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中学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段考试卷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答题栏中,每题1分,共20分,不按要求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古老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史。清政府在这一事件中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2、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北洋舰队的覆灭并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失败。”“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是指(
)
A、戊戌变法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鸦片战争
4、在诗歌报论坛中传阅着一首诗《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做鬼肥!”诗中的“强盗”是指(
)
A、英国侵略者
B、俄、法侵略者
C、英、法侵略者
D、英、俄侵略者
5、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好,海军也罢,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是(
)
A、一次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运动
B、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6、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光绪帝
B、道光帝
C、咸丰帝
D、康熙帝
7、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国轮船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少进口洋布15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8、据新华社报道,2014年11月7日,中日两国政府就钓鱼岛等诸多问题达成四点共识。到此,中日两国从2010年9月7日舰船相撞开始的新一轮围绕钓鱼岛的争执可能画上了句号。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你知道“钓鱼岛”是在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吗?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的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对他四个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
)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商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老三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D、老四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
(
)
A、
抗日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有人说,侵略者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B、列强获得大量赔款
C、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D、割香港岛给侵略者
12、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品对联“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副对联揭示的问题是
(
)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因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仇杀不断
D、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13、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京师同文馆
14、光绪皇帝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
《鸦片战争》
B、《甲午风云》
C、《虎门销烟》
D、《末代皇帝》
15、“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
A、
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B、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C、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的侵略扩张
D、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
16、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D、杨锐
17、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这场自救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D、挽救了民族危亡
北京和南京都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在1853年的中国有两个对峙的政权,除了以北京为都城的清王朝,还有一个以南京为都城的是(
)
A、太平天国
B、义和团
C、中华民国
D、明朝
19、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历史上英国曾向中国倾销禁品----鸦片为直接原因,发动了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是(
)
A、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B、一批中国人毁于鸦片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开放通商口岸
20、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二、阅读下列材料:(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在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中它的名字叫夏宫。雨果曾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如今它是中华民族那段屈辱历史的象征,它的遗址如上图。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在哪次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2分)
(2).材料一中提到的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夏宫“指的是什么?(4分)
(3).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2分)
(4).列强在此次侵华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能够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材料三:“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1).根据以上材料,你知道这是发生在何时的什么运动吗?(2分)
(2).根据材料二,你知道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吗?(2分)
(3)
.这场运动提出的口号是什么?(2分)
(4).除了材料一,这一时期还有什么具有代表性的民用工业?(请列举两个)(2分)
(5).如何评价这场运动?(2分)
23.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慈禧太后庆祝六十寿辰,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四:1891年,应日本政府的邀请,李鸿章让丁汝昌率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等六艘军舰访问日本。一时军容之整,国际侧目。据传,当东京湾防卫司令东乡平八郎应邀上中国旗舰定远号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舰队军容虽盛却不堪一击。原来他发现中国水兵竟在被视为庄严而神圣的两门主力炮的炮管上晒衣服。
(1).材料一中的诗句反映的是哪场战争中的哪一次战役?(2分)
(2).此次战役发生在哪一年?(2分)
(3).材料三中的“割地求和“说的是什么事情?(2分)
(4).“割地“具体是什么地方?(2分)
(5).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一说中国战败的原因.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