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上有多少点子单元教案(17页)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上有多少点子单元教案(17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0-19 18: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有多少点子
累计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的基本思想:
这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数学课,通过附页2中10×10的点子图,盖住一部分,计算露出多少个点子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互动及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摆”和“说”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数出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学单
教学目标:
1我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乘法算式。
2认识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具体内容:
1
我会填
在算式5×6=30中,乘数是()和(),积是()。这个算式读作()
4×3=12
读作:()3×4=12
读作:()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1+1+1+1+1+1=
6+6=
2+2+2+2=
8+8+8=
5+5+5+5=
3
说一说:3+3+3+3+3表示(
)个()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说说其他算式。
共学单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同桌合作学习
1
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横着数算总数,每行---个,有---行,就是求--个---事多少,列式为---------可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列式为---×---=---或---×---=---。竖着数呢?)
教师巡视,适时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学生尝试独立解答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3.再选一个算式试一试,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4.总结:数有规律排列的物体的个数时,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即一排一排地数或一列一列地数,根据题意可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弄清楚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最后写成“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的形式。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
延学单
1.数学书21页第一题:分别用两种方法在图上表示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展示,全班评议。
教师点拨。
数学书21页第二题:我说你摆。
两个人一组,一个人说,一个人摆。
数学书21页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数学书21页第四题:
学生观察书中情境图,然后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第四节动物聚会
累计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基本思想:
教科书创设了小动物聚会的情境,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出现,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动物们所拿出的各种食物的数量,蕴含着乘法的数量关系,围绕情境图,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具体的实例,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使学生通过看、想、说的过程,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学单
学习目标:
1
我能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含义。
2
理解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
具体内容:
1
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
6+6+6=()×()
5+5+5+5=()×()
8+8+8=(
)×(
)
2下面的乘法算式可以写成那些加法算式
5×3=()
6×2=()
3
根据要求写算式:
6个3
-----------------------
3个6
-------------------
5个2------------------------
2个5---------------------
共学单
导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同桌合作学习
有序观察书中的插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苹果和桃子各有多少个,应该怎样列式?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不会,加以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1提示: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2
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3总结:先找相同的量,再数出这样相同的量有几份。用乘法计算时可以用份数乘每份数量,也可以用每份数量乘份数。
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遇到的困难,并帮助学生解决。
延学单
数学书23页第一题:想一想,连一连: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学习,
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2.数学书23页第二题:小蚂蚁回家:
小组合作学习,
指名展示汇报,教师点拨。
3.观察数学书23页第三题情境图,完成下面各题:
(1)摆小雨伞一共用了多少根牙签?
(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4.第四题:画一画,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
指名展示汇报。
5.第五题:请你说出两个能用5乘2解决的问题。
练学单
累计:
课时授课时间:


练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1..数学书24页第一题:画一画,说一说。
学生试做,
指名汇报。
2.第二题:摆一摆,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展示汇报。
3.
第三题:看一看,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4.
第四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生试做,
练学单
累计:
课时授课时间:


练习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数学书25页第五题:想一想,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2.第六题:画一画,数一数。
小组合作学习,
指名展示汇报,教师点拨。
3.第七题:说一说,填一填。
学生试填,
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4.第八题: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
学生仔细观察第八题情境图,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第九题:想一想,填一填。
小组同学共同探讨,
全班交流。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动经验。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操作活动对图形的认识产生兴趣,初步感受数学的美。
单元重、难点:
重点:认识对称图形,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例: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第一节
折一折,做一做
累计: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的的基本思想:
数和形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科书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在操作活动中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预学单
学习目标:
我能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
2
我能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
力。
预学内容:
1
准备纸对折后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
观察剪出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3
总结:什么是对称?
共学单
导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同桌合作学习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展示一些漂亮图案。问:你能剪出其中的一种图案吗?同桌研究方法,动手操作。展示:汇报剪纸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不会,加以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认识对称图形1
小组合作研究其他几种图案的剪法。(小组汇报,互相补充)2.认识对称轴。(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3
总结:像这样重叠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遇到的困难,并帮助学生解决。
延学单
1.数学书27页第一题:用1张正方形的纸照样子做一做。
学生试做,
指名展示,全班欣赏。
2.第二题:怎样剪出下面的图案 说一说,做一做。
学生观察图案,想一想怎么剪,
学生试着剪一剪,
展示作品,说一说怎么剪的。
3.计算下面各题:
92-
76+
35
27
+
37
+
26
89
-
35
+
22
4.第四题:第一行的图案是从第二行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汇报。
5.第五题:看一看,做一做。
观察书中图画,
照着图画做一做,
展示作品。
2
玩一玩,做一做
累计: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的的基本思想:
平移、旋转现象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才能直观感受。为此,本节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预学单
学习目标:
1
我能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
我能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物体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
我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习内容:
1
查找资料,了解华容道游戏规则。并试做出游戏用具、
2
按数学书的要求作出陀螺。
共学单
导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一玩一玩,华容道1、。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2华容道的玩法介绍。同桌共同研究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1)
分组活动。(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3)分组汇报不同移动方法。3
总结:什么是平移?图案横向或纵向移动,图案的大小、形状不发生变化,这样的移动方式叫平移。4
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你还知道哪些?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1.
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3.
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4.
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5.
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不会,加以指导
延学单
1.数学书29页第一题:所有的汽车只能前进或后退,想一想,黄色的小车怎样才能开出出口?
学生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2.第二题:竹蜻蜓是我国古人特别喜欢玩的一种玩具。看一看,做一做。
小组合作,共同研究制作。
展示各组作品。
3.计算下面各题:
+
34
+
22
75
-
28
-
19
94
-
58
-
19
4.第四题:做一个风车玩一玩。
自己做一个风车,
展示自己的作品,
风车大赛,看谁的风车转得好。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2——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2——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2——5的乘法口诀,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乘法口诀,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节
采松果
累计课时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的基本思想: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连加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是乘法运算的基础。教材通过“数松果”这一情境,学习5的乘法口诀,这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开始。教材把它作为起始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平时学生最喜欢用手指计算,并明白有规律数数对学习乘法口诀的帮助。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预学单
学习目标
1.我能探索松果数量与数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体会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我能探索5个一堆的松果的数量与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得出5的乘法口诀。
预习内容:
1.用乘法表示下列加法算式:
5+5=(

=(

5+5+5(
)=(

5+5+5+5=(
)=(

5+5+5+5+5=(
)=(

5+5+5+5+5+5=(
)=(

5+5+5+5+5+5+5=(
)=(

5+5+5+5+5+5+5+5=(
)=(

5+5+5+5+5+5+5+5+5=(
)=(

2.心中有数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5的乘法口诀特点:编口诀的时候,都是把比较小的乘数放在(
)面。得数的个位都是0或者5,单数(1.3.5.7.9)与5相乘的积个位数是5,双数(2.4.6.8)与5相乘的积个位是0.
5的乘法口诀每相邻的两句口诀里的得数都相差(
)。
共学单
导学环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同桌合作学习
观察书中的插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1.提示:1堆有几个松果?2堆呢?3堆呢?2.小松鼠是几个几个地数?几堆就有几个5.怎样列式?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列示3×5或者5×3
小组合作学习
1.填写表格2.1个5是多少?2个5是多少?
3个5呢?4个5呢?3.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1×5=5
2×5=10
3×5=15
4×5=20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4.编口诀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5、怎样记住口诀?
教师巡视教师小结编口诀时,我们把乘数编在后半句。为了使口诀念起来更顺口,积不满十,就加上“得”字,积满十,“得”字省去。
延学单
1.数学书31页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
2.第二题:填一填。
学生试做,
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
3.第三题:对口令。
两人一组试一试。
4.填一填。
学生试填,
比较一下,两组结果有什么不同?
5.第五题:先在图上圈一圈,再数一数,说一说。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