深刻的是课文开头这段话,印象深刻的理由是:短短四句话就让我看到了一个爱装成癖、嗜衣如命的皇帝。这四句话没有一句是多余的,同时,没有一句不是夸张的。第一句写他为了穿新衣,不惜花掉所有的钱;第二句用“既不……也不……也不……”的句式,在与军队、看戏、游公园的态度的对比中表现他对穿新衣的独特癖好;第三句和第四句更是极度夸张,“每一天每一点钟”是时间上的夸张,“皇上在更衣室里”是空间上的夸张。于是,一个爱穿新装爱到极点的皇帝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读者面前。这样开头,既深深吸引住了读者,也为下文精彩故事的展开作了充分的铺垫。
五、共选式深入学习
学生四读课文,进行共选式学习。读前教师先引导,主动说明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每人用浏览的方式四读课文,然后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全文,从中选出两个共性的学习主题,作为“正餐”或“主菜”,一同展开深入的品味和细致的赏析;选择原则是“两特一先”,即本文特有的、特别值得学习的、(其中有语言学习选项时)语言学习优先;为此请每人边读边想、边想边写:“本文特有的”有哪些,其中“特别值得学习的”有哪些,符合“语言学习优先”原则的有哪些(个);最终选择的两个学习主题是哪些(每个学习主题用“的”字结构的形式来表示,如“巧妙的构思”等)。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按照“两特一先”的句式说说自己确定两个学习主题的过程,在交流中形成小组的基本共识;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努力形成班级的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继续促进共识的形成。我先说三个名词:心理描写、故事、主题,请每人在每个名词前面加上四个字作为修饰语,来准确揭示其特点。(学生经过独立探究、小组讨论后教师再往下说。)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各位同学来说,加修饰语可能还是挺难的,但一旦加准确了,就会有学习收获。这三个修饰语分别是:精巧多变的心理描写(指三人先后赴织布现场看布时的心理描写)、虚幻奇特的故事、深刻凝重的主题。就“两特一先”来说,“本文特有的”是前面这三个;其中“特别值得学习的”也是这三个;符合“语言学习优先”原则的是“精巧多变的心理描写”;最终选择两个学习主题,则要从三个“特别值得学习的”主题中去掉“虚幻奇特的故事”,因为“精巧多变的心理描写”是必选的,“深刻凝重的主题”是本文的亮点,而第二个“虚幻奇特的故事”是童话的共同特点。
形成学习共识后,依次对两个学习主题展开深入的品味和赏析。
开始学习前,教师先说明,如果共选的学习主题和你前面的自选学习基本一致,说明你很有语文眼光,老师期待你在共选式学习中继续细化、深化自己的学习;如果有同学没有加入共选式学习的行列而选择其它学习主题独立学习的(比如有人立足“自身特点”来反观“文本特点”,认为“虚幻奇特的故事”值得自己学习),老师也期待你在同样的时间内取得同样的学习效果,并在交流的时候,积极发言,给人启发。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预先设计,其他方面需要课堂上随机生成。
(一)精巧多变的心理描写
教师先引导。大臣、官员和皇帝先后去看织布现场的心理描写都不一样。请各位思考探究:怎么个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对着文字和标点,探究出自己的理解来。
每人先独立学习,然后参与小组交流,形成基本共识后,再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
第一,怎么不一样?老大臣把眼睛睁得特别大,而且越睁越大。面对疑惑,他用的是反问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而且很自信:“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而第二个派去的诚实的官员则是看了又看,面对疑惑,他用的是感叹句:“我并不愚蠢呀!”然后是不自信:“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皇帝自己去了现场,面对疑惑,他用的是反问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同时说了两句让自己感到害怕的话:“这可骇人听闻了。”“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第二,为什么不一样?从表面上说,是不让读者看得重复和厌烦,体现出写法上的变化;从深层来说,则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水平和思想智慧,用不同的描写来表现不同性格与身份的人的不同特点:老大臣自恃资深年高,特别自信,所以用的是反问句;诚实的官员不够自信,马上对自己发生了怀疑,所以用的是感叹句和判断句;皇帝自以为天下第一,至高无上,用的自然是反问句,但他又很敏感,并不自信,所以本能地说出了两句让自己感到害怕的话。同时,老大臣写得最详细,因为他是第一个来看的人,读者很想知道第一个人的具体反应;而且他的具体反应也决定着骗局是否能进行下去。
(二)深刻凝重的主题
1.提问讨论
问题1:“教参”第242页上说:“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深刻发掘的则是看得见的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你认为批判的仅仅是皇帝和大臣们吗?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还有谁?为什么?请你到书上找出依据来。
每人都独立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基本共识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批判对象不限于皇帝和大臣们,还有百姓。因为课文第5段有这样的话:“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检测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而皇帝光着身子在街上游行时,第32段有这样的话:“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这说明,百姓或者说市民也很虚荣,也很虚伪。
问题2:假如皇帝在大街上游行,你也是看客,你敢说真话吗?
先让每人独立反思,自我审视,然后教师让大家举手表态:认为自己敢说真话的举手,不敢说真话的举手。让每人都直面自己。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是我,我很难确定自己会不会说真话,敢不敢说真话。而这就是作品的深刻之处和典型之处,它直通人心,直指人性,让每个读者都进入其中,去直面,去反思。所以,作品大而广之,揭示的是人性中盲目自尊、死要面子的虚荣而又虚伪的弱点。一个优秀的作品,往往是表现人心和人性的,这样的作品才能让读者产生心灵的震撼力和思想的冲击力,也才能让读者洗涤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精神,所以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说:“人在语言中成长,心在文学中美化。”
问题3:现在知道为什么老师取名为“深刻凝重的主题”了吧?那为什么说“深刻”?为什么说“凝重”?
先让每人独立思考,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人说说。如果说得不到位,就在小组内讨论。
最后教师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说它深刻,是因为它直指人的心灵深处,直指人性弱点;说它凝重,是因为这种人性弱点在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着。
2.提炼升华
就课文中的某些片段内容,说说自己从中受到的人生启示。
教师先介绍方法和示例——
方法:先概括介绍文中的某个内容,然后从中提炼出富有启示性的或哲理性的一句话。
示例: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这时两个骗子来到了京城,皇帝马上就上当了。启示:骗子是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才出现的,上当受骗的人,往往是有贪欲的人。
明白方法后,每人独立进行,写在备用纸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之后由小组长集中本组的精彩观点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概括,要说得慢,让学生一同加入思考行列。
六、了解作者和文体
学生学习课文有收获、有体会后,内心会激起了解作者的兴趣。此时教师介绍作者,能起到提升和促进学习的作用。
让每人先看课文注释,看完后教师用多媒体亮出补充的内容。
七、积累性美读
先聚焦新鲜字词,边读边积累。因人而异,不求统一。独立掌握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测,最后教师选一些字词现场检测。
再聚焦优美的语段,美读,读出感受和享受;对其中的妙语佳句,则熟读成诵,生成积累。独立掌握后教师随机抽查,现场展示。
八、一句话总结
下课前,每人说一句结束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启示。要求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之后教师先随机抽点三四人,再自主发言三四人,边说边自评互评。随机发言,能听到真实的;自主发言,能听到精彩的。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总结,继续激励学生: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们对安徒生的童话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对人性的弱点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对语言表达的技巧等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说不定我们同学中以后也会涌现出像安徒生一样的童话家呢!
九、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同时“得益于课外”,需要课外阅读。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或上网打开专业网站阅读(班级语文学习博客已有链接),每天读一篇。上网阅读的同学可随时留下你的一句话感想或评论,与他人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