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鲁人版必修二 《听听那冷雨》 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鲁人版必修二 《听听那冷雨》 课件(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9 11:3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听听那冷雨》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渐生灯影外
客愁多在雨声中听听那冷雨余光中语言特点
1、句式长短变化灵活多端。
2、大量叠音词的使用,增强了散文的
节奏和韵律,使描写十分细腻。
3、在修辞上,大量使用比喻、通感等
手法,恰当地烘托出思想情感。
4. 化用古典诗词,营造意境,增强文章
艺术底蕴余光中
1928年生于南京,祖
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
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
之后,就一直台湾、香
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
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
思念已久的大陆。 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
文化,曾说
“中国,最美最母亲
的国度”,
“我的血系中有一条
黄河的支流。”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
罗江”,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
传人”。 “掉头一去是风吹乌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孺慕 舔舐 寒濑
氤氲 滂沱 鞭挞
蓊郁 岑寂 沁鼻
羯鼓 苔藓 啁啾
咬啮 仓颉 如椽大笔
?预习检测 rú shì lài

yīn yūn pāng tuó tà
wěn cén qìn
jié xiǎn zhōu jiū
niè jié chuán
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 “躲过一阵潇潇
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都
是潮润润的。”?那分游子思乡的牵挂如雨丝无处不在的。 “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怎样理解?
用黑白片的色调写出环境的单调乏味。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文革后期(1974),安东尼奥当时拍了一部反映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调子很灰暗。可见作者由此表达了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担忧。 作者在文中重点写哪些地方的听雨?台湾日式古屋大陆瓦屋听雨走入霏霏深沉的故土乡愁 1、 同样是听雨,在台湾日式古屋和大陆瓦屋听出的音乐是否相同?为什么? 日式古屋:冷冷的音乐大陆瓦屋:温柔的音乐自然之雨浓烈的文化情结 中国美丽的方块字宋代米芾父子的山水画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王禹偁竹楼听雨的《黄冈竹楼记》文化之雨除了回忆听雨的经历,作者还联想到了什么?第二段作者提到汉字,有何用意? 汉字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作者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 为什么提到米芾父子的画? 中国风景婉约朦胧,这种情调像我国的山水画,具有古中国的情韵。作者又一次借传统文化表达了对大陆的眷恋。苍凉的人生感慨第5段作者为什么要化用蒋捷的《虞美人》?怀乡、亡宋之痛少年不识愁滋味壮年异乡断肠客白头凄楚、凄迷 人生之雨在第六段中,为什么提到王禹偁的竹楼听雨?A.“据说住在竹楼上面,……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 文人雅士的爱好,与雨交融写,突出了他们的雅兴。竹楼之雨也是古典和中国的。 B.与瓦屋听雨形成对
比,突出瓦屋听雨
的 美好的韵律。冷雨雨 : 冷 :(2)情的凄楚: 思乡沧桑的内心苍凉。(1)景的凄冷: 春寒秋凉的外在感受。难遣的故土愁思难舍的文化情结难言的人生感慨苍凉凄迷的意境想入非非开 头结 尾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 不能扑进她怀里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前尘隔海。古屋不再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可以说明作者对故土的思恋之情?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空蒙而迷幻清清爽爽新新视觉的美感领略的情趣薄荷的香味淡淡土腥气除了“听雨”,作者还从哪些角度感知那“冷雨”? 作者在文中表现什么感情? 思乡之情
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
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
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
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余光中为什么用“冷”修饰雨?换成“寒”好不好?冷雨的凄冷(景)情的凄凉(情)给人一种凄凉迷蒙的景象,表达作者无限的思乡之情。沾衣欲湿杏花雨
(清丽喜悦)一蓑烟雨任平生
(旷达从容)夜阑卧听风吹雨
(国恨愁苦)梧桐更兼细雨
(凄清悲苦)
不同的人
不同遭遇
不同情境
不同听雨的感受。 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
缠绵的思乡之情。他满怀的愁绪可曾勾起你的一丝
感伤呢?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说,“故
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
切的亡国之恨;“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心中的冷
雨,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而“凭谁
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
雨,抒发的是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