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有
①井田制和分封制日益瓦解 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日趋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④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DB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表现: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作用:出现了文景之治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原因: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原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
并、匈奴为患等目的:16岁即位汉武帝雄才大略 “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新儒学的特点:2.主张: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春秋公羊传》……此言诸侯皆系统天子,不得自专也。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适应中央集权需要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之欲止其乱也。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需要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外方,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1.新儒学的特点:2.主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1.儒家学说成为选官的标准。
2.“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
育为儒家所垄断。
3.中央兴办太学,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建立地方教育体系,儒学在民间开始
处于独尊的地位。三、儒学正统地位的最终确立汉初 经济残破休养生息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武帝时 国力渐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不甘无为淘汰黄老适应并促进利集权
专制统治小结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成为正统1.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知识拓展题C2.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3.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4.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CDD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D6.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A7.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C37.(2012西城一模)人类社会在流动中不断地发展变化。
主题1 人才流动
据统计,从秦武王(秦孝公之孙)到秦王嬴政,秦国先后任命21人为丞相。其中来自秦国的1人,来自楚国的7人,来自魏国的3人,来自齐国、赵国、燕国的各1人,另有7人不明国籍。
(1)根据材料,概括秦国丞相构成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和条件。(6分)(1)特点:以外国人为主。(2分)原因: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秦国文化落后,为富国强兵并统一中国而求贤若渴;(2分)商鞅自魏来秦,通过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这让秦国统治者看到了引进外国人才的好处。条件:战国时期,学术繁荣,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2分)秦国君主权力集中,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为不拘一格引进外国人才创造了条件。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