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3.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导入】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灾、抗灾能力强,灾害危害程度如何?2·1·c·n·j·y
【板书】一、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成灾强度日趋严重
【点拨】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
【过渡】灾情的大小决定致灾因子(自然异变)的强度以及受灾体(承受灾害的客体)的特性。地球上不同的大洲、不同国家、甚至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由于距离灾害发生地的远近,所感受到的灾害强度也不一样。另外,由于承受灾害的客体的差异,从而造成了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出处:21教育名师】
【板书】2.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阅读 如何确定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
通过阅读明确以下几点:
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
灾害的相对损失与绝对损失?
【板书】二、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
1.不同的时段,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同
2.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
【思考活动】读下表,回答问题。
1960--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
时段
1960—1969年
1970—1979年
1980--1988年
1989—1998年
灾害事件(次数)
16
29
70
53
经济损失(亿美元)
504
969
1538
4793
保险理赔(亿美元)
67
113
310
1069
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哪个时期发生得最多,哪个时期发生得最少?
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时间趋势如何?
【点拨】1. 1980~1988年这个时期发生得最多,1960~1969年这个时期发生得最少。
2.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分析原因: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某些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往往是该地域经济比较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由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板书】三、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
1.危害较为严重的大洲:亚洲和非洲
思考:结合学习过的有关亚洲和非洲的自然概况和社会经济情况分析其灾害严重的原因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从世界范围来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同时与两个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也有一定关系。
亚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自然地理诸要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一,围绕亚洲大陆的海域复杂多样。亚洲大陆东临太平洋,南濒印度洋,北为北冰洋,海疆发达,多边缘海。北冰洋的边缘海,每年大部分时间冰封。印度洋北部是全球最暖海域之一,它是夏季西南季风必经之地,南亚、东南亚雨季降水量的多寡与西南季风的盛衰有密切的联系。太平洋沿岸,在构造上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分界线上。海底地形崎岖,亚洲大陆东侧形成一系列弧形列岛、海底山脉和深海沟带,且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海域是季风气候主宰因素之一。21教育网
第二,亚洲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多样性。亚洲地形十分复杂,在各大洲中不仅地势最高,而且起伏很大,地形分异变化明显。气候类型也十分复杂,不仅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而且气候带齐全,气候类型多样。亚洲不仅长河众多,而且内陆流域面积广大,同时河流、湖泊的类型俱全。21cnjy.com
第三,亚洲地理环境结构的复杂性。亚洲既有东西延伸的经向自然带,也有南北循序更替比较明显的纬向自然带。此外亚洲还具有各种不同的垂直自然带结构。
亚洲自然地理诸要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一种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洪水、热带气旋、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很高。同时由于亚洲主要分布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医疗卫生事业并非十分完善,使得流行病的爆发也严重影响着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损失严重。21·cn·jy·com
非洲海岸线平直(与欧洲相比,非洲面积是欧洲的三倍,而海岸线还不如欧洲的海岸线长),半岛、海湾极少。地势较为平坦,为高原大陆。埃塞俄比亚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横贯整个大陆,面积770万平方千米,占非洲总面积的l/4。西南部还有纳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东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长的裂谷,分东西两支,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过红海至死海北部,全长约6400千米。这一巨大的裂谷带被称为“地球的伤痕”。www.21-cn-jy.com
非洲气候高温、少雨、干燥,因此,非洲有“热带大陆”的称号。非洲气候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①气温高。非洲大陆地跨南北半球,赤道横贯中部,90%以上位于南北纬30。之间,绝大部分地方年平均气温在20°C以上,气候炎热。②干燥地区面积广大。由于南北回归线穿过非洲大陆,这一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或大陆内部吹来的干燥气流,难以形成云雨。尤其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该地区位于大陆中西部地区,大陆宽广(是非洲最宽阔的地带),西部沿海又受到寒流的影响,东北信风从内陆吹来,所以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的降水量一般由赤道向南北逐渐减少。全洲有1/3的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为热带沙漠气候。近几十年来,非洲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森林、草原遭到严重破坏,加上自然的原因,使非洲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致使许多非洲国家饱受旱灾的威胁。③气候带作南北对称分布:非洲的气候类型,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而且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决定着该地区地震、干旱、热带气旋等自然灾害的存在。
非洲经济落后,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陆。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国家占了绝大多数。农业是非洲经济的支柱,绝大多数国家是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管理和技术落后。由于经济水平的落后,使得非洲各国防灾、减灾的能力较弱,经济损失严重;同时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导致非洲流行病的发生频率较高,人员伤亡严重。
【板书】2.各大洲造成重大损失的灾害种类的差异
(1) 欧洲:洪水和地震影响的人数最多,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最多
【点拨】南欧和北欧的冰岛多火山,地震频繁。
(2)北美洲:热浪、风暴、热带气旋、洪水和地震等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
【点拨】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是太平洋沿岸火山带的一部分。北美洲有活火山90多座,其中阿留申群岛有28座,阿拉斯加有20座,中美洲有40多座。北美洲西部也是世界上地震频繁和多强烈地震的地带。21·世纪*教育网
每年5月,北美洲东南部常受飓风侵袭,往往造成严重灾害。北美洲中部和北部冬季常吹寒冷而强烈的暴风和陆龙卷风。www-2-1-cnjy-com
(3)南美洲:洪水是最严重的灾害,其次是干旱、地震和流行病
【点拨】南美洲是世界上火山较多、地震频繁且多强烈地震的一个洲。科迪勒拉山系是太平洋东岸火山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安第斯山脉北段有16座活火山,南段有30多座活火山。尤耶亚科火山海拔6 723米,是世界上较高的活火山。地震以太平洋沿岸地区最为频繁。
(4)东亚: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等造成的损失较大
【点拨】东亚大部分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导致了频繁的旱涝灾害;东临太平洋,而西北太平洋又是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导致热带气旋夏秋季节经常影响该地区;东亚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导致地质灾害多发。21*cnjy*com
(5)南亚:洪水、热带气旋和流行病是主要灾害种类
(6)东南亚和大洋洲:洪水、地震、滑坡和干旱是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灾害,其次是火山喷发和流行病、海啸等【来源:21cnj*y.co*m】
(7)西亚和北非:洪水和地震破坏最重
(8)西非和东非:干旱和流行病最严重
(9)南部非洲:热带气旋、洪水和干旱是破坏巨大的灾害种类。流行病、洪水、干旱和热带气旋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为惨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后探究】
2008年1月至2月,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遭受罕见的雪灾。这次雪灾给我们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请同学根据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来谈谈这次雪灾的成因以及对我们国家所产生的危害有哪些?并且思考:如果是同样大的雪,降在我国东北地区,那么还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吗?为什么?2-1-c-n-j-y
(提示:南方经济发达,降雪频率低。)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世界各地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分析其环境特征及差异的产生原因。
尝试分析亚洲、非洲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
1.重点: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2.难点:如何确定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
1. 带着好奇、认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导学案。
2. 专心投入、收获成功的喜悦。
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有哪些?
3.简述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
4.简述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从表现和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差异两方面来答)
简述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详解如何确定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
2、详解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
3.详解我亚洲、非洲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
1.图解自然灾害损失地域差异的原因。
2.图解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出4个以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及其灾害类型;
2.会独立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主要灾害类型形成、发展、分布的主要环境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通过阅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表,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
2.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差异的方法,了解我国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地域环境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的理解;21教育网
3.进一步学会用范例分析方法掌握事物的一般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类型及其环境因素分析,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坚定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21cnjy.com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由于世界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各地遭受自然灾害损失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我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复杂而独特,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发展、类型与分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一些自然灾害多发区域。www.21-cn-jy.com
阅读 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通过阅读了解以下内容: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种类有哪些?
这些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过渡】阅读 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原因
【点拨】1.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
2.海陆兼备,陆地灾害和海洋灾害都有发生
3.季风气候典型,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4.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
5.人口分布不平衡,经济水平地区差异显著
【承转提问】我国有四大自然灾害多发区: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这些地区的环境有何特点?主要灾害类型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将一同来学习。
【板书】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复习提问】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是我国人口、城市、工业比较密集的地区,而频繁的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你知道制约黄淮海平原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有哪些?www-2-1-cnjy-com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淮海平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旱灾害和地震,除此之外,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灾害等。2-1-c-n-j-y
【思考】黄淮海平原为什么多水旱灾害?
【学生回答】造成本区干旱的原因不仅是降水量不丰富,最关键的是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全年大部分时间,特别是春季,降水量少,加之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此时又是工农业需水量最大的时节,所以干旱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的威胁十分巨大。在夏季,尽管总降水量有所增加,但集中程度高,在降水量少的年份或降水量少的时段,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巨大,人民生活、生产需水量大,旱情也十分严重。正是由于降水集中,在降水多的年份或暴雨期内,降水强度大,加之该地区地势低平、洼地较多、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该地排水不畅,洪涝灾害极易发生。【来源:21cnj*y.co*m】
【启发提问】本区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黄淮海平原位于地震带上,其中郯城一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正处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地区,地震灾害严重。 【出处:21教育名师】
【思考活动】(1)收集资料,列举黄淮海平原的一次灾害实例。
(2)下列措施能否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
①南水北调工程 ②长江三峡工程 ③节水农业 ④调控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量【版权所有:21教育】
【点拨】(1)(略)
(2)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但要想完全解决该平原的缺水问题还任重道远。黄淮海平原缺水一方面是水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造成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该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我们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因此要想更好地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还要注重提高我们的人口素质,培养我们保护资源、爱护资源的意识。
【过渡】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一旦灾害发生,损失十分严重。
【板书】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讨论】(1)东南沿海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东南沿海主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将该地的自然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
(4)在自然条件与东南沿海相似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自然灾害?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东南沿海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地震、台风等。
(2)产生原因:①该地区地处沿海,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②由于台风以及夏季风的不稳定,使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③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其中以台湾省最为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21·世纪*教育网
(3)减轻灾害损失的措施:①加强各种灾害的监测预报;②修建水利设施防御水旱灾害;③广泛宣传,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等等。
(4)东南亚和我国东南沿海自然条件相似,其台风、暴雨洪涝、地震灾害都较严重;
美国东南沿海受飓风、暴雨洪涝灾害严重,但地震灾害较轻。
【探究活动】阅读课本71页材料“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探究以下问题:
(1)分析广东省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趋势。
(2)建国以来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有何特点?
(3)分析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广东省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趋势是逐年上升。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损失逐渐上升,而且递升率越来越大。
(3)①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台风灾害比较严重;②广东省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比较多;③广东省大部分属于季风性气候,夏季风进退速率的不同,往往会在不同的年份形成洪涝和干旱天气;④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密度比较大,人类从环境中摄取资源的数量以及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都比较大。
【投影】图3-5
【承转】这是黄土高原地区的景观图,这里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是我国干旱、水土流失、暴雨、滑坡、地震等灾害多发区。21*cnjy*com
【板书】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探究活动】(1)从地形、气候、土壤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环境原因。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及中下游地区有何影响?
(3)有人说,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1)①地形:地形破碎,坡陡沟深;
②气候:年降雨量少而集中,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为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③土壤:地面大部分被黄土所覆盖,土质疏松,植被稀少;
④人类活动:长期人为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乱垦滥伐导致植被稀少,致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2·1·c·n·j·y
(2)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的泥沙含量多,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游河床下切深,下游成为“地上河”。21*cnjy*com
中游:水土流失把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和原有植被破坏,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下游:一方面由于河流的冲积形成了华北平原,这是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淤积下游河床,使黄河成为“地上悬河”,导致防洪压力极大,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3)对。(理由略)
【思考】干旱是本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你认为本区干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本区自然环境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距海较远,降水量少,且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再加上黄土土质疏松,当地植被稀少,因而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干旱灾害。
【结论】黄土高原之所以成为灾害多发区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是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频繁),而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加剧了当地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很好地保护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减慢灾害的发生速率,是保护母亲河——黄河的关键。
【板书】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思考】分析我国川滇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学生回答】我国川滇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危害大;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本区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由于地震频发,山体破碎严重;再加上本区降水丰沛,植被破坏严重,降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不但规模大,而且活动频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阅读】阅读课本73页阅读材料,了解四川地震的三大特点。
【探究活动】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例,简要叙述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环境。
【点拨】长江中游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原因:本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富。特别是夏季风的势力比较弱时,雨带便在长江沿岸滞留,雨量过大。加之长江中游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上游与南北支流同时涨水时,对于流河流河道造成极大压力,易产生洪涝灾害;反之,当夏季风势力较强时,雨带北上速度比较快,长江中游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天气,同时该地区工农业需水量大,又进一步加剧了旱情。位于中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会处,以山地地形为主,雨水较多,植被破坏严重,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
【课堂总结】1.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都存在洪涝灾害,但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成灾原因和灾度等方面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
黄淮海平原
东南沿海
相同点
①降水多且集中
②与季风活动有关
不
类型
①锋面雨较多
①台风雨较多
同
时间
②多发生在7、8月份
②多发生在5、6月份
点
下垫面
③河网稀疏、河床高,排水不畅
③河网稠密、地势低平
2.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黄土高原都存在干旱灾害,但干旱灾害发生的时间、成灾原因和灾度等方面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21·cn·jy·com
黄淮海平原
东南沿海
黄土高原
相同点
①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少的同时,气温高,蒸发量大
③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用水量大
不
同
点
时间
发生在4、5月份的春旱
发生在7、8月份的伏旱
整个夏半年多于旱
成因
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来得晚、退得早,降水少
夏季风强,雨带迅速北上,台风少的年份
地处我国的非季风区,受海洋影响小
灾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一旦遇到灾情损失巨大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一旦遇到灾情损失巨大
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一旦遇到灾情损失略小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第1课时)
能列举出4个以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及其灾害类型。
会独立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主要灾害类型形成、发展、分布的主要环境原因。
1. 带着好奇、认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导学案。
2. 充分利用地图册,了解各地区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
【教材助读】
1.阅读课本68页阅读材料“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了解我国干旱、洪涝、滑坡和泥石流、暴雨、水土流失、沙漠化、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识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阅读课本68页材料“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探究以下问题:21教育网
(1)列举出诱发我国自然灾害的环境原因。
(2)了解你的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分析引发这些自然灾害的环境原因。
3.阅读课本71页阅读材料“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探究以下问题。
(1)分析广东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变化趋势。
(2)建国以来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有何特点?
(3)分析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原因
我国有几大自然灾害区,它们有哪些在类型?
1.黄淮海平原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为什么多旱灾与水灾?
(1)灾害类型:
(2)多旱灾的原因:
(3)多水灾的原因:
2、东南沿海有哪些灾害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灾害类型:
(2)分析这些灾害多发的原因:
3.黄土高原有哪些灾害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类型
(2)分析这些灾害多发的原因:
第3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时间45分钟,每题10分,共60分)
1.(2016·衡水中学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缅甸东北部的帕敢山区是缅甸最大、也是全球知名的玉石产地,每年吸引缅甸各地的人到废弃的矿坑、石堆挖掘玉石。2015年11月21日凌晨3时30分,在帕敢地区发生了缅甸近年来最严重的玉石矿场山体滑坡事故,此次事故造成113人遇难,100人失踪,其中在两座巨型石堆间棚户居住的遇难者最多。21*cnjy*com
分析此次缅甸山体滑坡伤亡惨重的原因。
【解析】 滑坡伤亡惨重是由滑坡本身和当地的防灾能力有关。由材料可知滑坡发生地是当地最大的废弃矿坑,碎屑物质多,且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们居住条件差且滑坡发生在夜间,说明防抗灾能力差。【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 矿渣、碎石多,滑坡强度大;发生在凌晨;住房多为棚户或帐篷,防抗灾能力弱;灾民防抗灾意识薄弱;居住在高风险区;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通信不便,救援缓慢,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2.(2016·宁夏育才中学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利根川是日本最大的河流,其流域主要位于日本关东平原。下图示意利根川水系。
(1)分析利根川所在地区气候特征及成因。
(2)分析利根川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利根川位于日本关东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或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第(2)题,结合材料,利根川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夏秋季多暴雨、台风雨。中下游流域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水暴涨,排水不畅,导致堤防溃决,泛滥成灾。21·cn·jy·com
【答案】 (1)利根川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成因是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www.21-cn-jy.com
(2)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夏秋季多暴雨、台风;中下游流域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水暴涨,导致堤防溃决,泛滥成灾。21cnjy.com
3. (2016·韶关调研)湖南是一个雨水丰沛的省份,汛期跨越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唯独没有冬季。但2015年秋季以来暴雨频发,11月上中旬降雨量超过历史同期2倍多,湘江干流中上游发生有记录以来最大冬汛,导致25万多人受灾。而相邻的广东三次入冬均“失败”,广州立冬日(11月8日)至11月15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0分)
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影响广东迟迟不入冬的天气系统,并分析湖南2015年冬季发生洪灾的气象原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影响我国雨带推移的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夏季风强弱直接受副热带高压强弱的影响。受当年强副热带高压和南岭影响,冷暖空气形成的锋面长时间控制湖南,形成强降水。21*cnjy*com
【答案】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 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强,加上地形因素(南岭)的影响,使得入秋以来多次冷锋天气系统在湖南境内停留,形成多次强降雨,河水水位上涨,秋汛延续,形成冬汛,导致洪灾。【出处:21教育名师】
4.(2016·莱芜期末)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尼泊尔自然环境南北差异显著,水能资源丰富。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地震造成当地建筑物损毁严重,并引发珠峰雪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 下图为尼泊尔地理位置与震中示意图和尼泊尔地形略图。
(1)分析本次地震造成建筑物损毁严重的主要原因。
(2)Q地洪涝灾害多发,请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
【解析】 地震破坏的程度与震级、地面建筑、地质构造以及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有关。Q地处于热带季风气候的迎风坡,降水多且集中,河流的下游地势低易积水,容易形成洪涝灾害。2·1·c·n·j·y
【答案】 (1)震级高,破坏强度大;建筑物就地取材,多以土石结构为主,建筑质量差;地势起伏大,地震引起滑坡、崩塌、雪崩等次生灾害多。21·世纪*教育网
(2)地形为陡峻的山地,地势北高南低,落差大,Q地位于地势最低处,河流汇水快,排泄慢;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不稳定,雨季降水多,且降水集中。2-1-c-n-j-y
5.(2016·平顶山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1是某区域地形图,该地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但该区域表土流失严重,加上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来源:21cnj*y.co*m】
材料二 图2为图1中A城的气候统计图。
指出春季哪些气象(水文)灾害最有可能威胁该地农业生产并分别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 该地位于中纬度,春季气温回升过程中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发生低温冷害,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冬季降水量大,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快引起积雪融化,形成洪涝灾害。
【答案】 倒春寒(低温冻害);该地纬度较高,春季(3~5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易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威胁;(融雪性)洪涝;冬季降雪偏多,而春季气温回升快,则积雪快速融化会产生洪涝灾害。21教育网
6.(2016·吉林师大附中月考)东北地区有连片多年冻土分布,河流发育。近年来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规模和危害愈来愈大。下图为东北地区泥石流分布示意图。(10分)
读图分析该区域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解析】 图示区域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夏季多暴雨,纬度高冻融作用强,山区松散碎屑物质多,众多的河流易引发泥石流。www-2-1-cnjy-com
【答案】 ①东北地区冻融作用强烈,土层松脆;②河流发育,山麓冲积扇沉积物较多,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③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④降雨集中,多暴雨;⑤河网密布,汇流速度快,易形成洪水引发泥石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第3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上升趋势 ②北美洲 ③地震、滑坡 ④南部非洲 ⑤洪水、地震 ⑥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⑦地震 ⑧水土流失
地质灾害
1.(2015·海南高考)阿布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2014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此次灾害共造成2700多人死亡。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21教育网
分析阿布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解析】 滑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可以从滑坡产生原因如地形、碎屑物质、降水等;滑坡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聚落分布、房屋抗灾能力,村民救灾常识和区域救援能力等方面回答。
【答案】 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遭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救援能力差。21cnjy.com
2.(2014·全国卷Ⅰ)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21·cn·jy·com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解析】 通过文字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从区域的天气条件、地质条件及地形特点三个角度来分析。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故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震的发生会加剧和诱发次生灾害;材料显示该地区地震后出现多次降雨,会引发地质灾害。
【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导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气象灾害
3.(2016·全国丙卷)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www.21-cn-jy.com
图11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解析】 河南省该时段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可结合图示从南、北部的差异上回答,原因主要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上分析。2·1·c·n·j·y
【答案】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自然灾害的分布
4.(2015·四川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年4月26日开始运行。“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1);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
(1)据图2,描述图1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2)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
【解析】 第(1)题,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要从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和地势高低变化趋势三个方面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和数值变化特征分析。第(2)题,“蓉欧快铁”途经较高纬度地区、干旱地区和季风气候区的山区,沿途气候多变,自然灾害种类多,不同的地区灾害类型不同,要进行具体分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1)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2)较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季风气候的山区,夏、秋季节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1.理解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了解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及其原因。(重点)
3.理解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及其原因。(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
阅读教材P64~P65思考题,完成下列问题。
1.确定自然灾害损失程度
(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
②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时间和空间上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
(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
受灾人口、受灾面积、各种受灾体破坏数量与损毁程度、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方面。
(3)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各种指标的表现形式
①形式:a.绝对数量;b.相对数量。
②差异
a.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相对损失较低。
b.经济欠发达地区:灾害的绝对损失较轻、相对损失较大。
2.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
(1)时间差异:在不同的时段,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同。
(2)趋势: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
正误判断:
(1)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各种指标的表现形式为受灾人口和受灾面积等。( )
(2)随着人们防抗灾能力的提升,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下降趋势。( )
【提示】 (1)× 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各种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
(2)× 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
教材整理2 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
阅读教材P65第5行~P67,完成下列问题。
1.严重地区: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
2.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差异
地区
主要自然灾害
欧洲
洪水和地震
北美洲
热浪、风暴、热带气旋、洪水和地震
南美洲
洪水、干旱、地震和流行病
东亚
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
南亚
洪水、热带气旋和流行病
东南亚和大洋洲
洪水、地震、滑坡、干旱、火山喷发、流行病、海啸
西亚和北非
洪水和地震
西非和东非
干旱和流行病
南部非洲
热带气旋、洪水、干旱、流行病
正误判断:
(1)亚洲和非洲发生较多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地震。( )
(2)欧洲与其他大洲相比,自然灾害的相对损失较轻。( )
【提示】 (1)× 亚洲和非洲发生都较多的自然灾害是干旱、地震。
(2)√ 欧洲自然灾害损失较轻是和欧洲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水平密切相关的。欧洲经济发达,社会防灾减灾系统完善,各国对自然灾害的重视程度和防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经济发达,经济总量高,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对较轻。21教育网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自然灾害损失程度
2015年我国最大的破坏性地震是新疆皮山6.5级地震,损失最严重的是尼泊尔8.1级地震,造成我国西藏灾区27人死亡,860人受伤,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探讨: 材料中提到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有哪些?
【提示】 受灾人口,经济损失。
探讨: 在相同灾害强度下,经济发展水平与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有什么关系?
【提示】 在相同灾害强度下,经济发达地区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相对损失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灾害的绝对损失较轻,相对损失较大。2·1·c·n·j·y
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确定
3.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分析
强度相当的同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如:
1.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www-2-1-cnjy-com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损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
B.因为经济发达,甲地区损失率最大
C.乙地区损失率较大,其原因之一是抗灾能力差
D.丙地区损失率较小,其原因是灾害种类单一,强度小
(2)据上图,推测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率最接近下图中的( )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损失率并不是从沿海到内陆逐渐递减,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甲地因为经济发达,损失率较低,乙地区位于过渡地带灾情严重,且防灾减灾能力较弱,丙地区灾害较少,经济密集度低,但是灾害种类并不单一,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第(2)题,由上海到周边地区经济逐渐递减,防灾减灾能力逐渐减弱,所以损失率逐渐上升。
【答案】 (1)C (2)C
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与空间差异
2016年2月15日国家减灾委公布了1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情况。一是南方地区遭受大范围寒潮和雨雪冰冻天气,南方多个城市出现多年来首次降雪。二是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4次,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多。三是江南华南遭遇罕见汛情,广东灾情相对突出。总体来看,洪涝和地质灾害灾情较近年同期偏重,死亡失踪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为2009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值。www.21-cn-jy.com
探讨:材料反映了自然灾害损失的哪些特点?
【提示】 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探讨: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灾害强度不同。
1.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分析
自然灾害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自然灾害的损失必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2.理解自然灾害损失地域差异的原因
不同地域自然条件差异大,导致了不同地域自然灾害种类差异很大;加之不同地域经济基础不同,导致了其自然灾害损失差异巨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环境特点
灾害类型
多发区
环境特点
热带气旋
北美洲、东亚、南亚、南部非洲
中低纬度大陆东部沿海
洪水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东亚、南亚、东南亚、大洋洲、南部非洲、西亚、北非
季风气候区以及受热带气旋影响大的地区等
干旱
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季风气候区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区等
地震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东亚、东南亚、大洋洲、西亚、北非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滑坡
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南美洲
山区地势起伏大,以及地壳活动活跃地区,或者暴雨集中地区
流行病
非洲、东南亚、南亚、南美洲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2.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完成(1)~(2)题。2-1-c-n-j-y
(1)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②灾害强度的差异
③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④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下列不属于确定自然灾害损失程度指标的是( )
A.受灾人口 B.受灾面积
C.经济损失 D.海拔高度
【解析】 第(1)题,灾情是由致灾因子的强度、受灾体的特性共同决定的,灾害强度越大,灾情越严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减灾防灾投入越大,则抗灾能力越强,从而大大降低灾害的相对损失。第(2)题,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指标有受灾人口、受灾面积、各种受灾体破坏数量和损毁程度、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方面。21*cnjy*com
【答案】 (1)D (2)D
世界近百年来造成重大损失的自然灾害类型空间分布
探讨:对亚洲和非洲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有何差异?
【提示】 在非洲,以干旱和流行病的危害最为严重;而在亚洲以热带气旋、洪水、干旱、地震和滑坡造成的损失较大。【来源:21cnj*y.co*m】
探讨:从灾害的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哪两个地带?
【提示】 环太平洋沿岸灾害带和25°N~50°N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探讨:上述两个地区灾害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第一,明确图例代表的自然灾害。
第二,由图例各种自然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得出自然灾害分布不均的地域差异特征。
第三,明确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的原因与自然灾害强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3.读全球自然灾害灾情的区域分布(1985~1999年),回答(1)~(2)题。
区域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全球
死亡
人数
(人)
地震
2 670
11 510
27 900
127 020
320
180
169 600
风暴
1 250
18 140
550
59 810
1 460
440
81 650
洪水
15 810
3 670
4 480
222 780
1 800
3 290
251 830
其他
2 660
3 610
2 610
19 480
4 320
490
33 170
合计
22 390
36 930
35 540
429 090
7 900
4 400
536 250
经济
损失
(亿美
元)
地震
13.1
568.0
44.9
1 419.4
114.2
50.6
2 210.2
风暴
12.9
1 826.8
6.4
555.2
354.1
22.8
2 778.2
洪水
19.5
375.4
41.2
1 926.9
412.3
66.0
2 841.4
其他
22.7
624.1
16.5
196.4
243.2
25.4
1 128.3
合计
68.2
3 394.3
109.1
4 097.9
1 123.8
164.8
8 958.1
(1)从世界各大洲看,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最为严重的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2)北美洲和南美洲因灾害死亡的人数差不多,而经济损失北美洲是南美洲的33倍,这是因为( )
A.南美洲的防灾能力强
B.政府的高度重视
C.经济密集度北美洲远远高于南美洲
D.地貌特点悬殊
【解析】 第(1)题,由表中灾情分布可知:按各大洲经济损失最多的是4 097.9亿美元的亚洲;死亡人数最多的也是429 090人的亚洲,因此选A。第(2)题,自然灾害的损失受经济发展水平、防灾抗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北美以美国、加拿大为主,经济水平高,所以经济损失大。21cnjy.com
【答案】 (1)A (2)C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自然灾害损失程度
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的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据此回答1~2题。21·cn·jy·com
1.三次火山喷发位于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是( )
①冰岛拉基火山喷发 ②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 ③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喷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灾害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减灾能力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
【解析】 第1题,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既不位于环太平洋灾害带,也不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第2题,火山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其危害大小与太阳高度无关。
【答案】 1.C 2.D
对点训练2 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与空间差异
下表是1975~2001年各大洲各自然灾害次数占全球灾害总次数的比重(%)统计表。分析完成3~4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灾害类型
①
②
③
④
南北美洲
气象灾害
11.9
27.1
10.0
4.3
19.0
地质灾害
0.9
7.8
2.7
0.9
3.7
生物灾害
6.7
3.1
0.5
0.2
1.2
3.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大洲依次是( )
A.非洲、亚洲、欧洲、大洋洲
B.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C.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D.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
4.①大洲地质灾害比重较低,主要的原因是( )
A.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B.地壳运动相对较稳定,气候干旱
C.平原面积广大,地形较平坦
D.位于板块张裂边界附近,地壳较稳定
【解析】 第3题,在西非和东非,干旱和流行病的危害最严重,在南非还有热带气旋、洪水,所以非洲气象灾害种类较多;亚洲受冬季风和夏季风影响,多气象灾害,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之间,地形多山地丘陵,加上暴雨频繁,多地质灾害;欧洲和大洋洲属少灾害的大洲,欧洲主要以洪水和地震灾害影响的人数最多。第4题,非洲人口众多,地形以高原为主,所以A、C两项不正确,而D项中前后矛盾。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3.A 4.B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3)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3)
第3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1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学业达标]
读“1950~2010年世界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分类统计表”,回答1~2题。
分类
1950~
1959年
1960~
1969年
1970~
1979年
1980~
1989年
1990~
1999年
2000~
2010年
气象类
13
16
29
44
72
83
非气象类
7
11
18
19
17
20
1.由表中数据可知,全球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是( )
A.保持不变 B.增长变慢
C.加速增长 D.逐步减少
2.气象类和非气象类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 )
A.气象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加速增长,而非气象类近40年变化相对较小
B.气象类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变化不大,而非气象类在逐渐减少
C.气象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变缓,而非气象类基本不变
D.气象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稳中有升,但增长幅度不大,而非气象类加速增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通过分析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可推知自然灾害特别是气象类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在逐年上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1.C 2.A
下表是1971~1995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受灾人数(单位:万人)。读表完成3~4题。
损失状况
地震
洪水
干旱
火山
死亡
1.91
1.27
7.36
0.10
受伤
2.63
2.07
0
0.03
受影响
168.83
6004.13
2.27
9.43
无家可归
23.76
324.14
2.27
1.51
合计
197.13
6331.61
6078.89
11.07
3.上表所列的自然灾害中,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和突发性最强的分别是( )
A.干旱、地震 B.洪水、火山
C.干旱、洪水 D.地震、火山
4.火山对人类威胁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有( )
①影响范围较小 ②能及时预报 ③多发生在人口稀少山区 ④持续时间短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 第3题,从图表中可以很明显看出干旱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地震的突发性最强,不易监测。第4题,火山影响的范围小,且山区人口密度小。21教育网
【答案】 3.A 4.D
5.读下面1985~1999年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灾害损失比较柱状图,回答问题。
(1)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包括( )
①受灾人口 ②灾区气候 ③受灾面积 ④各种受灾体的破坏数量与损毁程度 ⑤灾区地形
⑥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2)由图可知,1985~1999年富裕国家的经济损失约为__________________亿美元,其经济损失占GDP比重约为________________%,贫穷国家的经济损失约为____________亿美元,其经济损失占GDP比重约为________%。21cnjy.com
(3)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对损失就越低,而欠发达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的首要受害者?
【解析】 第(1)题,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性考查,难度不大,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回答。第(2)题,重在读图。①分清国家经济类型;②分清绝对损失和相对损失;③分清绝对经济损失的单位,然后求得相关数据。第(3)题,自然灾害造成的相对损失取决于人口密度、经济总量、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21·cn·jy·com
【答案】 (1)C (2)5800 2 2000 13
(3)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经济总量越大,虽然损失绝对值较大,但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相对损失小,不足以对整体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
[能力提升]
6.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1950~2000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解析】 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既受成灾次数、强度等自然因素影响,同时也受经济发展水平、抗灾能力等因素影响。2·1·c·n·j·y
【答案】 (1)灾害损失越来越重,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不断加重的原因可能是:①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增多;②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重大灾害次数减少;②防灾、抗灾能力提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
7.读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等温线;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完成下列问题。www-2-1-cnjy-com
(1)简述该气象灾害产生的源地和季节。
(2)简析大陆东部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次数更多的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解析】 第(1)题,从分布特点和频率大小可判断出该气象灾害为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的源地主要分布在南北纬5°~20°水温较高的洋面上。常发季节为夏、秋季节。第(2)题,考查的是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热带气旋形成以后,在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下向偏西方向移动,从而影响大陆东岸。第(3)题,据图可判断出这个气象灾害分布比较广泛,某些区域是多发区,且比较频繁。2-1-c-n-j-y
【答案】 (1)热带海域,夏、秋季。
(2)该气象灾害生成后,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向偏西方向移动。
(3)广泛性和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
8.读某次震级为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回答问题。
总人口
(万人)
建筑面
积(万m2)
地震中
灾后死
亡人数
(人)
伤亡人数(人)
经济损
失(亿元)
倒塌建
筑(万m2)
A
127
8119746
34762
176.310
3187789
187
B
16
168837
1487
3.462
34163
77
C
1.23
362
56
0.00087
217.2
32
(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
(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________,试分析原因。
(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 第(1)题,人口越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第(2)题,经计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C,这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关。第(3)题,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www.21-cn-jy.com
【答案】 (1)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2)乡村C 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
(3)由A~B~C比重增大。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变弱。21·世纪*教育网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第1课时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1.知道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灾害类型及分布。
2.掌握我国黄淮海平原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的灾害类型。(重点)
3.学会分析我国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主要灾害的成因。(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我国主要灾害的多发区
阅读教材P68~P69第4段,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及其灾害类型
灾害类型
多发区
干旱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滑坡、泥石流
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部
暴雨
川西山地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区、江南丘陵
沙漠化
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宁夏、河西走廊
低温冷害
东北平原、青藏高原
2.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1)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类型多。
(2)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陆地灾害与海洋灾害都有发生。
(3)
(4)板块交会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
(5)人口分布、经济水平地区差异明显。
正误判断:
(1)我国西北地区是干旱灾害多发区。( )
(2)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 )
(3)我国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
【提示】 (1)× 干旱主要发生在我国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
(2)×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区和江南丘陵。
(3)√
教材整理2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阅读教材P69第5段~P70,完成下列问题。
1.主要灾害:水旱灾害和地震。
2.灾害环境
(1)水旱灾害
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
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多洼地。
(2)地震
地震带:位于郯城—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
人口经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
3.其他灾害
农作物病虫害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灾害等。
正误判断:
(1)华北平原的自然灾害只有水旱灾害和地震。( )
(2)华北平原是春旱多发区,夏季降水多不会发生旱灾。( )
【提示】 (1)× 华北平原主要发生的自然灾害为水旱灾害和地震。
(2)× 华北平原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多个季节都可能出现旱灾。
教材整理3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阅读教材P71,完成下列问题。
1.主要灾害:洪涝、地震、台风等。
2.灾害环境:东南沿海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灾害损失严重。
(1)洪涝灾害
本区地处东南沿海,受夏季风或台风影响,暴雨较多,再加上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因此,洪涝灾害多发。
(2)台风
本区既是全国受台风影响最强、最频繁的地区,也是全国风暴潮频率最高和灾害损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3)地震
本区正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其中以台湾省最为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
正误判断:
(1)东南沿海风暴潮灾害严重,主要发生在春季。( )
(2)东南沿海经济发达,防抗灾能力强,灾害发生后损失较轻。( )
【提示】 (1)× 东南沿海风暴潮主要发生夏秋季节。
(2)× 东南沿海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发生灾害时损失严重。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
研究人员对我国2000~2011年年度自然灾害情况统计数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灾害总体上呈南重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空间分布格局,我国受灾最严重的省份基本全部集中于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国自然灾害分布格局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21教育网
探讨: 推测我国台风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提示】 东南沿海。
探讨: 从我国所处位置推测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提示】 处于东亚季风区位置,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多发;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多发;我国位于两大灾害带位置交会处,多种自然灾害多发。
自然灾害的产生主要与自然环境有关,社会经济环境可诱发自然灾害,使受灾面积和程度扩大。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产生原因分析如下图所示:
1.读我国洪水灾害、风暴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洪水灾害严重的流域有哪些?其中水文灾害多发区的是哪些地区?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其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www-2-1-cnjy-com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地带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我国洪水灾害特别严重的流域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非常明显,且地处阶梯的交界处,多迎风坡,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这些地区成为我国洪水灾害特别严重的流域。第(2)题,风暴潮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这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价值的地带,因而风暴潮所带来的灾害极为严重。【来源:21cnj*y.co*m】
【答案】 (1)长江流域、淮河流域。 珠江流域、黄河下游、辽河流域、嫩江流域、渭河流域、四川盆地、长江流域。自然原因有: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地处阶梯的交界处,多迎风坡;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东部临海。人文原因有: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围湖造田,河湖蓄洪行洪能力差;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人口稠密。
(2)东部海岸地带 该地带分布有众多的港口、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是一条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价值的地带。
我国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我国的干旱区域很广,有45%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建国以来,干旱的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60%~70%,每年减产粮食1.0×1010 kg以上。耕地面积受旱最重的是黄淮海地区,其受旱面积占全国总受旱面积的46.5%,成灾面积占全国总成灾面积的50.5%。
探讨:黄淮海平原的干旱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
【提示】 春季。
探讨:我国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强;雨带还未到来,降水稀少;农作物处于返青季节,需水量大。
黄淮海平原旱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因素
灾害
自然因素
人类不合理的
生产活动
共同原因
气候
地形
干旱
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
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植被破坏
洪涝
降水集中(7、8月份)且变率大,夏季多暴雨
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不合理开垦使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2.读海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永定河发源于________(地形区)。
(2)图示区域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请从地形、气候、水系等三方面简要分析海河流域易发生水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 第(1)题,读图看出永定河属于海河的支流,发源地在太行山西部的黄土高原。第(2)题,图示地区属于黄淮海平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水旱灾害、地震、农业病虫害以及台风灾害等。第(3)题,一般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都要从地形、气候、水系等方面总结。该区域属于平原地形,地势低洼,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扇形水系,汇水面积大,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海河洪涝灾害多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1)黄土高原
(2)水旱灾害、地震、农业病虫害、台风等。
(3)多数支流发源和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平原,泥沙淤积,抬高河床;降水集中于夏秋,且多暴雨;扇形水系,支流集中汇入干流,排水不畅。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在台湾当过多年导游,现任美国顶级国际开发集团首席执行官的何其伟说,他作为台湾旅游界人士,要特别提醒内地游客:台湾宝岛虽然风光秀丽,但由于它的地理和地质结构比较特殊,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赴台旅游时随时可能面临的三大自然灾害——台风、地震、豪大雨(瞬间袭来的暴雨)。2·1·c·n·j·y
探讨:台湾地区多台风、暴雨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受海洋影响强烈,是我国台风的主要登陆地点;纬度较低,多对流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探讨:台湾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主要灾害类型及成因
3.2013年7月13日,第7号台风“苏力”以35 m/s的速度在福建南部一带沿海登陆。读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图1)和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21*cnjy*com
图1
图2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据题干和图可直观判断该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第(2)题,灾害大小的主要因素有灾害自身的强度、单位资产的密度、抗灾能力大小等因素。
【答案】 (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
(2)台风登陆频繁,带来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灾害;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密度大,损失严重。【版权所有:21教育】
黄淮海平原地形
探讨:黄淮海平原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提示】 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低平。
探讨:从该区的地形地势看,该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该区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量较大,雨季时,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发洪灾。
第一,明确黄淮海平原的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第二,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原理,明确黄淮海平原的地势特征。
第三,根据自然灾害分布,明确黄淮海平原是灾害多发区。
4.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读图完成(1)~(2)题。21cnjy.com
(1)同时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 D.四川盆地地区
(2)华北平原暴雨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多 B.降水集中、多洼地
C.人口稠密 D.经济发达
【解析】 第(1)题,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降水少,故容易形成风沙天气,夏季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出现洪涝灾害,另外审题要仔细,看清第(2)题题干要求的是自然原因。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1)C (2)B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我国主要灾害的多发区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下列各题。www.21-cn-jy.com
(1)Ⅰ 区域突出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和________,此外,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______,生物灾害主要是________。21·cn·jy·com
(2)Ⅱ 是世界上____________(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其成因为____________,另一种主要灾害为__________。21*cnjy*com
(3)受海洋影响最强烈的是________区域(填字母),同时,本区是全国受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最强的地区。
(4)若说 Ⅰ、Ⅱ、Ⅲ三区域共同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气象灾害,则Ⅳ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________,具体包括________。2-1-c-n-j-y
【解析】 第(1)题,Ⅰ 地区主体部分为黄淮海平原,水旱灾害频发,该地区的东部有郯城—庐江地震带,易受地震影响。本地区还是我国主要的蝗灾区。第(2)题,Ⅱ 地区为黄土高原,主要灾害为旱灾和水土流失,并且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分析水土流失成因时,应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入手。第(3)题,Ⅲ地区的沿海如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海南等地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及其形成的风暴潮对该地区影响巨大。第(4)题,Ⅳ 地区为川滇地区,主要存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 (1)干旱 洪涝 地震 蝗灾
(2)水土流失 ①地表坡度大;②土质疏松,抵抗洪水侵蚀能力弱;③夏季暴雨集中;④人类大量破坏植被,造成大面积的裸露地表,缺乏保护 干旱
(3)Ⅲ 台风 风暴潮
(4)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
对点训练2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地面沉降的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其中沉降平均速度最快的地区出现在________附近。
(2)导致图示地区地面沉降最直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地面沉降,可能给A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 该题以地面沉降等值线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地面沉降的相关问题。该题可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由经纬网确定该地区地处华北地区渤海沿岸;二是通过负等值线判读地面沉降状况,注意该图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不相等。
【答案】 (1)分布不均 多中心 宁河
(2)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 地面沉降导致地下排污管道遭到破坏,致使市区出现污水外溢;河道泥沙大量淤积,汛期排洪不畅;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水质恶化;风暴潮灾害损失剧增。
对点训练3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3.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判断该种自然灾害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说出该种灾害的危害,列举其对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1)题,图中自然灾害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所以判断为台风。第(2)题,台风带来的危害包括狂风、暴雨、风暴潮等,还会引起洪涝灾害并导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台风也有有利的一面:带来了丰沛的淡水,缓解旱情;调节热量平衡,消除酷暑;改善空气质量;使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促进海洋生物生长。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台风。影响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最严重地区位于东南部沿海的台湾等省区,其影响力从东南沿海向内陆及北部地区递减。
(2)危害: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灾害并导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有利影响:带来了丰沛的淡水,缓解旱情;调节热量平衡,消除酷暑;改善空气质量;使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促进海洋生物生长。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3)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3)
第3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2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第1课时)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学业达标]
读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1~2题。
1.①处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泥石流 B.寒潮、荒漠化
C.台风、暴雨 D.洪涝、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最严重的地区分别是( )
A.②⑤ B.④③
C.⑥② D.③⑦
【解析】 第1题,①处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为干旱,荒漠化严重;地处内陆,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受寒潮影响比较大。由于降水稀少,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灾害较少。第2题,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黄土高原,泥石流最严重的地区为西南地区。21教育网
【答案】 1.B 2.B
下图为“1978~2000年中国县级年均水灾频次图”,回答3~4题。
3.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平原地区 B.河流中下游地区
C.湿润地区 D.外流区
4.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B.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
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
D.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规模扩大
【解析】 第3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外流区域。第4题,西北地区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山区谷地,主要是融雪洪水;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水灾较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灾频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影响。
【答案】 3.D 4.B
5.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位于我国哪一灾害带上?21cnjy.com
(2)试分析该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3)我国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害种类南北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4)第一级阶梯上的重要灾害种类有________,其危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 首先根据此区域轮廓的特征判断此区域基本上是黄土高原地区,然后明确该区域的自然灾害。通过读图明确不同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然后结合我国的位置分析产生自然灾害的原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黄土高原 暴雨洪水、干旱、寒潮、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中部灾害带。
(2)自然原因: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过度放牧等。
(3)中南部多洪涝,北部则旱灾和虫灾严重 地形和地质状况以及受季风环流影响时间长短不同
(4)暴风雪、地震、雪崩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能力提升]
6.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21·世纪*教育网
我国某地区略图
(1)简述流经A 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 第(1)题,河流水文特征从径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及径流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结合东北地区的区域特征作答即可。第(2)题,强调自然原因,从地势低平、季风的不稳定特征分析即可。2-1-c-n-j-y
【答案】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后,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长江流域仅发生两次特大洪水灾害,1954年,洪峰流量是43 400米3/秒,相应水位为34.55米;1998年,洪峰流量是28 800米3/秒,相应水位为35.94米。21*cnjy*com
材料二 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量示意图、洪水淹没范围图以及洪水灾害损失统计图。
(1)试分析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的频率低于淮河流域的自然原因。
(2)长江两次大洪灾,1954年降水量大,但经济损失小,1998年降水量小却经济损失大,但死亡人数明显减少,试分析造成以上各结果的原因。21·cn·jy·com
(3)长江与1954年相比,1998年降水量较小,但水位和流量却很高,原因是(多选)( )
A.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B.上游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下降
C.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D.中下游人们在河道内种田、建垸
【解析】 第(1)题,长江、淮河是两条洪灾频率较高的河流,但淮河更高一些,洪灾的自然原因主要与降水异常偏多有关,也与河流的流域面积、支流分布、地形、泄洪能力等有关。第(2)题,洪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大小、人口死亡数量多少与灾害强度、该地区人口密度、经济水平、防抗灾能力大小有关。第(3)题,长江1998年降水量较1954年少,但水位与流量却很高,这与河床抬升,植被稀少,泄洪能力低,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有关。
【答案】 (1)长江支流南北分布,锋面雨带自南向北推移,正常年份洪峰会错开,中游众多湖泊的调节作用。www-2-1-cnjy-com
(2)①长江流域1998年比1954年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经济水平高,财富多。②1998年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加,防洪、抗洪基础设施完善,救援及时,灾区的生产、生活恢复快。③科技水平提高,对暴雨、洪水的预测水平提高。因此,防灾抗灾的能力提高。
(3)ABCD
8.读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____流域,C是________流域,B、D在黄河和长江的________地区。【来源:21cnj*y.co*m】
(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因。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说明其原因。
【解析】 A地区为海河流域,地势平坦,泥沙淤积严重,排水不畅,易出现洪涝灾害,所以划定为滞洪区;而C地区为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因是地上河,堤坝易漫溃,所以划定为滞洪区。滞洪区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水流较缓,加上泥沙淤积严重,极易造成大水漫游而成洪涝灾害。【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 (1)海河 淮河 中下游
(2)自然原因:7、8月份降水集中,多暴雨,海河水系呈扇形,加之泥沙多,淤积严重,导致下游排水不畅;加之地势平坦,极易出现洪涝灾害。社会原因: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2·1·c·n·j·y
(3)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形成了“悬河”,堤坝容易漫溃。
(4)我国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稀少,河谷较深,不易发生洪灾。
第2课时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1.能列举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区的主要灾害类型。
2.掌握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灾害的成因。(重点)
3.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阅读教材P72第1段~第4段,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特点
(1)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
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农业区,西北部为农牧交错地区。
(2)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
(3)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
2.主要自然灾害
黄土高原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水土流失,此外,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等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
3.水土流失的原因
(1)黄土质地疏松,易被侵蚀。
(2)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黄土裸露。
(3)夏季暴雨较多,冲刷强烈。
正误判断:
(1)从土壤看,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 )
(2)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
【提示】 (1)√
(2)√ 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造成的。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而黄河泥沙的90%来自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所以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关键。21·世纪*教育网
教材整理2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阅读教材P72第5段~P74,完成下列问题:
1.位置: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2.原因
3. 地震灾害的特点:活动强度大、频率高、危害大。
正误判断:
(1)川滇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灾害多发。( )
(2)加强对川滇地区监测,可以准确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减轻损失。( )
【提示】 (1)× 川滇地区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
(2)× 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流失土壤约5.0×109 t,占世界总流失量的1/12(6.0×1010t)。全国水土流失面积1.53×106km2,占国土面积的16%。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4.3 ×105km2,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70%左右。其中严重流失面积约1.1×105km2。目前黄土高原的年水土流失总量已达2.2×109t,比1949年提高了31%。
探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当地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且量大。
探讨: 水土流失还会引起哪些灾害?
【提示】 加剧当地的干旱,加剧河流中下游的洪涝灾害。
1.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是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更大。读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完成(1)~(2)题。21教育网
(1)我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
A.秦巴山区 B.横断山区
C.武夷山区 D.东北山区
(2)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 )
A.天气状况 B.地质地形条件
C.大型施工活动 D.水系特征
【解析】 第(1)题,根据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结合我国地形分析,我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秦岭、大巴山地区。第(2)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故此次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天气状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1)A (2)A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西藏地区震感明显,受其影响,造成我国损失严重。21cnjy.com
探讨:我国西藏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探讨:此次地震还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提示】 滑坡、泥石流等。
1.川滇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川滇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其成因如下图所示:2·1·c·n·j·y
2.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原因
因素
洪灾成因
自然因素
洪水
来量
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量大,特别是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
滞洪
能力
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泄洪
能力
长江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
滥伐
森林
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
造田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被削弱
2.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2)下列地形中发生滑坡、泥石流最少的是(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解析】 第(1)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加上夏季多暴雨,故是我国地质灾害最频繁地区。第(2)题,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地表重力作用不明显。21·cn·jy·com
【答案】 (1)B (2)C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1~2题。
1.年降水量________之间,降水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 )
A.300 mm~450 mm B.300 mm~530 mm
C.450 mm~530 mm D.≥450 mm
2.关于该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侵蚀力伴随森林的覆盖率提高而变强
B.年降水量超过450 mm后,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增加
C.当年降水量超过300 mm之后树木才迅速生长
D.森林的覆盖率决定降水侵蚀力的大小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结合图例,找出降水、降水侵蚀力、植被覆盖率的变化趋势及其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年降水量在300 mm~450 mm之间,降水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年降水量小于450 mm时,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不明显,年降水量超过450 mm后,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增加。www.21-cn-jy.com
【答案】 1.A 2.B
对点训练2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3~4题。
3.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4.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洪涝 D.塌方
【解析】 第3题,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第4题,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3.D 4.B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3)
第3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2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第2课时)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学业达标]
下图是“我国的黄土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我国黄土分布的规律是( )
A.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B.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C.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D.主要分布在沙漠、戈壁和沙化严重地区的下风区
2.图中A所在区域是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直接原因是( )
A.降水集中于夏秋季且多暴雨
B.黄土质地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C.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地表失去植被保护
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
【解析】 第1题,黄土在我国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又相对集中,黄土一般是由西北风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吹来,从黄土分布厚度上可以进行判断,主要分布在沙漠、戈壁和沙化严重地区的下风区。第2题,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如地理位置的过渡性、黄土质地疏松性、降水的集中性等;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植被的破坏等。导致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是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1.D 2.C
图1为2009~2013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单位:次),图2为2009~2013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21教育网
图1
图2
3.云南滑坡和泥石流( )
A.西部多发与地势起伏有关
B.东部次数少,由于处于喀斯特地貌区
C.与降水的季节分配并不一致
D.冬季几乎没有,主要原因是河流断流
4.应对此类灾害,当地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危险地带居民点搬迁 ②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③加强监测和预警 ④修建大型水库,调节径流
⑤规划穿山隧道,改善交通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⑤
【解析】 第3题,云南西部地势起伏大,降水丰沛,植被破坏严重,降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不但规模大,而且活动频繁。第4题,修建大型水库、开挖隧道易诱发地质灾害。
【答案】 3.A 4.C
5.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1)从成因上看A、B两地的泥石流类型不同,其中,A地为________引发的,B地为________引发的。21cnjy.com
(2)图中C地区泥石流较D地区少,其原因为什么?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这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1·c·n·j·y
【解析】 第(1)题,两类泥石流基本上以102°E为界,二者主要是暴发时的激发因子不同,A为降雨,B为冰川融水。第(2)题,水分条件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条件,所以暴雨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第(3)题,在分析成灾的原因时,除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降水特点等自然因素方面说明外,还要注重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答案】 (1)暴雨 冰川融水
(2)C地地质地貌与D地相似,但它位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缺乏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
(3)该地区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21·世纪*教育网
[能力提升]
6.下图是我国区域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之一,分析其成因。
(2)该地区还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叠加区,试分析其原因。
(3)判断图中的水利工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成因。
【解析】 第(1)题,该区的渭河谷地、汾河平原都是断层活动形成的,地壳极不稳定。第(2)题,可从地理位置、气候、黄土特性、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因素。第(3)题,该区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淤积严重。www-2-1-cnjy-com
【答案】 (1)多断层分布,地壳不稳定。
(2)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黄土土质疏松;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这些都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生成条件。
(3)淤积严重。原因是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库区水流慢,导致泥沙淤积。
7.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区域
成因类型
特点
青藏高原东
南部山区
冰川泥石流
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频率、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地区
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
(1)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应对措施。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看出,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是西南地区。第(2)题,从气候、土质、地势及植被状况考虑。第(3)题,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寻求对策。
【答案】 (1)西南地区。
(2)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崎岖;植被覆盖率较低。
(3)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加强法制管理。
8.读下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某地区位于川东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褶皱山地,地下常有软硬相间的岩层。
(1)分别说出影响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和人类活动致灾因子。
(2)说明该地区滑坡发生次数与坡度的关系,从滑坡危险性的外在因素分析怎样避免和降低坡度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21·cn·jy·com
【解析】 第(1)题,由图知,坡度、土地利用分别是最严重的自然和人类活动致灾因子。第(2)题,从坡度与滑坡次数关系图可以看出坡度在20°~40°时,滑坡次数多,最多的次数是坡度在30°~35°。www.21-cn-jy.com
【答案】 (1)坡度和土地利用分别是最严重的自然和人类活动致灾因子。
(2)坡度为20°~40°时,最有利于滑坡的发生。而坡度小于20°和大于40°的地形滑坡发生较少。
①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对坡度20°以上的丘陵山地应避免开垦耕地;②实行退耕还林、保护地表植被;③在交通工程方面,工矿建设应避免在脆弱地带施工;④在滑坡易发地段,建设护坡工程,做好灾害防护。【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