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阳关雪》教学设计
课题 阳关雪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 把握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写法和特色。
知识目标 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重点 把握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写法和特色。
难点 理解文化散文的特点。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说教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本《文化苦旅》,一个世界名人,世人惊羡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秋雨的文化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是的,人们在欣赏闲适智慧的梁实秋,幽默风趣的林语堂,平和闲淡的周作人,随意自在的张爱玲等大家的作品的同时,企盼出现新的散文大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横空出世,夺去了众人的眼光。有人说他的散文刷新了一个彻底平庸和彻底苍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代;有人说《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在星光灿烂的中国散文的天空里, 其中的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有人称余秋雨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 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今天,让我们走近余秋雨,跟着他去探寻历史和文化,倾听他的解读。板书:阳关雪。 思维发散。 由《文化苦旅》引发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1.介绍作者余秋雨,生于1946年,当代著名散文家、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浙江省余姚人,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著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等。2.欣赏课文片段朗读。3.读准重点字的读音。 下榻(tà)褶皱(zhě)侏儒(zhū rú) 坍(tān) 朔风(shuò) 关隘(ài) 屯扎(tún) 俯瞰(kàn) 惊骇(hài) 瞟(piǎo) 执袂(mèi) 谪官(zhé) 3.理解词义。 下榻:(客人)住宿。榻,狭长而较矮的床,泛指床。褶皱:皱纹。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坍:倒塌。朔风:北风。朔,北方。 关隘:险要的关口。4.题目“阳关雪”哪个是主体?一般的作者就这个题作文,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能会把构思的焦点放在“雪”上,大写阳关所见的雪景。余秋雨却没有把“雪”作为描写的主体,雪在这里只是作为一种时令的象征,画面的点缀,情调的暗示,主体是阳关,王维的阳关。5.作品思路从古代文人生前的际遇和身后的影响写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谈论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踏访阳关(打听阳关——走近阳关——阳关怀古)——徒步沙漠的感觉——古战场(面对坟堆的思索)——阳关(荒落的土墩:荒落、坍了大半,泥沙层层,苇草层层,寒风狂劲,积雪未化)——王维惜别劝酒场景——唐人风范(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步履放达)二、精读感悟(一)理解课文第一层:(从开头到第3自然段)作者表述古代文人的生命体验便是后代人们的生命体验。当为官的文人“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偶尔涂划的诗文” 镌刻山河 雕镂人心 无数的人们 ,“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 第二层:(从第4自然段到第11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作者描绘了沙漠边陲的一派荒凉、肃杀、空旷的景象,想象出一幕幕的历史画面,突出了中华民族戍边屯垦、抗御外侮的民族精神。自己“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 沙漠边陲的一派荒凉、肃杀、空旷的景象联想:“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决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中华民族戍边屯垦、抗御外侮的民族精神第三层:(第12自然段到结束)作者对阳关遗址的直接凭吊,抨击了封建制度的保守、腐朽和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禁锢。 阳关远近的荒凉(寒风、苇草、群山、白雪、烽火台) 王维的这首千古绝唱《渭城曲》带出“唐人风范”(行路艰难,但他们不会洒泪悲叹,经常告别,步履放达) 阳关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封建制度的保守、腐朽和对人们的禁锢)(二)语句分析1.作者描写了阳关的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情感?(1)景色:“坟堆”“烽火台”。(2)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坍弛,枯瘦萧条。烽火台:土墩已经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的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阳关的景色萧条荒凉,抒发了作者叹息之情。2.文中描写沙漠、古战场、阳关的语句,思考这些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3.茫茫无际的沙漠,枯瘦萧条的古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了无踪迹的阳关,确实也没什么好看的,而作者却不辞辛苦地冒雪赶了这么远的路前去,不仅为寻景,更为寻诗,寻历史,寻文化。请勾画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在踏访阳关途中面对这些景分别有哪些感受或联想?(1)在沙漠:对天地的赞美,对行人的赞美。 (2)在古战场:联想到古代战斗的场面及战斗给人民带来的苦难。(3)在阳关:联想到《渭城曲》,唐人风范,王维诗画,文化命运。4.这些历史与文化命运如何?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切都像阳关一样坍弛了;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文化遭到了政治的漠视与扼杀。5.“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多成了谪商逐臣”。结合上下文谈谈作者心中的“文人”的含义。是目光放得很远,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的人,他们自信、豪迈、方达,他们既能为官也能将文字镌刻山河,永留人间。6.“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年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请谈谈对“人生的壮美”的理解。“人生的壮美”指的是文人对广阔积极的人生的追求过程。“艺术情怀的弘广”指的是在追求的过程中通过文字、艺术显现出的自信、豪迈和放达的情怀。7.本文表达了作者何等的情怀或忧思?通过展现中华文化所经历的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历程,表现了中华文化惨遭战争破坏、惨遭封建统治阶级蔑视和怠慢的深切谴责和遗憾,对未来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的痛惜之情,表现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三)主题作者通过对阳关雪这一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观背后所沉淀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探寻,表现中国古代文人不朽的地位,并追寻古人曾经经历的生命体现,来表现他们悲剧性的命运,揭露出封建政治对优秀文化的漠视和扼杀。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作品通过艺术的构思,将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俯仰天地古今的浑厚大气,给人一种深邃苍凉而又厚重沉甸的沧桑之感。(四)艺术特色1.中华历史是其文化散文的主题。此文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2.形散神聚,杂而不乱,叙事、写景、议论和一切知识性材料时时处处都紧扣住说理或抒情的中心。3.情与理的融合统一。理中有情,情中有理。4.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立意高远,旁征博引,结构匀称。 知作者。听课文片段朗读。自主学习,相互探究。理解题目意思。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其大意。读中感悟。思考句中所描写的景的特点。理解文中提到的这些历史和文化的命运。理解文中重点短语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领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简介作者余秋雨。让学生学会在课下注解中找准知识点。解题。理清课文的层次。 通过有感情地品读相关语段,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语言表达的情感。 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分析。师生互动。在教师的适时、适度、适量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分析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抓住本文的主题。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课堂小结 文章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抒发了对古代文人墨 ( http: / / www.21cnjy.com )客的敬仰和慨叹之情。全文激情洋溢,作者一路行吟,其丰富敏锐的感受和对民族文化的炽热感情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余氏散文,时间空间距离的跨度之广,思绪反差之强,歌颂与批判、赞美与追怀、智性的概括和感情的渲染,历史的沉吟和个人经验的叙述,诸多意向纷至沓来,跌宕起伏,民俗和艺术经典的穿插,时空的紧密连贯和空白,意向远距离的呼应,使他的文章体现出繁复而多彩的特色。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课堂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执袂(mèi) 谪官(zhé) 2.解释词语的意思。永不漫漶:永远都模糊不可辨别。显赫:权势、声名盛大,气势宏伟。3.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文化苦旅》《山水笔记》等作品。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阳关雪古代文人谈起——镌刻山河,雕镂人心——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踏访阳关阳关怀古 古战场 沙漠 打听阳关 民族精神 文人文化 唐人风范 古代文人 征人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阳关雪》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按照拼音写汉字。
zhě( )皱 侏rú( ) shuò( )风 关ài( )
2.解释下列词语。
下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侏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朔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似字组词。
孤( ) 弧( ) 狐( ) 瓢( )
魅( ) 魄( ) 魏( ) 魁( )
4.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不是……就是…… 不但……而且……
(1)小敏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每天放学后( )到图书馆看书,( )到科技小组活动。
(2)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人造广源,( )可用于科研、军事、医学方面,( )可用于通讯、教育、宣传等方面。21教育网
因为……所以…… 如果……就……
(3)( )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被评为"三好"学生。
(4)( )我说得不对,( )请你给我指出来。
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21cnjy.com
(2)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www.21-cn-jy.com
6.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B.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C.晴天又来消逝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D.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二、课外阅读。
雪 白
王开岭
一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21·世纪*教育网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21·cn·jy·com
那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①”,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了……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www-2-1-cnjy-com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二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也都会有的……2-1-c-n-j-y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的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21*cnjy*com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来源:21cnj*y.co*m】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纬、流动的水……【出处:21教育名师】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
【注】①雪花膏:一种化妆品,洁白如雪,用来滋润皮肤。
1.本文以“雪”为线索,由雪及人,由雪及事,由雪及现实,请概括作者的心路历程。
①______________→②痛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说“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雪“美得痛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褶 儒 朔 隘
2.下榻:(客人)住宿。榻,狭长而较矮的床,泛指床。
褶皱:皱纹。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朔风:北风。朔,北方。
关隘:险要的关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
4.(1)不是……就是……
(2)不但……而且……
(3)因为……所以……
(4)如果……就……
5.(1)排比 (2)比喻
6. C
二、课外阅读。
1.①感念 ③质问(反思或愤怒) ④不安 ⑤怀念
2.女生把雪比作滋润美白的“雪花膏”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认为生动而富有诗意,很美,但师生的不理解、女生的痛哭以及女生因家贫辍学的结局让人痛心。
3.现在的雪稀稀落落,没有盛大的雪况,失去了辽阔、庄严、诗意、神性和灵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流逝的失望,对环境被破坏的愤怒。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①消灭贫穷,创造财富,追求梦想,没有错,但不能以美好的失去为代价。
②梦想不能苛求,要往长远看,慢慢来。应保持纯真的本色,克制个人的私欲,尊重规律,拒绝盲目的采伐和无度的攫取。2·1·c·n·j·y
③应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来自环境的威胁、危险,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阳关雪
2017苏教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激趣导入
一本《文化苦旅》,一个世界名人,世人惊羡——余秋雨的文化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是的,人们在欣赏闲适智慧的梁实秋,幽默风趣的林语堂,平和闲淡的周作人,随意自在的张爱玲等大家的作品的同时,企盼出现新的散文大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横空出世,夺去了众人的眼光。
激趣导入
有人说他的散文刷新了一个彻底平庸和彻底苍白的时代;有人说《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在星光灿烂的中国散文的天空里, 其中的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有人称余秋雨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 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介绍作者
余秋雨,生于1946年,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浙江省余姚人,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著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等。
新课讲解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欣赏课文片断朗读
新课讲解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下榻(tà) 褶皱(zhě) 侏儒 (zhū rú) 坍(tān)
朔风(shuò) 关隘(ài) 屯扎(tún) 俯瞰(kàn)
惊骇(hài) 瞟(pi o) 执袂(mèi) 谪官(zhé)
读准重点字的读音
理解词义
新课讲解
下榻:
褶皱:
侏儒:
坍:
朔风:
关隘:
(客人)住宿。榻,狭长而较矮的床,泛指床。
皱纹。
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倒塌。
北风。朔,北方。
险要的关口。
题目“阳关雪”哪个是主体?
新课讲解
一般的作者就这个题作文,很可能会把构思的焦点放在“雪”上,大写阳关所见的雪景。余秋雨却没有把“雪”作为描写的主体,雪在这里只是作为一种时令的象征,画面的点缀,情调的暗示,主体是阳关,王维的阳关。
新课讲解
作品思路
从古代文人生前的际遇和身后的影响写起——谈论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踏访阳关(打听阳关——走近阳关——阳关怀古)——徒步沙漠的感觉——古战场(面对坟堆的思索)——阳关(荒落的土墩:荒落、坍了大半,泥沙层层,苇草层层,寒风狂劲,积雪未化)——王维惜别劝酒场景——唐人风范(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步履放达)
理解课文
第一层
新课讲解
(从开头到第3自然段)作者表述古代文人的生命体验便是后代人们的生命体验。
当为官的文人“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偶尔涂划的诗文”
镌刻山河 雕镂人心
无数的人们 ,“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
第二层
新课讲解
(从第4自然段到第11自然段)作者描绘了沙漠边陲的一派荒凉、肃杀、空旷的景象,想象出一幕幕的历史画面 ,突出了中华民族戍边屯垦、抗御外侮的民族精神。
自己“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
沙漠边陲的一派荒凉、肃杀、空旷的景象
联想:“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决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
中华民族戍边屯垦、抗御外侮的民族精神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第三层
新课讲解
(第12自然段到结束)作者对阳关遗址的直接凭吊 ,抨击了封建制度的保守、腐朽和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禁锢。
阳关远近的荒凉
(寒风、苇草、群山、白雪、烽火台)
王维的这首千古绝唱《渭城曲》带出“唐人风范”
(行路艰难,但他们不会洒泪悲叹,经常告别,步履放达)
阳关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
(封建制度的保守、腐朽和对人们的禁锢)
新课讲解
语句分析
作者描写了阳关的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情感?
(1)
(2)
“坟堆”“烽火台”两种景色。
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坍弛,枯瘦萧条。
烽火台:土墩已经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的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阳关的景色萧条荒凉,抒发了作者叹息之情。
新课讲解
文中描写沙漠、古战场、阳关的语句,思考这些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沙 漠:
古战场:
阳 关:
茫茫无际
枯瘦萧条
居高临下,了无踪迹
(1)
(2)
(3)
新课讲解
茫茫无际的沙漠,枯瘦萧条的古战场,了无踪迹的阳关,确实也没什么好看的,而作者却不辞辛苦地冒雪赶了这么远的路前去,不仅为寻景,更为寻诗,寻历史,寻文化。请勾画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在踏访阳关途中面对这些景分别有哪些感受或联想?
在沙漠:对天地的赞美,对行人的赞美。
在古战场:联想到古代战斗的场面及战斗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在阳关:联想到《渭城曲》,唐人风范,王维诗画,文化命运。
这些历史与文化命运如何?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切都像阳关一样坍弛了;因为“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文化遭到了政治的漠视与扼杀。
新课讲解
“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多成了谪商逐臣”。结合上下文谈谈作者心中的“文人”的含义。
是目光放得很远,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的人,他们自信、豪迈、方达,他们既能为官也能将文字镌刻山河,永留人间。
新课讲解
“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年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请谈谈对“人生的壮美”的理解。
“人生的壮美”指的是文人对广阔积极的人生的追求过程。“艺术情怀的弘广”指的是在追求的过程中通过文字、艺术显现出的自信、豪迈和放达的情怀。
本文表达了作者何等的情怀或忧思?
通过展现中华文化所经历的苦难历程,表现了中华文化惨遭战争破坏、惨遭封建统治阶级蔑视和怠慢的深切谴责和遗憾,对未来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的痛惜之情,表现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主题:
新课讲解
作者通过对阳关雪这一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探寻,表现中国古代文人不朽的地位,并追寻古人曾经经历的生命体现,来表现他们悲剧性的命运,揭露出封建政治对优秀文化的漠视和扼杀。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作品通过艺术的构思,将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俯仰天地古今的浑厚大气,给人一种深邃苍凉而又厚重沉甸的沧桑之感。
新课讲解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艺术特色
中华历史是其文化散文的主题。此文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形散神聚,杂而不乱,叙事、写景、议论和一切知识性材料时时处处都紧扣住说理或抒情的中心。
情与理的融合统一。理中有情,情中有理。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立意高远,旁征博引,结构匀称。
(1)
(2)
(3)
(4)
文章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抒发了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敬仰和慨叹之情。全文激情洋溢,作者一路行吟,其丰富敏锐的感受和对民族文化的炽热感情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余氏散文,时间空间距离的跨度之广,思绪反差之强,歌颂与批判、赞美与追怀、智性的概括和感情的渲染,历史的沉吟和个人经验的叙述,诸多意向纷至沓来,跌宕起伏,民俗和艺术经典的穿插,时空的紧密连贯和空白,意向远距离的呼应,使他的文章体现出繁复而多彩的特色。
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执袂( ) 谪官( )
2.解释词语的意思。
永不漫漶:
显赫:
3.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1)下塌 鞠躬 褶皱
(2) 山脊 诀别 半响
永远都模糊不可辨别。
权势、声名盛大,气势宏伟。
(塌——榻)
(响——晌)
mèi zhé
课外阅读《文化苦旅》《山水笔记》等作品。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阳关雪
古代文人谈起——镌刻山河,雕镂人心——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
踏访阳关
阳关怀古 古战场 沙漠 打听阳关
文人文化 唐人风范 古代文人 征人
民族精神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