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新版八上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5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新版八上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5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0 09:2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欢迎走进历史课堂材料中“割台湾、偿二百兆”是哪次战争的结果?“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的表现是什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表现:维新变法运动。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中国近代民主化的开端近代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过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工业化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民主化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视频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一、公车上书公 车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考试,后来就以“公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公车令:秩六百石,……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史记·东方朔传》: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一、公车上书借代1.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签署《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剧。2.经过: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一、公车上书康有为
(1858-1927)
广东南海人,生于官僚之家,深谙孔孟之道;后游历上海、香港,阅读西方书籍,了解到日、俄依靠变法强盛起来,开始宣传维新变法。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1891年,在广州万木草堂开始讲学,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梁启超
(1873-1929)
广东新会人,自幼有“神童”美称,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亲历晚清诸多重大政治事件。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投其门下,拜康有为为师。维新派维新:指反对旧的,提倡新的;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因受民族危机严重的刺激,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国家,他们提倡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积极从事变法的理论宣传和组织活动,而形成的政治派别。光绪帝,载湉(tian),慈禧太后的姨侄,四岁时被选定继位,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皇帝成年以后,很想摆脱太后的束缚,而有一番作为。“公车上书”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
一、下诏鼓天下之气。
二、迁都定天下之本。
三、练兵强天下之势。
四、变法成天下之治。
前三项还只是权宜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3.影响:公车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月22日,康有为写成18000字的“上今上皇帝书”,18省举人响应,1200多人连署。5月2日,由18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后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
根据材料三说明公车上书的影响。最早的学会:1895年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南学会?
南学会是戊戌变法时期成立于湖南讲求新学的团体。由谭嗣同、唐才常等发起,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等开明官吏的支持。主要活
动是讲演,它既与时
务学堂相表里,又有 《湘报》配合宣传对 促进湖南推行新政,
起了重要作用。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谭嗣同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开办学堂二、维新思潮的传播1.维新思潮传播的主要活动:
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宣传维新思想,掀起了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标的维新变法运动。 通过立学会、办学堂、创报刊,“一批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批的传统人士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好战者言兵,好货者言商,好新器者言农工,好名法者言新律’,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严复(1854——1921)中国西学第一人1854年1月8日,生于福建候官县。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
1877年3月,赴英国学习海军。1879年6月,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回国后,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97年,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赫胥黎(1825—1895),英国著名博物学家。1898年,严复将他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一部分,译述成中文,出版了《天演论》。该书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演进的。 2.代表人物: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译述《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认为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生物界的“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只要进行变革,强与弱可以变化。 胡适说:《天演论》出版之后…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天演” “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作自己或儿女的字。…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叫孙竞存,一个叫杨天择。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生存竞争”学说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成为宣传救亡图存、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有力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坚持科举取士,反对西学。变者天下之公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激 烈 辩 论 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迅速传播,极大地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维新变法期间,康梁一派是屡受抵制的。但是,反对康梁与反对维新变法不是同一概念。翁同龢、孙家鼐、陈宝箴、杨锐、张之洞都是康梁的反对者,但他们又是重要改革派,只不过不认同康有为的为人,不赞同康梁一派的速变、全变主张而已。以往的戊戌维新史研究,受到《康南海自编年谱》和《戊戌政变记》的影响,以康梁为维新派正宗,进而形成一种以康梁为中心,与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守旧派抗衡斗争的看法,实在是走入了歧途。三、“百日维新”1897年,康有为上书:列强“瓜分豆剖,渐露机芽”;农民“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如不变法,“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光绪帝深受震动,令康有为等筹划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如不当机立断变法)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上清帝第五书》朕不能为亡国之君,若不予我权,宁逊位而已。
——《戊戌政变记》只要你保留祖宗牌位,不烧掉他们,只要你不剪掉辫子,我就不会干预(变法)。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2.变法: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改革又称“戊戌变法”。国家大计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天干:甲(jiǎ)乙(yǐ) 丙(bǐng) 丁(dīng)
戊(wù) 己(jǐ) 庚(gēng) 辛(xīn)
壬(rén) 癸(guǐ)
地支: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
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木火土金水地支是指木星轨道被分成的十二个部分。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十二年。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干支纪年3.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1)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2)训练新式陆海军。有利于提高军队作战力,但措施少而空洞。(3)创办报刊,开放言论。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要求。(4)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有利于西方思想和科技的传播。(5)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革新政治,伤害了守旧的封建文人,触犯守旧贵族官僚的利益。 有人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张之洞4.结局: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新政诏令全被废除,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称“百日维新”。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 5.影响: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戊戌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6.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六君子赴难图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杜根:东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杜根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大刀王五;其二为“去”指康有为,“留”指自己。1898年9月13日,光绪帝给康有为的密诏:
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谭嗣同秘访袁世凯1889年9月18日夜......袁世凯谭嗣同谭劝袁说:“包围颐和园,杀死荣禄;而他自己(谭)负责派刺客去干掉那个”老朽“(慈禧皇太后)。袁世凯巧妙回避任何承诺,告诫谭行动不要过于仓促。9月20日上午袁世凯受到光绪帝召见,同日乘火车到天津。9月21日晨,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入紫禁城,宣布临朝训政。他来到天津后,得知慈禧即将上台的情报,惧怕谭嗣同劝其出兵围攻慈禧太后一事暴露,牵连自己,遂向荣禄告密,使慈禧得知维新派的阴谋,加重了政变的后果。慈禧发动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没有关系,但是袁世凯确实有告密之举。他来到天津后,得知慈禧即将上台的情报,惧怕谭嗣同劝其出兵围攻慈禧太后一事暴露,牵连自己,遂向荣禄告密,使慈禧得知维新派的阴谋,加重了政变的后果。所以在戊戌政变起初,慈禧太后只是斥责康有为“莠言乱政”,停职待参,并未言及谭嗣同等人;而袁世凯告密导致的结果便是慈禧下令逮捕康梁诸人,并诛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绪帝于瀛台。事实上,袁世凯并不支持维新派的激进之举,也深知用新建陆军来“围园劫太后”无异于以卵击石,而且是大逆不道之罪,他的告密完全是出于权衡局势下的自保之举。此事亦成为袁世凯的一大负担,他不得不写《戊戌纪略》(戊戌日记)来为自己辩解。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在能“自强保种”。 ——严复“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李鸿章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现代化国防。维护封建统治。 维新派: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采用改良的方法使中国走向富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不同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如果戊戌变法是维新派精心培育的一
棵幼苗,在当时的环境下它能不能茁壮成长?光绪帝资产阶级老百姓顽固派无实权未发动软弱破坏 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