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件(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2 11: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高二年级 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次历史巨变孙中山 毛泽东邓小平 三位伟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 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 三民主义提出背景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 三民主义提出背景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 清王朝: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的反映: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③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 三民主义提出背景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他早期革命活动的开始图 为 首 批 会 员 宣 誓 入 会 的 地 点 —— 檀香山李 昌 住 宅兴中会主张: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他早期革命活动的开始1895年广州起义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高潮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2.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内容1.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油画)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的领导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图为《民报》发刊词)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创立民国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创立民国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创立民国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创立民国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前提)(补充和发展)(核心)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民族、民权、民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2. 三民主义的内容1. 三民主义提出背景 3. 三民主义的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评价: 思考:三民主义是什么性质的纲领?怎样评价?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 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10.10)
思考:
三民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 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10.10)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2. 颁布《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性质宪法3. 辛亥革命后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① 1912年3月制定《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革命党人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颁布了《临时约法》;
?②1913年,宋教仁被刺,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
?③1914—1915?开展 “护国运动”;
④1917年反对张勋复辟帝制;
⑤1917年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
⑥1920—1922年,孙中山领导第二次“护法运动”运动。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1912年扩大总统权力,操纵内阁更迭镇压革命力量1913年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解散国民党1914年,制定《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1915年接受“二十一条”1915年组成筹安会,鼓吹帝制1915年11月选他为中华帝国皇帝准备1916年登基 结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系列斗争,虽然保住了民国的虚名,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思考:
在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一系列民主革命活动的最终结局有何相同点?其原因是什么?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第一,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第二,他们没有很好地去组织发动农民群众;
第三,革命党人主要依靠会党和策反过来的新军为武装力量。没有建立一支自己掌握的有组织的革命军队。
第四,革命党人没有一个坚强的统一的起领导核心作用的革命政党。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力量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客观原因:
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革命力量太强。
第一,帝国主义多年来在中国形成为强大反动力量,反对中国走独立发展的道路,千方百计的干涉破坏中国革命。
第二,国内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买办反动势力太强,并且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力量更为强大。[知识拓展]
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第一次:
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遭冷遇,转而走上革命道路。第二次:
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1、根本原因:2、客观条件:孙坚持民主革命,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
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
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 背景
1924年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 背景
1924年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 新三民主义内容 思考:
①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②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有何关系?
③为什么说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比较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不同点?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反满族贵族专制推翻帝制,
建立国民的政府平均地权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后提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新”在反帝“新”在强调民权
普遍性;
反帝反封相结合“新”在更
关注农民和工人联俄
联共扶助
农工扶助
农工影响: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问题探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的目标,
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2)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
和手段 。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是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否等于三大政策?) 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同:
问题探究:异:
若干基本原则一致 反帝反封建(1)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
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
的土地革命纲领 。(2)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
即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纲领,
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根源:阶级立场不同5、意义(1)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
的旗帜(2)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
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局限性(3)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风格