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八上 第14课《木兰诗》(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苏教版八上 第14课《木兰诗》(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20 11:32:28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4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课题 木兰诗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能力目标 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知识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重点 品味语言。
难点 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女英雄数不胜数:古有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女皇武则天;今有英王撒切尔夫人和梅琳达;还有一位,她就是花木兰。她代父从军,屡立战功,衣锦还乡。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木兰诗》这篇文章,它为我们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前前后后。板书课题:木兰诗。 思维发散。 通过讲述,激起好奇心,开启学习的思维。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1.介绍作品及“乐府”《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了解作者及理解文题。(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3.请听课文朗读,完成下列各题:(1)读准下列字音。鞍鞯(ān jiān)燕山(yān)辔头(pèi) 戎机(rónɡ) 金柝(tuò)云鬓(bìn)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惟:只。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万里赴戎机:戎机,指战争。朔(shuò)气传金柝: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3)通假字  A.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  B.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4)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指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5)一词多义(含词类活用)  将:A.将军百战死(名词,统帅军队的人)   B.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市:A.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   B.东市买骏马(集市,名词)  帖:A.昨夜见军帖(文告,名词)   B.对镜帖花黄(通”贴”,动词)(6)特殊句式  A.倒装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何所忆”是“忆所何”的倒装。都是宾语前置。)B.省略句:愿为市鞍马。(应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4.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5.理清情节,完成填空。木兰停机(叹息),决心(替父从军),(准备)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拒赏(高官厚禄),与亲人(团聚)。6.诗歌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将课文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多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二、精读感悟A.人物赏析1.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师总结: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B.品读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5)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6)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7)详略分析:学生讨论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备――详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8)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9)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这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这些内容详写。而对残酷的战争,就一笔带过,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这也给我们平时写作文以深刻的启示。(10)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了解《木兰诗》及“乐府”。自主学习,相互探究。概括全诗内容大意。理清全诗所叙故事情节。通读全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分析花木兰形象。仔细品读文中相关语句。读中感悟。明白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文言文读准字音及断句,是翻译、理解课文的关键。让学生学会在课下注解中找准知识点。让学生通读全诗,理清故事情节。理解主要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信息的概括与提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合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利用已有资源,对比突破难点。分析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分析文中的详写和略写。 分析叙事上的详略特点以及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归纳概括诗歌的主旨。
课堂练习 1.填空。《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人名)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编的《乐府诗集》,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名利的女英雄形象。2.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C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是因为她既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儿情怀,更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的形象,在代父从军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木兰诗深明大义 巾果敢坚强 帼木兰 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 英谨慎机敏 雄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整我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yān( )山 pèi( )头 rónɡ( )机 金tuò( ) 
2.形似字组词。
梁( ) 撤( ) 薄( )
粱( ) 撒( ) 簿(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4.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木兰诗》中概述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木兰诗》中写艰辛的军旅生活的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课内阅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1cnjy.com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1·cn·jy·com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赏赐百千强( ) (2)著我旧时裳( )
(3)愿为市鞍马( )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2.翻译下面句子。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迎接她回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4.由文段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燕 辔 戎 柝   
2.栋梁 撤退 薄雾
高粱 撒网 账簿
( http: / / www.21cnjy.com )
4.(1)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2)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5.(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二、课内阅读。
1.(1)有余 (2)通“着”,穿 (3)买 (4)只
2.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成语:扑朔迷离。含义:比喻事物错综复杂。
5.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是因为她既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儿情怀,更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的形象,在代父从军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木兰诗
2017苏教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激趣导入
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女英雄数不胜数:古有第一女皇武则天;今有英王撒切尔夫人和梅琳达.还有一位,她就是花木兰:她代父从军,屡立战功,衣锦还乡.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木兰诗》这篇文章,它会为我们讲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前前后后。
武则天 撒切尔夫人
梅琳达 花木兰
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女英雄数不胜数:古有第一女皇武则天;今有英王撒切尔夫人和梅琳达;还有一位,她就是花木兰。她代父从军,屡立战功,衣锦还乡。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木兰诗》这篇文章,它为我们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前前后后。
武则天 撒切尔夫人
梅琳达 花木兰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介绍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简介“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鞍鞯 (ān jiān)
燕山(yān) 
金柝 (tuò)
云鬓 (bìn) 
戎机(róng)   
辔头(pèi)
积累字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请听课文朗读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惟:只。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万里赴戎机:戎机,指战争。
朔(shuò)气传金柝: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A.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  
B.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通假字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①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今义指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 今义指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指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古今词义的异同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词多义(含词类活用)
将:A.将军百战死(名词,统帅军队的人)  
B.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市:A.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  
B.东市买骏马(集市,名词)  
帖:A.昨夜见军帖(文告,名词)  
B.对镜帖花黄(通”贴”,动词)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A.倒装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何所忆”是“忆所何”的倒装。都是宾语前置。)   
B.省略句:愿为市鞍马。(应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特殊文言句式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理清情节,完成填空。
木兰停机( ),决心( ),( )奔赴( )。十年( ),拒赏( ),与亲人( )。
叹息 替父从军
准备 战场 征战
高官厚禄 团聚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多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诗歌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为时间顺序,可分为几部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木兰形象:
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不繁琐。)
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
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
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
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详略分析:讨论
从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准备——详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这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这些内容详写。而对残酷的战争,就一笔带过,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这也给我们平时写作文以深刻的启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课堂练习
1.填空。
《木兰诗》选自_______朝_________(人名)所编的《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____________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_______________的女英雄形象。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 魏晋南北
代父从军
不慕名利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课堂练习
2.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是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的形象,在代父从军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木兰诗
深明大义 巾
果敢坚强 帼
木兰 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 英
谨慎机敏 雄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