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0 14:01:06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4课教学设计
课题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 单元 三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掌握如下基本历史史实: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2.了解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3.了解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4.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
难点 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 领导人的首次历史性握手,有人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那么,同学们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你了解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功绩呢?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这个问题(国共合作) 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使学生在接受授课前,对本课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轮廓,方便教学的进行。
讲授新课 讲授“第一次国共合作”。播放视频《国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学生注意国共两党合作的过程,然后通过层层设疑,重点讲清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基础、内容、合作方式等问题。1)背景: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血腥镇压。我党进一步认识到,单靠自身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利。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孙中山深感国民党势单力薄,难成大事,也欢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他认识到这将为国民党带来新鲜血液,推进国民党的革新,使国民党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③共产国际起了积极促进作用。2)时间、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担任大会主席。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内容: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统一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选举了有李大钊、毛泽东等10名共产党员在内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3)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内容:新的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免除帝国 主义侵略,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新的民权主义规定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新的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新三 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4)合作方式: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讲授“黄埔军校”。了解黄埔军校建立的过程,包括创办的时间、地点、创办目的、作用。【博闻】军校门口贴着一 副对联:“升官发财 请往他处;贪生怕死 勿入斯门。”横批是 “革命者来”。1)建立过程: 1921年(辛酉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2)时间:1924年 5月3)地点: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组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4)创建目的: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 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队5)创建作用:为后来的国民革命输送了大批人才(或为后来的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3、讲授“北伐战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地图,了解北伐的目的、对象、北伐胜利进军的路线,取得的成就、北伐的结果、北伐的意义等;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北伐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博闻】《北伐誓师词》 中说:国民痛苦,火 热水深。土匪军阀, 为虎作伥。帝国主 义,以枭以张。本军 兴师,救国救民。1)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2)对象: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 伐,矛头直指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大军阀。3)北伐胜利进军的路线:北伐军分三路北伐:西路进攻湖南、湖北;中路取江西;东路夺福建、浙江。以西路为全军主攻方向。在西路两湖战场上,北伐军以叶挺独立团为先锋,以第四军为主力,第三、第七、第八军相配合。7月,北伐军先攻克了长沙。8月,夺取平江、岳阳,又取得了军事要隘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打垮了吴佩孚的主力。9月和10月,北伐军先后攻占武汉三镇,夺取了两湖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在中路江西战场上,北伐军以第二、六军为主力,9月初挺进江西。11月攻克九江、南昌后,沿江东下,克安庆、芜湖,于1927年3月占领南京。打败了孙传芳的主力。在东路闽浙战场,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为主力,10月攻占福建安定,福建军队倒戈,很快占领福建全省。浙军有的起义自治,有的倒戈,1927年2月占领杭州。3月由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使北伐军不费枪弹进驻上海。至此,孙传芳的军队彻底溃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为北伐军所得。4)主要战役有: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5)北伐取得的成就: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建立国民革命军C.北伐胜利进军6)北伐胜利原因:A.国共合作方针正确B.工农支持C.将士勇敢党员模范。7)意义: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学而时习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温故知新黄埔军校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培养了许多政治和军事人才。同学们 分成小组查找一下,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名人有哪些?黄埔军校留给我们什么启示?刘尧宸(1894-1925),福建霞浦人,曾任黄埔军校军事教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二师四团团长,1925年10月13日攻打惠州时牺牲,追赠陆军中将。启示:1.军校实行军事训练与整治并重的办学方针,利于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2.革命精神至关重要。*集思广益想一想,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1,国共合作,在全国造就了大革命的形势; 2,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3,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4,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5,共产国际在军事上和物质上的帮助等等。【巩固提升】1.国共两党联合起来,以“打倒列强,驱除军阀”为目标开展了B A. 新文化运动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D. 重庆谈判解析: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大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所以上述歌曲反映的历史背景是在北伐战争期间,故选B2.“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其中“本军”是指BA. 太平军B. 北伐军C. 八路军D. 东北军本题难度适中,根据国民,军阀等关键词是指1926年的北伐战争,所以是指北伐军,答案选B。3.下列事件中,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是B ①成立山西牺盟会 ②打败吴佩孚、孙传芳 ③建立黄埔军校 ④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史实。打败吴佩孚、孙传芳,建立黄埔军校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选B。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26年,周恩来召开独立团连级以上党员干部会议,指示他们,“在战斗中,要起先锋和模范作用,要坚决地完成战斗任务”。最后,周恩来以“饮马长江”勉励大家,并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武汉见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独立团的领导人是谁?战斗任务是什么?(2)革命实践证明“饮马长江,武汉见面”的誓言实现了,请你说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1926年”“ 独立团”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指的是叶挺,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统一全国。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的第一年革命势力就发展到长江流域,而且到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前往武汉。 阅读课本,初步了解本课内容。翻阅课本,找出答案,分析原因。绘制表格,归纳总结本课知识点,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观察生动的录像,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探究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基础、内容、合作方式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出本课内容的知识点。国共合作背景基础内容合作方式意义两党共同认识到单靠自身力量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黄埔军校创建过程时间地点目的作用1924北伐战争目的对象路线成就结果意义 根据自己的记忆,完成下列表格,再参照课本加深对不熟悉的地方的理解。 考察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印象。
板书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基础、内容、合作方式等问题。2)黄埔军校建立的过程,包括创办的时间、地点、创办目的、作用。3)北伐的目的、对象、北伐胜利进军的路线,取得的成就、北伐的结果、北伐的意义。 根据板书,能自己叙述下本课内容。 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可以自己去概括本课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练习
一、选择题
1. 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
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在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
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2.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共三大的召开
3.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21教育网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军
D.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4.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这表明( )21cnjy.com
A.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积极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C.中共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5. 国共两党联合起来,以“打倒列强,驱除军阀”为目标开展了( )
A. 新文化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重庆谈判
6.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从哪个城市迁到哪个城市?( )www.21-cn-jy.com
A. 从广州迁到武汉
B. 从广州迁到南京
C. 从武汉迁到南京
D. 从南京迁到重庆
7.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武昌起义 ②创办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它创办于( )
A. 1921年
B. 1922年
C. 1924年
D. 1925年
9. 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中共“三大”的召开
10.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主要战场是( )
A. 广东 广西
B. 河南 河北
C. 四川 云南
D. 湖南 湖北
二、简答题
11. 下图创建于1924年5月,是_______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亲自创办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学校把_______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www-2-1-cnjy-com
12. 1926年,北伐战争中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________ 。北伐战争的主战场是__________。
13. 简述北伐的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
14.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遭受列强侵略的血泪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光荣斗争史。2-1-c-n-j-y
请回答: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至少写出三次)
(2)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近代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的政治行动?
15. (1)请在《北伐战争形势图》中填入相关地点的名称。
(1)北伐战争出发地:_______南京国民政府所在地:________
(2)仔细观察此图,据图指出北伐军进军的主要目标是谁?
16. 材料一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21·cn·jy·com
请回答:
⑴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⑵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
⑶谈谈你学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要求:不展开论述,限50字以内。)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答案
一、选择题
1.A 考察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为基础内容。
2.C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2·1·c·n·j·y
3.B 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应有共同的斗争任务,这是由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依据这一标准,不难确定本题的答案应为B。21*cnjy*com
4.B 此题主要考察对国共合作的理解。中共三大通过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促进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行;三大召开的时候,中共没有放弃对革命的领导对革命的领导权,只是后来在合作过程中中共领导人,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革命的失败。因此答案为B。【来源:21cnj*y.co*m】
5.B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大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所以上述歌曲反映的历史背景是在北伐战争期间,故选B 【版权所有:21教育】
6.A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故选A。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7.B 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广州国民政府,建立北伐军。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国外,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孙中山已经逝世,故选B。21*cnjy*com
8.C 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它创办于1924年5月,故选C。
9.C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故选C。
10.D 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史实。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目标是消灭军阀吴佩孚,故选D。
二、简答题
11.孙中山 周恩来 政治教育。
这张图片所显示的是黄埔军校,全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12.蒋介石 湖南和湖北。
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发动的统一战争,其主要对象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集中在湖南、湖北。
13.(1)打击军阀势力(2)加深革命认识(3)保证国家独立(4)维护祖国统一。
三、材料分析
14.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政治行动是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政治行动是辛亥革命,无产阶级的政治行动是国民革命运动。21·世纪*教育网
15. (1)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北伐战争出发地是广州。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根据地理位置判断可知,地图中下面是广州,上面是南京。【出处:21教育名师】
(2) 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根据形势图可知,北伐军先是攻打湖南、湖北地区的吴佩孚,然后挥师向东攻打浙江、江苏、福建、安徽等地的孙传芳。
16. ⑴洋务运动、戊戍变法(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答两或任一均可)、新文化运动。
⑵认识到中国必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救国主张。(或从学习西方改造中国转向侧重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指导国民革命运动或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⑶为开放性问题。例答:学习先辈以天下沦亡为已任、舍生取义、勤奋探索、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等精神;认识这些救国斗争推动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救国要结合国情一世界发展潮流一致;这些救国道路都没有成功,说明只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任答其中一点或其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
历史岳麓版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国共第一次合作》,注意国共两党合作的过程。
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背景: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血腥镇压。我党进一步认识到,单靠自身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②孙中山深感国民党势单力薄,难成大事,也欢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他认识到这将为国民党带来新鲜血液,推进国民党的革新,使国民党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共产国际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时间、标志: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担任大会主席。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统一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选举了有李大钊、毛泽东等10名共产党员在内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大会内容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联系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背景 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 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内容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1)新的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免除帝国 主义侵略,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新的民权主义规定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
(3)新的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主义为核心,都以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和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其中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合作方式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
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二、“黄埔军校”
1)建立过程
1921年(辛酉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
军校门口贴着一 副对联:“升官发财 请往他处;贪生怕死 勿入斯门。”横批是 “革命者来”。
博闻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时间
1924年 5月
3)地点
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
4)创建目的
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 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队
5)创建作用
为后来的国民革命输送了大批人才(或为后来的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三、“北伐战争”
1)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2)对象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 伐,矛头直指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大军阀。
《北伐誓师词》 中说:国民痛苦,火 热水深。土匪军阀, 为虎作伥。帝国主 义,以枭以张。本军 兴师,救国救民。
博闻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北伐胜利进军的路线
北伐军分三路北伐
西路进攻湖南、湖北
中路取江西。
东路夺福建、浙江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西路两湖战场
北伐军以叶挺独立团为先锋,以第四军为主力,第三、第七、第八军相配合。7月,北伐军先攻克了长沙。8月,夺取平江、岳阳,又取得了军事要隘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打垮了吴佩孚的主力。9月和10月,北伐军先后攻占武汉三镇,夺取了两湖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
北伐军以第二、六军为主力,9月初挺进江西。11月攻克九江、南昌后,沿江东下,克安庆、芜湖,于1927年3月占领南京。打败了孙传芳的主力。
中路江西战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东路闽浙战场
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为主力,10月攻占福建安定,福建军队倒戈,很快占领福建全省。浙军有的起义自治,有的倒戈,1927年2月占领杭州。3月由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使北伐军不费枪弹进驻上海。至此,孙传芳的军队彻底溃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为北伐军所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主要战役有: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建立国民革命军
C.北伐胜利进军
5)北伐取得的成就
6)北伐胜利原因
A.国共合作方针正确
B.工农支持
C.将士勇敢党员模范
7)意义: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学而时习
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三派 军阀。
黄埔军校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培养了许多政治和军事人才。同学们 分成小组查找一下,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名人有哪些?黄埔军校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刘尧宸(1894-1925),福建霞浦人,曾任黄埔军校军事教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二师四团团长,1925年10月13日攻打惠州时牺牲,追赠陆军中将。
温故知新
1.军校实行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的办学方针,利于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
2.革命精神至关重要。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集思广益
想一想,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1,国共合作,在全国造就了大革命的形势;
2,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3,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4,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5,共产国际在军事上和物质上的帮助等等。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1.国共两党联合起来,以“打倒列强,驱除军阀”为目标开展了( )
A. 新文化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重庆谈判
解析: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大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所以上述歌曲反映的历史背景是在北伐战争期间,故选B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2.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其中“本军”是指( )
A. 太平军
B. 北伐军
C. 八路军
D. 东北军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根据国民,军阀等关键词是指1926年的北伐战争,所以是指北伐军,答案选B。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3.下列事件中,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是( )
①成立山西牺盟会
②打败吴佩孚、孙传芳
③建立黄埔军校
④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史实。打败吴佩孚、孙传芳,建立黄埔军校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选B。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26年,周恩来召开独立团连级以上党员干部会议,指示他们,“在战斗中,要起先锋和模范作用,要坚决地完成战斗任务”。最后,周恩来以“饮马长江”勉励大家,并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武汉见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独立团的领导人是谁?战斗任务是什么?
(2)革命实践证明“饮马长江,武汉见面”的誓言实现了,请你说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1926年”“ 独立团”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指的是叶挺,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统一全国。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的第一年革命势力就发展到长江流域,而且到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前往武汉。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1、归纳总结出本课内容的知识点。
国共合作 背景 基础 内容 合作方式 意义

黄埔军校 创建过程 时间 地点 目的 作用

北伐战争 目的 对象 路线 成就 结果 意义

根据自己的记忆,完成下列表格,再参照课本加深对不熟悉的地方的理解。
两党共同认识到单靠自身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1924年
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 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队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背景 2)时间、标志
3)政治基础 4)合作方式
二、黄埔军校
1)建立过程 2)时间 3)地点
4)创建目的 5)创建作用
三、北伐战争
1)目的 2)对象 3)北伐胜利进军的路线
4)主要战役 5)北伐取得的成就 6)北伐胜利原因7)意义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