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人版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鲁人版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9 11: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01-8-22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先秦历史散文
史传散文
《左传》 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烛》《战国策》国别体史书 《荆》《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鸿门宴》大家还了解哪些史书体例?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如:《春秋》《左传》 《资治通鉴》等。国别体:先分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年代编写史书的体例。如:《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例。《史记》、《汉书》、《后汉书》等。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的历史。《汉书》烛之武退秦师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僖公是哪国的国君的谥号?文章既为左丘明所作,为何文题不直写其名?
烛之武退秦师文章写作背景
秦 晋 郑
城濮之战 重耳流亡与郑国无礼
秦晋之好
烛之武退秦师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烛之武退秦师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 
当时,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
晋郑秦函陵氾水
晋 军秦 军
听读课文字音氾(fán)佚(gōng)(zhuì)(zhāo)杞(qǐ)(yuè)逢(páng)戍(shù)(zhì)朝(bǐ)鄙缒阙(quē)(yì)说知共
请用四字概括各段大意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离郑说之背景
初显不凡
再显不凡
说之结果第一段重点词
以 贰 军

文化知识
公 侯 伯 子 男

第二段重点词
若 辞 已

重点句
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危:危险。
使:派遣,命令。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从:听从。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辞:推辞。
犹:副词,尚且。
为:做事。
已:通“矣”,了。
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是:代词,这。
然:然而,但是。
许:答应。
讨论:三个“之”的意义和用法 第三段重点词
既 执事 鄙 陪 东道主
行李 版 厌 封 阕

句式
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何厌之有?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夜,名作状,在夜里。
既,已经,副词。
敢,谦词,有冒昧意思
鄙,名词作意动, 把......当作边界。
焉用,为什么。
陪,增加。
讨论虚词“以”用法意义
找出特殊句式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
共:通“供”,供给
为:给予。
赐:恩惠。
济:渡河。
虚词:之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夫:发语词,表示将发议论。
厌,通“餍”,满足。
阙,侵损,削减。
焉:哪里。
唯:希望。
说:通“悦”,高兴。
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虚词:之 以第四段重点词
微 与 其 夫

分类归纳分类归纳条目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汉语句式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何厌之有?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通假字已通矣,语气词共通供,供给厌通餍,满足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14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行李之往来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那人
今:一般人的妻子 古:把……作为
今:认为以为行李夫人16一词多义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因为,连词 拿,用,介词 表顺承,连词 表顺承,连词把,介词许①许君焦、暇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答应,听从赞同约数 表处所 烛之武退秦师一词多义:夫晋,何厌之有?(助词,无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指示代词,那)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用于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性)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唯君图之。 (代词)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夜缒而出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越国以鄙远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6、朝济而夕设版焉
军:名--动 驻扎 夜:名--状 在夜晚亡:使动, 使……亡鄙:意动,以……为边境远:形--名 远方东:名--状 向东封:意动,以……为边境 朝:名--状 在早晨 夕:名--状 在晚上12(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2)(烛)辞曰 (3)(烛)许之
(4)(烛)见秦伯,(烛)曰……
(5)敢以(之)烦执事
(6)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7)(晋军)许君焦瑕 文言句式1 判 断 句(1)是寡人之过也。(2)邻之厚,君之薄也。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2.宾 语 前 置何厌之有? 3.介词短语后置(1)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省略句15人物形象分析1、郑伯为什么平白无故礼贤下士?从其身上可得到什么教训?
2、佚之狐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
3、烛之武为何老而不见用,年近七十,只是一个小小的“圉正”?
4、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对国家大事了解得很透彻,既然一直不见用,他为什么了解透彻?

人物形象分析5、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师?抓住了哪两点?分了几步说的?

分类归纳抓住两点
1、处处为秦着想
2、充分利用秦晋矛盾

人物形象分析分四步
1、引起秦伯好感,为打动提供了可能
2、说明亡郑对晋有利,对秦有害,动摇秦晋联盟的基础
3、存郑只会对秦有好处
4、晋贪得无厌的本性

--吐真情以稳住
--晓利害以动摇
--述利益以引诱
--点负义以挑拨

烛之武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从正面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尤其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
此外,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物。
烛之武形象分析17
正史上对烛之武的记述除了《左传》这些文字外,别处似乎很难找到他的名字了。 《史记》里有简单的几句:“郑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间令使谓秦穆公”。“人”“使”二字使烛之武成了无名英雄。 《东周列国志》里说他“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 佚之狐对他的评价是:“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从其后来的表现看,此言不虚。烛之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