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能说出一些我国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
2.能列举一些我国的重大减灾项目;
3.知道国际减灾十年与国际减灾日;
4.掌握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和淮河流域治理工程的相关内容;
5.初步学会根据自然灾害成因,确定防灾减灾措施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资料,学会用实例说明国际防灾减灾以及我国防灾减灾的成就;
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通过调查当地防灾减灾的做法以及效益,初步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政府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主要工作以及我国防灾减灾的成就,增强民族成就感与自豪感;www.21-cn-jy.com
2.通过学习,明白对于自然灾害,我们只能预防和减轻灾害程度而不能避免的道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和灾害意识;【版权所有:21教育】
3.通过学习,强化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
4.通过了解许多灾害在其带来灾害的同时,还有其有利的一面,进一步掌握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学重点]
我国防灾减灾的做法
重大减灾项目
[教学难点]
主要减灾项目的分布与防治方向。
[讲授过程]
【板书】一、减灾防灾
1.方针: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6页第一自然段内容,说明防灾减灾的必要性、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以及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政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防灾减灾的必要性——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减灾防灾;
(2)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和损失,在防灾减灾中,起着核心作用;
(3)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2.有关法律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 P76的材料“我国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讨论材料后的三个思考题:
(1)防灾减灾为什么要立法?
(2)除上面列举的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以外,你还能补充吗?
(3)收集上述某一法律文本,阅读并找出其中有关防灾减灾的条款。
【点拨】(1)我国的防灾法律、法规、规章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形成了较完整的防灾行政法规体系,使防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推动了防灾工作深入开展。
(2)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收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运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
(3)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收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节选)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日期:1997年12月29日
实施日期:1998年3月1日
内容分类:一般行政法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四号)
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制定本法。21教育网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法。21·世纪*教育网
第三条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 防震减灾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2-1-c-n-j-y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七条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
3.重大防灾项目举例
【学生活动】读图4-2“我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找出我国重大减灾项目。
阅读“国际减灾十年与国际减灾日”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
①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形成决议,确定1990—2000年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mauona1 Decadefor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IDNDR)
②了解“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宗旨及具体目标。
③国际减灾日的主题。
【板书】二、我国减灾防灾的主要成就
【过渡】1998年后空前规模的投资大大促进长江的防洪体系建设,使沿江各地取得防范长江洪水、保障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2·1·c·n·j·y
【板书】(一)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1.整治江湖、兴修水利
【点拨】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洞庭湖,湖南的湘江、资水、沅水、澧水,江西的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以及汉江、岷江、嘉陵江等支流也相继得到了治理。
阅读洞庭湖“4350工程”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
①洞庭湖在防汛方面的作用
②洞庭湖面积萎缩的原因
③4350工程的规划目标
【点拨】湖南省洞庭湖“4350工程”总体规划目标是通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搬迁等方式,在2010年,使洞庭湖水面面积由目前的2625平方公里恢复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350平方公里。?21·cn·jy·com
2.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改善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有效遏制上游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
3.三峡的建设——防洪
【过渡】中国在长江中上游流域各省区实施的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造林667万公顷,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遏制水土流失。建设时间为1989-2015年。 21*cnjy*com
阅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通过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主要防治哪些类型的自然灾害?为什么?
【点拨】主要防治水旱灾害、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原因是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来源:21cnj*y.co*m】
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涉及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点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涉及的省级行政单位有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21cnjy.com
【过渡】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共324个县(旗),农村人口4400万,总面积39亿亩。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
【板书】(二)“三北”防护林
1.范围
【点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2.三北地区的原有状况
【点拨】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人口增加、农业垦殖、战争和大兴土木→生态环境破坏,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变为裸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灾害【出处:21教育名师】
【过渡】针对上述情况,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21*cnjy*com
3.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点拨】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4.工程的效益
【点拨】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有利的促进了这些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www-2-1-cnjy-com
【板书】(三)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过渡】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是淮河流域人民对这条河流的美好赞颂。然而也正是这条河流,几百年来水患严重,使淮河流域成为我国历史上举世闻名的重灾区,发生在1931年的洪水便是有记录以来的严重水灾。
1.淮河流域水害严重
淮河,这条中国第三大河流,在过去的数百年里几乎成了灾害的代名词。据历史文献记载统计,从14世纪到19世纪,500年间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水灾350次,从16世纪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450年间每100年平均发生水灾94次。淮河流域的人民生活得十分困苦。
????淮河,又是新中国成立后全面治理的第一条大河。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淮河治理始终给予高度重视。
2.治淮工程的目标
【点拨】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对病险水库、河堤进行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措施,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航运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率。
3.工程效益
4.淮河水害严重的严重的原因
阅读 淮河多水灾的原因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
①淮河水灾的成因
支流多;落差小;河道弯曲狭窄;湖泊淤积;暴雨频繁。
【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我国重大减灾项目举例和几个主要的生态工程。我们重点掌握这几个主要的生态工程。
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1.了解并能说出一些我国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
2.能列举一些我国的重大减灾项目。
3.知道“国际减灾十年”与“国际减灾日”有关知识。
4.掌握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和淮河流域治理工程的相关内容。
5.初步学会根据自然灾害成因,确定防灾减灾措施的方法。
知识清单
一、我国主要重大减灾工程
1.我国防灾减灾的指导方针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1989年4月成立了中国“③________________”委员会,1991年以来,每年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确定为“国际减灾日”。
二、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1.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我国政府做出了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建水利重大决策,治理后长江下游摆脱了“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的恶性循环局面。
2.主要措施:在中下游地区主要有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等。在上游地区实行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全面地改善了长江源头?______________的状况。
三、“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地区,涉及我国北方13个省区,建设范围东起?____________省、西至?______________自治区,总面积达?________万平方千米。
2.三北部分地区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增加、?____________、战争以及统治者大兴土木等,从而产生了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__和干旱灾害等。
3.“三北”防护林的建设:1978年,国务院批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通过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以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
4.“三北”防护林的意义:“三北”防护林重点治理区的______________有了较大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________________的提高。
四、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1.淮河治理的目标:通过治理____________,对病险水库、河堤进行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措施,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____________,改善航运条件,提高____________。
2.淮河多水灾的原因: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四是____________;五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以防为主 ②防抗救相结合 ③国际减灾十年 ④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⑤人争水地 ⑥水致人灾 ⑦平垸行洪 ⑧退田还湖 ⑨移民建镇 ⑩退耕还林 ?封山育林 ?生态环境 ?东北西部 ?华北北部 ?西北大部分 ?黑龙江 ?新疆维吾尔 ?407 ?农业垦殖 ?水土流失 人工造林 封山封沙育林 飞机播种造林 环境质量 人民生活水平 水土流失 防洪标准 供水保证率 支流多 落差小 河道弯曲狭窄 湖泊淤积 暴雨频繁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4.2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坚信发展高新科学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是一条必由之路;2·1·c·n·j·y
3.掌握一些阅读卫星图片的简单方法以及高新科学技术防灾减灾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资料,用实例说明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设想人类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
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www-2-1-cnjy-com
3.通过当地防灾减灾活动中高新科学技术的使用情况,初步掌握调查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锻炼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21*cnjy*com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防灾减灾当中的勤劳和智慧,通过对我国古代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出处:21教育名师】
2.了解当代高新科学技术对防灾减灾的贡献,感悟科学创造之伟大;
3.增强学习科学、服务社会的信念,进一步树立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
[教学难点]
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当中应用的原理
对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前景的设想。
【导入】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和危害严重的国家,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对重大自然灾害进行监测评价,为政府和有关部分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信息,使防灾、减灾和救灾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板书】一、发展高新科学技术是防灾减灾的必由之路
【阅读】阅读课本教材P84材料“张衡与地动仪”和P85~86材料“我国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经验”。 让学生从时间角度感受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感受人类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与努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献身科学技术的志向。
【板书】1.科学技术在人类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现在减灾系统工程
总结:自然灾害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因此除了高新科学技术以外,还需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整个灾害系统的规律,统筹安排,采取多个途径、多种措施,形成结构完整、有序运作的减灾系统工程。21cnjy.com
阅读教材材料“我国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经验”和以下材料:
2004年的海啸事先能预测吗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灾难,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7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造成万余人丧生。【版权所有:21教育】
这次海啸造成的灾难是史无前例的,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让全球深感建立海啸预警系统的必要。许多科学家在事后评估中指出,如果地震与海啸的警报能早几分钟发出,如果各国地方当局能及时把信息传递给公众,如果各国公众能知道如何躲避灾难,那么海啸中伤亡者的数字可能小得多。痛定思痛,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受灾国家已经计划建立海啸预警系统。根据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人类还不能预测和预报海啸的发生。这是因为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报海底地震的发生,而且还因为并不是所有海底强地震都能产生海啸(只有1/4左右的海底强地震产生了海啸),因此预报海啸的发生在当前更是不可能的。目前只能依据岸边岛屿潮位变化的异常来确定海啸的发生。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些国家已经研制出了海啸预测系统。美国和日本是海啸多发国,所以建立海啸预测系统是很重要的。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03年5月,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表示,他们已经研制出能精确预测海啸发生时海浪高度的模拟系统。这套模拟系统是以地上地震仪和海底地震仪的数据为参照,准确推测海底断层的长度和深度,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立体把握地壳作用的计算方法,算出海底断层的交错方向和大小,进而确认出海啸发生时海浪的高度。发生于大洋的海啸通常是国际性灾难,因此美国也非常重视通过国际合作提高预警的灵敏度。1965年起,美国倡导成立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这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多国海啸预警系统,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环绕太平洋的26个国家参与,主要职能是收集遍布太平洋海盆的地震波和海潮监测站探测到的信息,交换各国情报,评估能引发海啸的地震并发布海啸警报,其运行中心就是位于夏威夷檀香山附近的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过渡】近几年,灾害次数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种类也不断增多,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的威胁日益严重;但是传统的防灾减灾措施的预警和监测水平不能满足当前人类防灾减灾的需要。21*cnjy*com
【板书】3. 发展高新科学技术是防灾减灾的必由之路
二、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与防灾减灾
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
资料一 遥感技术的原理
? ?? ? 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差别。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它们反射和吸收的光谱也各不相同。遥感技术就是根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 ?? ?遥感技术通常是使用绿光、红光和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绿光段一般用来探测地下水、岩石和土壤的特性;红光段探测植物生长、变化及水污染等;红外段探测土地、矿产及资源。此外,还有微波段,用来探测气象云层及海底鱼群的游弋。
资料二 遥感技术与减灾(教材P.86)
资料三 我国遥感技术应用与减灾举例(教材P.87)
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1)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工作原理
(2)遥感技术在减灾中的主要作用:①灾害前兆监测②灾害跟踪监测③帮助救灾④建立灾害模型
(3)教材 P.87活动题
(4)感受遥感技术在减灾中的应用
【探究活动】1.读图4-11,找出重旱、中旱主要在哪些省级行政单位?分析这些地区干旱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重旱、中旱主要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和山东等省区的大部分或局部。
这些地区干旱发生的原因有降雨量偏少、植被破坏以及工农业用水量的急剧增加和用水浪费。
【探究活动】2.据图4—13,比较1998年7月30日、8月27日、9月1日的水体面积变化,说一说嫩江地区的水情特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8月27日较7月30 日水体面积明显增大,说明水位增高,从齐齐哈尔至吉林江段出现险情;9月l日较8月27 日水体面积有所扩大,灾害加重,但是齐齐哈尔附近洪水面积缩小,吉林境内、哈尔滨附近、齐齐哈尔东北部和大庆周围水体面积增大。
【探究活动】3.结合l998年嫩江地区水情监测合成卫星图像,说一说遥感技术对洪水灾害的预报作用。
【参考答案】遥感技术能清晰地区分洪灾地区的居民点与水体,而且通过黑白度对比,能区分正常水体和淹没范围,通过计算机处理,淹没区的分布及各部分的范围一目了然,并能按要求进行快捷且较为准确的统计。www.21-cn-jy.com
【探究活动】4.观察老师所给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说一说气象遥感卫星在天气预报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2-1-c-n-j-y
【参考答案】气象卫星是一种探测和监视全球大气、地面和海洋气象状况的卫星,能够获得气象和地表覆盖动态信息,包括气象云图、海洋风暴、大气锋面、海洋湍流、陆地植被覆盖等信息,为气象预报服务。气象卫星的轨道通常有两种:(1)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高度在600~l 400千米范围。这种卫星轨道低,观测效果好,可获取全球范围的气象资料。(2)地球同步轨道。这种卫星轨道高,能拍摄到近半个地球的范围。便于连续监视某一地区的气象状况。由于气象卫星的任务是监视气象这个瞬息万变的现象,所以气象卫星和图像都具有覆盖范围大、重复周期短的特点,可以一日数次地提供同一地区的图像。由于气象卫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高,每30分钟就可实时发送可见光和红外图像各一幅,因此在遥感宏观监测中有很大的用途,如对台风、洪灾、旱灾、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它对植被长势的监测信息可用来进行农作物估产。当然它对自己的本行——气象数据的获取,在天气预报中的用途就更多了。我国目前已经发射的气象卫星系列——风云1号、风云2号,在生产、科研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来源:21cnj*y.co*m】
2.全球定位系统与减灾防灾
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
资料四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介
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3月完成其整体部署实现其全天候、高精度和全球的覆盖能力现在GPS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使得测定地球表面三维坐标的方法丛静态发展到动态丛数据后处理发展到实时的定位与导航极大地扩展了它地应用广度和深度。载波相位差分法GPS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相对定位精度。在小范围内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此外由于GPS测量技术对测点间地通视和几何图形等方面地要求比常规测量方法灵活、方便已完全可以用来施测各种等级地控制网。GPS全站仪的反展在地形和土地测量以及各种工程、变形、;地表沉陷监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精度、效率、成本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1)GPS系统的组成
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21教育网
(2)GPS的定位原理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3)GPS系统的特点
GPS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
资料五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教材P.89)
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1)全球定位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工作原理
(2)全球定位技术在减灾中的主要作用:①灾后的通信联络、减灾当中的灾情跟踪和监测②物资空头位置的精确定位③导航④洪水到达的实时监控⑤森林火灾发生地点的准确预报
三、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
1.遥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点拨:使灾害监测实现综合监测化,并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提高灾害的管理水平,提高减灾防灾的快速反应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生物工程技术
如营造防护林、增强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3.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如清洁能源技术
4.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阅读“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了解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包括人工防雹、人工增雨、人工消雾、人工消云、人工抑制闪电、人工削弱台风等。21·cn·jy·com
【小结】随着气候变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新时期自然灾害呈现出损失日益加重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已经成为新时期救灾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早期预警、应急响应和紧急救援是新时期综合减灾工作重点开展的内容,早期预警是防灾备灾的科学依据,应急响应和紧急救援是提高减灾效率、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的历史数据库和背景数据库,从全国范围的角度,宏观地研究了自然灾害的危险程度分区和成灾规律。同时还选择了上述重大灾种进行了详细的监测评价技术方法与应付突发性灾情的研究,建立了各自的感遥--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经常性和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监测评价功能。 21·世纪*教育网
4.2 高新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坚信发展高新科学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是一条必由之路。
3.掌握一些阅读卫星图片的简单方法以及利用高新科学技术进行防灾减灾工作的原理。
知识清单
一、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与减灾:遥感技术在减灾工作中的主要作用有:第一是①________________;第二是进行灾害跟踪监视,以便及时发出警报;第三是②____________;第四是③________________。
2.我国遥感技术应用:(1)对④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预测;(2)对⑤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预测;(3)对⑥__________和⑦________________的预报;(4)对⑧______________的预报。
3.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⑨____________和⑩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减灾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二、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
1.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1)应用变化:将更为广泛地应用于灾害监测、?________、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
(2)意义:使灾害监测实现?____________化,并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____________,大大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2.其他技术:?__________________、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将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防治灾害发挥巨大的作用。
教材题解
都江堰的作用是防洪、抗旱,保证农民的收入稳定。(P84)
1.气象卫星是一种探测和监视全球大气、地面和海洋气象状况的卫星,能够获得气象和地表覆盖动态信息,包括气象云图、海洋风暴、大气锋面、海洋湍流、陆地植被覆盖等信息,为气象预报服务。气象卫星的轨道通常有两种:
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高度为600~1 400千米。这种卫星轨道低,观测效果好,可获取全球范围的气象资料。
地球同步轨道。这种卫星轨道高,能拍摄到近半个地球的范围,便于连续监视某一地区的气象状况。气象卫星的任务是监视瞬息万变的气象现象,所以气象卫星和图像都具有覆盖范围大、重复周期短的特点,可以一日数次地提供同一地区的图像。气象卫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高,每30分钟就可实时发送可见光图和红外图像各一幅,因此在遥感宏观监测中有很大的用途,如对台风、洪灾、旱灾、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它对植被长势的监测信息可用来进行农作物估产。
2.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和山东等省区的大部分或局部。降雨量偏少、植被破坏以及工农业用水量的急剧增加和用水浪费。(P86~87)
1.8月27日较7月30日水体面积明显增大,说明水位增高,嫩江从齐齐哈尔至吉林段出现险情;9月1日较8月27日水体面积有所增大,灾害加重,但是齐齐哈尔附近洪水面积缩小,吉林境内、哈尔滨附近、齐齐哈尔东北部和大庆周围水体面积增大。
2.遥感技术能清晰反映洪灾地区的居民点与水体情况,而且通过黑白度对比,能区分正常水体和淹没范围,通过计算机处理,淹没区的分布及各部分的范围一目了然,并能按要求进行快捷且较为准确的统计。(P88~89)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灾害前兆监测 ②帮助救灾 ③建立灾害模型 ④滑坡和泥石流 ⑤森林和草原火灾 ⑥农作物 ⑦森林病虫害 ⑧洪水灾害 ⑨三维位置 ⑩三维速度 ?时间数据 ?防洪 ?预报台风 ?抗震 ?扑灭林火 ?评估 ?综合监测 ?网络化 ?生物工程技术 ?保护资源与环境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常识、方法;
2.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资料,相互交流应对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例和方法;
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2-1-c-n-j-y
3.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办法,现场演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典型例子,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时冷静的心态和机敏的反应;
2.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的积极态度、互帮互助的精神和“减灾防灾、人人有责”的意识,树立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21*cnjy*com
3.强化生存本领意识,强调生存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教学重点]
我们面对自然灾害的态度
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应对自然灾害的正确办法和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当中,形成生存本领。
[讲授过程]
【导入】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这个时候,在场的人如果有一定的常识,组织大家开展自救和互救,就能减少损失,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作为未来的建设者,高中生有责任、有义务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能主动的充当防灾减灾的宣传员。
一、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P92~93材料“逃生的机会就在眼前”,组织学生交流:在灾难事故中我们应该怎么办?21·cn·jy·com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理智和清醒的头脑;正确的判断,逃离现场;忍痛自救。
【讨论】(1)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逃生措施外,你还能补充吗?和同学们交流你的想法。
(2)你是否碰到过险情?如碰到过,你是如何应对的?把你的经验和教训告诉大家。
(3)把你收集的人们应对灾害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告诉大家。
(4)结合教材,讨论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学:学习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经常注意收听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灾害信息,不听信谣传;
3.备: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质、技术准备;
4.察:注意观察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
5.报: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惊恐,但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作出判断;
6.抗:灾害一旦发生,应发扬大无畏精神,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7.避:灾前作好个人和家庭躲避和抗御灾害的行动安排,选好避灾的安全地方,一旦灾害发生,个人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救:要掌握一定的医疗救护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以便在灾害期间医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21cnjy.com
10.保:为了减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损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
二、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复习提问】(1)简要说明我国洪水灾害的主要分布。
(2)洪水灾害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思考活动】下列应对洪水灾害的方法有哪些?
【教师总结】
第一,洪水袭来时,不要慌乱,服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安排部署,有序地进行人员和财产转移。
第二,发生险情要及时报告,在统一组织下抢险救灾,中小学生一般以避灾为主,不宜参加抢险活动。
第三,水即将来临时,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原地避水的,可将家中物品放在楼上,或将其置于高处(柜顶、桌上等),并应在楼上贮备一些食物及必要的生活用品,如饮水、保暖衣物和烧火用具等。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
第四,在室外,则要避开大树、电杆、变电器等比较容易引雷的地方,保持比较低的姿势,并不要手持带有尖端金属的物品。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并用绳子或被单等物将身体与烟囱、树木等固定物相连,以免被洪水卷走。被洪水围困时,尽可能收集一切可以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如手电筒、哨子、旗帜、鲜艳的衣物等,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在洪水汹涌时,切不可下水,这时除水流中的涡旋、暗流等对人的伤害外,上游中下来的水中漂浮物有可能将人撞昏,导致溺水身亡。被洪水卷走时,如有可能应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警惕和防止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21教育网
第五,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在山区旅游中,一旦遭遇暴雨,应向山脊方向避洪,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万不可在山谷中逗留(经常是人们的旅游路线),因为山谷是山洪爆发的路径。如遇泥石流,在可能行动的时候,迅速向泥石流运动的垂直方向(左、右)躲避,尽快跑出泥石流范围,切不可顺(或逆)泥石流方向(上、下)躲避。2·1·c·n·j·y
第六,洪水时,由于厕所、垃圾等被水冲散,极易污染水源,引发流行病,所以要注意保护水源地(水井等),饮水要用漂白粉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瓶装水或净水器过滤),并一定要烧开饮用。洪涝期间,由于过度劳累和紧张,人们体质普遍下降,天气热,食品极易腐烂变质,即使在食品短缺的情况下,仍应注意不吃变质及受到污染的食品,严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七,掌握抢救溺水者的知识。抢救时,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或陆地,迅速排去呛入体内的水,清除口、鼻腔内的淤泥及假牙等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行心肺复苏术——按压胸部(略偏左)心区,同时口对口地做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应尽快送医院抢救。
三、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过渡】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是最猛烈、最突然和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种类,也是人们最为恐惧的自然巨变。这在现代社会尤为如此,而且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手段——地震预报至今尚未达到十分准确、足以完全信赖的地步。因而普通民众只有在灾前提高防灾意识,掌握救助常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震中生存的机会。
【复习提问】(1)我国地震灾害的分布特点。
(2)地震灾害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思考活动】阅读教材P95材料“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思考下列应对地震灾害的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在家中就地避险的方法是选择床下、桌子底下躲避。
②高层住户应选择乘电梯的方式迅速撤离住宅。
③在室外,无论是汽车还是火车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滚石的威胁。
【参考答案】②错误
【强调】1.保障安全的关键三点
(1)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2)远离高大的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3)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2.避震的方法
阅读 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思考并讨论
想一想,如果发生地震使你在家里、或在车上、在学校、在商店、在公共场所、在剧院、在体育馆,你应该怎么办?www.21-cn-jy.com
点拨:(1)地震发生时,如果此时你恰好在家里,那么要视情况而定是躲还是逃。如果你家是平房或一楼,可迅速到达院内开阔地的话,则迅速跑到室外;如果你家是位于高层楼房,那么还是应该“伏而待定”,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注意保护好头颈、眼睛,掩住口鼻。等地震过后,迅速离开房间到达安全的开阔地;倘若无法离开,则积极地等待救援。
(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3)在学校,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平息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4)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
(5)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候车室等处,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利用所处的条件,就地躲避,千万不要乱跑。如果距应急出口很近,可迅速夺门而出。如果不能快速离开的话,最好的办法是躲在排椅下。在大运动场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向运动场中央空旷处撤退,然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撤离。但撤离时一定要注意避开人流,避免拥挤跌倒。总之,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要乱挤乱拥。21·世纪*教育网
通过思考讨论,增强人们的防震意识,掌握正确的避震方法。
活动:
将你知道的关于灾害自救的知识向你的亲人、朋友讲述和宣传。
[提示:活动1可按以下设计步骤进行
(1)将学生分组,以不同的灾害自救为主题,分头搜集并撰写宣传稿。
(2)先在班里演讲和宣传,在此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3)汇总各组的宣传稿,在班报或校园宣传栏张贴。
(4)复印各组宣传稿,装订成册,向亲人、朋友分发并现场宣传。]
【小结】防灾减灾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中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积极宣传防灾减灾外,还要时刻准备着为防灾减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www-2-1-cnjy-com
减轻自然灾害与我们个人的生活和行动密切相关,态度和本领决定我们在灾害发生时能否生存。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
1.明确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常识、方法。2.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21·cn·jy·com
一、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1.①学: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注意收听发布的②自然灾害信息。
3.备:做好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资、技能准备。
4.③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现象。
5.报:发现某种异常现象,要尽快向④有关部门报告。
6.⑤抗: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7.避: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8.断:切断可能导致⑥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⑦救: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灾害期间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为减少损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⑧防灾保险。
二、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时间
正确方法
洪水袭来时
不要慌乱,服从安排,⑨有序地转移人员和财产。发生险情时要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
洪水即将来临时
原地避水的,可将物品放在楼上或高处。贮备一些⑩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洪水猛涨时
在室外要避开容易招雷电的地方。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收集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
汛期
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更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尤其不能在山谷中逗留
洪水袭来时
要注意保护?水源地,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抢救溺水者时
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或陆地,然后排去呛入其体内的水,必要时作?人工呼吸,然后尽快将其送医院抢救
思维活动
1.汛期在山区旅游,如果遇到暴雨或泥石流,应该如何逃生?
答案 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在山区旅游中,一旦遭遇暴雨,应向山脊方向避洪,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万不可在山谷中逗留(经常是人们的旅游路线),因为山谷是山洪暴发的路径。如遇泥石流,在可能行动的时候,迅速向泥石流运动的垂直方向(左、右)躲避,尽快跑出泥石流范围,切不可顺(或逆)泥石流方向(上、下)躲避。
三、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1.保障安全的关键
(1)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2)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3)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2.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当大地震停止后,要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在室外,车辆要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
(3)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躲藏在办公桌下,一待地震停止即从?楼梯迅速撤离。在工厂上班,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迅速撤到安全处。21教育网
(4)在影剧院、体育馆,应迅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等待地震停止后有组织、有步骤地从多个出口疏散到空旷安全处,防止慌乱、拥挤。21cnjy.com
思维活动
2.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www.21-cn-jy.com
5.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1·c·n·j·y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______________等处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的伤害。
(4)洪水过后,要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答案 (1)山坡、高地
(2)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
(3)山体滑坡、泥石流
(4)预防流行病的药物
解析 本题考查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结合上面的探究内容不难作答。
第4章 防灾与减灾
(时间45分钟,共60分)
1.(2016·华中师大附中等八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从中国引入“亚洲鲤鱼”,即四大家鱼“青、鲢、草、鳙”。它们漂洋过海,背井离乡来到北美大陆,担负起环境大使的使命。亚洲鲤鱼主要滤食河流湖泊中过多的浮游植物、水草、淡水蜗牛和危害鱼类的寄生虫。虽然初衷好,但美国人民却忽视了这四种鱼其实是四把“双刃剑”。亚洲鲤鱼繁殖能力强,本土鱼类又很难与其竞争,目前亚洲鲤鱼已成功占领美国自然水域,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流域,直逼美国动植物的庇护所——五大湖区。www.21-cn-jy.com
材料二 美国本土亚洲鲤鱼的入侵示意图(阴影部分为主要入侵河段)。
(1)请根据材料一分析亚洲鲤鱼在美国本土水域大量迅速繁殖的自然原因。
(2)面对不断逼近的亚洲鲤鱼,当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卫五大湖区。
【解析】 第(1)题,亚洲鲤鱼在美国快速生长的原因可以从气候、水面环境、鱼类自身生长和缺少天敌方面回答。第(2)题,对亚洲鲤鱼可以引进天敌、加大捕捞力度、建大坝阻止鱼类等措施。2·1·c·n·j·y
【答案】 (1)美国纬度与我国大致相同,河流水温适宜亚洲鲤鱼生长;美国水域庞大,河网密布,有广阔的生长繁殖空间;美国水量大、水质好,浮游植物繁盛,适合亚洲鲤鱼生存繁殖;本土鱼类难以与其竞争,缺少天敌;亚洲鲤鱼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
(2)从原产地引入亚洲鲤鱼的天敌;号召人们大量食用亚洲鲤鱼;加大捕捞力度;加强对亚洲鲤鱼扩展范围的监测;在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区之间建设水闸或电闸阻拦亚洲鲤鱼进入五大湖区。2-1-c-n-j-y
2.(2015·广州市调研)下图中等高距为1 000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说出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2)指出该区域河流主要开发利用方式,并说明开发利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解析】 第(1)题,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是横断山区地形的典型特征。第(2)题,流域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将河流的水能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避免诱发次生灾害。www-2-1-cnjy-com
【答案】 (1)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山高谷深。
(2)水能开发。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充分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加固山体,尽量避免开发过程中诱发滚石、滑坡等灾害。21教育网
3.夏季风的强弱、推进位置及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和水旱灾害,夏季风的前沿就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的位置,读图回答问题。(10分)21*cnjy*com
110°E~120°E夏季风前沿纬度位置的进退过程
(1)结合图中资料,指出1986年江淮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理由。
(2)针对该种自然灾害应采取什么工程性措施加以防御?
【解析】 第(1)题,江淮地区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范围,大致纬度在30°N至35°N之间;图中显示从6月16日至8月1日期间,夏季风前沿纬度位置基本在江淮地区,说明雨带位于此位置,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第(2)题,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是工程性措施,按此范围回答即可。【来源:21cnj*y.co*m】
【答案】 (1)洪涝灾害。锋面雨带从6月16日到8月1日始终徘徊在江淮地区,且8月上旬之后,雨带又迅速退回到江淮地区,雨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多。
(2)修筑堤防,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削减洪峰;在重点保护地区附近修建分洪工程(或滞洪、蓄洪工程)。
4.(2016·浙江自选)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灾害。矿产开采方式、矿区地质地貌、降水特征、地表植被覆盖率等因素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直接关联。下图为我国两省矿山地质灾害分布图,其中甲省盛产煤炭,乙省盛产有色金属.两省矿产露天开采比例不高。完成(1)~(3)题。(10分)
(1)甲省西部①区、乙省西部④区均有分布的矿山地质灾害是(单选)( )
A.崩塌、泥石流 B.滑坡、地面塌陷
C.崩塌、滑坡 D.地裂缝、地面塌陷
(2)甲、乙两省矿山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地裂缝居多的共同原因是(单选)( )
A.耕地占比大,地表植被稀疏
B.位于我国二、三级地形阶梯之间
C.降水量集中,土壤侵蚀强
D.矿产开发以地下采掘为主
(3)比较两省矿山泥石流灾害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分布。读图可知,甲省西部①区、乙省西部④区均有分布的矿山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C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乙省为湖南省,地形崎岖,耕地比重小,A项错误;甲省为山西省,位于第二级阶梯,B项错误;降水集中,土壤侵蚀强不是地面塌陷、地裂缝多发的原因,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甲、乙两省矿产露天开采比例不高,都以地下采掘为主,导致两省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地裂缝居多,D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差异及原因。读图可知,乙省泥石流灾害比甲省多。甲省位于北方地区,故降水量偏少,持续时间短,泥石流灾害较少,乙省位于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且西部多为山地,地形起伏大,故泥石流灾害多发。
【答案】 (1)C
(2)D
(3)乙省矿山泥石流灾害较甲省多发。乙省较甲省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乙省西部为山地,地形起伏大。
5.下图是2016年2月中国月平均气温距平(℃)等值线与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描述2016年2月我国低温灾害区域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2016年2月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解析】 第(1)题,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低温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且北部尤为严重。这主要是北部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东部地势平坦利于冷空气侵入。第(2)题,灾害类型据图可知,影响农牧业生产、通信、供电、交通及基础设施等。
【答案】 (1)分布: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北部尤为严重。原因:北部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大;东部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
(2)灾害:大雾、冰冻雪灾、大风等。影响:强烈降温导致农作物和牲畜受冻;大风和雪灾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导致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大雾等影响人们出行,使交通运输受阻并易引发交通事故。21cnjy.com
6.(2016·四川自贡期末)每年春季,勒拿河中、下游河水猛涨,常常泛滥成灾,试分析其原因。(10分)21·cn·jy·com
【解析】 由图可知勒拿河流域地处中高纬度,该区域地势北低南高,冬季降雪量大,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由于冬半年积雪量大,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快,造成大量融雪水补给河流;图中显示勒拿河中、下游地区海拔大多在200米左右,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排水不畅;该河流由于所处纬度较高,流经地区冰期时间长,而且该河是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即自南向北流,易发生凌汛现象,春季大量冰凌阻塞河水,水位上涨快,所以每年春季,勒拿河中、下游河水猛涨,常常泛滥成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勒拿河地处中高纬度,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半年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造成大量融雪水补给河流;勒拿河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河流流经地区冰期时间长;春季大量冰凌阻塞河水,水位上涨快。21·世纪*教育网
第4章 防灾与减灾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长江防护林体系 ②“三北” ③遥感技术 ④生物工程技术
地质灾害的防御
1.(2015·广东高考)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将四幅图叠加分析可知,图中丁区域距断裂带较远,地震破坏程度较弱,次生灾害发生频率较低,最适宜城市重建,故选D。21cnjy.com
【答案】 D
(2014·天津高考)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2.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
【解析】 烈度是地震发生后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因此在制定建筑防震标准时要着重考虑。
【答案】 C
水文灾害的防御
3.(2016·全国甲卷)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图8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解析】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其中工程措施应“因河制宜”。由题目的图文信息知,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这是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应包括开挖入海河道、修建蓄洪工程、退耕还湖等方面,而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监测、重视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21·cn·jy·com
4.(2015·浙江高考)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分析甲城市所在区域出现农田水分亏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www.21-cn-jy.com
【解析】 据图可知甲城市所在区域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容易渗漏;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作物生长季节需水量大,易出现农田水分亏损。根据甲所在区域,可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保证灌溉用水;增加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等措施。
【答案】 原因:降水集中在夏季;岩溶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水田农业为主,需水量大。办法:加强水利建设;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涵养水源;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
5.(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防治涝灾要考虑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通过技术措施提早预警;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抗洪排涝系统,退耕还湖,提高蓄水能力;生物措施包括培育、推广耐涝作物等。21教育网
【答案】 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气象灾害的防御
6.(2013·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1)题,可从影响农业产量和农田设施方面分析。原因可结合图中相关信息,P地三面环山向北侧敞开,强大的冷空气南下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在P大量堆积,造成严重冷冻灾害。第(2)题,措施可从预报、加强管理、培育良种方面答题。2·1·c·n·j·y
【答案】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1.了解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2.理解和掌握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淮河流域治理工程的主要作用。(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
阅读教材P76~P79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
1.目的: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防灾减灾。
2.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3.措施
(1)颁布和实施了与防灾减灾有关的专门性法律、法规。
(2)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领导并开展了减灾的一系列活动。
正误判断。
(1)防灾减灾主要靠公民自觉。( )
(2)我国防灾减灾的指导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
【提示】 (1)× 防灾减灾必须通过立法,使人们有法可依,树立法制观念。
(2)√
教材整理2 我国重大减灾工程项目
阅读教材P79第2段~P83,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1)洞庭湖水系治理:使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摆脱了“人争水地,水致人灾”的恶性循环局面。
(2)洞庭湖水面的恢复即“洞庭湖4350工程”。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改善长江源头生态环境状况,有效遏制水土流失。
(4)三峡水利工程:作为治理开发长江、防范长江洪水关键性工程建成后,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的威胁将进一步减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范围: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
(2)“三北”地区的环境问题
(3)措施:通过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以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21教育网
(4)成效:①使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15%,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②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③促进了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1·世纪*教育网
3.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1)淮河治理的目标: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对病险水库、河堤进行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措施,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航运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率。
(2)淮河多水灾的原因:一是支流多;二是落差小;三是河道弯曲狭窄;四是湖泊淤积;五是暴雨频繁。
正误判断:
(1)建设“三北”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 )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主要是防治地震灾害。( )
【提示】 (1)√
(2)×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对防治水旱灾害、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显著作用,因为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2·1·c·n·j·y
探讨: 设立“防灾减灾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唤起人们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www-2-1-cnjy-com
探讨: 举例说明我国长江流域的重大减灾项目。
【提示】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
工程性防御与非工程性防御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凡是通过规划、法律、管理及教育等途径达到防灾减灾目的的防御,即非工程性防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世纪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关键是修建防灾工程,故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工程”是“软件”还是“硬件”。
(2)联系:
1.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灾中应急行动见下图。据此回答(1)~(2)题。2-1-c-n-j-y
灾中应急行动
(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21*cnjy*com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是用于水灾中的救援救生物品。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和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影响到应急时间。【来源:21cnj*y.co*m】
【答案】 (1)D (2)C
我国重大减灾工程项目
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
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屯满粮。”
探讨:从自然角度看,古代凤阳“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荒”主要受哪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提示】 洪涝灾害。
探讨:从地理角度分析,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屯满粮”主要得益于哪项重大减灾项目工程?
【提示】 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1.河流洪水灾害的成因与治理
(1)河流洪灾的形成原因
影响洪水形成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具体如下表所示:
因素
影响
自然因素
流域
状况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
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汇水速度快,
有利于洪水
的形成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大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水系状况
支流多少
支流多,特别
是扇形水系
排水速度减
慢,容易形
成洪水
河道弯曲情况
河道弯曲
河谷坡度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宽窄
入海口狭窄
人为因素
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水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2)河流洪灾的治理措施
①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②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退耕还湖。
③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新河道。
2.“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建设原因
(2)建设措施
2.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为改善图示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土整治工程有( )
①“三北”防护林工程 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退耕还牧工程 ④退田还湖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洞庭湖“4 350工程”的含义是( )
A.将洞庭湖的湖泊容积扩大到4 350立方米
B.将洞庭湖湖泊面积扩大4 350平方千米
C.退田还湖面积4 350平方千米
D.将洞庭湖的湖泊面积恢复到4 350平方千米
【解析】 第(1)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区域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地势低平,洪涝灾害严重。国土整治的重点工程一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保持水土;二是退耕还湖工程,提高湖泊对洪水调蓄功能。第(2)题,为了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汛安全,我国政府下决心把洞庭湖水面恢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面积,即由目前的2 625平方千米恢复到4 350平方千米。21cnjy.com
【答案】 (1)C (2)D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
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完成1~2题。21·cn·jy·com
1.减灾防灾的核心是( )
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 ②战胜自然灾害 ③杜绝自然灾害 ④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有关我国减灾防灾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
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需统一行动
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
D.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
【解析】 第1题,减灾防灾的核心在于“减”,就是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杜绝灾害”。第2题,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灾防灾模式是:对付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面临重大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的方式,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御灾害。以防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全民参与就是避免各自为战,集中抗灾力量,克服重大灾情。www.21-cn-jy.com
【答案】 1.C 2.B
对点训练2 我国重大减灾工程项目
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
D.③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4.防护林工程主要减轻的灾害是( )
①霜冻 ②干旱 ③土地荒漠化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3题,①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②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第4题,“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变为裸地,进而导致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要减轻上述自然灾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3.C 4.B
第4章 防灾与减灾 第1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学业达标]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中国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
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②靠天养畜,过度放牧 ③大水漫灌,土壤盐渍化 ④过度开采地下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防护林体系,主要发挥水土保持环境效益的是( )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 第1题,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各类经济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第2题,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④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它们主要的环境效益是水土保持。
【答案】 1.A 2.D
在我国防灾过程中,建设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据此完成3~4题。
3.就水系特点而言,下列流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
①松花江 ②海河 ③辽河 ④淮河 ⑤长江 ⑥雅鲁藏布江
A.①⑤ B.②④
C.②③ D.④⑥
4.下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以防洪防汛为首要目标的是( )
①长江的荆江大堤 ②珠江的北江大堤 ③南水北调 ④龙羊峡水库 ⑤引滦入津
A.①② B.①⑤
C.④⑤ D.②④
【解析】 第3题,海河、淮河中下游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如果降水集中,易导致干支流同时来水,从而形成洪涝灾害。 第4题,长江荆江大堤和珠江北江大堤主要目标是防洪,跨流域调水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3.B 4.A
5.读中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防护林工程是中国________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我国主要的__________区、________区、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图中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它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生态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可防止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21教育网
(3)地面沉降治理城市分布在________地区,试说明该地区地面沉降的原因。
(4)沿海防护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滑坡、泥石流防御城市主要的防灾措施有哪些?
【解析】 第(1)、(2)、(4)题,主要是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以达到减灾目的,森林的生态功能集中体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等。在不同地区,其主导功能不同。第(3)题,根据图例,地面沉降治理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用水量大,过量开采地下水等导致地面沉降。第(5)题,该类城市分布地区山高坡陡,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可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以防范。
【答案】 (1)生态工程 水土流失 风沙危害 盐碱 台风 “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21cnjy.com
(2)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洪水 水土流失
(3)长江三角洲 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过量开采地下水;三角洲为疏松沉积物沉积而成;高楼大厦林立,地表重量增加21·cn·jy·com
(4)减弱台风危害 减轻海岸侵蚀
(5)工程措施:加固滑坡体。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
非工程措施:利用现代科技,加强监测预报,建立预警系统,设定应急方案。
[能力提升]
6.读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段都是防洪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________季,成灾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三点)。www.21-cn-jy.com
(2)黄河经常发生凌汛,分析凌汛形成的条件。(至少写两点)
(3)荆江河段洪涝严重,你认为哪些措施可以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三点)
【解析】 第(1)题,考查河流防洪的季节及成因。受季风的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本题主要考查洪灾的自然原因。第(2)题,考查凌汛形成的原因,主要从河流流向和结冰期来分析。第(3)题,主要考查治理水患的措施。2·1·c·n·j·y
【答案】 (1)夏(或夏秋) ①上游流域面积广;②流域内降水多;③河道弯曲;④地势平坦,流速慢 21·世纪*教育网
(2)①河流有结冰期或最低温度小于0℃;②某些河段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
(3)①植树造林;②加固堤坝;③退耕还林、还湖;④裁弯取直;⑤建分洪、蓄洪工程;⑥建三峡工程;⑦疏通河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淮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灾严重,为了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国家防总科学调度,及时分洪、行洪,到7月13日,淮河流域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8.5万人。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2)图中________省最易发生水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3)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
【解析】 由材料一图中信息可知:淮河地区位于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带,降水具有北方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的特点和南方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从图中看出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无天然入海河道,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极易发生洪灾。
【答案】 (1)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2)安徽 安徽地势低平,有淮河、长江两条河流经过
(3)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等。21*cnjy*com
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地区最重要的天然调蓄湖泊。目前湖泊面积2 625平方千米,湖泊容积167亿立方米。洞庭湖南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三口与长江相连,湖水经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能够蓄纳长江洪水,削弱长江洪峰,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长江的防汛压力。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在洞庭湖区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修建了大量的垸堤,把原来的水域改造为耕地和建设用地,结果造成了洞庭湖水面面积急剧缩小,使长江洪水的调蓄功能显著减弱。【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二 为了确保长江中游地区的防汛安全,我国政府下决心把洞庭湖水面恢复到解放初期时的面积。即由目前的2 625平方千米扩大到4 350平方千米。洞庭湖容积也要自167亿平方米扩大到293亿立方米。我国政府部门也制定出洞庭湖“4 350工程”规划。根据规划,退田还湖面积达1 448平方千米。如下图:21*cnjy*com
洞庭湖现状
洞庭湖规划范围
(1)为何说洞庭湖是长江中游地区最重要的天然调蓄湖泊?
(2)近一个世纪以来,洞庭湖萎缩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洞庭湖规划范围与现状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规划的目标?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湖泊面积大,接纳河流多;能够蓄纳长江洪水、削弱长江洪峰,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长江的防汛压力。第(2)题,由材料一中叙述可知洞庭湖近一个世纪以来萎缩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们在洞庭湖区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修建了大量的垸堤,把原来的水域改造为耕地和建设用地。自然原因主要和湖区地势低平,泥沙淤积有关。第(3)题,由材料二中的叙述及洞庭湖规划前后的两幅图的对比可知洞庭湖规划范围与现状比较最大的不同是规划湖泊水域面积大大增加,集中连片。实现规划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应针对洞庭湖萎缩的原因进行分析。【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 (1) 湖泊面积大,接纳河流多;能够蓄纳长江洪水、削弱长江洪峰,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长江的防汛压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自然原因:地势低洼,泥沙大量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和破坏植被(根本原因)。
(3)不同:规划湖泊水域面积大大增加,集中连片。主要措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来源:21cnj*y.co*m】
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知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重点)
3.能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高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阅读教材P84~P89第3段,完成下列问题。
1.遥感技术与减灾
(1)遥感技术在减灾工作中的主要作用:①灾害前兆监测;②进行灾害跟踪监视,以便及时发出警报;③帮助救灾;④建立灾害模型。21教育网
(2)我国遥感技术应用:①对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预测;②对森林和草原火灾发生的预测;③对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的预报;④对洪水灾害的预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
(1)作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21·世纪*教育网
(2)应用:在防洪、预报台风、抗震、扑灭林火等减灾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正误判断:
(1)遥感的英文简写是GPS。( )
(2)全球定位技术的主要作用是获取灾害发生的影像信息。( )
【提示】 (1)× 遥感的英文简写是RS。
(2)× 遥感的主要作用是获取灾害发生的影像信息。
教材整理2 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
阅读教材P89第4段~P91,完成下列问题。
1.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1)应用:灾害监测、评估、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
(2)意义:使灾害监测实现综合监测化,并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大大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的快速反应能力。www-2-1-cnjy-com
2.其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将对保护资源与环境,有效防治灾害发挥巨大作用。
正误判断:
(1)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监测病虫害的发生。( )
(2)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主要指的计算机技术。( )
【提示】 (1)√
(2)× 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有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2-1-c-n-j-y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m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照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探讨: 遥感在地震灾害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示】 监测震灾的动态、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探讨: 遥感在防灾减灾信息获取方面有哪些优点?
【提示】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
1.RS和GIS在自然灾害监测或评估中的作用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下表所示:
地理信
息技术
主要功能
或特点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技
术(RS)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 空间上: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时间上:同步观测
①除了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常规大气云图,还可以看到沙尘暴、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②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初发时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灾、赤潮等;③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体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④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
地理信
息系统
(GIS)
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RS和
GIS
结合
信息获取和空间分析结合
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险程度作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
灾中:实况监测并作出评价,指导抗灾活动
灾后:评价损失,指导救灾活动
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与防灾减灾
1.遥感技术和GIS的应用在抗灾减灾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完成(1)~(2)题。
(1)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
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
(2)遥感技术和GIS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 )
①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 ②灾中实况监测并做出评价,指导抗灾 ③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 ④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每隔9天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资料速度快的优势。遥感可以快速获取资料,GIS对资料进行处理整合,从而作出灾情评价,指导防灾减灾。
【答案】 (1)D (2)A
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
2013年2月20日10时46分,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附近发生里氏4.9级地震。6秒钟后,“成都造”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就发出了预警信息。并显示“云南巧家10时46分59秒发生5.0级地震……”该地震预警信息通过手机、计算机、专用接收终端、微博等进行了同步发布。这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云南昭通市防震减灾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对该次地震的成功预警,也是国内地震预警系统首次实现对破坏性地震成功预警。21cnjy.com
探讨:实现破坏性地震的成功预警有什么好处?
【提示】 当地震来袭时,该系统有助于系统覆盖区域及周边民众提前收到预警信息,及时疏散以减少人员伤亡,同时能提示重大生命线工程紧急关停以减少次生灾害。
探讨:说明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防灾减灾中的意义。
【提示】 更广泛地应用于灾害监测、评估、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使灾害监测实现综合监测化,并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的快速反应能力。www.21-cn-jy.com
2.“GIS”也叫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大功能。“GIS”不仅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状况”有关的查询,而且能够进行趋势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用“GIS”来监测城市火灾,可以(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城市中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2)下列叙述,属于GIS系统的是( )
A.需要航天传感器
B.其运载工具有飞机、卫星、火箭等
C.运用计算机建立空间模型或数据模型
D.确定某地精确的经度和纬度
【解析】 第(1)题,GIS通过分析数据信息可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蔓延方向,帮助制定灭火方案。第(2)题,A、B选项属遥感的组成;D选项属GPS的功能。
【答案】 (1)D (2)C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
的应用
RS、GIS、GPS等现代化技术是灾害防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应用的监测手段,主要是(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2.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比人工监测( )
①获取资料快 ②受地面限制少 ③获取信息量大 ④探测范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1.C 2.A
对点训练2 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
的前景
全球定位系统(GPS)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据此回答3~4题。21·cn·jy·com
3.森林发生火灾时,GPS的主要作用是( )
A.建立火灾模型 B.绘制地图
C.灾情跟踪 D.火灾前兆监测
4.利用GPS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监测的对象主要是( )
A.海陆分布的变化 B.地球内部岩浆的活动情况
C.地壳的运动状况 D.灾情的发展
【解析】 由于GPS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因此在减灾防灾中可用于交通导航、绘制地图、火灾跟踪、人员救生、地震监测等诸多方面。利用GPS对地震监测主要是监测地壳的运动状况,从而预测地震的发生。2·1·c·n·j·y
【答案】 3.C 4.C
第4章 防灾与减灾 第2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学业达标]
为了能够及时准确预测和防治蝗虫灾害,内蒙古畜牧局草原站建立了草原蝗虫灾害防治卫星监测预警体系。据材料完成1~2题。21教育网
1.上述治蝗实例中,主要采用了3S技术中的( )
A.卫星传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地理信息系统
2.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 )
A.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
B.卫星分辨率高,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照片
C.卫星直接指挥飞机进行灭蝗工作,无需人工参与
D.如果采用飞机遥感,探测的范围会更大
【解析】 在本次治蝗中采用了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植物的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
【答案】 1.C 2.A
(2013·江苏高考)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3~4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2-1-c-n-j-y
①震级较低 ②提前预报 ③防震意识强 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3题,材料中说明了BDS的功能是定位和短文通信,由此可以确定③④的描述是正确的。提供灾区影像的技术是RS,统计灾区经济损失的技术是GIS。第4题,一般来说,震级越大,造成的损失越大,汶川地震是8.0级,芦山地震是7.0级,芦山地震的震级小于汶川地震,①是正确的。材料中显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救灾中发挥的作用,由此信息推断“救援及时”也是造成损失小的原因,④是正确的。由于2008年处于同一地震带上的汶川发生过地震,人们的防灾意识有所增强,③是正确的。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形式,目前的技术还很难作出预报,②是错误的。21*cnjy*com
【答案】 3.D 4.B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它所出现的象征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在遥感图像上判读的,通过遥感监测可以预报其发生,报告危害严重程度与危害面积及发展趋势,世界上有60个国家受蝗虫危害,世界粮农组织利用气象图像监测蝗虫繁殖区,并结合现场抽样调查验证,作出灾情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蝗虫灾情。【来源:21cnj*y.co*m】
材料二 火灾是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未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就建立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林火蔓延速度、范围和火场内各点温度变化的趋势以及预报灾后苗木的恢复状况。
(1)材料一中提到利用遥感技术可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其原因是不同地物__________不同,同一地物的不同部位________不同;遥感技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动态性强等。【出处:21教育名师】
(2)材料二中提到,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森林火灾的范围,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防御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遥感技术可以发现森林火灾的成因
B.遥感技术可以直接分析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C.可以显示地震灾情的大小
D.可以监测洪水的水位变化
(4)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我国利用最广泛的是( )
A.预测地震灾害
B.监测洪水灾害
C.天气预报
D.分析沙尘暴的成因
【解析】 遥感技术的主要作用是获取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答案】 (1)反射率 反射波长 观测范围广 信息获取量大 获取速度快 实时性好 (2)着火树木和未着火树木的辐射波长不同 (3)CD (4)C21·cn·jy·com
[能力提升]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的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选)(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3)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解析】 第(1)题,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既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第(2)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出现河道间断、大面积的滑坡等。第(3)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可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并且在灾后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答案】 (1)BC
(2)地震后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3)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7.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案例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1年6月中国长江中下游发生暴雨洪灾
洪水的跟踪、动态监测——遥感评估工作——地理信息系统
2011年7月17日广西西江入讯以来首次超警洪水
对暴雨和洪水的监测——遥感
2011年6月22日,台风“海马”侵袭
珠江口水位监测——遥感综合评估——地理信息系统
(1)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21cnjy.com
(2)在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方面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当这些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后,能够引导着人类从趋利避害到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其具有哪些功能?
【解析】 本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中的监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以及遥感技术的应用原理考查高科技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解题时应注意掌握“3S”技术的应用领域。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
(2)空间技术 信息技术 化害为利
(3)GIS技术。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2011年7月30日6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今年第8号强热带风暴“洛坦”的中心29日05时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南方大约305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80百帕。预计,“洛坦”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海南三亚到广东湛江一带沿海靠近,强度还将有所增强,并将于29日下午到夜间在这一带沿海登陆。2·1·c·n·j·y
材料二 下图是“洛坦”移动路径图。
(1)要监测台风“洛坦”的位置,需要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当日一艘正行驶在南海上的渔船要想预估未来一天自己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除了借助上图外,还需要________技术的帮助。若该渔船在遭受大风袭击后,发出求救信号,海事局调度船只在进行营救工作时需要运用________技术。www-2-1-cnjy-com
(2)要完成整个台风“洛坦”路径概率预报图的绘制,需要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
(3)试列举上一问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
【解析】 第(1)题,台风位置的获取,需要借助卫星云图,卫星云图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渔船只有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后,再结合大风预报图,才能预估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海事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了解需营救的船只及其位置,以便及时营救。第(2)题,要绘制台风“洛坦”的路径概率预报图,首先要借助遥感技术获取台风中心的位置,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已有的台风信息,建立相关数据模型,从而预测出台风未来移动的方向,并绘制出相应的地图。第(3)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 (1)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2)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3)如遥感技术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等。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
1.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预防及抗御知识。
2.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及抢救溺水者的方法。(重点)
3.掌握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面对自然灾害的十字要诀
阅读教材P92~P93第4段,完成下列问题:
1.学: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经常注意收听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及主管自然灾害部门发布的自然灾害信息。
3.备:根据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资、技术准备。
4.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现象。
5.报: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惊恐,而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6.抗: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7.避: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8.断: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救:要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在灾害期间,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为减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损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
正误判断:
(1)当听到社会上有人说要发生灾害时,要马上做好防灾准备。( )
(2)当地震灾害发生后要先救老人、孩子,后救青壮年。( )
【提示】 (1)× 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及主管自然灾害部门发布的自然灾害信息才是准确的。
(2)× 地震灾害灾后互救原则是: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护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www.21-cn-jy.com
教材整理2 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阅读教材P93第5段~P94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
1.洪水袭来时,不要慌乱,服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安排部署,有序地进行人员和财产转移。
2.发生险情要及时报告,在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抢险救灾。
3.洪水即将来临时,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4.在室外,则要避开比较容易招引雷电的地方。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收集一切可以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
5.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更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尤其不能在山谷中逗留。
6.洪水袭来时,要注意保护水源地,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7.学会如何抢救溺水者。
正误判断:
(1)在山区遇洪水应尽快躲在巨石下避洪。( )
(2)洪灾时中小学生应积极参加抗灾抢险活动。( )
【提示】 (1)× 在山区遇洪水应尽快向高处转移,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
(2)× 中小学生在洪灾中属于弱势群体,抗灾能力经验不足,应以转移为主。
教材整理3 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阅读教材P94第3段~P96,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时保障安全关键有三点:一是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二是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三是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的反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
(2)在室外,要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
(3)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躲藏在办公桌下,一待地震停止即从楼梯迅速撤离。
(4)在影剧院、体育馆的观众应迅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等待地震停止后有组织、有步骤地从多个出口疏散到空旷安全处。21·世纪*教育网
正误判断:
(1)地震发生时,就地避险应防高物坠落砸伤和拥堵踩踏。( )
(2)高层住户应选择乘电梯迅速撤离。( )
【提示】 (1)√ 就地避险可防止房顶坠落的物体砸伤头等身体部位;可防止过道拥堵造成的踩踏事故等。
(2)× 地震发生后可能造成停电,乘坐电梯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面对自然灾害的十字要诀
2004年12月26日,10岁的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Tilly Smith)跟爸爸妈妈在泰国度假胜地游玩时,发现远处海水突然不平静起来时,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并注意到,远处的海水开始出现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退后,这让她立即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她不停地狂呼“不好了,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着妈妈和她返回旅馆,并将这个事情告诉了100多位游客和旅馆的工作人员。就在他们逃离海滩几分钟后,巨浪袭来,他们全部获救了。【出处:21教育名师】
探讨: 蒂莉·史密斯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自然灾害应该怎么做?
【提示】 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知识;注意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自然灾害发生时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避险等。【版权所有:21教育】
探讨:举例说明在突发的灾害面前应具备哪些逃生措施。
【提示】 首先保持理智和清醒头脑,二是正确判断逃离现场;三是学会忍痛自救。
1.我国不同地区的灾害种类不同,救灾物品的储备要求因时、因地、因灾种而不同。据此完成(1)~(2)题。21教育网
(1)若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物资中,节水设施、救生艇以及净水剂等比重较大,则该基地最有可能是( )
A.武汉 B.成都
C.西安 D.昆明
(2)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起重设备等多用于哪种灾害的储备( )
A.地质灾害 B.海洋灾害
C.生物灾害 D.气象灾害
【解析】 第(1)题,根据储备的物资种类判定该灾害为洪涝灾害,四地中受洪灾影响最大的城市是武汉。第(2)题,根据救生设备可判定是为地震等地质灾害储备的。
【答案】 (1)A (2)A
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2012年全球估计有37.2万人死于溺水,溺水造成的伤亡将近占全球总死亡率的9%,是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中,洪灾死亡中75%是溺水死亡,洪灾越来越频繁,而且预计这一趋势还将继续。21cnjy.com
探讨:如果在开车途中被洪水围困怎样做才能及时脱险?
【提示】 爬上车顶,寻求救援。
探讨:洪水来袭时,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提示】 ①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②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收集一切可以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求救。2·1·c·n·j·y
1.防洪准备
2.洪水应急
3.洪水中的救助
2.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水变率大,夏季易突发暴雨洪水灾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当洪水即将来临时,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是( )
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
B.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
C.要注意保护水源地
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2)在洪水灾害中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解析】 第(1)题,应对洪水灾害,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按轻重缓急有不同的方法、步骤。当洪水即将来临时,将人员和财产有序地迁往其他安全地区;当洪水袭来时,没有迁移出去的人,采取应急措施向高处转移并注意保护水源地;当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当发生险情时,及时报告。第(2)题,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去,清除口、鼻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医院。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1)D (2)D
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MarkVictor Hansen)写的一篇感人故事。它表达了亲情的力量,会使人坚定和勇敢。地震中儿子阿曼达和其他13位同学,因躲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都幸免于难。21*cnjy*com
探讨:住在单元楼内,应如何选择避震?
【提示】 ①可选择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②要关闭电源、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关闭煤气防止煤气泄漏。③当大地震停止后,要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探讨:在户外应如何避震?
【提示】 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发生后即向桥头移动,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刹车。
1.地震发生时,保障安全的关键三点
2.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不同场所
避震方法
家中
选择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
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
当大地震停止后,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室外
汽车司机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刹车
车辆要停留在开阔的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
办公室
赶紧躲藏在办公桌下
待地震停止立即从楼梯迅速撤离
工厂
正在上班的工人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
然后迅速撤到安全处
影剧院、体育馆
观众应迅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
地震停止后,有组织、有步骤地从多个出口疏散到空旷安全处
疏散时要防止慌乱、拥挤
3.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了解有关避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尤为重要。据此完成(1)~(2)题。21·cn·jy·com
(1)地震发生时,保证安全的关键三点是( )
①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②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③车辆要停留在开阔的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
④当大地震停止后,要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⑤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2)在地震发生时,下列关于地震逃生不正确的是( )
A.躲在床下 B.藏在桌下
C.远离电线 D.跳楼逃生
【解析】 第(1)题,地震发生时保障安全的关键三点有:一是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二是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三是要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敏捷反应。第(2)题,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应躲在床下,在学校应藏在桌下,在室外要远离电线等,跳楼逃生只会增加伤亡。www-2-1-cnjy-com
【答案】 (1)D (2)D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面对自然灾害的十字诀
暑假,某地理小组在下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完成1~2题。
1.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
A.a B.b
C.c D.d
2.夜晚,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解析】 第1题,图示地区山地的海拔不高,相对高度不大,对气流无明显的阻挡作用,各地降水相差不大。c地位于背阳坡,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湿度相对较大,林木茂密,故选C项。第2题,a地在坡度较缓的山坡上,故选A项。2-1-c-n-j-y
【答案】 1.C 2.A
对点训练2 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我们的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因而在灾难发生时,我们要沉着冷静,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以赢得生命。读后回答3~4题。21*cnjy*com
3.如果你乘的船舶沉没江中,水在不断涌进船舱,而船舱窗口被封,当务之急你要做的事情是( )
A.穿好救生衣,准备逃生
B.拨打求救电话等待救援
C.立即用器械或脚等打碎窗户玻璃,浮上水面
D.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4.汛期旅游(或郊游)避开山洪的方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野营必须找到一个远离山谷的地方,选择高的地势、平坦的地形
B.如果天气不好,不要贸然进入深山
C.雷雨天要在山顶或空旷地安营,避免山洪
D.要注意山上的植被,植被较好的地方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
【解析】 第3题,在处境非常危险时,忍痛自救很重要。当船舱进水时,打碎船舱玻璃,立即浮上水面是逃生的正确选择。第4题,雷雨天在山顶或空旷地安营,易遭雷击。
【答案】 3.C 4.C
对点训练3 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尼方最新统计,尼泊尔强震已造成3 326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中国公民;我国西藏日喀则市境内至少20人死亡,4人失踪;珠峰雪崩至少17人遇难。据此回答5~6题。【来源:21cnj*y.co*m】
5.关于应对地震灾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时的建筑物倒塌会把人埋压和砸伤,所以要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B.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
C.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用手帕、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6.下列不属于地震来时保障安全的关键的是( )
A.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
B.要远离高大建筑物
C.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D.地震发生时应快速跳楼逃生
【解析】 第5题,尽力呼救会过快消耗掉体力,而不利于逃生。第6题,地震发生时如在楼上应就地躲避,防止坠物砸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5.B 6.D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第4章 防灾与减灾 第3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
[学业达标]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完成下题。21·世纪*教育网
1.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解析】 抢救溺水者的步骤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或陆地,再排出呛入体内的水,然后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最后送医院抢救。www-2-1-cnjy-com
【答案】 C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33.1°N,96.7°E)发生里氏7.1级地震。东方网4月20日消息:19日下午17时30分左右,青海消防总队果洛支队救援官兵成功搜救出一名被埋压130小时的藏族妇女。据此回答下题。21教育网
2.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孩子,后救青壮年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灾后互救原则: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即先救出更多生命,再将人从废墟中救出;仔细听呼救声、敲击声、呻吟声等;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刨乱挖,以防意外伤亡。21*cnjy*com
【答案】 C
2011年7月上旬四川发生洪涝灾害,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开展专门的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与逃生演习活动。据材料完成3~4题。
3.我国南方为洪灾多发区,平时应做好防洪准备,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是( )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②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 ③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④准备逃生物资 ⑤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来源:21cnj*y.co*m】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4.同学们进行互救演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 )
①抛救生圈、救生衣 ②划船去救人 ③游泳去救人 ④做人工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3题,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第4题,本题问的是救落水人上岸的方式,而做人工呼吸是落水者被救上岸后的救治手段。【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 3.C 4.A
5.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中的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2)按图示内容完成下表
图
所属救助过程
具体方法
A
B
C
(3)同地震的救助相比,图示救助,主要是在______进行,其中________更为重要。
【解析】 从图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看出,此图反映的是洪水救助措施,此措施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二是如何抢救溺水人员。其中A图展示的是向落水者抛救生圈,救人上岸,B和C图展示的分别是科学控水和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1)洪水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
图
所属救助过程
具体方法
A
把落水的人救上岸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
抢救溺水人员
科学控水
C
抢救溺水人员
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
(3)洪水发生过程中 互救
[能力提升]
6.由于灾难事故而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判断下面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
(2)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
【解析】 第(1)题,①顺泥石流方向跑;②藏在大石后;③用毛巾掩住口鼻匍匐前进;④离开桥梁;⑤抱头曲膝躲在屋梁下;⑥躲避在墙角,头顶棉被。第(2)题,结合图形内容可知,地震发生后若被埋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用木棍支撑、包扎伤口、敲击水管和静卧。
【答案】 (1)①不正确。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会被掩埋。
②正确。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
③正确。发生火灾时地面可获得氧气,匍匐前行可逃离火场。
④正确。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
⑤不正确。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⑥正确。屋角稳定,不易倒塌;头顶棉被,保护头部。
(2)首先,用身边的木棒等坚硬物体把上覆块体支撑牢固,以防继续塌落;其次,要处理好伤口,以防失血昏迷;再次,用石块敲击掩埋的物体求救;最后,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不能惊慌失措,大喊大叫。21cnjy.com
4.读洪水应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遭遇突发洪水时,应尽量逃向________,登上坚固的屋顶、大树、________等。
(2)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具、木板、树干等______,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3)洪水一般与________相关,因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洪水中的救助措施主要有哪些?
【解析】 依据教材中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分析回答问题。
【答案】 (1)高处 山丘和高坡
(2)漂浮物
(3)连降暴雨 可预报性
(4)一方面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常见的方式有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另一方面是如何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是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21·cn·jy·com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和安全,以免堰塞湖蓄水可能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www.21-cn-jy.com
(1)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在抗震救灾中将遥感技术(RS)广泛运用到对地震、滑坡、堰塞湖的动态监测上,请说明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2·1·c·n·j·y
(3)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解析】 第(1)题,堰塞湖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和湖坝崩溃造成的洪水灾害。第(2)题,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使监测的范围扩大、速度加快、效率提高,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第(3)题,对堰塞湖的应对,一方面要加强监测,另一方面要想法疏导湖水,再者对下游居民要及时疏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湖坝崩溃容易造成洪水危害。
(2)遥感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可以为地震、滑坡、堰塞湖的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1-c-n-j-y
(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