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件+情境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件+情境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9 19:05:53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肖复兴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还记得爬山虎的样子吗?还记得是谁写的吗?
没错,这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编辑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大家都尊称他“叶老”。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叶老,走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整体感知读课文,思考:
1.文章讲了几件事?
2.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文章主要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
第二件事是这一年暑假叶老邀请作者去他家做客。字词学习推荐 删除 动词 燥热
融洽 黄昏 余晖 楷模
莫名其妙 密密麻麻
春风拂面 模模糊糊细节分析学习第一部分,感受作品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的事?。
第1—6自然段
叶圣陶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呢?请同学们们速读3—5自然段,还可以看一看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看着叶圣陶先生当年给作者改的作文,你们有什么感想? 大家从这篇修改的作文中发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认真,当作者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他有什么反应呢?
一下子愣住了。
作者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
因为惊讶和激动——自以为是写的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先生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如此认真细致的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这篇修改过的作文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愿意为我们读读?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作者从叶圣陶的修改中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我虽然未见叶圣陶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圣陶先生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谁来为我们读读?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圣陶先生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
“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那时,作者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此时他对自己的写作当然是信心大增。学习第二部分,感受人品
当“我”去叶圣陶先生的家做客时,他对“我”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平易近人 课文中哪些词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请大家找出来并谈谈理由。
大作家——十五岁的初中生
像大人一样和“我”握手、交谈融洽、亲切、认真、质朴、期待…… 叶圣陶先生和我的谈话让我模模糊糊懂得了——
“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作家是怎样做的呢?
平易近人
作品是怎样写的呢?
一丝不苟研读爬山虎,讨论题意
文中几处写了爬山虎?
文中有三处写到爬山虎,前两次是具体的,最后一次是抽象的。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处: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这句话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圣陶先生的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阳光——叶圣陶先生 爬山虎——我第二处: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这时作者眼中的爬山虎与他第一次见到的在感觉上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会这样?
“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虎虎有生气”,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懂得了叶圣陶先生“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
第三处: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课后作业 同学们选一篇自己以前写的作文,与同桌交换着修改,然后互相评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